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材料亮点集萃(三)
- 格式:doc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9
浅谈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发表时间:2010-12-22T13:50:27.96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0月下全文供稿作者:李中豪[导读] 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吸引了全世界无数人们的目光李中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210-01摘要: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吸引了全世界无数人们的目光。
本届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个国家通过各自的场馆向全世界的人们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国家特色。
我将从世博会会馆建筑外观、环境、内部构造;科技手段、先进技术的运用;是否就有人性化特征、易用性、方便性以及其设计理念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综合的评价世博会场馆。
并对本届上海世博会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世博会建筑;科技技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综评一、世博会优秀场馆建筑外观、环境、内部构造评价。
首先,我将从世博会会馆建筑外观、环境、内部构造的优劣进行评价。
本届世博会,德国国家馆与意大利国家馆在建筑外形与内部结构上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德国国家馆的主题是“和谐都市”,场馆外部的自然景区与四个不规则几何体构成的主体一同组成了一件巨大的“立体构成作品”——德国国家馆。
场馆主体支架外包裹着有空洞建筑膜,便于新鲜空气的流动,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一点缺陷——当在下雨的时候,馆外自然景区便没有了可以避雨的地方。
“理想之城,人之城”意大利国家馆由建筑师Giampaolo Imbrigh①带领其创作团队进行设计,其外形灵感源自于上海弄堂里流行一时的玩具——游戏棒。
远观意大利国家馆,外形简洁明快。
意大利国家馆在环保方面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建筑材料的节省,如果此建筑不再需要时,意大利国家馆的各部分可以进行拆分,从新构建成为一个全新的建筑。
意大利在二战之前就已产生了这种设计模式,这是一种非常经典与环保的设计模式。
SHANGHAI, CHINA, 2010中国 上海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XIN-JIU-ZHOU-QING-YAN" ROOF GARDEN, CHINA PAVILION 2010 EXPODesigned and built for post-expo public activities, the roof garden below the giant red umbrella of China Pavilion is the largest in Shanghai. The main idea is to soften the monumentality of the China Pavilion and to provide more public space. It is based on the old Chinese diagram of “Jiu-Zhou-Qing-Yan” (Nine Continents in Harmony), which was first implemented in the Grand Summer Palace of the Qing dynasty. “Jiu-Zhou,” or Nine Continents, is an ancient Chinese system that represents the universe. The “New Jiu-Zhou-Qing-Yan” re-interprets it with a matrix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gardens, each representing a unique climatic and geological situation, including: farmland, wetland, water, mountain, forest, savanna, rupture, desert, and town. The original “Jiu-Zhou-Qing-Yan” is one of the main scenic spots in the Grand Summer Palace. It has nine islands/continents, each with its own name, including a major one and eight supporting ones. Although all the structures are burnt out now, the forms and atmosphere still exist. Seeing reproduction of these places, we can realize the power of its design concept. Therefore, the architects decided to relocate the islands to the areas surrounding the China Pavilion to provide a culturally significant landscape. Each “continent,” except “town,” is surrounded by slightly undulating ground, and the theme is conveyed in the center by the arrangement of plants, paving and furniture. The “continents” are separated by water surface and connected by footpaths. Four groups of structures and furniture are scattered in these “continents,”forming tea room, café, restaurant and so on, in order to enrich 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roof garden.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在世博会期间用于密集人流的休憩与疏散,在世博会后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屋顶开放空间,为市民与游客提供长久的休闲与公共活动平台。
2010中考作文之世博会作文素材世博会简介:中国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届世界博览会。
于年月日至月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位置: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
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平方公里。
围栏区范围约为平方公里。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主题:,。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广义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
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举办意义: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
