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地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2)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2.能力目标(1)学生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分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从分析、评价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措施,去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3.德育目标(1)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唤起学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1)知识准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理解了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原理。
也具备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知识。
(2)技能准备:有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类型本课是程序性知识学习课。
3.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前面三节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介绍,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明确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具体到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的国情现实,本节的教学内容属地理规则(地理规律)。
教学中采取例──规法。
4.重点、难点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5.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投影]:案例1: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
1.在个别年份,贵阳只要下雨,几乎就是酸雨(ph=3,甚至2)比醋酸还酸。
2.中国有1/7的陆地国土被沙漠覆盖,1/3陆地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平均每天有500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如楼兰等都淹没在沙漠之下。
3.原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牛等动物已经绝迹,华南虎、亚洲象、双峰驼、黑冠长臂猿也身逢绝境,濒临灭绝。
华南虎只剩30~40只,可餐桌上还有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
4.黄河从1972年经常断流,1997年从2月7日开始,到年底共断流13次,累计断流226天,造成胜利油田因少产原油损失30多亿元。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4. 探讨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a.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核心原则;b.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
2.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a.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关系;b.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c.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3.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a. "十三五"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b.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c. 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4.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a.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成就;b. 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努力;c. 中国在可持续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方面的探索;d. 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 概念解释: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核心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中国城市或地区,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各自所选择的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进行复习。
2.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视频,介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
3. 分析讨论:学生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讨论,探讨如何制定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三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复习。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之小船创作1.提出背景(1)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战略框架: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战略措施⎩⎪⎨⎪⎧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资源战略 1.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资源战略:既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并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四、环境战略1.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2.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思考 为什么说节约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答案 环境污染归根结底是人们局限于认识水平和经济技术条件,把各种有用物质排入环境所致,是资源浪费的结果。
生态破坏也是人们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而过度向环境索取资源造成的,因此节约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2.战略措施(1)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2)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是指经济的稳定发展吗?答案不是。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应该是指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长期、稳定发展。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之小船创作1.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2.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必要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1.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
(2)战略措施:①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资源战略(1)资源现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已开始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措施: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②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
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3.环境战略(1)环境现状:目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措施: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4.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2)战略措施:①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②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总结深化]1.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战略2.我国的资源状况和资源战略[对点演练]下图为我国某年末人口统计资料(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教育、医疗、就业压力大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解析:1.C 2.A 第1题,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因为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增长,因此老龄人口增加快。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选教案设计第一章:可持续发展概述1.1 导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以及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至关重要。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讲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和环境。
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公平性。
第二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
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2.2 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讲解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
分析这些政策与措施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3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引导学生了解公众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讲解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和方法,如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
第三章: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3.1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可持续性问题。
3.2 绿色经济的发展讲解绿色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政策措施。
3.3 循环经济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理。
分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案例。
第四章: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4.1 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社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分析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可持续性问题。
4.2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讲解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我国教育改革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4.3 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健康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分析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案例一:我国某城市的绿色发展实践分析该城市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该案例,推动自己所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 使学生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2.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3. 案例分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4. 讨论与思考: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
2. 教学难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2.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目标与原则。
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原则,了解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完整版教学主题: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方法;3.了解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4.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方法;2.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历程;3.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状和挑战。
教学难点:1.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状和挑战;2.激发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2.视频资料;3.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导入地理学科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如环境问题、资源利用与保护等。
2.提问:你了解可持续发展吗?它的概念是什么?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1.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现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环境、经济、社会等问题。
2.与学生讨论,探讨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的重要意义。
Step 3:基本原则和实践方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如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经济稳定等。
2.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法,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
Step 4: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历程(20分钟)1.分段引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历程,从农耕时代到工业化时代再到可持续发展时代。
2.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说明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情况。
Step 5: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状和挑战(20分钟)1.分析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状和挑战,如人口增长、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2.视频资源展示,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Step 6:总结与讨论(15分钟)1.与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挑战。
2.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个人应如何参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Step 7:拓展活动(15分钟)1.分发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深入了解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地理教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了解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总结等方法;正确认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学会分析存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资源观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承转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哪中国又如何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读图。
提问:图三段古文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思想?学生思考回答: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从发展经济和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将尊重生态规律保护自然资源作为治国安邦之道。
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有哪些?多媒体投影:大气污染图片水污染图片固体废弃物污染图片噪声污染链接图片水土流失(链接图片)荒漠化图片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图片海洋污染图片矿山环境恶化图片以及图。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讨论并回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
