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8.86 KB
- 文档页数:14
CT影像报告模板
患者信息:
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X就诊日期:XXXX年X月X日
影像检查方式:CT
扫描部位:(描述扫描部位,如头部、胸部等)
扫描方法:(如螺旋CT、多排螺旋CT等)
扫描层厚:(如5mm)
造影剂:(注射造影剂与否)
其他备注:(如患者有过敏史,注明)
影像特征及诊断:
(根据影像所见进行详细描述)
1.骨骼系统:
(描述骨骼系统的影像所见,包括骨骼结构、骨折、骨质增生、肿瘤等)
2.胸部:
(描述胸部的影像所见,包括肺部、气管、食管、心脏、血管等)3.腹部:
(描述腹部的影像所见,包括肝、胆囊、胰腺、肾脏、脾、肠道等)4.盆腔与骨盆:
(描述盆腔与骨盆的影像所见,包括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骨
盆骨折等)
5.其他部位:
(如头颅、颈部、四肢等部位的影像所见,进行相应描述)
6.结论:
(根据影像所见进行诊断,如有需要可以提出建议或进一步检查意见)注意事项:
(特殊注意事项,如需要患者追踪复查等)
报告医师:
(医师姓名、职称)
以上报告为影像学所见,具体诊断及治疗请结合临床医生的要求。
肺炎肺ct诊断报告单
检查部位:胸部肺部
临床诊断:肺炎
检查方法:胸部肺部CT扫描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结果:
1. 两肺纹理增多,密度增高,伴有散在小斑点状高密度影。
部分小斑点状影表现为结节状或片状。
2. 双肺多处出现斑片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影像边缘模糊,尤以左下肺和右中肺最为明显。
3. 肺纹理模糊,部分小血管和支气管壁增厚。
4. 双侧胸腔积液明显。
结论:
胸部肺CT表现符合肺炎的特征,证实了临床诊断。
明显的双
肺纹理增多和密度增高,以及散在的小斑点状高密度影,支持了肺炎的存在。
双侧胸腔积液表明肺炎病情较为严重。
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ct检查报告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岁
检查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检查号:XXX
临床诊断:XXX
I. 检查部位:
1. 头颅
2. 颈椎
3. 胸部
4. 腹部
5. 盆腔
II. 检查方法:
采用XXX品牌XXX型CT设备进行扫描,以不同层厚和层间间距进行连续性扫描,并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特定层面的重建。
III. 检查结果:
1. 头颅部CT扫描结果:
根据扫描结果显示,头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像及结构紊乱的表现,脑实质对比较均匀。
2. 颈椎CT扫描结果:
颈椎CT扫描显示颈椎生理弯曲,椎体高度及信号强度正常。
未见明显的椎间盘突出、骨质破坏或脊髓受压迹象。
3. 胸部CT扫描结果:
胸廓对称,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或肺实质病变。
肺内未见明显肿块、结节或大血管异常。
4. 腹部CT扫描结果:
腹部CT扫描显示腹腔内脏器官位置正常,大小形态无异常。
肝、胆、脾、胰、双肾等腹腔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或病变。
5. 盆腔CT扫描结果:
盆腔内未见明显异常结节或肿块。
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IV. 结论:
根据头颅、颈椎、胸部、腹部和盆腔CT扫描结果,未发现明显异常。
为确切诊断,请结合临床症状,并进一步与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V. 注意事项:
1. 请按照医生的建议继续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 如有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以上报道限于CT扫描结果,具体诊疗方案请咨询主治医生。
ct诊断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岁。
临床诊断,XXX。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临床症状描述:
患者主要症状为XXX(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病程XXX(如几天、几周、几个月等),伴随XXX(如发热、咳嗽、胸痛等)。
检查部位及方法:
本次检查部位为XXX(如头部、胸部、腹部等),采用XXX(如增强CT、平扫CT等)方法。
影像表现:
1. 检查部位的正常结构,(如脑组织、肺部、肝脏等)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均匀,无明显异常。
