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字话养生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4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原文: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生命是一个过程)现在告诉大家,你看它都是很完整的,就是四个字,四个字的。
其实大家可能老觉得养生,说老师你一定要教我们很多的养生方法,我告诉你,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养生,比如说同样读这句话,你是吟诵下来的,你声音如果保持了一个抑扬顿挫的话,你本身就养气。
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去读《黄帝内经》,不要怕读不懂,前面不懂,后面都会有人给你解释。
那么昔在黄帝,生而神灵,这第一段讲的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昔在,我稍微说一下这个昔字,昔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昔(象形字),就是日在水下,太阳已经到了洪水里边了,这意味着一个很远古的洪水时代,那么用英文来翻译就是longlongago,就是很久很久以前。
那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黄帝,生而神灵,看上去好像是在说黄帝,实际上真的是在说黄帝吗?难道我们每个人出生都不是神灵吗?那么生而神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神灵就告诉你,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他不可思议的那一方面。
比如我们想一个受精卵,然后在经过细胞分裂,然后再经过十月怀胎,他就能够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这难道不是一种神灵吗?所以实际上这不是单纯在说黄帝,而是说我们人的生命都是生而神灵。
我们每个人都生而神灵。
而且我现在告诉你,每个人生而神灵都是有相的。
养生智慧所谓神灵大家看下面我举个老子的一句话,叫做什么呢?老子是最爱用小孩子来打比方的,老子最喜欢的几类人物,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少女。
那么他说小孩子说什么呢?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的小孩子连毒虫,比如说我们大家在生活当中都看到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有狼可以把孩子抱回去,没听说过狼把大人抱回去,为什么?想没想过,为什么能去把小孩子抱回家去养一个狼孩出来,没说把你抱回去,为什么?因为什么呀,小孩子在老子的眼里,老子就解释,这是为什么,因为小孩子阳气特别足,阳气特别足,肾精特别足的话,他就不懂得恐惧。
神医华佗文言文翻译神医华佗文言文翻译 1原文】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 *** ,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译文】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 *** 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
”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神医华佗文言文翻译 2一、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敷。
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的 *** ,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年将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
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药渣倒完后病就痊愈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
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 *** 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少,寿命更长。
美国白领人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们各种疾病远远低于蓝领人,寿命也长。
说明什么呢?因为白领人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外商知识、自我保健意识高。
因此,现在我们得病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好,而是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软。
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
而不是病更多。
