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
乌梅丸的组成包括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具有温脏安蛔、调和阴阳的功效。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情反复,难以根治。
临床研究发现,乌梅丸能够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
此外,对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乌梅丸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妇科疾病中,乌梅丸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肥胖、多毛等症状。
研究表明,乌梅丸可以调节内分泌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同时,在治疗痛经、带下病等方面,乌梅丸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乌梅丸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属于“消渴”范畴。
乌梅丸能够滋阴清热、温阳补虚,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阴阳失调、寒热错杂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特别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乌梅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对抑郁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肝气郁结、阳气不足等问题。
乌梅丸能够疏肝解郁,温补阳气,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顽固性头痛、失眠等病症,乌梅丸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
在皮肤科疾病中,乌梅丸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
乌梅丸能够调和营卫,祛风止痒,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
当然,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并非局限于上述疾病,其在其他病症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
但在使用乌梅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
同时,对于乌梅丸的作用机制,现代医学也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 - 百度百科乌梅丸的概述乌梅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由乌梅为主要原料经精制而成。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被赋予了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1.润肺止咳–乌梅丸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乌梅丸可促进气道的扩张,增加肺活量,缓解呼吸道症状。
2.止泻–乌梅丸具有收敛肠道的作用,可用于腹泻、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乌梅丸还能够改善腹痛和腹胀等不适症状。
3.消食胃脘–乌梅丸可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乌梅丸还能够缓解胃胀、食欲不振等胃肠道问题。
4.止吐–乌梅丸有止吐作用,可用于晕车、晕船等导致的恶心和呕吐症状的缓解。
–乌梅丸还能够减轻孕妇晨吐的不适感。
适用人群乌梅丸适用于以下人群:•咳嗽痰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腹泻、消化不良、胃痛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晕车、晕船和孕妇等容易呕吐的人群;•食欲不振、气滞胃脘等胃肠道问题的人群。
用法用量乌梅丸的用法用量如下:•咳嗽痰多: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腹泻、消化不良: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晕车、晕船:口服,每次4粒,事先30分钟服用;•晨吐: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食欲不振:口服,每次4粒,每日2次。
注意事项:•乌梅丸不宜与中西药物同服,以免相互影响药效。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病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禁忌乌梅丸在以下情况下禁用:•过敏体质者;•患有明显肾脏功能不全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重症神经衰弱患者;•已知对乌梅或其他成分过敏者。
不良反应乌梅丸在正确使用下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偶尔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胃肠不适,如恶心、腹痛、腹泻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乌梅丸的相关研究乌梅丸作为传统中药制剂,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其一定的药理作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乌梅丸的抗氧化性质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乌梅丸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乌梅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等。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1. 乌梅丸的概述乌梅丸是一种中药丸剂,主要由乌梅为主要原料制成。
经过科学配伍和炮制而成,乌梅丸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治疗各种疾病,并具有较好的疗效。
以下是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
