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379.50 KB
- 文档页数:12
重要危险因素清单1.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管理者或员工的错误或疏忽而导致的潜在危险。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操作风险:- 未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操作员缺乏必要的技能或培训,增加操作失误的风险;- 缺乏有效的操作流程和控制措施,导致潜在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和应对。
2.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设备或系统的故障、失效或不稳定性而导致的潜在危险。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技术风险:- 技术设备老化或不合格,容易发生故障或事故;- 系统软件存在漏洞或不稳定,容易遭受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 技术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不及时或不规范,增加技术风险隐患未能及时排除的可能性。
3.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指由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潜在危险。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自然灾害风险:- 地震、火灾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场地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可能对生产和供应链造成巨大影响;- 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工程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
4. 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变化或财务状况不稳定而导致的潜在危险。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经济风险:- 经济衰退和市场低迷可能导致销售量下降和盈利能力下降;- 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链中断可能造成成本上升和生产受阻;- 财务风险和债务问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和经营危机。
5.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法规的改变、违反合同或不合规行为而导致的潜在危险。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法律风险:- 法律法规的改变可能导致业务不符合新规定而面临处罚或法律风险;- 合同纠纷和侵权行为可能导致经济赔偿和声誉受损;- 不合规行为和违反合规规定可能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法律制裁。
6.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竞争、品牌形象或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的潜在危险。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市场风险:- 新产品竞争和市场份额下降可能导致销售额减少和市场地位下降;- 品牌形象受损和负面口碑可能影响销售和客户信任度;- 市场需求变化和消费者趋势转变可能导致产品需求大幅下滑。
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因素识别清单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识别和辨别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因素,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减少潜在风险。
2. 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因素清单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危险的环境因素的清单:2.1 物理因素- 电气设备:损坏的电缆、短路、电弧闪over- 气候条件:极端温度、强风、暴雨、冰雹、龙卷风- 高噪音环境: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超过安全标准限制- 建筑物结构问题:不稳定的墙壁、天花板、地板- 动力设备:损坏的机器、输送带、推车、叉车2.2 化学因素- 挥发性气体:易燃、有毒或具有腐蚀性的气体泄漏- 化学品爆炸:不当的储存、处理或混合化学品导致爆炸- 毒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接触工人或泄露至工作区域2.3 生物因素- 有害生物:病媒生物、毒蛇、昆虫或其他有害生物的存在- 传染病:疫情爆发或疫情扩散的可能性- 细菌/病毒: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细菌或病毒的传播风险2.4 人为因素- 火灾:不当的火源使用、烟雾或可燃物料储存不当- 恶劣工作环境:拥挤、不适宜人体工程学的工作站点- 不安全的工作行为:违反安全规定、使用不当的工具或设备3. 风险管理措施针对上述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风险管理措施:- 定期进行环境巡检和设备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提供员工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安全意识和正确操作方法的培养;- 采取防护措施,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安装报警系统等;- 制定紧急应急计划和程序,以便在发生危险事故时迅速应对;- 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以及监测和报告环境因素的变化。
4.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因素的识别清单以及建议的风险管理措施。
通过识别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潜在的风险,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施工现场危险因素清单(全)
1. 建筑物结构及附件
- 建筑物结构缺陷:如老化、损坏、裂缝等
- 建筑物材料的不稳定性:如材料老化、质量问题等
- 建筑物附件的不安全因素:如墙角、柱子、天花板等的不稳定性
2. 机械设备及工具
-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问题:如设备故障、未经检修、过载等
- 工具的不适用性:如过时、失效、缺乏维护等
3. 电气系统
- 电气线路故障:如短路、漏电等
- 电气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如设备老化、使用不当等
- 接地系统的问题:如接地线松动、断裂等
4. 物料搬运
- 物料存放不当:如杂乱堆放、高处堆放等
- 搬运工具的不安全因素:如脚手架、升降机等问题
- 搬运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如重物滑落、人员被压等
5. 危险化学品
-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处理不当:如未标识、未正确储存等
- 不当使用危险化学品:如缺乏个人防护措施、混合使用等
6. 环境因素
- 标志和安全警示牌不全:如缺少安全标志、警示牌损坏等
- 施工现场的恶劣环境:如高温、高湿度、污染等影响工人的
健康和安全
以上为施工现场潜在的危险因素清单,施工单位应该对这些因
素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工人的生命和健康。
危害因素辨识清单一、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用(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危险源因素识别清单危险源因素识别清单是企业或工厂进行安全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员快速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份危险源因素识别清单,供参考。
1.人员因素1.1 工人技能程度低,无法完成所需工作任务。
1.2 工人身体状况不良,例如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1.3 工人精神状态不佳,例如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影响。
2.机械设备2.1 机械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存在安全隐患。
2.2 设备未经定期保养或维修,存在故障及损坏风险。
2.3 机械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及生产质量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3.电气系统3.1 电气设备存在接地电阻过大、放电及弧光现象等安全问题。
3.2 电气线路设计存在问题,例如过载、短路等安全隐患。
3.3 电气设备未按规定接地或接地不良,存在漏电、触电等安全隐患。
4.物质储存及使用4.1 危险品储存不当,例如易燃、易爆物品未妥善保管,存在安全隐患。
4.2 化学品混合与存储不当,存在危险反应和意外事故的隐患。
4.3 不合格原材料使用,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5.工作环境5.1 环境污染,例如噪音、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存在健康问题和安全隐患。
