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心脏瓣膜病指南解读 PPT
- 格式:pptx
- 大小:140.21 KB
- 文档页数:30
2017 年ESC 心脏瓣膜病诊疗指南8 月26 号,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联合发布了《2017 年ESC/EACTS 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病变、多瓣膜病变、人工瓣膜病变以及非心脏手术患者、妊娠患者的管理等内容提出推荐意见。
2017 年指南推荐更新要点1. 有症状主动脉瓣狭窄的干预指征有症状的患者,若合并低心搏量、低跨瓣压差、射血分数下降,尤其是CT 钙化评分为重度狭窄时应考虑进行干预。
由IIb C 类推荐升级为IIa C 类推荐。
2. 无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手术指征血清BNP 水平明显升高(年龄、性别校正后大于 3 倍正常范围),经复查无误且排除其他病因。
由IIb C 类推荐升级为IIa C 类推荐。
运动后平均压力梯度增加>20 mmHg、非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过度肥厚这两项指征(Ⅱb C)则被剔除。
3. 无症状原发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干预指征窦性心律,左房增大(容积指数≥60 ml/m2体表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60%,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0~44 mm,预期瓣膜修复后耐久性高,手术风险低且可在心脏瓣膜病中心开展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外科手术。
由IIb C 类推荐升级为IIa C 类推荐。
运动时肺动脉高压(SPAP ≥60 mmHg)这一指征(IIa)被剔除。
4. 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干预指征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射血分数>30%,经优化的药物治疗(包括有指征的CRT 植入)后仍有症状,且手术风险低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IIb C)。
对于无血运重建指征或手术风险较高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若LVEF>30% 且经超声评估瓣膜形态尚好,可行介入治疗(IIb C);若LVEF<30%,需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是否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IIb C)。
5. 人工瓣膜置换或瓣膜修复患者的抗栓治疗指征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在维生素K 拮抗剂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75~100 mg/d。
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最全版)——欧洲心脏学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联合工作组目录表缩略语1.前言2.介绍2.1.我们为什么需要新的瓣膜性心脏病指南?2.2.这些指南的内容2.3.如何使用这些指南3.总体情况述评3.1.患者评估3.1.1.临床评估3.1.2.超声心动图3.1.3.其它非侵入性检查3.1.3.1.负荷试验3.1.3.2.心脏磁共振(CMR)3.1.3.3.计算机断层摄影3.1.3.4.荧光镜检查3.1.3.5.放射核素血管造影3.1.3.6.生物标志物3.1.4.侵入性检查3.1.5.合并症的评估3.2.心内膜炎的预防3.3.风湿热的预防3.4.危险分层3.5.相关情况的管理3.5.1.冠心病3.5.2.心律失常4.主动脉反流4.1.评估4.2.自然史4.3.手术结果4.4.手术适应症4.5.药物治疗4.6.连续检测4.7.特殊患者人群5.主动脉狭窄5.1.评估5.2.自然史5.3.介入治疗结果5.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5.4.1.主动脉瓣膜置换的适应症5.4.2.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适应症5.4.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的适应症5.5.药物治疗5.6.系列检测5.7.特殊患者人群6.二尖瓣反流6.1.原发性二尖瓣反流6.1.1.评估6.1.2.自然史6.1.3.手术结果6.1.4.经皮介入治疗6.1.5.介入治疗的适应症6.1.6.药物治疗6.1.7.系列检测6.2.继发性二尖瓣反流6.2.1.评估6.2.2.自然史6.2.3.手术结果6.2.4.经皮介入治疗6.2.5.介入治疗的适应症6.2.6.药物治疗7.二尖瓣狭窄7.1.评估7.2.自然史7.3.介入治疗的结果7.3.1.经皮二尖瓣连合部切开术7.3.2.手术7.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7.5.药物治疗7.6.系列检测7.7.特殊患者人群8.三尖瓣反流8.1.评估8.2.自然史8.3.手术结果8.4.手术适应症8.5.药物治疗9.三尖瓣狭窄9.1.评估9.2.手术9.3.经皮介入治疗9.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9.5.药物治疗10.联合瓣膜和多瓣膜病变11.人工瓣膜11.1.人工瓣膜的选择11.2.瓣膜置换后的管理11.2.1.基线评估和随访模式11. 2.2.抗栓治疗11.2.2..1.一般治疗11.2.2.2.目标INR11.2.2.3.维生素K拮抗剂过量和出血的处理11.2.2.4.口服抗凝剂与抗血小板药的联用11.2.2.5. 抗凝治疗的中断11.2.3.瓣膜血栓形成的处理11.2.4.血栓栓塞的处理11.2.5.溶血和瓣周漏的处理11.2.6.生物人工瓣膜失效的处理11.2.7.心力衰竭12.非心脏手术期间的管理12.1.围术期评估12.2.特殊瓣膜病变12.2.1.主动脉狭窄12.2.2.二尖瓣狭窄12.2.3.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反流12.2.4.人工瓣膜12.3.围术期监测13.妊娠期间的管理13.1.自然瓣膜病变13.2.