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上海世博的主题及其意义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
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
它包含了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
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
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
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
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有其意义,归结如下: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
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
“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
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
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举办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探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参观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期间,中国企业有机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世博会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酒店、餐饮业、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其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的交汇点,不同国家的展馆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
中国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通过展馆和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世博会期间,上海成为了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同时,世博会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思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世博会期间,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的举办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代表。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的城市发展不仅停留在世博会期间的成果上,更是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它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和实力,更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上海世博会在经济,⽂化,政治等⽅⽅⾯⾯对中国的发展都产⽣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为中国带来巨⼤的旅游收⼊⾸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貌焕然⼀新。
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的发展。
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积明显增加。
其次,世博会作为⼀个极具魅⼒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沓来,这进⼀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的经济效益。
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数将超过7000万⼈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纪录。
⽽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个⽉,世博会的参观⼈数就已突破6000万。
这对扩⼤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将达144.2亿元⼈民币。
这⽆疑是上海乃⾄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动⼒。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步提⾼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集,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了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世博会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文素质。
参加世博会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也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质。
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上海世博会的效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或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举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
中国旅游业将为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直接带来了广大的收益。
一名参观者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有催动作用,直接包括:零售业、酒店、交通、通信、餐饮、观光等产业得到乐观的收益,其中的消费都主要来源于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世博会的举办成功能将增强海内外投资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
使其投资效应扩大,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
三、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世博会所造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1、政治的影响。
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
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
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一届全球盛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核心思想: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
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
人、城市和地球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国家馆怎么看?分三站纵览“中华智慧”中国馆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以及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
其中,被称为“东方之冠”的中国国家馆,空间展示面积1.58万平方米,是本届世博园区里最大的展馆。
它共有三层区域,从上到下分别为49米层核心展区、41米层体验展区以及33米层功能展区。
观众可以自上而下分三站纵览“中华智慧”,大约耗时 40多分钟。
进入中国国家馆,首先要乘电梯直达上层核心展区。
走出电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幕“影院”,这里将有一段8分钟短片,展示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
可别以为这是普通的环幕影院,这里的银幕除了前、左、右三面外,头顶上的穹幕将一起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
走出“影院”,可别以为时空穿越回到了宋朝繁华的街道,因为5米多长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被放大至128米“铺”满整面墙壁,画中人物还会以独特动感的方式呈现。
中国国家馆的第二站,需要坐轨道游览车前往,这是一趟体验式的“寻觅之旅”。
中国数千年的城市文化,从农耕文明古国,到园林、庭院、拱桥……游人在小桥流水中,见证一座模型城市的迅速建造史。
除此之外,与四大发明相关的国宝以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国宝,也将悉数登场。
第三站对城市生活的探索,集中在“低碳未来”的主题上。
上海世博会的核心概念上海世博会的核心概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博览会,每五年举办一次,由国际展览局(BIE)认证。
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市举办,是中国首次主办的世博会,也是世博会第41届。