2. 乌梅丸的主要功效•健脾开胃:乌梅丸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止血生肌:乌梅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对伤口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适用于外伤出血、溃烂等皮肤病变。
•化痰止咳:乌梅丸对化痰止咳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咳嗽痰多、痰黏稠等症状,适用于咳嗽痰多、气滞痰饮等肺脏疾病。
•润肠通便:乌梅丸可以润肠通便,缓解便秘,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除体内积聚的废物和毒素。
•凉血解毒:乌梅丸可以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
3. 乌梅丸的适应症乌梅丸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消化不良:乌梅丸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缓解胃胀、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外伤出血:乌梅丸具有止血作用,适用于各种外伤引起的出血,如刀伤、擦伤等。
•咳嗽痰多:乌梅丸对于改善咳嗽痰多、痰黏稠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便秘:乌梅丸可以润肠通便,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热毒症状:乌梅丸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对于热毒引起的症状,如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有一定疗效。
4. 乌梅丸的用法和注意事项4.1 用法口服,每次3-5丸,每日2-3次。
4.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乌梅丸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请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要超过剂量。
5. 乌梅丸的副作用乌梅丸一般情况下副作用较少,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医生。
6. 结语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丸剂,具有健脾开胃、止血生肌、化痰止咳、润肠通便、凉血解毒等功效。
28、厥阴病基础方:乌梅丸厥阴病基础方:乌梅丸乌梅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乌梅丸主要由君臣佐使药物组成,药性归经药味各不相同,其功能作用和主治病症也因此而有所差异。
下面将详细阐述乌梅丸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及其作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乌梅丸方剂的组成。
乌梅丸的君药是乌梅,它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作用。
乌梅的酸涩性能够收敛肠道,起到止泻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凝血止血,对于一些出血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乌梅丸的臣药是黄连,它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黄连寒凉性能,可以清热燥湿,对于一些湿热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乌梅丸的佐药是薄荷和大黄,薄荷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宣肺的作用,而大黄则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的功效。
根据药性归经药味,乌梅丸方剂在功能作用和主治病症方面有所不同。
乌梅的涩肠止泻作用,使得乌梅丸在治疗脾虚泄泻等病症时有良好的效果。
黄连的清热燥湿作用,使得乌梅丸在治疗湿热病症如痢疾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薄荷的疏风解表作用,使得乌梅丸在治疗风寒感冒等病症时有一定的疗效。
大黄的泻下通便作用,使得乌梅丸在治疗便秘等病症时有显著的效果。
乌梅丸方剂的重要性在于其中的君臣佐使药的合理配伍。
君臣佐使药的配伍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们之间相互协同,发挥出更好的疗效。
君药乌梅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而臣药黄连则能够清热燥湿,佐药薄荷和大黄则能够辅助乌梅和黄连的功效。
这种配伍方式使得乌梅丸方剂在治疗相关病症时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结来说,乌梅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其君臣佐使药物的合理配伍使得其具有涩肠止泻、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等多种功能作用。
乌梅丸在治疗脾虚泄泻、湿热病症、风寒感冒、便秘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君臣佐使药的配伍对于中药方剂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
因此,研究和理解中药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重要性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渴、消食化积的功效。
在中医
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临床适应证的角度探析乌梅丸在中医临床中的作用。
1. 消化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降火解毒、润燥化积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热毒积滞、消化不
良等疾病。
乌梅丸可作为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同时也可在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中应用。
2. 心脑血管疾病
乌梅丸具有降血压、镇静安神、降脂减肥等作用,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
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乌梅丸还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润燥化痰、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应用。
