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猪鸡羊的细菌性疾病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6
猪的细菌性传染病——猪布鲁氏菌病概述猪布鲁氏菌病(Brucella Suis disease)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本病的特征是妊娠母畜发生流产、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及胎膜发炎、睾丸炎、巨噬细胞增生和肉芽肿形成。
本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某些地方有牛、羊、猪、犬种布鲁氏菌病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
猪的布鲁氏菌病是人感染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猪种布鲁氏菌对人类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因此,防制猪布鲁氏菌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病原布鲁氏菌属(Brucella)有6个种和20个生物型组成,猪布鲁氏菌生物1型和3型易感宿主是猪,对人有强的致病性。
本菌为球状短杆菌,0.5~0.7µm×0.6~1.5µm,用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时,常单个排列或密集成堆。
成对,不形成荚膜和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
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色。
由于本菌吸收染料过程较慢,较其他细菌难于着色,所以,常用科兹洛夫斯基染色法染色,布鲁氏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呈绿色。
染色的方法是:病料涂片干燥后,滴加2%沙黄液,加热至蒸汽l~2min,水洗,再滴加1%孔雀绿溶液复染(不加热) l~2min,水洗、干燥后镜检。
本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
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为6.6~7.4。
对营养要求严格,初次分离,须在含有血液、血清、肝汤、马铃薯浸液或胰酶消化蛋白胨等培养基上生长。
初次分离培养时,生长缓慢,常要1周以上才能充分发育,待驯化后传代,则2~3天就能生长良好。
牛、羊种布鲁氏菌从病料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10%C02环境中才能生长,几代后则不需要。
在营养琼脂上,可以长出圆形、表面光滑、湿润、隆起、边缘整齐、闪光的小菌落,透光呈淡黄色,侧光呈轻微乳色和略带蓝灰色,菌落大小不等。
在马铃薯斜面上可长出微带棕黄色菌苔。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轻度混浊,培养久时,可形成菌环。
本菌一般能分解葡萄糖、木糖等糖类,产生少量酸,不分解甘露醇,接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呈阳性,不产生靛基质,不液化明胶,不凝固牛奶,不溶解红细胞,不利用柠檬酸盐,VP试验,吲哚、甲基红试验阴性,有的菌株能分解尿素,产生硫化氢,还原硝酸盐。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动物疾病也随之增加。
动物易感染的疾病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其中一些疾病可以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引起死亡。
为了保障畜牧业健康和稳定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遏制疾病传播和流行。
细菌疾病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
如牛和猪都容易感染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细菌,这些细菌主要是通过水源、食物和粪便传播。
因此,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加强饲料卫生管理等。
病毒疾病也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
猪瘟、禽流感和狂犬病都是比较严重的病毒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空气、水源、食物和其他动物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动物设施的隔离和消毒,开展疫苗接种和做好消毒防疫等。
真菌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
畜牧养殖中牛和猪容易感染皮肤真菌病,这些疾病主要通过调节环境条件和饲料管理进行预防。
寄生虫疾病也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
畜牧动物容易感染家蚊、蜱和寄生虫等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防止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来预防。
总之,预防疾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环境调理和饲料管理等基本工作。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畜牧业防疫和饲料管理等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疾病传播和流行,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AGRICULTURAL SCIENCE牛羊养殖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石顺翠,梁建华(湖南省花垣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花垣 416400)摘 要:为了降低牛羊养殖过程中爆发细菌性疾病的概率,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文章阐述了牛羊养殖中细菌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提出了肉毒梭菌中毒、羊梭菌性疾病中毒、巴氏杆菌病感染和沙门氏菌病感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牛;羊;养殖;细菌性疾病;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855.1 文献标识码:A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Diseases in Cattle and Sheep BreedingSHI Shun-cui, LIANG Jian-hua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utbreaks of bacterial diseases in cattle and sheep farming,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spec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 dissemination ways of bacterial diseases in cattle and sheep farming were expound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Clostridium botulinum, Clostridium sheep, Pasteurellosis and Salmonellosis were put forward.Keywords: Cattle; Sheep; Breeding; Bacteri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细菌性疾病是导致牛羊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1、猪是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边缘稍凸或直末端钝圆。