上海世博会的核心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1. 城市的重要性: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世博会强调了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探讨和展示城市的多个方面,如城市规划、设计、交通、环境、文化等。
2. 生活的改善:世博会强调了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展览和活动,世博会展示了各国在不同领域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改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条件,使人们能够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3. 全球合作与交流:世博会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论坛,各国聚集在这里分享他们的发展理念和经验。
世博会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包容。
通过分享和借鉴各国的经验和智慧,共同探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 可持续发展:上海世博会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
世博会通过展示各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提倡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5. 人对城市的影响:世博会关注人类对城市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城市是由人组成的,人的需求和行为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世博会探讨了人类如何适应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如何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概念是通过城市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概念呼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合作和交流,推动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2010中国十大旅游事件出炉2011年01月06日08:30中华工商时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里旅游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哪些事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事件对业界影响深远?携程旅行网日前公布2010年中国十大旅游事件,其中“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以最大的影响力位居年度旅游事件榜首。
一、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吸引7000万中外游客。
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共有24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共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访问,带动国内旅游业、民航业、酒店业强势增长。
二、香港旅行团在菲律宾遭劫持。
8月23日,香港康泰旅行社一载有20余名乘客的大巴在菲律宾马尼拉遭劫持,多名香港游客在劫持事件中死亡。
此后,香港对菲律宾发出黑色旅游警示,国家旅游局也发出“谨慎前往菲律宾”的提醒,赴菲律宾旅游一度停滞。
三、“恶女珍”事件引发香港游“零团费”反思。
去年,香港导游强迫内地游客购物的事件接连发生,一名湖南籍游客因导游强逼其购物发生争执致心脏病发作猝死、香港导游李巧珍谩骂不购物内地游客等事件相继被曝光,并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各地开始严厉整治旅行团“零团费”问题。
四、海南获批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游成热点。
在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开局之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各类旅游项目启动,境外旅客离境退税等政策陆续落地,海南旅游迎来新一轮热潮。
五、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
在2009年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的基础上,去年11月5日,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华[0.13 -0.76%]特·迪士尼公司在上海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
上海旅游在世博之后又将迎来新热点。
六、酒店业掀起“最低价承诺”风暴。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三角是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08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7.0%,创造了18.28%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0.04%的财政收入和37.05%的外贸出口。
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必然进一步加强上海作为长三角增长极地位,通过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博会将加速长三角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上海的集聚。
在资金集聚方面,上海世博会预计直接投资将达30亿美元,加上世博会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仅仅依靠上海自身的能力,资金受到很大限制,会直接影响举办效果。
长三角其它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
在世博经济的集聚效应下,长三角的资金将加速汇集上海。
在信息集聚方面,世博会举办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平台,向世界各国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
届时,各类大容量的信息集聚上海,上海将成为国际、国内的信息交流中心。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结构,加速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2008年上海人均GDP己经达到7599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算成美元为9500美元(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价1:8计算),而据统计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超越,传统产业将面临“技术门槛”,关键是要整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010年世博会是第一届信息化的世博会,必然促使上海将信息化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突破口,而世博经济更有利于放大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外资流入量,从而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其次,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还将进一步强化上海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世博会展台显示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它们往往是各国顶级高新技术的结晶,代表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会展国的骄傲。
举办上海世博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
世博会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它不仅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而且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此外,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
一.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全球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冲击。
世博会在筹备阶段,大规模的投资活动推动了上海及其周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举办世博会需要大量人才,因而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
在筹备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各地积极推销本地的发展特色,扩大各地对外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交流,并为各地乃至全国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筹备世博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