2. 异常表现及定位,(如肿块、出血、梗塞、炎症、积液等)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程度等具体表现。
3. 其他特殊发现,(如钙化灶、囊肿、结石等)具体描述。
结合临床,考虑诊断:
根据以上影像表现,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以下可能诊断:
1. 主要诊断,XXX(如脑卒中、肺部感染、肝脏肿瘤等)。
2. 鉴别诊断,XXX(如脑肿瘤与脑膜炎鉴别、肺炎与肺结核鉴别等)。
诊断意见及建议:
1. 诊断意见,XXX(如脑卒中、肺部感染、肝脏肿瘤等)。
2. 诊疗建议,XXX(如血管内溶栓治疗、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等)。
结论: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以上诊断意见和建议。
备注:
1. 本报告仅供临床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临床全面评估。
2. 本报告由XXX医院放射科医师XXX出具,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院联系。
以上就是本次CT诊断报告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ct检查报告单CT检查报告单姓名:XXX 年龄:XX 性别:X检查日期:20XX年XX月XX日检查部位:XXX影像学诊断:根据所提供的CT影像学资料,显示出XXXXXXXXXXXXX。
对该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如下:1. 位置:根据CT影像表现,显示出检查部位位于XXX位置。
2. 形态特征:根据CT影像,显示出被检查部位呈现XXXXX形态特征。
3. 区域密度:CT影像显示出被检查部位的区域密度均匀/不均匀分布,并显示出明显差异。
4. 结构解剖:CT影像显示出被检查部位的结构解剖如下:(1)XXXXXXXXX:描述该结构解剖的CT影像特征。
(2)XXXXXXXXX:描述该结构解剖的CT影像特征。
(3)XXXXXXXXX:描述该结构解剖的CT影像特征。
5. 强化表现:CT影像显示出被检查部位在增强扫描后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模式如下:(1)XXXXXXXXX:描述该强化表现的CT影像特征。
(2)XXXXXXXXX:描述该强化表现的CT影像特征。
6. 受累范围:CT影像显示出被检查部位的受累范围如下:(1)XXXXXXXXX:描述该受累范围的CT影像特征。
(2)XXXXXXXXX:描述该受累范围的CT影像特征。
7. 变异特征:CT影像显示出被检查部位存在XXXXX变异特征,可能与XXXXXXXX有关。
结论与建议:根据所提供的CT影像学资料,显示出XXXXXXXXXXXXX。
综合CT影像表现,推测可能存在XXXXX的情况,建议进行进一步XXXXX检查,以明确诊断。
备注:本报告只是根据CT影像学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的初步分析和判断,最终诊断应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对影像学所描述的结果,可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解读和判断。
CT检查报告单CT检查报告单是一份医学文档,用于记录患者进行CT检查后的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诊断意见。
下面是一份标准格式的CT检查报告单的示例:报告单位:XXX医院报告日期:2022年XX月XX日患者信息: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岁住院号/门诊号:XXX检查日期:2022年XX月XX日临床病史:患者因XXXXX(症状/疾病)而进行CT检查。
检查方法:采用XXXXX(CT设备名称)进行XXXXX(扫描方式),扫描范围为XXXXX(扫描部位)。
扫描结果:1. 扫描部位1:描述:在扫描部位1观察到XXXXX(异常表现/病变),具体特征为XXXXX(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
结论:根据上述表现,初步诊断为XXXXX(初步诊断结果)。
2. 扫描部位2:描述:在扫描部位2观察到XXXXX(异常表现/病变),具体特征为XXXXX(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
结论:根据上述表现,初步诊断为XXXXX(初步诊断结果)。
3. 扫描部位3:描述:在扫描部位3观察到XXXXX(异常表现/病变),具体特征为XXXXX(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
结论:根据上述表现,初步诊断为XXXXX(初步诊断结果)。
其他发现:除了上述扫描部位的病变外,还观察到XXXXX(其他异常表现/病变)。
结论:综合以上扫描结果和临床病史,初步诊断为XXXXX(初步诊断结果)。