自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
中国取得了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科技面面观十九世纪的中国,人们曾把在欧洲刚兴起的世博会称为”炫奇会”。
的确,世博园历来是人类最新、最有创造性的发明成果的”秀场”。
上海世博会的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世博园里的一辆车,一根线,甚至一片砖、一根管道,都蕴藏着尖端的高科技成果。
它们仿佛在向游客诉说:这不是无中生有的想象,这是未来实实在在的生活。
“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会的影响是如此的广泛而深远,每一届世博会都是一次展现、交流、合作和发展世界科技、文化等的大机遇。
世博会集中展示时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引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变革,推进时代发展,是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上海世博会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和谐宜居的规划和建设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展现了我国建国六十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将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一大途径。
一、规划与建设主题馆综合技术集成主题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9.3万平方米,地下5.0万平方米。
世博会期间,馆内将着重反映在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和更美好的生活的关键所在,并在世博会后实现可持续利用。
中国馆综合技术集成中国馆由国家馆、地方馆和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共16万平方米。
中国馆采用了冰蓄冷技术、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等多项新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等新材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建筑。
中国馆”东方之冠”的造型表达了”诠释发展中的中国智慧”的主题,融入了中国元素与哲理,展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
演艺中心综合技术集成演艺中心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采用了光电幕墙系统、江水源冷却系统、气动垃圾回收系统、空调凝结水与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程控绿地节水灌溉系统等多项环保节能技术,注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是一座”绿色生态建筑”。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8大亮点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0年第6期文/杨先碧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国家馆(以下简称中国馆),它无疑会成为本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
中国馆以69 m的高度和16万mz的总建筑面积在世博园区显得特别醒目,其独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造型让人过目不忘,内外墙上鲜艳的中国红令我们兴奋莫名。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环保理念,也是中国馆的一大突破。
对于参观世博会的游客来说,最想去的场馆也是中国馆。
然而,世博会每天入园人数在40万左右,并非每一位进入园区的游客都能进入中国馆。
为此,建议游客进入世博园区就立即预约中国馆,并且事先做好功课,这样才能更好地游览中国馆。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馆有哪些令人难忘的亮点吧。
鲜艳夺目的中国红在整个世博园区,中国馆因鲜艳的红色而显得特别醒目。
要欣赏中国馆,首先要欣赏的就是这鲜艳夺目的中国红。
这中国红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红色,而是由7种不同的红色组成。
其中外墙用了4种红色,内墙用了3种红色。
红色油漆由上到下通过渐变的手法表现出由深到浅的色彩,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无论远看还是近看,这红色都赏心悦目。
而为了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建设者把不同红色的氟碳漆喷在铝板上,将之作为中国馆的基本建材。
可如果是光滑平整的红色铝板,拼起来以后一定会导致板上有工艺的痕迹。
因此,设计师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处理了这些铝板。
当我们走入中国馆内部,会发现所有红墙的地方全部处在背光位置上。
一般说来,红色处在背光位置会发黑,所以色彩设计师就必须要对内部色彩进行特殊处理。
设计师通过软化中国红,使它形成一种渐变的节奏,这样可以很好地消除发黑现象。
独具中国特色的斗拱欣赏完中国馆的红色后,我们可以在广场上绕着中国馆走一圈,欣赏它的外观造型。
中国馆的造型特色是采用了斗拱,而斗拱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
斗拱造型是从五千年中国文化中具象出来的产物,它架空而起,居中矗立,容易让公众对中国的冠帽、礼器、鼎等传统器物建立起某种联想,而事实上中国馆的确很像夏商周的青铜器——鼎。
2010上海世博会运用钢结构的建筑近年来,在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轻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的共同发展推动下,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钢结构的广泛运用展示和证明了它的建筑魅力,以及无限的发展空间。
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闭性好,故可用于建造气罐、油罐和变压器等。
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较差。
主要用于重型车间的承重骨架、受动力荷载作用的厂房结构、板壳结构、高耸电视塔和桅杆结构、桥梁和库等大跨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等。
钢结构今后应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其屈服点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例如H型钢(又称宽翼缘型钢)和T形钢以及压型钢板等以适应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需要。
钢结构又分轻钢和重钢。
判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有经验的设计师或项目经理也常常不能完全说明白。
在世博园这片5.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无论是“东方之冠”中国馆,还是依江而建的一个个造型独特的世界各国场馆,大都以钢结构建筑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众多富有想象力带有幻想光彩的建筑造型,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尚、地域气候、科技信息等方面,通过应用现代钢结构建筑技术对建筑空间、外型、表层材料肌理的处理,诠释出形式各样的人文精神和建筑理念,营造出不同的主题展示空间。
