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185.23 KB
- 文档页数: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标准号:GBZ/T 160.3-2004替代情况:替代GB/T 16023-1995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起草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发布日期:2004-05-21实施日期:2004-12-01点击数:366更新日期:2010年08月03日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3原理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铍离子与桑色素反应生成黄绿色荧光络合物;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
4仪器4.1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采样夹,滤膜直径40mm。
4.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膜直径25mm。
4.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4.5烧杯,50ml。
4.6电热板或电砂浴。
4.7离心管,5ml。
4.8具塞比色管,10ml。
4.9荧光分光光度计仪器操作条件激发光波长:415nm;狭缝:10nm;发射光波长:540nm;狭缝:8nm。
5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高氯酸,ρ20=1.67g/ml。
5.2硝酸,ρ20=1.42g/ml。
5.3盐酸,ρ20=1.18g/ml。
5.4消化液:取100ml高氯酸,加入到900ml硝酸中。
5.5盐酸溶液,0.6mol/L:10ml盐酸加水至200ml。
5.6盐酸溶液,2mol/L:10ml盐酸加水稀释至60ml。
5.7氢氧化钠溶液,160g/L。
5.8刚果红试纸,变色范围:pH3.0~5.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160.50-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标准号】GBZ/T160.50-2004【发布日期】2004-05-21【实施日期】2004-12-01【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和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3.1原理空气中的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和2-丁氧基乙醇用活性碳管采集,二硫化碳和水两相溶剂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仪器3.2.1活性碳管,溶剂解吸型,100mg/50mg活性碳。
进气端用硅烷化玻璃棉固定。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3.2.3具塞离心管,10ml。
3.2.4液体快速混合器。
3.2.5微量注射器:10ml。
3.2.6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2m×4mm,FFAP:ChromosorbWAW=10:100;柱温:105℃;汽化室温度:160℃;检测室温度:160℃;载气(氮气)流量:60ml/min。
3.3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3.3.1二硫化碳,经色谱鉴定无杂质峰。
3.3.2FFAP,色谱固定液。
3.3.3ChromosorbWAW,色谱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少量水,准确称量后,加入3滴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或2-丁氧基乙醇(色谱纯),再准确称量,用水稀释至刻度,由两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或2-丁氧基乙醇标准贮备液。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2007-5-25 14:26:21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硒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硒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第一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3 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硒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硒被硼氢化钠还原成硒化氢,在原子化器中,生成的硒基态原子吸收196.0nm 波长,发射出原子荧光,测定原子荧光定量。
4 仪器3.2.1 微孔滤膜,孔径0.8m。
3.2.2 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3.2.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3.2.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 和0~10L/min。
3.2.5 微波消解器。
3.2.6 具塞刻度试管,25ml。
3.2.7 原子荧光光度计,具硒空心阴极灯。
仪器操作条件原子化器高度:8mm;原子化器温度:800℃;载气(Ar)流量:600ml/min;屏蔽气流量:1000ml/min。
3.3 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3.3.1 硝酸,ρ20=1.42g/ml。
3.3.2 盐酸,ρ20=1.18g/ml。
3.3.3 过氧化氢(30%,优级纯)。
3.3.4 盐酸溶液,1.2mol/L:10ml 盐酸用水稀释至100ml。
3.3.5 硼氢化钠(或钾)溶液:称取7g 硼氢化钠或10g 硼氢化钾和2.5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500ml。
3.3.6 标准溶液:称取0.1000g 硒粉(高纯),用10ml 硝酸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4-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标准号】GBZ/T160.44-2004【发布日期】2004-05-21【实施日期】2004-12-01【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环芳烃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萘、萘烷和四氢化萘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3.1原理空气中的萘、萘烷和四氢化萘用活性炭管采集,溶剂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仪器3.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ml。
3.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1(用于萘的测定):2m×4mm,聚乙二醇20M:阿皮松L:ChromosorbWAWDMCS =5:10:100;色谱柱2(用于萘烷和四氢化萘的测定):2m×4mm,阿皮松L:6201担体=15:100;柱温:150℃;汽化室温度:180℃;检测室温度:200℃;载气(氮气)流量:35ml/min。
3.3试剂3.3.1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
3.3.2聚乙二醇20M和阿皮松L,色谱固定液。
3.3.36201担体和ChromosorbWAWDMCS,色谱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准确称量0.0100g萘、萘烷或四氢化萘,溶于二硫化碳中,定量转移入1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标准贮备液。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标准号】GBZ/T160.43-2004【发布日期】2004-05-21【实施日期】2004-12-01【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联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3.1原理空气中的联苯用活性碳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仪器3.2.1活性碳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碳。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ml。
3.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2m×4mm,FFAP:ChromosorbWAW=10:100。
柱温:210℃;汽化室温度:270℃;检测室温度:270℃;载气(氮气)流量:45ml/min。
3.3试剂3.3.1解吸液: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
3.3.2FFAP,色谱固定液。
3.3.3ChromosorbWAW,色谱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联苯,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0.50mg/ml联苯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norganic carbon compoundsin the air of workplace2004年5月2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60.28-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等]的浓度。
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
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同时代替WS/T 173-1999。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溪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正和。
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GBZ/T160.49-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标准号】GBZ/T160.49-2004【发布日期】2004-05-21【实施日期】2004-12-01【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醇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醇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甲硫醇和乙硫醇的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3.1原理空气中的甲硫醇和乙硫醇用浸渍玻璃纤维滤纸采集,盐酸溶液洗脱,二氯甲烷提取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方根定量。
3.2仪器3.2.1浸渍玻璃纤维滤纸:将玻璃纤维滤纸放入乙酸汞溶液中浸透,取出在暗处晾干。
3.2.2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3.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
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
3.2.5分液漏斗,30ml。
3.2.6注射器,50ml。
3.2.7血清瓶,100ml。
3.2.8具塞试管,5ml。
3.2.9微量注射器,10μl。
3.2.10气相色谱仪,火焰光度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3m×4mm玻璃柱,经磷酸溶液(10mol/L)浸泡过夜。
β,β-氧二丙腈:201红色硅烷化担体=25:100;柱温:75℃;汽化室温度:110℃;检测室温度:110℃;载气(氮气)流量:60ml/min。
3.3试剂3.3.1盐酸,ρ20=1.18g/ml。
3.3.2乙酸汞溶液,50g/L,临用前配制。
3.3.3盐酸溶液,4mol/L:100ml盐酸加入200ml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