教师启发:通过上述材料和图片有何启示?学生思考。
学生读图,并阅读教材。
学生简述:《中国世纪议程──中国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年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世纪议程──中国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世纪议程》。
教师引导,承转过渡:通过上述材料和图片,启发我们:反思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学生阅读教材。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选教案设计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2 教学内容: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定义。
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设计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案例。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2.2 教学内容: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案例。
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案例。
设计案例研究,让学生深入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第三章:资源可持续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掌握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分析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案例。
3.2 教学内容:引入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分析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介绍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案例。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设计案例研究,让学生深入分析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案例。
第四章:环境可持续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掌握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分析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案例。
4.2 教学内容:引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分析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选教案设计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1.1 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1.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讲解: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3. 案例分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1.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总体情况2.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2.2 教学内容1.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总体情况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总体情况与战略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2.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总体情况2. 讲解:讲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2.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 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 掌握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3.2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3. 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3.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 讲解:讲解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3.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四章:中国的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4.1 教学目标1. 理解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 掌握中国资源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4.2 教学内容1.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 中国资源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3. 中国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中国资源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4.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 讲解:讲解中国资源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4.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五章: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3. 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5.2 教学内容1.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3. 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5.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5.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讲解:讲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5.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第六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法规6.1 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作用2.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效果6.2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作用2. 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3. 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效果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作用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效果6.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作用2. 讲解:讲解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效果6.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作用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实施效果的分析能力第七章:中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7.1 教学目标1. 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7.2 教学内容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7.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讲解:讲解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7.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八章: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8.1 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8.2 教学内容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8.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讲解:讲解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8.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九章:中国的工业可持续发展实践9.1 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9.2 教学内容1.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9.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讲解:讲解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9.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10.1 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0.2 教学内容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0.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0.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讲解:讲解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第十一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11.1 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餐政策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1.2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餐政策的主要内容3.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餐政策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1.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讲解:讲解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餐政策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1.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十二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12.1 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2.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2.2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2.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3.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2.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2. 讲解:讲解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政策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2.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关系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十三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13.1 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的关系2.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政策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3.2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的关系2.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政策的主要内容3.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的关系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政策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3.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的关系2. 讲解:讲解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政策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3.5 教学评价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十四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14.1 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的关系2.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4.2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的关系2.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3.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的关系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4.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的关系2. 讲解:讲解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实践的特点与挑战14.5 教学评价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教育实践的特点与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十五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15.1 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2. 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实践的特点与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重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
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用的措施。
2、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1、重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难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有利的一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是不利的一面。
我国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却在继续增长,人均占有资源量势必相应减少。
又由于利用不当和管理不善,还有很多资源遭到了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因此,我们应该既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科学地、合理地利用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讲授新课)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读图:P105图“中国古代有关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论述”。
图中文字大意:1)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地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
2)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材。
3)使水塘枯竭而捕鱼,怎么能捕不到鱼,但明年就不会有鱼了;烧毁山林去打猎,怎么能打不到野兽,但明年就不会有野兽了。
2、中国人地关系面临的重大问题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我国必须用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6倍多的人口;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我国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比较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读图:P106图“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急区分布”。
从全国来看,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
3. 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要措施,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
4.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3. 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要措施4. 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5. 可持续发展与青少年行动: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过程和成果。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直观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