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XXXXX(检查、治疗等)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本报告仅供临床参考,最终诊断请结合临床医生的综合判断。
2.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以上为CT检查报告单的标准格式及示例内容,仅供参考。
实际报告单的具体格式和内容可能因医院及医生要求而有所不同。
请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CT检查报告单引言概述: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
CT检查报告单是医生根据CT图像结果所做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它提供了关于患者身体部位的结构、异常发现以及可能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CT检查报告单的内容和结构。
一、患者信息1.1 姓名和年龄1.2 性别和身高体重1.3 就诊日期和医生姓名二、扫描部位和技术参数2.1 扫描部位2.1.1 头部2.1.2 胸部2.1.3 腹部2.2 扫描方式2.2.1 螺旋CT2.2.2 多层次CT2.2.3 三维CT2.3 技术参数2.3.1 层厚和间隔2.3.2 扫描时间2.3.3 对比剂使用情况三、影像结果和结论3.1 影像所见3.1.1 结构异常3.1.2 病灶分布3.1.3 异常密度3.2 诊断和鉴别诊断3.2.1 主要诊断3.2.2 次要诊断3.2.3 鉴别诊断3.3 诊断依据和建议3.3.1 影像学特征3.3.2 临床症状和体征3.3.3 随访和治疗建议四、医生签名和报告日期4.1 医生签名4.2 报告日期4.3 报告机构和联系方式正文内容:一、患者信息1.1 姓名和年龄:CT检查报告单首先会标明患者的姓名和年龄,以确保报告单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1.2 性别和身高体重:性别和身高体重信息对于分析和解读CT图像结果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性别和体型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生理变化。
1.3 就诊日期和医生姓名:就诊日期和医生姓名是为了记录报告单的时间和负责解读和分析CT图像的医生。
二、扫描部位和技术参数2.1 扫描部位:CT检查可以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常见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等。
报告单会明确指出扫描的具体部位。
2.1.1 头部:包括颅脑部位和颅面部位。
2.1.2 胸部:包括肺部、心脏、气管和食管等。
2.1.3 腹部:包括肝脏、胰腺、肾脏、脾脏、肠道等。
2.2 扫描方式:报告单会描述使用的扫描方式,常见的包括螺旋CT、多层次CT和三维CT等。
ct诊断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岁住院号/门诊号,XXXXXX。
检查日期,XXXX年X月X日检查部位,XXXXX。
临床资料:
XXX(患者姓名)因XXX(临床症状或体征)于XXXX年X月X日入院/就诊,经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后,决定行CT检查。
检查方法:
采用XXXXX(CT机型号),扫描部位为XXXXX(具体部位),扫描层厚为Xmm,重建层厚为Xmm,扫描参数,电压XXXkV,电流XXXmA,采用XXXX (扫描方式)扫描。
检查所见:
1.(部位一),XXXX(具体表现描述)。
2.(部位二),XXXX(具体表现描述)。
3.(部位三),XXXX(具体表现描述)。
……。
(依次列出各部位的检查所见)。
诊断意见:
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诊断为XXXXX(具体诊断结果)。
并与临床
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是否有过敏史、孕妇、服药情况等。
2.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顺畅,保持平静放松。
3.检查结束后,应及时向医生反映自身不适情况。
结语:
CT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参考。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上即为本次CT检查的报告内容,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我院医生联系。
祝患者早日康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CT检查报告单
CT检查报告单
CT号:XX
姓名:XXX 住院号:XX 性别:男年龄:62岁床号: 2-1
病区:内科申请时间: 202X-01-04申请医生:XXX 检查项目CT胸部(双肺)平扫10mm/次(16排)