而在举办世博会期间,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迅速增长的旅游消费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部分游客在参观完世博场馆后会考虑游玩上海附近的旅游景点,如杭州、苏州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推动了创新风潮最近几年,上海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创意产业约占GDP的7.5%,并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
无论是北京奥运或者上海世博,创新永远是不变的主旋律。
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独特、新颖,通过创新,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正如时下所流行的DIY的新消费理念,其卖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
与此同时,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通过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比如解蒸汽机、缝纫机、电话、电视、汽车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0世博中的“网上世博会”运用三维虚拟、多媒体等技术,将世博会园区的展馆以三维方式再现到互联网上,让观众可以不用办签证就可走遍全世界,实现了世博的永不落幕,体现了创新永无止境。
上海世博会活动分析报告1. 引言上海世博会是世界领先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自185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平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主办的世博会,吸引了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展商和观众。
本报告将对上海世博会的活动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对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2. 活动概述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活动地点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占地面积为5.28平方公里。
世博会期间,共有193个国家和组织参展,展示了各自国家的城市规划、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果。
3. 经济影响分析上海世博会对经济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为上海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就业市场的发展。
据统计,世博会期间,共有超过10万人参与其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世博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展商,带动了旅游、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此外,世博会期间,各国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
4. 科技创新影响分析上海世博会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各国参展商纷纷展示了各自国家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
世博会期间,参展商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成为一大亮点。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交流合作,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获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同时,世博会也为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
5. 文化交流影响分析上海世博会是一个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
各国参展商通过展示自己的文化遗产、艺术品和传统手工艺等,展示了各自国家的独特魅力。
观众可以在世博园区内体验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增加了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同时,世博会期间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吸引了大量参观者,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6. 总结通过对上海世博会的活动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展会名称: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会期:2010.5.1—10.31,共184天吉祥物:海宝展会类别:综合类参展方数量:240个国家地区组织投资成本:约450亿人民币会场面积:5.28平方公里参观人数:预计7000万人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一轴四馆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国家馆亚洲阿联酋馆阿曼馆巴基斯坦馆哈萨克斯坦馆朝鲜馆卡塔尔馆黎巴嫩馆尼泊尔馆日本馆韩国馆沙特阿拉伯馆斯里兰卡馆土库曼斯坦馆伊朗馆以色列馆印度馆越南馆菲律宾馆柬埔寨馆马来西亚馆泰国馆文莱馆新加坡馆印度尼西亚馆马尔代夫馆东帝汶馆吉尔吉斯馆孟加拉馆蒙古馆缅甸馆也门馆巴勒斯坦馆约旦馆阿富汗馆叙利亚馆老挝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馆亚美尼亚馆阿塞拜疆馆塞浦路斯馆格鲁吉亚馆欧洲爱尔兰馆爱沙尼亚馆奥地利馆白俄罗斯馆比利时馆冰岛馆波黑馆波兰馆丹麦馆德国馆俄罗斯馆法国馆芬兰馆荷兰馆捷克馆拉脱维亚馆卢森堡馆罗马尼亚馆摩纳哥馆挪威馆葡萄牙馆瑞典馆瑞士馆塞尔维亚馆斯洛伐克馆乌克兰馆西班牙馆希腊馆匈牙利馆意大利馆英国馆保加利亚馆黑山馆摩尔多瓦馆马耳他馆圣马力诺馆列支敦士登馆美洲巴西馆哥伦比亚馆古巴馆加拿大馆美国馆秘鲁馆墨西哥馆委内瑞拉馆智利馆安提瓜和巴布达馆苏里南馆伯利兹馆厄瓜多尔馆乌拉圭馆巴拿马馆尼加拉瓜馆危地马拉馆多米尼加馆玻利维亚馆哥斯达黎加馆萨尔瓦多馆洪都拉斯馆巴拉圭馆格林纳达馆巴巴多斯馆巴哈马馆圣文森特馆圣卢西亚馆海地馆圣基茨和尼维斯馆圭亚那馆多米尼克馆非洲摩洛哥馆喀麦隆馆塞内加尔馆塞舌尔馆阿尔及利亚馆埃及馆突尼斯馆利比亚馆南非馆尼日利亚馆赞比亚馆塞拉利昂馆几内亚馆几内亚比绍馆马达加斯加馆马里馆马拉维馆厄立特里亚馆中非馆贝宁馆冈比亚馆毛里求斯馆毛里塔尼亚馆乌干达馆布隆迪馆卢旺达馆乍得馆尼日尔馆加纳馆加蓬馆吉布提馆刚果(布)馆刚果(金)馆多哥馆赤道几内亚馆苏丹馆利比里亚馆佛得角馆纳米比亚馆坦桑尼亚馆肯尼亚馆科特迪瓦馆科摩罗馆津巴布韦馆埃塞俄比亚馆莱索托馆莫桑比克馆索马里馆博茨瓦纳馆大洋洲澳大利亚馆太平洋联合馆新西兰馆主题馆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城市足迹馆城市未来馆地方馆澳门馆台湾馆香港馆黑龙江北京馆天津馆河北馆吉林馆山西馆内蒙古馆辽宁馆浙江馆江苏馆安徽馆上海馆湖南馆湖北馆河南馆山东馆江西馆福建馆新疆馆广东馆广西馆海南馆重庆馆四川馆贵州馆云南馆宁夏馆青海馆甘肃馆陕西馆西藏馆企业馆中国铁路馆国家电网馆韩国企业馆可口可乐馆上海企业馆思科馆中国人保馆震旦馆中国石油馆公众参与馆通用汽车馆万科馆信息通信馆远大馆中国船舶馆中国航空馆太空家园馆组织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国际信息发展网馆世界气象馆联合国联合馆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馆上海合作组织馆公共交通国际联会馆世界水理事会馆世界自然基金会馆东南亚国家联盟馆全球环境基金馆阿拉伯国家联盟馆国际竹藤组织馆国际博物馆协会馆法语国家商务论坛馆博鳌亚洲论坛馆加勒比共同体组织馆非洲联盟馆城市最佳实践区宁波案例馆西安案例馆麦加案例馆温哥华案例馆上海案例馆马德里案例馆伦敦案例馆汉堡案例馆阿尔萨斯案例馆罗阿案例馆澳门案例馆成都案例馆欧登塞案例馆罗阿灯光案例申办历程(Bidding Process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效果图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10年参观上海世博会观后感想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此次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
而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
这次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共同的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5月1日是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的第一天,20万观众入园参观,我个人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名游客入园观摩世博会,提前体验世博会的精彩。
