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995.5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细线、溢水杯、小桶、水等【实验步骤】【第一步】:测小石块所受的重力。
将小石块用细线系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石块所受的重力G。
【第二步】:测空小桶所受的重力将空小桶用细线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所受的重力G1。
【第三步】:将溢水杯装满水.将水倒人溢水杯中,使水面恰好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第四步】:测浮力,并收集溢出的水溢水口下放小桶,使溢出的水正好能流人小桶,然后将小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浮力F浮=G-F.【第五步】:测小桶和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测出此时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G2,则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G2 - G1.【第六步】: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
比较(G-F)与(G2-G1)的大小关系。
3、【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4、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①注人量水杯中的水的液面必须至溢水口,只有这样,溢出的水的体积才等于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②必频保证物体排开的水全部流人小桶中,只有这样物体所受的浮力才等于溢出的水所受的重力。
③将物体浸入溢水杯中时,手不要晃动,直至水不再流出,而为了使实验更加精确,最好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为减小实验误差,应先测空小桶的重力,再测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⑤本实验要更换物体代替小石块或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可通过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石块并浸没水中来实现),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4、公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5、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时要注意的问题①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二是物体的一部分浸人液体中,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讲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要点1.内容: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
2.实验的验证:3表达式:F浮=G 排液= =ρ排g v 排【注意】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 排取米34.对阿基米德原理理解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公式中的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的V 排液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是物体的体积。
当物体完全浸入(即浸没)液体中时,V 排液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 物;当物体只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 排液<V 物。
(3)浮力大小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即浮力只与 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4)ρ液的单位只能是 千克/米3 ,V 排液的单位只能是 米3 。
【易错点】浮力大小与ρ液 .V排有关,判断浮力大小变化时应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表达式中的V排可以大于液体的体积V液经典例题例题1重100牛的水可以产生的最大浮力为( )A.一定小于100牛一 B .一定大于100牛 C 一定等于100牛 D .可以大于100牛 例题2如图所示, A.B 两实心球静止在水中,请根据下列条件,是比较它们所收到的浮力F A .F B 大小.(1)若AB的质量相同,则F A F B(2)若AB的体积相同,则F A F B例题3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得重3.8牛顿,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毫升的水从溢水杯中流入量筒。
求(1)金属块的体积(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4)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千克/米3 ?例题4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学习重点】: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学习难点】: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烧杯、石块、细线、水。
1.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浮力。
浮力大小F浮=。
(用字母表示)2.用溢水杯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 。
(用字母表示)次数物体重力G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小桶重G1排开的水和桶的总重G2排开的水重G排123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适应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3.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浸在”的含义,包括两种情况:a.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V物=V排。
b.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而另一部分露出液面,V物>V排。
(2)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_______。
过程和方法画出A图水中物块所受的力的示意图步骤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 ,排开的水的G排= 。
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跟踪训练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要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___ __和_____ ___;要测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和。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传统物理教学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多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即教师通常是在引入问题之后,直接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缺乏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的环节,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的得出感到很突然。
这样急于追求知识学习的做法很难使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停留在死记原理内容、生搬硬套公式的水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因此,该课题教学应采用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改革后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在对阿基米德原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编排基本上突出探究过程,体现了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活动去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进而自然过渡到实验设计的环节,再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的探究需要用到较多的实验器材,需要学生动手实验,学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和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线、橡皮泥、溢水杯、量筒、大烧杯、小桶、塑料瓶、水、酒精等。
教师演示用器材:铁架台(1个)、大弹簧测力计(1个)、石块(1个)、细线、大小烧杯(各1个)、溢水杯(1个)。
学生实验器材有16套,实验桌16张,而班级人数是51人,分16个实验小组,其中13个组是每组3人,3个组是每组4人。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或量筒等测量仪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学生能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知道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