临床诊断发热特征
扫描部位肺部扫描方式层厚:mm 检查所见:
肺窗:双肺下叶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界模糊,左肺下叶为著,左肺上叶舌段见少许纤维条索状高密度影,第11层面右肺上叶见微小结节状高密度影,直径不超过,边界清楚。
气管、支气管通畅。
纵隔窗:胸廓对称,左侧胸膜见局限性条状软组织影,表明欠光整。
左肺下叶见少许软组织密度影。
纵膈居中,心影不大,纵膈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走行区高密度影。
肝内见多发低密度影。
检查诊断:
双肺下叶炎症(左肺下叶为著)
第11层面右肺上叶微小节考虑良性
左肺上叶舌段少许纤维条索病变
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壁钙化斑
肝内低密度建议CT增强
报告医生:审核医生:XXX报告时间:XXXX-01-05 14:26:14打印医生:XXX 请妥善保存胶片,复诊请带本次及以往所有检查资料;此报告仅供临床参考。
ct诊断报告CT模板一、颅脑1、颅脑平扫双侧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所见颅脑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颅脑平扫未见异常。
2、增强双侧颅内动脉走形自然,轮廓、形态正常,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扩张。
双侧脑实质、软脑膜未见异常强化。
中线结构无偏移,脑室、脑池形态、大小正常,脑沟未见增宽。
所见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颅脑增强扫描未见异常。
1、硬膜外血肿左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梭形高密度灶,最大截面积约1.5cm*5.9cm,边缘光滑、清晰。
病灶密度均匀,CT值74Hu,临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
右颞叶见右小片状稍低及等密度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最大截面约1.1*1.4cm,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脑室、脑池形态、大小正常。
左颞骨乳突部骨质见有线样低密度影,邻近颅外软组织局限性增厚,密度增高。
意见:1、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右颞叶脑挫裂伤;3、左颞骨骨折;4、左颞、顶部软组织肿胀。
2、硬膜下血肿右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新月形等、高密度带影,CT值35~52Hu,最大厚度2.1cm,边界清晰,邻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明显左移,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1、右额、颞、顶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大脑镰下疝。
3、脑出血右侧小脑半球见一团片状高密度影,最大截面约3.4cm*4.0cm,病灶密度均匀,CT值67Hu,边界清晰,周围可见低密度带环绕,部分层面病灶与第四脑室相连。
脑干受压、轻度变形,四叠体池受压缩小。
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形态、大小正常,内见有条片状高密度影。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右侧小脑半球血肿破入脑室。
4、脑梗死右侧额、颞、顶叶见有大片状低密度区(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分布),部分边界模糊,密度较均匀,CT值17Hu,灰白质交界线消失,邻近脑沟变浅,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轻度左移。
左枕、顶叶亦见有小片状楔形低密度影,边缘模糊。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1、右侧额、颞、顶叶大面积脑梗死;2、左顶、枕叶脑梗死。
5、脑膜瘤平扫:纵裂前部见一近椭圆形等密度团块影,约2/3位于大脑镰右侧,1/3跨镰突向左侧。
病变密度均匀,CT值35Hu,边界较清晰,最大截面约3.5cm*4.5cm,其周围双侧额叶白质内见有大片状低密度带。
双侧侧脑室额角及鞍上池受压变形,余脑实质密度正常。
颅骨未见异常征象。
增强:上述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边缘见有迂曲增粗的线样强化,大脑镰受压明显左凸、弯曲;静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83Hu。
病灶周围指状低密度带未见强化。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