5.2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存在对工人的健康危害。
5.3 工作场地狭小,存在安全隐患。
6.管理制度6.1 安全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风险。
6.2 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经验及专业知识,无法有效管理工作安全。
6.3 管理人员对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意识薄弱,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源。
以上是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因素,企业或工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安全。
主要危险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清单本文档旨在列出主要危险因素清单,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清单。
以下是该清单的详细内容:1. 物理因素- 高温:安装空调以及提供足够的通风设备,提供员工防暑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低温:提供员工防寒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噪音: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进行员工培训,确保噪音控制在安全限制范围内。
- 振动:提供减震设备,对振动源进行定期检查及维护,确保振动控制在安全限制范围内。
2.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提供足够的通风设备,确保气体浓度低于安全标准,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
- 有害液体: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和护目镜,确保液体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定期检查液体的存储和处理设施,确保安全操作。
- 有害粉尘: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口罩和防尘眼镜,确保粉尘浓度低于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
3. 生物因素- 细菌和病毒:推行良好的卫生惯,如常洗手,并提供洗手液和消毒剂,定期清洁工作区域,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口罩和手套。
- 病媒生物:定期消杀,如清洁及处理垃圾和废物,定期进行害虫防治,确保工作环境清洁卫生。
4. 人为因素- 不慎操作:提供员工培训,确保员工了解正确的操作程序,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和手套。
- 疲劳和工作时间过长:设立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提倡员工进行适度的休息和锻炼。
- 不正确的姿势:提供员工培训,教导正确的姿势和工作方式,提供合适的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
请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上述控制措施清单,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工程部危险源清单一、高处作业1.坠落风险: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员从高处跌落,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2.工具和材料掉落伤人:工具和材料在高处作业时可能不慎掉落,砸伤下方的人员或物品。
二、机械操作1.机械伤害:工程部工作人员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可能遭受机械设备的夹击、割伤、撞击等伤害。
2.设备故障: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甚至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三、电气设备1.电击:工程部工作人员在操作或接触电气设备时可能遭受电击,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
2.电气火灾:电气设备过载、短路、漏电等可能导致电气火灾,给工程部和施工现场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四、特种设备1.压力容器和管道爆炸:工程部使用的压力容器和管道可能因质量问题或操作不当而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起重机械倒塌:起重机械可能因结构缺陷或超载等原因发生倒塌,导致周围人员和物品的损伤。
五、施工材料1.材料伤人:施工现场的某些材料,如钢筋、砖块等,可能在工作过程中或因存放不当而飞出伤人。
2.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材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工程的质量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六、作业环境1.现场安全隐患: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地面不平、陡坡、临边等安全隐患,导致工作人员或物品从高处跌落。
2.环境恶劣:施工现场的扬尘、噪音、高温等环境因素可能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
七、职业病危害1.尘肺病:长期在扬尘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2.噪声聋:长时间接触噪声可能导致噪声聋的发生。
八、交通运输1.交通事故:工程现场的交通运输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材料运输损坏: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施工材料的损坏,影响工程的质量。
九、其他物理化学危害1.有害化学物质:工程现场可能存在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如油漆、涂料等,长期接触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2.中毒:有害化学物质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导致工作人员中毒。
3.火灾和爆炸:这些危害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对工程部和施工现场的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和财产损失。
最全危险源辨识清单风险等级涉及场所/活动危险源风险1.食堂:生熟食混放,过期、变质食品加工,破坏分子恶意投毒;2.办公活动: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复印机,办公室高温,超时加班,烟屁股未灭丢进垃圾桶,办公橱柜高处落物,电器线路老化短路、过载、乱拉乱接,消防设施缺少,电器绝缘损坏;3.车队:车辆按照要求开展维修和保养,车辆性能不佳,定期未检定,酒后驾车,超载,超速,人货混装等,不按照交通安全法规驾驶车辆,车辆未配备灭火器材,人员不懂得急救知识;4.Word资料:疾病,辐射伤人,中暑,人体伤害,火灾,物体打击,火灾围扩大,触电,疾病,疾病,中毒,车辆伤害;5.现场检验:现场检验未佩戴劳保用品,去现场未遵守现场安全规章制度,检验员在低处作业,高处有人切割作业;6.船舶建造:现场物品乱堆放,钢板、钢管坠落,高处检验船舶建造质量情况落水;7.系泊、航行试验:系泊、航行试验不服从指挥,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8.射线探伤:未制定应急预案,人员无安全防护措施,检测设备中辐射源未取得安全许可证,检验人员未佩戴个人计量仪;9.管理不当:人员未持证上岗等,缆绳受力不平均断裂。
风险等级和危险源风险在不同场所和活动中存在着。
在食堂,生熟食混放、过期变质食品加工和破坏分子恶意投毒等危险源存在。
在办公活动中,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复印机、办公室高温、超时加班、烟屁股未灭丢进垃圾桶、办公橱柜高处落物、电器线路老化短路、过载、乱拉乱接、消防设施缺少和电器绝缘损坏等危险源存在。
车队中,车辆按照要求开展维修和保养、车辆性能不佳、定期未检定、酒后驾车、超载、超速、人货混装等、不按照交通安全法规驾驶车辆、车辆未配备灭火器材、人员不懂得急救知识等危险源存在。
Word资料中,疾病、辐射伤人、中暑、人体伤害、火灾、物体打击、火灾围扩大、触电、疾病、疾病、中毒、车辆伤害等危险源存在。
在现场检验中,现场检验未佩戴劳保用品、去现场未遵守现场安全规章制度、检验员在低处作业、高处有人切割作业等危险源存在。
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具体描述未按标准设置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各类事故未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各类事故未制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制各类事故未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各类事故分包单位资质不合格,无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各类事故安全措施费、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投入未达标准各类事故施工总承包单位未对所有分包单位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各类事故对不服从安全管理的单位、人员,未固定证据,未采取措施的。