4. 免疫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抑菌、抗肿瘤等作用,适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肝炎、结核病、感染性疾病等中应用。
5. 神经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镇静抗惊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神经衰弱、失眠、癫痫等疾病中应用。
综上所述,乌梅丸在中医临床中的临床适应证较为广泛,可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
但乌梅丸并非适合所有人,仍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出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成药》。
2.出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州军区医学中心:《临床中医药学》。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及禁忌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其功能主治包括: - 调整肠胃功能:乌梅丸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并能缓解消化不良、胃胀、胃酸过多等症状。
- 改善便秘:乌梅丸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有效缓解便秘问题。
- 护肝解毒: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肝脏解毒,改善肝功能。
- 净化血液:乌梅丸中的乌梅具有祛暑解毒作用,可以清热解毒,净化血液。
- 调节血糖:乌梅丸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禁忌乌梅丸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禁用:乌梅丸中的成分可能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这些人群应禁止使用。
- 腹泻者不宜服用:乌梅丸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在腹泻症状明显的情况下,应暂停使用。
- 慎用于体质虚寒者:乌梅丸属于寒凉性质的药物,体质虚寒者慎用或遵医嘱使用。
- 对乌梅过敏者禁用:对乌梅过敏的人群应禁止使用乌梅丸。
在使用乌梅丸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并严格遵循使用说明。
乌梅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但请记住,不同的人身体状况会有所差异,药物使用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在使用乌梅丸期间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请勿擅自更改剂量或频率,并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以上是对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作用以及禁忌的介绍,请在使用乌梅丸之前注意相关事项。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确保使用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缓解风湿痛乌梅丸风湿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缓解风湿痛的药物,但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中药——乌梅丸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乌梅丸的相关信息,包括其药材组成、作用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
一、乌梅丸的药材组成乌梅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主要由乌梅、丁香、葛根等多味中药材组成。
其中,乌梅是该丸剂的主要成分,它具有散寒止痛、滋润肠道、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
丁香则有祛风止痛、温经散寒的功效,可以加强乌梅的作用。
葛根则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有效缓解风湿痛症状。
二、乌梅丸的作用原理乌梅丸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中药成分的相互作用,达到缓解风湿痛的效果。
乌梅可以暖肾散寒、活血化瘀,改善身体的微循环。
丁香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痛引起的关节疼痛。
葛根则可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减轻病痛。
三、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缓解风湿痛症状。
它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乌梅丸的用法和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3-6克,一日2-3次。
儿童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
乌梅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仍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乌梅丸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四、乌梅丸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虽然乌梅丸在缓解风湿痛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使用中仍需注意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乌梅丸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或其他不正常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综上所述,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缓解风湿痛的作用。
它通过提高血液循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多种途径,减轻疼痛和不适症状。