意见:颅前窝大脑镰旁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可能性大。
6、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右额、颞叶及岛叶皮质下见等密度及略低密度灶,边界模糊,大小约5.2cm*6.8cm,期间混有多数条状、斑块状、点状高密度灶,CT值308Hu。
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向左移位,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增强:平扫所见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52Hu,局部见斑片状未强化区,余同平扫所见。
意见:右额、颞叶及岛叶占位性病变,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
7、脑转移瘤平扫:右额叶见一囊状低密度灶,最大截面42.*5.1cm,密度均匀,CT值15Hu,边界大部分清晰,周围白质区见有大片指状低密度影,邻近侧脑室前角受压变小、后移,中线结构轻度左移。
右颞叶及左顶叶白质区亦见大片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晰。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颅骨骨质未见异常征象。
增强:右额、颞叶病灶内部强化不明显,边缘呈明显环状强化;左顶叶见一直径约1.7cm圆形结节灶,其内部亦未见强化,CT值24Hu,边缘呈环状强化,CT值84Hu。
三处病变边缘均光滑、清晰。
余同平扫所见。
意见:脑内多发占位病变(右额、颞叶,左枕叶),考虑转移瘤。
8、垂体瘤蝶鞍增大,鞍底骨质下陷变薄,鞍内见一实性肿物,最大截面约 1.2cm*1.9cm。
病灶密度均匀,CT值34Hu,边界清晰,向上突入鞍上池,视交叉轻度受压上移。
双侧海绵窦形态正常。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
意见: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瘤。
8、听神经瘤平扫:左侧桥小脑角区见一团块状等密度灶,密度欠均匀,CT值34Hu,最大截面约3.6cm*4.2cm。
邻近脑组织内见有低密度带环绕,脑干受压右移,第四脑室受压变小,其上脑室系统扩张,同侧脚间池、环池增宽,对侧环池及桥前池变窄。
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增强:左侧桥小脑角区病灶大部明显强化,CT值72Hu,中心见有不规则无强化区,病灶边界清晰。
余同平扫所见。
意见: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考虑听神经瘤。
1、眼球破裂右侧眼球塌陷、体积缩小,眼环增厚、局部不连续。
球内结构分辨不清,密度增高,CT值57Hu。
同侧泪腺区软组织内见有斑片状高密度灶,边缘清晰,CT值405Hu,大小约0.6cm*1.2cm。
左侧眼球、双侧视神经及眼外肌无异常。
双侧眶壁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1、右侧眼球破裂;2、右眶部软组织异物。
2、Graves病双侧眼球明显突出,眼环完整、均一。
双侧眼外肌轮廓清晰,肌腹明显增粗,以内直肌为著,密度均匀。
总腱环及眼外肌眼球附着点无异常改变。
球内结构及球后脂肪间隙清晰。
视神经外形、轮廓正常。
眶壁骨质无异常征象。
意见:双侧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符合Graves病。
1、耳:双侧乳突蜂房气化良好,鼓室、乳突窦清晰,诸室壁骨质未见异常。
听小骨、半规管及耳蜗清晰,大小、形态、位置正常。
意见:双耳平扫未见异常。
2、中耳乳突炎右侧鼓室、乳突窦及乳突蜂房密度增高。
同侧听小骨显示清楚,鼓室内侧壁、底壁、鼓室盖及乳突骨质未见破坏征象。
左侧中耳及双侧内耳机构形态、密度无异常。
意见:右侧中耳乳突炎。
1、、鼻窦鼻中隔居中,鼻甲形态自然,鼻道通畅,双侧蝶窦、额窦、筛窦及上颌窦窦腔清晰,黏膜未见增厚,窦壁骨质完整。
意见:窦壁未见异常。
3、鼻窦炎鼻中隔居中,鼻甲软,形态自然,鼻甲通畅。
右侧上颌窦黏膜增厚,窦腔缩小,窦口通畅;同侧筛窦、额窦窦腔密度增高。
余鼻旁窦黏膜无增厚,诸窦壁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右侧上颌窦炎、筛窦炎、额窦炎。
4、上颌窦黏膜下囊肿轴位像示左上颌窦腔内后下部见一低密度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10Hu,最大截面约1.7cm*3.0cm,同侧上颌窦部分黏膜增厚,窦壁骨质未见破坏征象。
右上颌窦及鼻腔无异常密度灶。
MPR矢状位重组示左上颌窦病变呈类圆形,直径约2.2cm,基底部附着于底壁及后壁,余无特殊。
意见:1、左侧上颌窦炎;2、左上颌窦黏膜下囊肿。
5、鼻窦肿瘤右侧上颌窦内见有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界限不清,密度较均匀,CT值33Hu,同侧上颌窦内侧壁、外侧壁和底壁骨质破坏。