所以首先要跟大家讲清楚,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文明丰富了收入多了钱多了,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
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什么病呢?心血管病是第一位。
去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是153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因此钟道恒博士说过一句名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因此再三提出告诫: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
因为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死亡。
有个例子:有位同志,因为我们知道他有冠心病,一定要避免着急和突然用力。
有一回他去搬书,很重的书,其实一回搬二本三本书,一点事也没有,他一回搬一摞书,一使劲,当即心跳就停止了。
经过全力抢救,心脏跳动了,可脑子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
一个人年医药费花了150万元,如果他要是受过健康教育,知道老年人不能憋气、突然用力,半书一回搬二、三本就行了,不去搬这摞书,就不会变成植物人了,就不会一个人花了150万元。
另外一位北京同志,在计划经济时代,11月1日买了许多白菜回家放在墙根,结果3日下了一场雪,他怕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
白菜一颗好几斤,第一次搬了三颗,第二次又搬了三颗,第三次搬了七颗白菜,50斤重,可是呢,因为平常不干活,一下子上下三楼,累得又喘,越喘越厉害,咳嗽吐痰,他知道不行,上医院吧,一到我们安贞医院,一看不得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赶紧挽救,打上一针,这一针药0.1克15000元钱。
六字诀纠偏不二禅(一)乱状现代人关注六字诀,多半从气功前辈马礼堂开始。
马礼堂的六字诀,是要比划动作的,是要发声的,有些读音也特别,比如“呵”字,念“ke”;比如“呬”字,念“xia”。
其发音顺序为:嘘、呵、呼、呬、吹、嘻。
后来马礼堂87岁病逝,据说病在喉头,让人多少疑惑。
后来南怀瑾被介绍到大陆来,大家开始相信这位国学大师,南怀瑾功法是不用发音的,顺序是呵、呼、嘘,嘻、吹、呬,发音也自有理论,认为客家话、广东话是唐朝的国语;闽南话、福建话是宋朝的国语,而六字诀是唐宋时代的东西,所以发音不能照现在普通话来读,他在“南禅七日”里说:现在的国语是当时在北方北京过来的,或者北京靠北一点的过来,是满清三百年来的国语,客家话、广东话是唐朝的国语。
闽南话、福建话是宋朝的国语。
那么我们这些佛经翻译都是唐宋时代,所以发音不能照现在读,很多搞不对了。
这样懂了吧,所以这个“嘘”不念这个虚字,不是照国语“嘘”这是肝脏的。
“吹”就是念“吹”了,嘴巴尖起来念,关于肾脏的。
这个“嘻”字呢,不念喜,闽南话念,这个客家话念什么?对了,“嘻”是管三焦的,管三焦哦。
这个胸部这个这个淋巴腺,胸上腺,等等……,这是管三焦的,就是你看学弥勒菩萨一样,“嘻”我们笑起来“嘻”,这个“嘻”字这样管三焦。
你看,你真痛快地拉开嘛,不要出声音,你自己觉得脑门这里就放松了嘛,身体松了嘛,三焦的浊气都出来了。
试试看,来嘛,我们大家学疯子嘛,不学佛,就是这样“嘻”字。
这个“呬”也要照客家音发,这个我就对不起,发不来,你大声点,比我高明,客家音,“呬”字发音照广东话、闽南话嘛,这个“呬”字,还是“呬”差不多,照闽南话、广东话,这六个字非常有效的,所以你上座以前先用这个调好气,然后做安那般那,注意“止息”,这个“息”字这一段,一进一出之间多定住一下,效果就很快了,成就也很快。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闽南话、客家话、广东话,根本不是一个发音概念,南国师揭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其二,什么脏器的病就吐对应什么字音,显然不妥。
10个养生顺口溜,好记又功能齐全,身心健康千万家在大伙儿很多人常常把营养与膳食、科研健康养生挂嘴边,但是操作流程起来并并不是找不到方向,就是在众多错误观点中转圈,消耗了一颗找寻身心健康的心。
也的确,营养元素、健康养生,门路多,重视多,弄不懂怎样做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实上,在营养元素、健康养生方面,不仅有当今制造行业大家们总结的顺囗溜,也是有古代中医学留出的健康养生至理名言,如果熟记这类,名正言顺地就掌握理应怎样适当健康养生、适当饮食搭配了。
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一起来培训学习一下吧!1.宁可锅中存放,不能腹腔饱涨好似字面意思,这句话是要告之大家,平时在就餐时,宁可把饭食剩下,也无须吃太饱,每顿饭七八成饱就可以。
吃太饱,一方面会提高肠胃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会造成热值剩余,增肥胖病几率。
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这一点,少食多餐就是很好的选择。
2.要想身体壮,饭食嚼成浆这句话是想提醒大家,在就餐的状况下,切勿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仅仅要少吃多餐,饭食在嘴巴里牙齿咬合充裕之后再吞咽。
那般做重要充分考虑:一是减轻胃对食物的消化工作压力,有益于护健脾开胃的身心健康;二是更有益于身体对营养膳食的消化。