在使用乌梅丸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缓解风湿痛。
然而,乌梅丸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由乌梅和其他草药组成。
乌梅丸有以下几个主要功效与作用:
1. 健脾开胃:乌梅丸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改善脾胃功能不佳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胀等。
同时,它还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问题。
2. 止泻固肠:乌梅丸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以减少腹泻次数和粘液排泄量,改善腹泻症状。
它还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并促进肠道健康。
3. 润肺止咳:乌梅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并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它可以舒缓咳嗽、痰多和喉咙痛等呼吸道症状。
4. 清热解毒:乌梅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病毒、细菌等引起的发热、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症状。
同时,乌梅丸还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
总之,乌梅丸是一种多功能的中药制剂,具有健脾开胃、止泻固肠、润肺止咳和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一些脾胃功能不佳、腹泻、咳嗽和发热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但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
乌梅丸配方导语: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它以乌梅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炮制和制作工艺,最终形成了乌梅丸。
乌梅丸凭借其独特的药效和口感,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乌梅丸的配方和制作方法。
一、原料准备制作乌梅丸需要准备以下原料:1. 乌梅:乌梅是乌梅丸的核心原料,一般采用新鲜的乌梅子。
2. 冰糖:冰糖是乌梅丸的糖分来源,能够提高其口感。
3. 盐:盐能够增加乌梅丸的口味和保持其质量。
4. 草木樨:草木樨是一种中药辅料,能够增加乌梅丸的香味。
二、制作方法1. 乌梅的炮制:将新鲜乌梅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
接下来,将乌梅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盐,翻炒均匀,使乌梅变软。
然后将炮制好的乌梅晾干备用。
2. 制作草木樨糖:先将草木樨置于火上烘烤,释放出香味。
然后将草木樨和适量的冰糖放入锅中,小火煮化。
待冰糖完全熔化后,取出草木樨,将制作好的草木樨糖略微晾凉备用。
3. 乌梅丸的制作:将炮制好的乌梅放入研磨器中研磨成粉。
然后将乌梅粉和草木樨糖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最后,将混合好的乌梅和草木樨糖搓成小丸子,即可得到乌梅丸。
三、注意事项1. 乌梅丸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以免造成污染。
2. 制作乌梅丸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添加适量的香料,如陈皮粉、甘草粉等,增加其口感特点。
3. 在保存乌梅丸时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乌梅丸的质量和口感。
四、功效与禁忌乌梅丸以乌梅为主要原料,具有消食、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常食用乌梅丸可以帮助消化、改善便秘,并且对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是对于肠胃虚弱、胃酸过多的人群,以及孕妇和婴儿,应禁止食用乌梅丸。
结语:乌梅丸是一种具有独特药效和口感的中药制剂,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搭配配方,使乌梅具有更好的药效。
制作乌梅丸需要准备乌梅、冰糖、盐和草木樨等原料,并且需要注意卫生和保存条件。
乌梅丸具有消食、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但对于特定人群需要禁忌食用。
乌梅丸标准配方
乌梅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健脾开胃、涩肠止泻的功效。
以下是乌梅丸的标准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一、材料准备:
1. 乌梅,500克。
2. 甘草,100克。
3. 炙甘草,100克。
4. 蜂蜜,适量。
二、制作方法:
1. 将乌梅洗净晒干,研细为细末;
2. 将甘草和炙甘草研细为细末;
3. 将乌梅末、甘草末和炙甘草末混合均匀;
4. 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成丸。
三、注意事项:
1. 制作乌梅丸时,应选择质量上乘的乌梅,并确保干燥无虫;
2. 甘草和炙甘草应研细为细末,以便与乌梅充分混合;
3. 加入蜂蜜时,应适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药效。
四、药效功效:
乌梅丸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等症状,具有健脾开胃、涩肠
止泻的功效。
常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泄泻等症状,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泄泻有一定的疗效。
五、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10-15克,分2-3次温开水送服。
六、保存方法:
制作好的乌梅丸应放置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潮湿,以免影响药效。
七、注意事项:
1. 乌梅丸不宜与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食物同食;
2. 孕妇、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就是乌梅丸的标准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乌梅丸
《伤寒论。
【组成]乌梅三百枚(30g)细辛六两(3g)干姜十两九g)黄连十六两六g)当归四两