病灶向内突入鼻腔,相应鼻道变窄;向后侵及右侧翼腭窝,蝶骨翼突内外板骨质破坏,同侧翼内、外肌增粗,密度不均,界线不清。
左侧上颌窦黏膜局限性增厚,右侧前组筛窦窦腔密实,窦壁骨质无破坏,余未发现异常。
意见:1、右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并上颌骨、蝶骨翼板骨质破坏,恶性肿瘤可能性大;2、左上颌窦炎;3、右筛窦炎。
二、鼻咽鼻咽腔大小、形态正常,咽隐窝对侧、清晰。
鼻咽顶壁、后壁及侧壁软组织无增厚,密度未见异常。
咽旁及咽后间隙对称、清晰。
颈部软组织内未见异常结节灶。
颅底骨质未见破坏。
意见:鼻咽部平扫未见异常。
11、鼻咽癌平扫:鼻咽左侧壁及顶壁见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团块灶,密度均匀,与邻近组织界限不清,CT值40Hu,同侧咽隐窝消失,左侧咽旁脂肪间隙受压变窄移位,咽喉间隙及鼻咽缝清晰。
蝶骨左侧翼板及枕骨斜坡左侧骨质部分破坏,同侧破裂孔增大、边缘模糊。
左侧乳突蜂房浑浊。
双侧翼腭窝与增宽,双侧翼突未见破坏征象。
颈部软组织内未见异常结节灶,余无特殊。
增强:动脉期鼻咽左侧软组织团块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71Hu。
病变环绕同侧神经血管鞘约50%,并压迫其外移、变形,其内血管腔无狭窄。
余部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1、鼻咽癌(左侧)侵及蝶骨左侧翼板、枕骨;2、左侧乳突积液。
2、腮腺混合瘤右侧腮腺体积略大,外侧部见一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晰,CT值32Hu,邻近结果强度受压。
左侧腮腺大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咽旁间隙清晰,颈部未见异常结节灶。
意见:右侧腮腺肿瘤,建议增强CT扫描或行CT引导下针吸活检。
3、腮腺脂肪瘤左侧腮腺体积较对侧增大,其中见一类圆形均匀低密度影,边缘光整,大小约4.2cm*2.4cm*1.5cm,CT值—81~—110Hu。
右侧腮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CT值—10~10Hu。
双侧颞下窝和咽旁间隙未见异常。
意见:腮腺脂肪瘤(左)。
5、甲状腺瘤甲状腺左叶、峡部及右下部见有形态不规则低密度灶,最大者约 1.2cm*2.8cm,最小者约0.7cm*0.8cm,病灶CT值61Hu,边界不清。
邻近脂肪间隙消失,气管左侧壁轻度受压内陷,所见颈部软组织内未见异常结节灶。
意见:双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甲状腺癌可能性大。
胸部CT检查胸部平扫胸廓对称,诸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肺窗示双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自然,气管及诸叶、段支气管通畅。
纵隔窗示纵隔无偏移,其内未发现异常结节灶,心脏、大血管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平扫未见异常。
1、肺炎双侧胸廓对称,诸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右肺上野前段及后段可见大片云絮状及磨玻璃样高密度区,内见充气支气管影,余肺野清晰。
气管、支气管通畅,纵隔居中,其内未见异常结节灶。
心脏、大血管未见异常。
意见:右肺上叶肺炎(大叶性),建议治疗后复查。
2、肺结核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
右肺上叶尖段及下叶背段见片絮状、条状高密度影及结节灶,片絮状影边缘模糊。
右肺下叶背段有一0.8cm*1.7cm大小薄壁空洞显示,内壁光滑,外缘欠光整,周围见有条索状及片絮状“卫星灶”,余肺野清晰。
气管、支气管通畅。
纵隔内未见异常结节灶,心脏及大血管大小、形态无异常。
意见:右肺上叶尖段及下叶背段炎性病变,考虑肺结核并空洞形成。
建议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3、肺脓肿胸廓对称,气管居中。
右肺上叶尖后段见一巨大空洞,大小约4.2cm*7.3cm,壁厚度较均匀,厚约0.2~0.4cm,空洞内见气夜平面,上部见分隔,内壁大部分光滑,壁外缘模糊,邻近肺叶见有片絮状灶。
同侧上叶前段亦示小片状影,边缘模糊。
余肺野清晰,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通畅。
纵隔无偏移,其内未见异常结节灶。
所见胸部诸骨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意见:1、右肺上叶尖后段空洞,肺脓肿可能性大;2、右肺上叶前段肺炎。
4、、周围型肺癌胸廓对称,气管居中,所见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右肺下叶见一结节灶,最大截面约10.cm*1.1cm,密度均匀,CT值24Hu,可见“空泡征”,病灶边缘可见浅分叶、短毛刺及胸膜凹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