2. 讲解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 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要措施,让学生了解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4. 进行案例分析,以某地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过程和成果。
5. 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与青少年行动,鼓励他们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成果,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个人反思日记:通过学生写的反思日记,了解他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程度。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选教案设计第一章:可持续发展概述1.1 导言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阐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3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中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章: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2.1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矛盾强调经济发展需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2.2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举例介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2.3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三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2 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措施举例介绍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3.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四章: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4.1 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社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强调社会发展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4.2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措施举例介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4.3 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五章: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发展5.1 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区域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区域发展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5.2 中国区域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析中国区域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措施举例介绍中国区域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5.3 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中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六章: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控制6.1 人口控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讲解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强调人口控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6.2 中国人口控制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析中国人口控制政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举例介绍中国人口控制中的成功案例6.3 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中国人口控制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七章: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7.1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合理利用资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调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性7.2 中国资源利用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析中国资源利用政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举例介绍中国资源利用中的成功案例7.3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中国资源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八章: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8.1 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讲解科技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绿色科技和清洁技术的重要性8.2 中国科技创新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析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举例介绍中国科技创新中的成功案例8.3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中国科技创新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九章: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9.1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国际合作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9.2 中国在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中的角色分析中国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政策和行动举例介绍中国在推动国际可持续发展中的成功案例9.3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国际合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十章: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10.1 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讲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强调青年学生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10.2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10.3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项目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3. 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中国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及区域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5. 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难点:1. 理解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规划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中国在不同领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出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题。
1.2 教学内容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引起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关注。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概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目标。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目标。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具体情况。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了解程度。
通过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的认识。
第三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成效。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分析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效和挑战。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了解程度。
通过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四章: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成效。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分析中国在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效和挑战。
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选教案设计大全》第一章:可持续发展概述1.1 导言1.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3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4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战略第二章: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领域与目标2.1 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与目标2.2 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与目标2.3 生态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与目标2.4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与监测第三章: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点与难点3.1 人口控制与人力资源开发3.2 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3.3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3.4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第四章: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政策与措施4.1 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4.2 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教育与培训4.4 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五章: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成效与启示5.1 可持续发展实践取得的成效5.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5.4 今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选教案设计大全》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6.1 导言6.2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6.3 案例一: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6.4 案例二:深圳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探索第七章: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7.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特点7.2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镇化战略7.3 城镇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7.4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第八章: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发展8.1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8.2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8.3 农村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8.4 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措施第九章: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9.1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9.2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9.3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成效9.4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第十章:可持续发展教育与青少年参与10.1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0.2 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0.3 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案例分析10.4 促进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补充和说明: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起源、核心思想以及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地理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了解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总结等方法;
2.正确认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学会分析存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资源观、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
承转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哪中国又如何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学生读图。
提问:图三段古文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思想?
学生思考回答: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从发展经济和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将尊重生态规律、保护自然资源作为治国安邦之道。
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有
哪些?
多媒体投影:大气污染图片、水污染图片、固体废弃物污染图片、噪声污染链接图片、水土流失、荒漠化图片、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图片、海洋污染图片、矿山环境恶化图片以及图。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讨论并回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教师启发:通过上述材料和图片有何启示?
学生思考。
学生读图,并阅读教材。
学生简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
教师引导,承转过渡:通过上述材料和图片,启发我们:反思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投影图图和
教师提问:留民营村在建设生态农业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请提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学生讨论回答: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
开展综合利用,既促进生产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又降低污染,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方向:他们今后将向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课堂练习。
.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解
答相应问题。
耕地面
积森林草
地覆盖
率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河流含
沙量
粮食总
产量人口
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了约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
在这l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
人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
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
答案:10;森林草地。
森林草地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每公顷平
均产粮减少,主要是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等造成;人均产粮减少,主要是人口增长快于粮食总产量增长的结果。
加强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制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