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物理 Chapter4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34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一、集成电路的定义:集成电路是指半导体集成电路,即以半导体晶片材料为主,经热氧化工艺:干氧氧化、水汽氧化、湿氧氧化加工制造,将无源元件、有源元件和互连线集成在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执行十八、根据器件要求确定氧化方法:1、高质量氧化:干氧氧化或分压氧化;2、厚某种电子功能的微型化电路。
微型化电路有集成电路、厚膜电路、薄膜电路和混合层的局部氧化或场氧化:干氧(10min)+湿氧+干氧(10min)或高压氧化;3、低表面态电路等多种形式。
氧化:掺氯氧化;湿氧氧化加掺氯气氛退火或分压氧化(H2O或O2+N2 或Ar 或He 等)。
二、集成电路的分类:十九、热氧化过程中硅中杂质的再分布1、硅中掺磷(1)温度一定时,水汽氧化(湿氧按电路功能分类:分为以门电路为基础的数字逻辑电路和以放大器为基础的线性电氧化)导致杂质再分布程度较大,其NS/NB 大于干氧氧化;(2)同一氧化气氛下,氧化路,还有微波集成电路和光集成电路等。
温度越高,磷向硅内扩散的速度越快,表面堆积现象减小,NS/NB 趋于1。
2、硅中按构成集成电路基础的晶体管分类: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和MOS型集成电路两大类。
掺硼(1)温度一定时,水汽氧化(湿氧氧化)导致杂质再分布程度增大,NS/NB 小前者以双极型平面晶体管为主要器件;后者以MOS场效应晶体管为基础。
于干氧氧化;(2)同一氧化气氛下,氧化温度越高,硼向硅表面扩散速度加快,补三、衡量集成电路的发展DRAM( 3*107(集成度), 135mm2(外型尺寸), 0.5 μm偿了表明杂质的损耗,NS/NB 趋于1。
看看运动方向(特征尺寸), 200mm (英寸)) ,二十二、热氧化过程四、摩尔定律:IC集成度每1.5年翻一番五、集成电路的发展展望目标:集成度↑、可靠性↑、速度↑、功耗↓、成本↓。
努力方向:线宽↓、晶片直径↑、设计技术↑六、硅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几个趋势:1、单片系统集成(SoC)System on a chip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特定用途集成电路2、整硅片集成(WSI)3、半定制电路的设计方法4、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5、真空微电子技术七、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基本工艺技术横向加工:图形的产生与转移(又称为光刻,包括曝光、显影、刻蚀等)。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一项高度复杂和精细的技术过程,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
首先是晶圆制备。
晶圆是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通常由硅材料制成。
制备晶圆需要精确的工艺和设备,包括材料分析、芯片设计、晶圆选择和切割等步骤。
在制备过程中,要保证晶圆的纯度和质量,确保芯片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是晶圆上的图案制作。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光刻技术将芯片设计上的图案转移到晶圆上。
光刻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照射光刻胶,然后通过化学处理来形成芯片图案的技术。
在这一步中,制造工程师需要控制光刻机的参数和条件,以确保图案的精确度和清晰度。
接着是雕刻。
雕刻是将光刻后形成的图案转移到晶圆上的过程。
这里使用的是化学气相沉积或离子束雕刻等技术。
制造工程师需要精确控制雕刻机的参数,使得雕刻过程能够准确地复制芯片设计上的图案。
接下来是金属沉积。
这一步是为芯片的导线和电极等部分进行金属沉积,以连接芯片上的不同元件。
金属沉积通常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制造工程师需要控制沉积的厚度和均匀性,以确保导线和电极的电性能和连接质量。
然后是化学机械抛光。
抛光是为了平整化晶圆表面,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工艺步骤。
抛光是利用机械研磨和化学反应溶解的技术,在控制条件下去除晶圆表面的不平坦部分。
最后是芯片封装和测试。
在封装过程中,芯片被放置在封装材料中,并进行焊接和封装工艺。
然后芯片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确保其功能和品质。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总的来说,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多个步骤和环节的精确控制。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不断提高,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先进和高效的电子产品。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现代电子工业的重要基础,它的高度复杂和精细使得集成电路成为了现代科技的核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