不形成芽孢但在环境不利条件下有时可形成荚膜。
细菌裂解时可释放出内毒素。
A.急性期表现如同重感冒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头痛肌肉痛烦燥、抑郁等可持续3 5 d发病后寒战、高烧、出汗、激走性关节痛热型呈波浪状B.慢性期此期主要表现为长期低热或者天热时疲乏无力、头痛。
精神抑郁反应迟钝。
有些重患可出现器官和系统损害如关节强直变形、肌肉出现萎缩、畸型、瘫痪。
由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引起不育。
布氏杆菌是一组小的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的细菌。
布氏菌对热各种常用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人畜共患病。
对人的致病能力最强。
孕羊感染本病的明显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阴道黏膜潮红并有粟粒状红色结节从阴道中流灰白色、淡褐色、黄红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随后出现分娩预兆不久即发生流产。
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也产下弱犊但往往存活不久。
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对低温和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
布氏杆菌是一组小的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的细菌。
布氏菌对热各种常用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人畜共患病。
牛感染布病的临床表现不很明显缺乏全身特异症状通常呈阴性经过。
孕牛感染本病的明显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阴道黏膜潮红并有粟粒状红色结节从阴道中流灰白色、淡褐色、黄红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随后出现分娩预兆不久性但对低温和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即发生流产。
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也产下弱犊但往往存活不久。
细菌性疾病在牛羊中的防治作者:蔡云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在牛羊养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细菌性疾病,并且细菌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种类多的特点,为了保证牛羊养殖的高质量、减少细菌性疾病对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必须深入了解细菌性疾病的类型及防治措施,进而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
一、常见的牛羊细菌性疾病(一)肉毒梭菌病在牛羊细菌性疾病中此种菌病较为常见,肉毒梭菌病在发病时主要以散发状态为主,该疾病影响牛羊的运动神经,牛羊在遭受此种菌病后多呈现进食或日常活动不正常的现象,牛羊在长时间处于运动神经麻痹及呼吸困难的状态后会导致大量死亡。
导致牛羊患有肉毒梭菌病的主要原因是其食用的草料中含有腐败尸体。
(二)沙门氏菌病此种菌病与肉毒梭菌病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发病也呈散发状态。
牛犊与羊羔较容易患有此种疾病。
其发病的主要症状是牛羊呈精神萎靡的状态,并长时间的腹泻、发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与肉毒梭菌病混淆,需要养殖户仔细诊断。
(三)羊梭菌性疾病此种疾病主要发生在羊群身上,导致此种疾病的主要病菌为羊梭菌,此种菌病主要有发病快、能够引发大量死亡的特点,直接导致羊患有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的等疾病。
此种疾病较难彻底的被有效控制。
(四)羊链球菌病溶血性链球菌是导致形成此种菌病的主要病菌。
绵羊较为容易患有此种疾病,当绵羊的养殖环境过于潮湿,且养殖户没有做好日常清洁、消毒的工作时,极易导致此种菌病的发生。
绵羊在患病初期呈现呼吸障碍、咽喉肿痛、发烧发热等症状,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抽搐等表现,最后导致绵羊死亡。
(五)巴氏杆菌病该种菌病为热性传染病且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并且此种菌病的类型也呈多样化,其中包含浮肿型、败血症型以及肺炎型。
当牛羊的舌头或者咽喉处出现了炎性反应则可能是患有了浮肿型巴氏杆菌病。
当牛羊出现食欲不佳、进食困难、精神萎靡且排泄物中带血时可能是患有了败血症型的巴氏杆菌病。
当牛羊长时间的呼吸困难且经常咳嗽时可能患有肺炎型的巴氏杆菌病。
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弯曲杆菌病弯曲杆菌病又称弧菌病,是由弯曲杆菌所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不同疾病的总称。
与人、畜有关的主要有两种病型:由胎儿弯曲杆菌引起牛、羊暂时性不育和流产;由空肠弯曲杆菌引起人、马、牛、羊等的急性肠炎。
1、弯曲杆菌性流产弯曲杆菌性流产是由胎儿弯曲杆菌性病亚种和胎儿弯曲杆菌脸儿业种引起的疾病。
前者寄生在牛/羊的生殖器官中,可引起牛/羊不育、流产;后者寄生在牛/羊的肠内,可引起牛/羊流产。
【流行特点】发病母牛/羊和带菌公牛/羊康复后的母畜是传染源。
病菌存在于母牛/羊的生殖道、流产胎盘和胎儿组织中,以及公牛羊的阴茎上皮和包皮的穹窿部。
公牛/羊可带菌数月,甚至数年。
带菌时间往往与年龄有关,3岁以上的公羊和5岁以上的公牛一般带菌时间长。
母牛/羊感染1周即可从阴道子宫颈黏液中分离到病菌,感染后3周至3个月菌数最多,3~6个月后多数自愈。
本病几乎全部由于交配和人工授精而传播。
成年母牛/羊和公牛/羊易感性高。
【典型临床症状】公牛/羊一般无明显症状,精液也正常,但可带菌。
母牛/羊呈现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
表现阴道黏膜发红,黏液分泌增多。
发病母牛/羊的发情周期不规律,配种受胎率高低差异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的第5~7个月(80%以上),流产率为5%~10%。
早期流产,胎衣常随之排出;后期流产,往往胎衣滞留、水肿。
【典型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胎膜粗糙、水肿、严重充血或有出血点,并覆盖一层脓性纤维蛋白物质;胎盘有些地方呈现浅黄色或覆盖有灰色脓性物;子宫内膜呈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内膜炎;流产胎儿的肝脏脾脏和淋巴结呈现程度不同的肿胀,甚至有时可见散布着炎性坏死小病灶。
发病母牛/羊常有输卵管炎、卵巢炎或乳腺炎。
发病公牛/羊的精囊常有出血和坏死病灶,睾丸和附睾坏死,呈灰黄色。
【防治措施】牛群暴发本病时,暂停配种3个月,并用抗生素治疗,特别要注意局部的治疗,如对公牛/羊,在硬脊膜轻度麻醉后,拉出阴茎,连同包皮用多种抗生素制成的软膏(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涂搽阴茎和包皮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