当我乘上拥挤的地铁八号线到耀华路站旁的世博6号入口,那里已是人头攒动,众多游客自觉地排着队等待着安检入园,在经过了近半小时的等待,通过安检进入世博会园区后,感觉世博园区气势宏伟,平时耳闻的如一轴四馆、形状各异的外国展馆等世博园内著名建筑现在都能一一目睹,心中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中国真是太伟大了,上海世博园区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首先,我们来到欧洲展馆区,英国“创意之馆”、瑞士的“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和谐”、卢森堡的“小也是美”、西班牙馆宛如“万千柳条”、法国的“感性城市”馆、意大利的“人之城”、捷克馆“布拉格幸运浮雕”等展馆汇集了欧洲各地的风情建筑和著名景观,造型完美,主题鲜明,令人难忘。
浏览了欧洲馆,中国国家馆不得不看,来到中国馆外,你立刻会被中国馆宏伟的外观所吸引,醒目的中国红,别具一格的建筑构思,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进入馆内,彬彬有礼的志愿者微笑着引导游客参观,展馆内:有流动的“清明上和图”国宝级名画,画内的人和景如一部纪实的影片动态地展示出来,栩栩如生,令我大开眼界,太奇了;有乘坐轨道游览车,让游客领略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和在城市发展中中国建设者的智慧结晶;有聚焦“低碳未来”专题馆,向每一个游人展示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以低碳为核心元素,同时也对参观者也进行了一次环保知识的学习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教育;有童心畅想展区,98幅儿童画展示了孩子们童真烂漫的想象为城市的未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上海世博会的意义1、世博会既是各个时期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各国举全国之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因此各国都像奥运会一样争相举办。
我国上海市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9年以来的第一次,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是对中国文明进步的认可。
举办上海世博会也必将对我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筹办期间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每年达0.3%左右,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花费近4000亿元,加快了上海市政建设,建有8条地铁路线,建立了高速公路网,航空交通网,上海将获可观的经济效益。
2、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大盛会。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参展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3、是一曲以“创新”和“交融”为主旋律的交响曲。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地区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世博会的主旨。
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弘扬“创新”和“交融”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它用主题模式引发全球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用海纳百川的态度鼓励人们对未来的展望,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如本届展品中有各种低碳产品、万能相机、太阳能飞机、可发电的地板、透明水泥等等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4、是人类文明的精彩展示和全世界人民的大聚会上海世博会将汇集各国人民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的合作与人类未来的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
因此它是一个大课堂,是长见识,开眼界的地方。
它也是一次海内外人民的大聚会。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分析及探讨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世界级综合性博览会,它的成功举办对上海的城市形象、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就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展开分析和探讨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意义上海世博会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吸引力最强的经济活动,其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上海经济的带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共吸引了18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44个参展国家,人群的涌入对上海经济的带动非常明显。
据统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共接待了7300多万国内外游客,直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酒店、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 对相关产业的刺激上海世博会还有效地推动了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城市规划建设、新能源等在内的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标、会歌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实践案例。
另外,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催生了一批相关企业的发展。
3. 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上海世博会为上海市争取了国际关注,使上海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除了一大批游客以外,还吸引了全球的政要、商界领袖等精英人士前来参观,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上海的形象和地位。
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实际影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带来了聚光灯下的广泛关注,还在实际层面上对上海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1.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具体来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上海市的GDP增速一度下滑,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得GDP增速回升到了7.1%,并在此之后一路上升。
2.对相关产业的推动上海世博会还为城市的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比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展馆设计等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很好的推动和发展。
另外,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设也为建筑业、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况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传奇的展览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举办了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的世博会。
这场规模宏大的展览被称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现了人类智慧的蓬勃发展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世博会展览园区分为中外两个部分,包括21个世界地区馆、世界城市馆、世界企业馆等众多展区。
其中,法国馆、上海市馆、瑞士馆、英国馆以及早期离场的丹麦馆等地区馆备受游客青睐。
法国馆斗兽场造型展现了浓郁的法式文化,同时还在内部设置水幕电影和互动游戏等环节,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上海市馆则以“上海文化一座城”为主题,展现了上海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瑞士馆则利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表现出了瑞士一贯的创新精神。
英国馆则建立了一个可以真实呈现季节变化的室内花园,体现了英国的自然文化与科技力量。
世博园区内的世界城市馆同样备受关注。
其中,德国馆以“天堂与人间”为主题,让游客在一个仿佛处于云中的氛围中游览;美国馆规模宏大,成为了世博会的标志性景观;加拿大馆则创新地展现了该国的美景和旅游资源。
世博会期间,各国展馆精彩纷呈的表演和活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亮点。
其中,法国馆的蓝色幽灵现场表演,英国馆的维多利亚舞会,上海市馆的加盟盛典等活动,在游客中掀起了一阵阵热潮。
世博会展览的其他部分同样丰富多彩。
紫色馆是一个完全由现代科技打造而成的展馆,涵盖了人类历史上的所有创新和发明,是一个富有科幻感的空间。