(6g)附子炮,去应,六两六g)蜀椒炒香,四两(五g)桂枝六两(6g)人参六两(6g)黄柏六两
六g)
【用法) 上十昧,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即酸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
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处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九(6g八日三
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食生冷滑物,臭食等。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1蛔厥证。
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
亦治久痢久泻。
【方解1本方治证为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
蛔虫喜温而恶寒,蛔虫寄生肠内,因其胃热肠寒,不利于蛔虫生存,则扰动不安,不时上窜胃中,故腹痛,烦闷/吐,甚则吐出蛔虫。
由于蛔虫起伏无时,故腹痛与呕吐时发时止。
痛甚则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乃致四
肢厥冷发为蛔厥。
证属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调,温脏安蛔之法。
柯琴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取其酸能安蛔;使蛔静而痛止,为君药。
蛔动因于
胃热肠寒,蜀椒、细辛味辛性温,辛可伏蛔,温能温脏祛寒,共为臣药。
黄连、黄柏味苦性寒,
苦能下蛔,寒能清胃热。
附子、桂枝、干姜皆为辛热之品,既可助其温脏祛寒之功,且辛可制蛔2当归、人参补养气血,扶助正气,且合桂枝,养血通脉,调和阴阳以解四肢厥冷,均为佐药。
蜜甘缓和中,为使药。
综观全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共奏温中清热,安蛔补虚之功。
因方中乌梅酸涩,可涩肠止泻;黄连、黄柏苦寒,能清热燥湿止痢;附于、干姜、桂枝*]h
椒、细辛皆温热之品,可温肾暖牌而助运;人参、当归益气补血而扶正。
诸药相合,还具有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止痢之功。
因此,对于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泻、久痢亦可奏效。
【运用1
1.本方主治上热下寒之蛔厥证。
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证治要点。
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亦可用之。
2.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力较弱,临床运用时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等以
增强驱虫作用。
若热重者,可去附于、干姜;寒重者,可减黄连、黄柏;无虚者,可去人参、当
归2呕吐者,可酌加吴英、半夏以和胃降道而止呕;腹痛甚者,可酌加木香、川楝子以行气止痛;便秘者,可酌加大黄、摈榔以泻下通便。
3.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慢性肠炎、慢性菌痢等属寒热错杂而正虚者,均可加减使用。
【附方]
1.理中安蛔汤以万病回春时人参七分(二g)白术一钱三克)茯苓一钱三g)川楝三
分三g)乌梅三分六g)干姜炒黑,五分二克水煎服。
如合丸,用乌梅浸烂,蒸熟(去核)捣如
泥,入前药末,再捣如泥,每服十丸(3g人米汤吞下。
功用:温中安蛔。
主治:蛔虫腹痛。
便
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
2.连梅安蛔汤郊通俗伤寒论>>胡黄连一钱三g)川楝炒,十粒二克白雷丸三钱九g)
乌梅肉二枚(五g)生川柏八分(2g)尖槟榔磨汁冲,二枚(或切片随药入罐煎,10
g)水煎,一剂煎三
次,早晨空腹时服两次,下午空腹服一次。
功用:清热安蛔。
主治:虫积腹痛。
不思饮食,食则吐蛔,甚或烦躁,厥逆,且有面赤,口燥,舌红,脉数身热等症。
乌梅丸、理中安蛔汤、连梅安蛔汤三方均为安蛔驱虫之剂,均可治疗蛔虫证,但因蛔虫证的病机不同,制方亦各异。
乌梅九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蛔厥重证,故方中寒热并调,邪正兼顾,以温下寒为主,兼清上热而安蛔;理中安蛔汤属中焦虚寒之蛔虫证;故方中以温阳祛寒而驱蛔;连梅安蛔汤是肝胃热盛之蛔虫,故方以清降肝胃之热兼而驱蛔。
【文献摘要]
<<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日:“火旺则水亏,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气有余便是火
也2木盛则克土,故饥不欲食;虫为风化,饥则胃中空虚,蛔闻食臭出,故吐蛔。
仲景立方,皆
以辛甘苦味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用之者;以厥阴主风木耳。
<<洪范》日:本日曲直作酸。
<<内经》日:木生酸,酸入肝。
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2配黄连泻心而除疼,佐黄柏滋肾
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肾者,肝之母,椒、附以温肾,则火有所归,而肝得所养,是固其本;肝欲
散,细辛、干姜辛以散之;肝藏血,桂枝/归引血归经也;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以人参,调其中气;以苦酒渍乌梅,同气相求;蒸之米下,资其谷气;加蜜为九,少与而渐加之,缓则治
其本也。
蛔,昆虫也,生冷之物与湿热之气相成,故药亦寒热互用,且胸中烦而吐蛔,则连、柏
是寒因热用也。
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化虫佳剂。
久利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利自止/
临床报道:用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2科例,治愈率为97.6% ,有效率为100领。
225例
分为偏寒型、寒热错杂型、偏热型,均采用乌梅汤加减治疗。
偏寒型,用乌梅15~30g,槟榔、
川楝于各十五克,花椒、桂枝、熟附子各六克,细辛、干姜各三克,小儿酌减; 寒热错杂型,上方加
黄柏九g,桅于九g,黄连6g;偏热型;照寒热错杂型去桂枝、附子、干姜、细辛,均获满意疗效
(湖南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资料选编,1971:1.
实验研究:乌梅九具有抑制蛔虫的活动,麻醉蛔虫,使其失去吸肠壁的能力;能促进肝脏分泌胆汁,改变胆汁的PH值;能明显扩张奥狄氏括约肌(福建中医药, 1960;6:29. 还能
促进胆囊收缩,且加大乌梅剂量时此作用更为明显,单味药不如复方作用大(中成药研究,1986;3:33)。
【方歌1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