3.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腿的,吃两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
这句话在日常饮食中出現的頻率相对还是比较高的,这一层一层的,关键是以食物对身心健康的伤害方面来讲的,四条腿的是指猪羊牛等有四条腿的动物肉,两腿的是指鸡鹅鸭等家禽类肉,一条腿的是指菌类等食用菌菌种食物,没腿的是指淡水鱼。
猪牛羊肉、牛肉中的饱和脂肪相对比较多,经常许多服食不好心血管健康;家禽类肉中蛋白质高,人体脂肪相对少;食用菌菌种食物是绿植蛋白质的多种多样来自,带有的一些成分不仅可提升人体免疫力,还具有抗癌的作用;淡水鱼是大家都了解的蛋白质食物来自,人体脂肪少,肉的合成纤维短有利于消化。
4.柴鸡呱呱叫啼,不了状况下无须提,孕妈妈早喝缺奶吸这句话主要是说给孕妈妈听的。
龙源期刊网 国医大师金世元:盲目进补不可取作者:肖学利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22期被中医界尊为“国药泰斗”的金世元大半生和药材打交道,有两句话对他的健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句是“药食同源”,另一句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所以,他从不提倡仅仅依靠药材养生。
大补让他吃了苦头金世元出身于北京郊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4岁那年,父母为了让他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把他送到北京复有药庄,让他在那儿当起了学徒。
两年的学徒干下来,他不仅掌握了制药的基本流程,还对药材的性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在生产制作参茸卫生丸时,金世元听说这药很补,就掰一块吃了。
十六七岁的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点儿补药,无非是好奇,想让身体更健壮些。
可没想到3小时后,他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头涨得像要裂开。
大概有一天的时间,那种不舒服劲儿才过去。
这次进补的经历,给了年少的金世元一个很大的教训。
1940年,金世元在中药讲习所学习,当时任教的是汪逢春、赵树屏等中医大家。
他们对中药方剂学的理解,把金世元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二十六七岁时,金世元就已经与北京的各大药行来往密切了。
有一次,同济堂宰鹿,大家围在一起热气腾腾地涮起了鲜鹿肉,金世元也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当他回到家时感到头涨,鼻子还开始流血……相隔10年的这两次经历,将一个观念深深地留在了金世元的脑海中——无论是大补的药,还是大补的食品,东西再好,也不能随便吃。
金老虽然注重养生,但无论是年轻时吃过的参茸卫生丸,还是目前人们常提起的人参、鹿茸,在他的家里从来找不到。
粗茶淡饭健康一生金世元的“无药养生”观点是他几十年来的学习心得,也是他的生活感悟,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粗茶淡饭,保护好脾胃和肾脏,合理运动。
一辈子与药打交道的金世元经常翻山越岭找药、认药、研究药,因此常常和山民打交道,与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一辈子反对盲目进补的金世元最推崇的是山村农民的粗茶淡飯。
他说,他的“无药养生”靠的就是粗茶淡饭。
18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May 2021 Vol.21 No.9深入浅出话内丹—— 养胎及五炁朝元(一)在大周天过后,以任督二脉为纲领的全身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全部打通。
内气在全身巡行不息,腠理各处的浮络、孙络全数扩张,肢体末端血气充沛,畅行无阻、暖信随生,达到了周身融融,遍体阳和的状态。
打坐中但觉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彻洞明,恬淡虚无。
古人在达到这种状态后,必定要进山闭关修炼了。
实际上,很多古人在大药之前就这样做了。
“择地入室……必要僻静鸡犬不闻之处……不要一个闲杂人来到,恐惊散元神……必须要一尘不染,万虑俱忘,丝毫无挂,一刀两断,永做他乡之客,终无退悔之心”。
他们要杜绝一切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内丹的世界里面,一天十二时辰,昏昏默默,绵绵不绝,如鸡抱卵,如龙养珠。
钟离权:“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
时时照丹房,刻刻守黄中。
”但是作为现代人养生修炼,其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绝大部分人都要工作,为生计奔波,没办法全心修炼,仍然有精气神的消耗,仍然需要化精来补充,从而出现功境徘徊反复,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修炼不如古人的原因。