思源广场是一个由数千个灯泡组成的光雕艺术作品,深受游客喜爱。
世博会对于上海和全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览期间,上海接待游客总数达7380万人次,创造了超过3000亿元的消费和旅游收入。
同时,世博会也促进了我国建筑、科技等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继续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世博会为代表的世界博览会展览,是一种具有极高意义和价值的展览形式。
在这样的展览中,各国均有机会针对重大的文化、科技、环境等问题进行展示和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全球合作和发展。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的理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的是2010年至今中国所经历的巨大变化和进步。
这十年,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改革,其中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包括:
1. 2010年,中国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2. 2013年,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全球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2015年,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这是中国首次承办冬季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和国际形象产生了积极影响。
4. 201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标志着中国正在从出口国向进口国转变,推动了进口贸易和消费升级。
5. 2019年,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并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彰显了中国的国家实力和自信心。
这些事件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对全球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十年,中国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城乡建设的巨大改观等等,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倡议,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大都市上海举行,对此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世博会结束后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后续效益无法估量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
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在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要以举办这一盛会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世界文明理念,提升文化吸引力。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瑰宝,成为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2010年世博会上的“国家名片”。
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又一重要形式。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台,从而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
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
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要充分发挥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提振市场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关键要着眼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要进一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在筹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三、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1. 中国因为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其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会显著提高中国将继续以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的发展中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
2. 上海的房价将再一次有质的飞跃世博园附近将会出现一系列高档住宅区满足祖国各地明星 2milk 领导炒房团们的需求。
3. 中国的一些施工队将在所谓“中国速度”修建出的场馆在未来几年的大修中取得相当丰厚的利润。
4. 现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将会在未来的常委甚至国家主席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5.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会极大程度上的再次刺激上海的GDP发展同时刺激全国各城市进行效仿在未来几年中国的各大城市应该都会有各种等级的国际盛会举办中国的GDP水平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四、对于其他方面的影响1. 促使“中国品牌升级”,中国人更牛!世博时间长,人流大,此次世博的成功举办,将使中国,中国人在世界更有底气,更有人样了。
世博的品牌影响至少有30~50年,因此,无论内外投资、文化交流、国内外贸易都将引来一个新的高潮。
外国人在中国,中国人将在全世界有更多的机会。
2. “世博经验”将值得借鉴推广通过成功举办此次世博会,主办方、承办方、合作方、赞助方及众多的商业机构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管理经验,无论从政府、NGO赞助企业无论在管理模式、商业机制上都进行了有效地创新。
3. “世博园区”将进行二次开发世博园区的“二次开发”必将成为重点。
世博园区有2.28平方公里,除了部分永久性建筑不拆除外,其他临时性场馆将全部拆除,世博园区的再建设将是一个重大课题。
4. “世博科技”将进一步产业化世博期间各国全力向观众展示的各类科技必将为精明的商家带来丰厚利润。
5. “世博文化”将结出丰硕之果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蕴含着重大商机。
6. “世博创意”将使中国更精彩无疑此次世博已是创意的一次大展示、大普及、大教育。
后世博时代的商机还体现在更多其他方面。
此次上海世博会,处处都有“创意”的身影10,不论是各国场馆的设计还是所展示的各国特色产品和科技,都是创意的结晶。
7. “低碳理念”将大行其道此次世博以“伦敦零碳馆”等一批以推广低碳技术,弘扬低碳文化为特色的案例馆,使全球进行了一次低碳文化的大展示、大普及。
8. “城市建设”将更加人性、环保此次世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界上各个国家与城市都亮出了自己的特色、绝活、经验,这给以后城市的建设者、经营者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教材。
9. 上海将更加国际化,上海人将更亮!世博在上海举办,促使上海进一步成为“世界城市”,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经济更加有吸引力、辐射力,上海的商机将更多、更猛、更广,上海城市将进一步国际化、创意化、时尚化,上海人将更亮、更能、更行!10. “世博精神”将大放异彩历时半年,近7000万参观者,几百个场馆••,几万项文化活动,特别几年来成千上万世博人,从各级政府、各国人民,社会各界,他们支持世博、参与世博、宣传世博、理解世博、热爱世博••,期间迸发出来的创意世博、低碳世博、科技世博、文明世博、友谊世博、时尚世博、健康世博、平安世博、快乐世博、美好世博••等许许多多经验、精神、文化将更值得总结、发扬、推广。
某种意义上,其影响力远远大于XXX亿的门票收入,大于期间的商业利益,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这首航母在需要加油时与奥运一样又给了一个核动力!使中国航母成了双引擎的航母,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有希望、更有力量!除此之外,世博会还可以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贸易的机会和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中国周边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各国和国内现代科技的了解,将促进国内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新一轮各国到中国投资的热潮。
由于我国人民通过世博会对各国的民俗民情的了解,使出国旅游的热潮更迅猛,促进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一种方法,可见世博会给我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