密码学课件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840.00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信息安全整体架构本章摘要1.1信息安全之定义1.2密码系统简介1.3使用者识别与讯息鉴别1.4通讯安全协议1.5小结本章前言在20-21世纪之交,由于电子、信息、电信等基础科学的突飞猛进,不仅造就新兴产业如半导体、3C产业等,亦协助了传统产业的改头换面。
这种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对人类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均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伴随着网际网络的蓬勃发展,建构网络安全环境亦成为不可轻忽的问题。
本章内容涵盖信息安全之定义、密码系统简介、使用者识别与讯息鉴别、通讯安全协议,与网络系统运作与安全机制等。
信息安全定义方面,将透过狭义与广义之信息安全来作区分,并介绍系统安全之威胁,包括系统的软件、硬件与资料的威胁,可藉由信息系统控管机制来避免系统遭受攻击。
密码系统简介方面,包括加解密系统与数字签章系统之说明与其特性之介绍。
使用者识别与讯息鉴别方面,介绍使用者识别与通行码之使用原则,及验证程序,并说明通行码确认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讯安全协议方面,针对通讯安全协议运作模式作一简介,包括中介协议(arbitrated protocol)、仲裁协议(adjudicated protocol),与自我施行协议(self-enforcing protocol)。
本章最后将针对网络系统运作与所需安全机制作一概略性之介绍。
学习路径v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包括密码系统、通讯安全协议、系统安全控管,与安全机制等,此架构在企业对信息安全需求的达成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而其中安全机制更是最重要的一环,本章将为读者做一整体概念的介绍。
v 本章首先说明信息安全之定义,并透过一连串之系统安全之威胁、密码系统简介、使用者识别与讯息鉴别、通讯安全协议、系统安全控管,与网络系统运作与安全机制等介绍,以期读者对信息安全整体架构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BA BCA BC 本章内容1.1 信息安全之定义信息系统安全三大目标为机密性(confidentiality)、真确性/完整性(integrity),与可取用性(availability)。
第 1 章密码学概述1.1 信息安全Alvin Toffler 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和生活模式。
信息化以它有别于传统方式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使用,给现代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威胁。
传统的一切准则在电子信息环境中如何体现与维护,到现在并没有根本解决,一切都在完善中。
今天,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也承受着信息被篡改、泄露、伪造的威胁,以及计算机病毒及黑客入侵等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的风险制约着信息的有效使用,并对经济、国防乃至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
一方面: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
另一方面:信息安全还涉及个人权益、企业生存和金融风险防范等。
密码技术和管理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是实现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的关键。
“ 9.11 事件”后,各国政府纷纷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把信息安全列入国家战略。
重视对网络信息和内容传播的监控,更加严格的加固网络安全防线,把信息安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
2000 年我国开始着力建立自主的公钥基础设施,并陆续启动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网络身份认证管理服务体系。
因此,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科学工作者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密码学引论1. 密码学的发展概况密码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自有了战争,就有了加密通信。
交战双方都为了保护自己的通信安全,窃取对方的情报而研究各种信息加密技术和密码分析技术。
古代行帮暗语和一些文字游戏等,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加密。
这种加密方法通过原始的约定,把需要表达的信息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
古典密码主要应用于政治、军事及外交等领域。
电报发明以后,商业方面对密码学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密码本的编制上。
20 世纪初,集中在与机械和电动机械加密的设计和制造上。
进入信息时代,大量敏感信息要通过公共通信设施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换,密码学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其商业和社会价值日益显著,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