本文将具体介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技术。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是指将电子器件的元件和电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集成在半导体晶片上的过程。
制造工艺流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如晶圆加工、电路图形绘制、光刻、腐蚀、沉积、复合、切割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
首先,制造集成电路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基片材料。
常用的基片材料有硅、蓝宝石和石英等。
其中,硅基片是最常用的基片材料,因为硅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和机械性能,同时也便于进行光刻和腐蚀等工艺步骤。
接下来,对基片进行晶圆加工。
晶圆加工是指将基片切割成薄片,并对其进行去杂质处理。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获得高质量的基片才能保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然后,根据电路设计图纸,使用光刻技术将电路图形绘制在基片上。
光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制造工艺,主要利用分光光源、透镜和光刻胶等材料来实现。
通过光刻,可以将电路的结构图案转移到基片表面,形成精确的电路结构。
接着,进行腐蚀处理。
腐蚀是将未被光刻阻挡住的区域去除,使得电路结果清晰可见。
常用的腐蚀液有氟化氢、硝酸等。
腐蚀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防止过腐蚀或不足腐蚀。
接下来,进行沉积工艺。
沉积是指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将金属、氧化物等材料沉积在基片表面。
沉积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沉积工艺可以形成导体、绝缘体和介质等层,以实现电路的功能。
在进行复合工艺之前,还需要对电路进行电性能测试。
通过测试,可以检测电路是否存在故障和缺陷,并对其进行修复或更换。
最后一步是切割。
切割是将晶片切割成小片,以供后续封装和测试使用。
常用的切割工艺有晶圆锯切和激光切割等。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基片材料选择、晶圆加工、电路图形绘制、光刻、腐蚀、沉积、复合和切割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和步骤,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一、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流程设计---掩膜版---芯片制造—芯片检测—封装—测试沙子—硅锭---晶圆设计:功能要求—行为设计—行为仿真---时序仿真—布局布线—版图---后仿真。
展厅描述的是制造环节过程,分为晶圆制造与芯片制造工艺。
图形转换,将设计在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半导体单晶片上。
光刻:光刻胶、掩膜版、光刻机三要素。
光刻刻蚀:参杂,根据设计需要,将各种杂质掺杂在需要的位置上,形成晶体管接触等制作各种材料的薄膜二、晶圆制造1. 沙子:硅是地壳内第二丰富的元素,脱氧后的沙子(尤其是石英)最多包含25%的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SiO2)的形式存在。
2. 硅熔炼:通过多步净化得到可用于半导体制造质量的硅,学名电子级硅(EGS),平均每一百万个硅原子中最多只有一个杂质原子。
(本文指12英寸/300毫米晶圆级,下同。
)3.单晶硅锭:整体基本呈圆柱形,重约100千克,硅纯度99.9999%。
4. 硅锭切割:横向切割成圆形的单个硅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晶圆(Wafer)。
5. 晶圆:切割出的晶圆经过抛光后变得几乎完美无瑕,表面甚至可以当镜子。
Intel自己并不生产这种晶圆,而是从第三方半导体企业那里直接购买成品,然后利用自己的生产线进一步加工,比如现在主流的45nm HKMG(高K金属栅极)。
Intel公司创立之初使用的晶圆尺寸只有2英寸/50毫米。
三、芯片制造过程6. 光刻胶(Photo Resist):图中蓝色部分就是在晶圆旋转过程中浇上去的光刻胶液体,类似制作传统胶片的那种。
晶圆旋转可以让光刻胶铺的非常薄、非常平。
光刻一:光刻胶层随后透过掩模(Mask)被曝光在紫外线(UV)之下,变得可溶,期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类似按下机械相机快门那一刻胶片的变化。
掩模上印着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图案,紫外线透过它照在光刻胶层上,就会形成微处理器的每一层电路图案。
一般来说,在晶圆上得到的电路图案是掩模上图案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