比如在我常常在工作劳累的时候,精气神消耗太多,就容易出现退转,忙过去后加紧练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心调养,六根震动的某些现象会再次出现,在真气经过口鼻的时候,强烈的刺激使得口鼻搐歪,华池甘露如蜜,真炁在体内氤氲盘旋,出现身体涌动的现象,幻觉更是家常便饭,到最后都见怪不怪了,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更有时火候掌握不好,功感全无,进进退退,其中艰辛,难以尽言,这就是实修,并非书上说的一帆风顺。
纵使南宗五祖白玉蟾,亦有重整钓鱼杆,再斫秋筠节之叹,更何况我等寻常人?尽管如此,到了这个阶段,仍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避免工作的劳累,养精蓄锐,保证练功的时间,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精气神的消耗,就像电池欠电一样,身体会产生“内气饥渴感”,提醒你该练功了。
“从一到十”话养生作者:田永清来源:《养生大世界》2014年第04期一位医学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不是自然死亡的,而是自杀死亡的!”刚看到这句话时,我还以为这位医学博士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待看完全文后,才明白他说的意思是,很多人本来可以活过百岁,但由于沾染了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结果使得这些人的寿命也就大大缩短了。
如此说来,这位医学博士说的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的。
俗话说:“人一上百,形形色色;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其养生之道也不尽相同。
”下面,我“从一到十”,分别概括地介绍一下十位古今人物的养生之道。
用一个字、几个字、最多十个字介绍这些人的养生之道,难免有不全面、不准确之处。
但我相信,这十位人物的养生之道,对于其他人,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方成的养生之道一个字:“忙”著名漫画家方成,年近90岁,看外表像60来岁,听说话像5 0来岁,思维敏捷恐怕很多40来岁的人也比不上。
他童心未泯,不知老之已至,每天清晨5时起床,整天忙忙碌碌、笔耕不辍、创作不止,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转悠。
他给自己画了一幅漫画像,并附了一首风趣幽默的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有人开玩笑说:“要是方成活不过100岁,肯定是老天爷犯糊涂了!”有些退下来的老同志,感叹自己成了“三等公民”:等吃、等喝、等死。
整天唉声叹气、无所事事,这样对于身心健康大为不利。
有很多人的确是因为“忙”,才少病少恼,身健心安。
他们体会到:在“忙”中,有数不清的乐趣;在“忙”中,有无限的喜悦;在“忙”中,能安身立命。
总之,“忙”,是人生康乐的最佳营养剂。
二、马寅初的养生之道两个字:“从容”“若无他故,我必活百年。
”这是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先生说的一句“狂言”。
事实上,马老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正好百岁高龄。
马老能颐养高龄的长寿秘诀主要是:内养外练达天年。
这里主要讲讲他的“内养”功夫,就是“从容”二字。
张悟本食疗养生讲座万元户/aocbj/张悟本中医中药专业毕业,出生于中医世家,现任北京通达事理健康长寿研究所健康教育部副部长,健康讲师团讲师;国际健康健美长寿学研究院成员;北京保护健康协会专家委员;全国营养改善行动专家组成员;社区及家庭健康促进105项目专家组成员;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项目健康讲师;卫生部首批认证高级营养师,健康讲师;中国健康教育促进委员会讲师,中国手诊学会讲师,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会员;中国五行养生文化们的倡导者,六维全息平衡疗法理论创立者,人体气血平衡系统调控理论倡导者;《健康与您同行》编委;大众科技报通讯员。
在国内中央部委各大机关、厂矿、学校、社区健康讲座上百场,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为传播健康,造福民众,长期积极的以科学为先,普及为本的大众健康教育事业继续努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奉献爱心!第一节课每个人都想健康地活着,今天大家来听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健康,讲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人的寿命最高应该有多大?最低应该有多大?有的人说:最高是150岁,最低120岁。
其实不对,人的生长周期是20—25年,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5—7倍,那也就是,人的寿命最低应该是100岁,最高应该是175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岁老人越来越多,人活百岁不是梦了,咱们今天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探讨。
其实,人活到百岁并不难,就看你想不想活那么大了。
呵呵,在座的一些人笑了,谁不想活那么大呀,关键是怎么活?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活到百岁。
