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4.04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发起背景、影响及意义。
2. 了解洋务运动中推行的诸多新式事物和成就。
【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影响。
2. 洋务运动中的新式事物和成就。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调查中国历史中的什么内容。
由同学猜测。
2. 让学生自己发挥回答一些问题:如中国历史中哪个时期经常和"开放"相连?洋务运动是干什么的?对中国有什么意义?二、讲练结合(30分钟)1.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影响(1)洋务运动的发起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走到了一个危机时刻,岌岌可危的国家虽然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下日益开明,但实际上国家内部应对新情况的能力却有所欠缺,这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起。
洋务运动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唯一的治国运动,直接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极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推广西方技术和文化,推进中国的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2)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时的西方列强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实力深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2. 洋务运动中的新式事物和成就(1)洋务运动中推行的新式事物洋务运动中,中西合璧的新式事物得到了推广。
如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
在工业方面,促进了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纺织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每年组织义务劳役复垦划出荒地200多万亩,推广了人工播种、化肥生产和种植技术等。
在交通方面,修建铁路,铺设电报,如后来的"北京—张家口铁路"、"汉口—荆州铁路"、"长沙—衡阳铁路"等工程的开展,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洋务运动的成就洋务运动的成就依然是显而易见的。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教案: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二课《近代化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起因、主要措施、代表人物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其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2. 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认识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影响;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和代表人物。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近代化的探索》;2. PPT课件;3. 相关资料图片;4. 学生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二、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重点内容。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重点内容。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洋务运动的影响;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重点内容。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3. 洋务运动的影响。
作业设计:2. 请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有哪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拓展相关知识,如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编号二)洋务运动发生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
《洋务运动》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作为近代化的开端,什么是近代化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课的内容,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也是个难点。
但是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采取探究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目标2:阅读课本,记住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目的、主张、时间、口号?(重点)目标3:阅读课本,列举出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有哪些?(重点)目标4:通过小组辩论,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阅读材料及结合教材,分析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认识到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前两课的学习,使我们看到了侵略者的贪婪,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原因。
习题1、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
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 D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D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3、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
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B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洪秀全 D.谭嗣同
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器。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是
( B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部编版。
第四课、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了解洋务派的目的、口号,前期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后期口号以及民用企业。
识记洋务运动内容、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二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于本节课的背景也有所了解,容易融入情景。
三、重难点剖析: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四、教学过程: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说到洋务运动,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一个词近代化.我们第二单元的标题是近代化的探索,那什么是近代化呢? 所谓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从本单元4篇课文的标题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演变。
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那什么是洋务运动?什么是洋务呢?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解决这些问题。
洋务:也叫作夷物。
泛指一切与外国打交道(涉外)的事务。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教师过渡] 了解了什么是洋务运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
下面请同学们把洋务运动的概况看一下,然后归纳,内容应包括时间、旗号、主要内容等。
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内忧外患。
内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指的是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的代表有哪些?中央有奕䜣、地方有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运动的时间范围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积极性与局限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清朝内忧外患,国家危机。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工业,改革军事,培养人才。
3. 洋务运动的影响:一时国家的富强,但最终未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命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提升历史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洋务运动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剖析洋务运动的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子,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洋务运动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针对学生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在小组讨论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洋务运动背景、内容与影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历史素养的提升。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 收集相关的历史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历史《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三个图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三幅图片讲述: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3、释题。
《洋务运动》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是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同时结合目录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1、组织学生欣赏一段关于洋务运动的视频。
2、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自学卡。
(1)什么是洋务派。
(2)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目的、性质、结果、标志)。
(3)洋务运动的内容。
(表见后面)3、检查自学效果。
(幻灯片出示)最近网上流传一本新编历史剧《洋务运动》,请根据教材知识,判断下列剧情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有错误,指出错在何处。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三、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第二单元的标题是近代化的探索,那什么是近代化呢? 所谓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从本单元4篇课文的标题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演变。
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那什么是洋务运动?什么是洋务呢?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解决这些问题。
洋务:泛指一切与外国打交道(涉外)的事务。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教师过渡] 了解了什么是洋务运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
下面请同学们把洋务运动的概况看一下,然后归纳,内容应包括时间、旗号、主要内容等。
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内忧外患。
内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指的是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的代表有哪些?中央有奕䜣、地方有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运动的时间范围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的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第4课洋务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危局之中。
西方侵略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降服了大清帝国。
刀枪土炮不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腐朽的清王朝无法战胜强大资本主义列强。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力图自救,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想一想】洋务派为什么要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有哪些活动?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2.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展示李鸿章、曾国藩的主张课件)3.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案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识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口号、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
情感目标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西方经济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同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以失败告终,使学生认识到不改变封建统治根基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技能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主要抓住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图片,介绍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简称制造局,还被称作机器局,是成立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生产机构。
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铸造、枪炮等分局,拥有2000多名工人,以制造枪炮子弹、水雷为主,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其于1865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李鸿章创办。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务派的概念、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出示材料: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材料二“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清朝晚期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
教材从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洋务运动的发展脉络,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相关资料和案例。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展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评价洋务运动的成败。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
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人教版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下面是网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的教案设计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洋务运动》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的教案设计《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
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3、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于本节课的背景也有所了解,容易融入情景。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四、教学过程:导入: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A 自读教材,思考问题,完成填空自主学习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口号?说到洋务运动,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一个词近代化.我们第二单元的标题是近代化的探索,那什么是近代化呢? 所谓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从本单元4篇课文的标题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演变。
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那什么是洋务运动?什么是洋务呢?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解决这些问题。
洋务:泛指一切与外国打交道(涉外)的事务。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教师过渡] 了解了什么是洋务运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