人工瓣膜病变参考文献缩略语AC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F 心房颤动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R 主动脉瓣反流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S 主动脉狭窄AVB 主动脉瓣置换BNP B-型利钠肽BSA 体面面积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D 冠心病CMR 心脏磁共振CPG 实践指南委员会CRT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T 计算机断层摄影EACTS 欧洲心胸外科医师协会ECG 心电图EF 射血分数EROA 有效反流口面积ESC 欧洲心脏学会EVEREST(血管内瓣膜边缘对边缘修复研究)HF 心力衰竭INR国际标准化比率LA 左房LMWH 低分子量肝素LV 左室LVEF 左室射血分数LVEDD 左室舒张末内径LVSED 左室收缩末内径MR 二尖瓣反流MS 二尖瓣狭窄MSCT 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NYHA 纽约心脏协会PISA 近段等速线表面积PMC 经皮二尖瓣连合部切开术PVL 瓣周漏RV 右室r-tPA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SVD 结构性瓣膜退化STS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TAPSE 三尖瓣环平面收缩偏移TAVI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EE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 三尖瓣反流TS 三尖瓣狭窄TTE 经胸超声心动图UFH 普通肝素VHD 瓣膜性心脏病3DE 3维超声心动图1.前言在指南的编写过程中,对一个指定的问题,编委们总结和评价了所有可用的证据,旨在帮助医师对有特定情况的每个患者,考虑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特殊诊断或治疗方法的风险-获益比,选择最佳的处理对策。
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2012年版全文)――欧洲心脏学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联合工作组目录表缩略语1.前言2.介绍2.1.我们为什么需要新的瓣膜性心脏病指南?2.2.这些指南的内容2.3.如何使用这些指南3.总体情况述评3.1.患者评估3 . 1. 1.临床评估3 . 1. 2.超声心动图3 . 1. 3.其它非侵入性检查3 . 1. 3. 1.负荷试验3 . 1.3.2.心脏磁共振( CMR)3 . 1.3.3.计算机断层摄影3 . 1.3.4.荧光镜检查3 . 1.3.5.放射核素血管造影3 . 1.3.6.生物标志物3 . 1. 4.侵入性检查3 . 1. 5.合并症的评估3.2.心内膜炎的预防3.3.风湿热的预防3.4.危险分层3.5.相关情况的管理3 . 5. 1.冠心病3 . 5. 2.心律失常4.主动脉反流4 . 1.评估4 . 2.自然史4 . 3.手术结果4 . 4.手术适应症4 . 5.药物治疗4 . 6.连续检测4 . 7.特殊患者人群5.主动脉狭窄5 . 1.评估5 . 2.自然史5 . 3.介入治疗结果5 . 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5 . 4.1.主动脉瓣膜置换的适应症5 . 4.2.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适应症5 . 4.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的适应症5 . 5.药物治疗5 . 6.系列检测5 . 7.特殊患者人群6.二尖瓣反流6 . 1.原发性二尖瓣反流6 .1.1.评估6 .1.2.自然史6 .1.3.手术结果6 .1.4.经皮介入治疗6 .1.5.介入治疗的适应症6 .1.6.药物治疗6 .1.7.系列检测6 .2.继发性二尖瓣反流6 .2.1.评估6 .2.2.自然史6 .2.3.手术结果6 .2.4.经皮介入治疗6 .2.5.介入治疗的适应症6 .2.6.药物治疗7.二尖瓣狭窄7 . 1.评估7 . 2.自然史7 . 3.介入治疗的结果7 .3. 1.经皮二尖瓣连合部切开术7 .3. 2.手术7 . 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7 . 5.药物治疗7 . 6.系列检测7 . 7.特殊患者人群 8.三尖瓣反流8 . 1.评估8 . 2.自然史8 . 3 .手术结果8 . 4.手术适应症8 . 5.药物治疗 9.三尖瓣狭窄9 . 1.评估9 . 2.手术9 . 3.经皮介入治疗9 . 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9 . 5.药物治疗10.联合瓣膜和多瓣膜病变11.人工瓣膜11 . 1.人工瓣膜的选择11.2.瓣膜置换后的管理11.2.1. 基线评估和随访模式11. 2.2. 抗栓治疗11.2.2.. 1 . 一般治疗11.2.2.2 . 目标 INR11.2.2.3 . 维生素 K 拮抗剂过量和出血的处理11.2.2.4 . 口服抗凝剂与抗血小板药的联用11.2.2.5 . 抗凝治疗的中断11.2.3. 瓣膜血栓形成的处理11.2.4. 血栓栓塞的处理11.2.5. 溶血和瓣周漏的处理11.2.6. 生物人工瓣膜失效的处理11.2.7. 心力衰竭12. 非心脏手术期间的管理12.1. 围术期评估12.2. 特殊瓣膜病变12.2.1. 主动脉狭窄12.2.2. 二尖瓣狭窄12.2.3.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反流12.2.4. 人工瓣膜12.3. 围术期监测13. 妊娠期间的管理13.1. 自然瓣膜病变13.2. 人工瓣膜病变参考文献缩略语AC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F 心房颤动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R 主动脉瓣反流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S 主动脉狭窄AVB 主动脉瓣置换BNP B-型利钠肽BSA 体面面积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D 冠心病CMR心脏磁共振CPG 实践指南委员会CRT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T 计算机断层摄影EACTS欧洲心胸外科医师协会ECG 心电图 EF 射血分数EROA有效反流口面积 ESC 欧洲心脏学会 EVEREST血管内瓣膜边缘对边缘修复研究)HF 心力衰竭INR 国际标准化比率LA 左房LMWH氐分子量肝素LV 左室LVEF 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内径 LVSED 左室收缩末内径 MR 二尖瓣反流MS 二尖瓣狭窄MSCT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NYHA纽约心脏协会PISA 近段等速线表面积PMC经皮二尖瓣连合部切开术PVL 瓣周漏 RV 右室 r-tPA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SVD 结构性瓣膜退化STS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 TAPSE 三尖瓣环平面收缩偏移 TAVI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TEE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 三尖瓣反流TS 三尖瓣狭窄TTE 经胸超声心动图UFH 普通肝素VHD 瓣膜性心脏病 3DE 3 维超声心动图1. 前言在指南的编写过程中,对一个指定的问题,编委们总结和评价了所有可用的证据,旨在帮助医师对有特定情况的每个患者,考虑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特殊诊断或治疗方法的风险获益比,选择最佳的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