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看病难,看病贵。
谁都想健康,健康的身体来自于哪里呢?健康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四个方面,用现代话来讲即健康的四大基石:第一,平和的心态;第二,均衡的营养;第三,适量的运动;第四,充足的睡眠。
第四条通常宣传的是戒烟限酒,我把它改成了充足的睡眠,为什么呢?只有中医可以谈养生,因为中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所以,中医认为睡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元”字话养生
作者:郑静晨
来源:《养生大世界》2016年第04期
元气之于人体无异于太阳之于万物,顺应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固本培元”是养生
的根本大法,“我的健康我做主”是养生的关键
“寒冬梅中尽,春风柳上来”,伴随着新鲜初放芽的绿,人间四月天款款而来,草长莺飞,
大地苏醒,而此季有些人却通常会出现身体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中医认为春困是由于在冬天深伏人体的“元气”伸展没能与天地间气候变化同步,随着春天
气温的升高,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毛孔明显舒张,体表的血液循环随之旺盛,血液供应量比
冬天要明显增多,而使流入大脑的血液比冬天少,大脑的氧气供应量减少,导致了脑神经细胞
兴奋程度降低,而人体一时还适应不了这样的气候变化,于是出现了“春困”。
何为“元气”,可以先从“元”字说起。古文字中“ ”是一个象形字,由“一、兀”组成,表示混
沌初开,万物之始之意。《说文解字》解释:“元,始也。从一从兀”。“一”是“一画开天”代表
浑沌整体中的天地起源。“ ”,象形人的头部,表达在人体的重要性。可见古代先贤用自然界的
基本现象表达了“元”字混沌初开,万物之始,从团聚而伸展的深刻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医认为元气是禀赋于父母的“先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
最基本物质,是“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元气是人体诸气之
首,全身各脏腑的活动都需要元气的推动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都与元气密切相关;元
气的聚散直接与人的神情、精力相关。
固本培元,是养生大要 古代先贤发现元气尽管禀赋于先天,但离不开后天的滋养与调
理。所以“固本培元”就成为延年益寿的养生根本大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素问·上古天真
论》中就指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
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究其原由是后
天失养、元气虚损所致。所以培补元气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延缓衰老与延长寿命的作
用。正如古人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
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食饮有节 龚廷贤在《万病回春》说:“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于饱甚者,即
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糟粕变化,早晚溲便,按时精华,和凝上下,津液含畜,神气安
守。” 简单的来说,这里有三层含义,即保质、保量、按时。“保质”即对饮食质量的要求,避
免和减少那些过于辛辣或油腻的不健康饮食。“保量”对饮食次数与进食的份量的要求,避免过
度饮食加重胃肠负担。做到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按时”即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形成
规律。大家能按照这个调节自己饮食,就可以保养自身之元气,减少耗散。补养元气要循序渐
进,而且食物或者药物同源为佳,否则容易加重胃肠的负担。在中医中常用的补养元气食材有
百合、山药、白扁豆、莲藕、核桃、红枣、芝麻、桑葚等。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强调的是起居作息要有规律,这是保养元气的重要一环。《素问·四
气调神大论》中分别讲述了四季的不同作息规律:春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要“夜卧早
起,无厌于日”;秋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强调作息时间要
与自然变化同步。如果不能同步,往往会出现“春困”那样人体元气不接的现象。一年四季要因
时而动,一天之中同样要因时而动,早晨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运动更有利于调动人体的阳
气,使人一天精神饱满;而夜晚则是阳气收敛的时候,所以做一些相对平缓的有氧运动,如散