各类事故无安全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技术交底各类事故安全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未经审批各类事故违反安全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各类事故未按标准编制、审核、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安全方案各类事故未及时收集、传达、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各类事故设备设施未经验收触电/机械伤害等未按规范要求做安全检查五大伤害等安全防护设施临时拆除未办理审批手续,拆除后无人监护、无标志高坠/触电等未及时发现新入厂人员未经过培训、考试合格上岗作业五大伤害等无安全技术交底或未进行危险源告知五大伤害等施工管理、特种作业人员人员无证上岗操作高坠/触电等未及时阻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五大伤害等未对分包队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身份验证的各类事故未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各类事故"使用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各类事故使用单位未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各类事故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未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各类事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各类事故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各类事故登记标志未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各类事故特种设备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
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禁忌症清单
职业危险因素清单
1. 化学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和化学制剂等。
2. 生物危险因素:如接触传染病菌、病毒和真菌等。
3. 物理危险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4. 机械危险因素:如工作时使用机械设备产生的危险。
5. 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如工作站布局不合理、姿势不正确等。
6. 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人际关系问题等。
职业禁忌症清单
1.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职业性哮喘、支气管炎和肺部疾病等。
2. 皮肤病和过敏反应:如职业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鼻
炎等。
3. 神经系统疾病:如职业性神经病变和职业性中毒等。
4. 肌肉骨骼疾病:如职业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等。
5.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职业性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等。
6. 心理健康问题:如职业性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以上清单仅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禁忌症,实际情况可能更多。
职业健康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雇主应该根据具体行业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措施以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 注意:本清单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和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和管理。
以上是关于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禁忌症的清单。
请参考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职业健康。
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一、前言特种设备,包括压力、电梯、起重机、锅炉等,具有高风险性,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
因此,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危险因素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供参考。
二、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1. 设备本身缺陷危险因素: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
控制措施:- 设备采购时,应选择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设备,且有正规厂家生产。
- 设备安装、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 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危险因素:操作人员不熟悉设备,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事故。
操作人员不熟悉设备,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事故。
控制措施:-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提供操作手册,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防止操作错误。
3. 不良的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噪音、照明等条件不良,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噪音、照明等条件不良,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控制措施:- 定期检查和改善工作环境,确保环境条件适宜。
- 提供相应的防护设备,如防噪音耳塞、防尘口罩等。
4. 设备的过度使用危险因素:设备长时间工作,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和维护,可能导致设备疲劳,出现故障。
设备长时间工作,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和维护,可能导致设备疲劳,出现故障。
控制措施:- 制定设备的合理使用计划,确保设备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及时更换磨损部件。
5. 安全保护设施不完备危险因素:设备的安全保护设施缺失或不完备,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设备的安全保护设施缺失或不完备,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的安全保护设施完备,如安装故障报警系统、安全阀等。
- 定期检查安全保护设施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LEC法风险评价表
CRCC14GJL04-02第 1 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LEC法风险评价表
CRCC14GJL04-02第 2 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LEC法风险评价表
CRCC14GJL04-02第 3 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CRCC14GJL04-02第 4 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CRCC14GJL04-02第 5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CRCC14GJL04-02第 6 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CRCC14GJL04-02第 7 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CRCC14GJL04-02第 8 页/共 12 页
保存期: 3 年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
CRCC14GJL04-02第 9 页/共 12 页
单位:京沪高铁十项目部一工区评估人:孟祥鹏李云华刘顺波史连江韩子明郑建东李春维 2008年 3 月 28日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LEC法风险评价表
CRCC14GJL04-02第 10 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CRCC14GJL04-02第 11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
CRCC14GJL04-02第 12 页/共 12 页
保管单位:安全部保管人:孟祥鹏保存期: 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