步等则更有利于舒缓人体一天的疲劳,从而促进晚上的睡眠。
不妄作劳 不妄作劳通俗的讲就是不要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超过人
体的极限就会耗损人的元气。《类经》载:“苦者忧劳,多伤心肺之阳”。劳力过度的人容易造
成心、肺功能长期超负荷,不利于人体健康。现代社会,夜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人熬夜成为常
态,同时贪凉饮冷,不光劳神而且屡伤元气,如许多育龄年轻女性出现卵巢功能减退,月经不
调,直接影响生育,如若使用督脉大灸与腹部等穴位鼓舞元气,每每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是一
个较好的反正。
固本培元关键是自身要顺应自然变化规律,起居饮食是关键,还不得过度消耗元气,这样
才能形神共调而延年益寿。同时还可以通过自身穴位的调理,通达经脉之气而“顾护元气”,起
到延年养生的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疗脐保元 疗脐是中医的一种传统而独特的保健治疗方法,其在调养元气、保元扶阳、安
神定心、调畅经络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疗效。脐中穴又称神阙穴,是人体极为重要的一个穴位。
古人认为神阙穴是人体之根本,经常给予脐部保健可以延缓衰老,甚至有返老还童之效。首先
要注意对脐部的保暖,衣着尽量不要把腰脐露在外面,防止受寒引起腹痛的不适症状。对于女
性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等患者可以使用疗脐中的熨法,将药盐或黄豆包好加热后,敷熨于肚
脐之上,利用药物的温热之气,温中助阳、散寒除湿、通经止痛。一些慢性疾病我们也可以采
取摩脐的方法进行保养,尤其对于慢性肠胃疾病有着较好的保健作用。例如在坐位或立位时,
右手掌放于脐上,左手掌压在右手背上,在小腹部顺时针方向揉动5分钟,再逆时针揉动5分
钟,每日早晚各做1次,连续2周,对于治疗便秘效果明显。
灸温助元 艾灸调理阴阳,可以提升人身之阳气。经常艾灸可以起到保养人体元气、培元
固本的作用。首先是气海,其取意人体元气之海,具有极高的补益元气的作用。中医认为温灸
气海可以治疗脏气虚弱、真气不足等的虚性疾病。气海位于任脉之上肚脐下方1.5寸。第二个
穴位是关元,位于脐下3寸,具有强壮补虚、固本培元、温阳止泻的作用,艾灸关元穴可以治
疗阳虚症、气虚症等。第三个穴位是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功用是补
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一切都要依靠后天来滋养,这是补养人体元气必不可少的一
个部分。我们艾灸时要注意调控温度,温度太高容易烫伤皮肤,太低则不能到达温补的效果,
当以有温热的感觉,且尚能忍受为宜。一般首次灸10分钟,然后每天增加5分钟,最多不超
过30分钟,将艾条对准穴位,进行顺时针运动即可。
捏脊通元 培元固本一定要重视背部的调理,脊背巡行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其联系全身
各个腑脏。脊背部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大通道,而背部的气血通畅人体的精气就充足。捏脊通背
能疏通全身气血运行,同时还能疏通五脏六腑的气机。儿童是“稚阳之体”,生机旺盛,容易调
整,所以捏脊通背的效果显著。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用力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
椎骨,捏的时候要采取“三捏一提”即每捏三下向上提一下。坚持捏脊的方法,对保养元气有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捏脊的手法没有那么好,或者已经成年,不再像儿童的
效果立竿见影,但用来养生防病是绰绰有余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养气调元 晋代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
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呼吸吐纳术之法就是一种至简至易的养
气调元之法。这种功法无论年纪大小,只要可以持之以恒,精神内守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下
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易的吐纳方法,最好选择一处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不拘,室
内则可以打开窗户,取站位或坐位,先舒展手脚,两手握拇指,置于离身两拳处,两脚间距两
拳。叩齿多次,缓缓咽下唾液,将气从鼻腔引入腹部;气吸足则停止,有余力可继续吸气;胸
中气闷则可从口中缓缓吐气,而后自然清气再从鼻中吸入。这一方法可疏解气郁、养气调元,
吐浊纳清,让人精神倍感轻松。
元气之于人体无异于太阳之于万物,顺应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固本培元”是养生
的根本大法,“我的健康我做主”是养生的关键。通过人体自有的经络穴位,调理气机,“顾护
元气”也是古代先贤独创的简便验廉的养生方法,两者有机结合,就可以使人们“尽终天年”,
实现“健康中国”!(编辑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