上海世博园汇聚了许多富有创意、千姿百态的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钢结构建筑,成为世人目光的焦点。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一个世界性博览会所要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世博展会本身的科技信息,而且世博园内的建筑无懈可击是最大、最直观的信息传递符号,是承载世界各地人文精神的大舞台。
2010.0682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国家馆(以下简称中国馆),它无疑会成为本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
中国馆以69m 的高度和16万m2的总建筑面积在世博园区显得特别醒目,其独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造型让人过目不忘,内外墙上鲜艳的中国红令我们兴奋莫名。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环保理念,也是中国馆的一大突破。
对于参观世博会的游客来说,最想去的场馆也是中国馆。
然而,世博会每天入园人数在40万左右,并非每一位进入园区的游客都能进入中国馆。
为此,建议游客进入世博园区就立即预约中国馆,并且事先做好功课,这样才能更好地游览中国馆。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馆有哪些令人难忘的亮点吧。
鲜艳夺目的中国红在整个世博园区,中国馆因鲜艳的红色而显得特别醒目。
要欣赏中国馆,首先要欣赏的就是这鲜艳夺目的中国红。
这中国红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红色,而是由7种不同的红色组成。
其中外墙用了4种红色,内墙用了3种红色。
红色油漆由上到下通过渐变的手法表现出由深到浅的色彩,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无论远看还是近看,这红色都赏心悦目。
而为了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建设者把不同红色的氟碳漆喷在铝板上,将之作为中国馆的基本建材。
可如果是光滑平整的红色铝板,拼起来以后一定会导致板上有工艺的痕迹。
因此,设计师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处理了这些铝板。
当我们走入中国馆内部,会发现所有红墙的地方全部处在背光位置上。
一般说来,红色处在背光位置会发黑,所以色彩设计师就必须要对内部色彩进行特殊处理。
设计师通过软化中国红,使它形成一种渐变的节奏,这样可以很好地消除发黑现象。
独具中国特色的斗拱欣赏完中国馆的红色后,我们可以在广场上绕着中国馆走一圈,欣赏它的外观造型。
中国馆的造型特色是采用了斗拱,而斗拱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
斗拱造型是从五千年中国文化中具象出来的产物,它架空而起,居中矗立,容易让公众对中国的冠帽、礼器、鼎等传统器物建立起某种联想,而事实上中国馆的确很像夏商周的青铜器———鼎。
上海世博会上的科技亮点
佚名
【期刊名称】《企业科协》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五月,我们圆了百年世博梦。
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Expo 2010 Shanghai China)在浦江两岸正式启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科技世博”理念贯穿世博会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
【总页数】1页(P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83
【相关文献】
1.探秘"绿色世博"——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保科技亮点巡礼 [J],
2.赛默飞世尔科技在2009北京分析测试展上的新亮点 [J], 钱慧慧
3.浙江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要突出三方面重点:跟踪新方向培育新亮点重视新成效——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曹新安在全省社发领域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4.太原市科技活动局上[亮点]多 [J],
5.低碳排放等技术将成上海世博会科技亮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碳世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有五个,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这些主题和副主题,意在探讨如何完善城市自身功能,如何塑造城市与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正是目前全球共同关注的命题。
因此,世界各国都愿意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参与上海世博会,开展有关城市发展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教训,共同创造未来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贯彻生态、环保、绿色世博的理念,也非常注重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把世博会的选址和上海城市的旧区改造结合起来,现在的选址地区原来是上海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原来有工厂,特别是有一个钢铁厂和居民(居住区)混杂在一起,通过这个旧区改造,通过举办世博会,把这个地方彻底改造了,把钢铁厂迁移了,直接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
”第二,在上海世博会园区的规划中就考虑了生态的理念、低碳的理念,包括步行适宜距离和节能、生态效应以及持续利用。
第三,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和联合国环保署共同编制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
同时,在世博会的建设当中大量采用了节能、绿色技术。
比如,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达到了4.5兆瓦,这在一个地区集中太阳能的光伏发电量是国内最大的;还有大规模的LED 照明技术的使用,以及很多新的节能技术在建筑、布展、运营过程中的应用;另外,世博园区的公共交通实现了零排放,在园区内全部使用氢能源汽车、纯电容汽车以及超级电容汽车。
第四,上海世博会首创了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展示,通过国际遴选委员会选出最好、最新的节能减排生态建筑,集中到世博园区进行实物展示。
这些展示会极大地宣传和推动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
第五,在世博园区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建设,整个绿化建设的面积达到106万平方米。
目前经过上海环保部门测算,通过在世博园区采取上述措施,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有望实现“低碳世博”的目标,在世博会举办以后的几年里面,有望实现碳平衡。
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规划介绍世博规划与工程建设世博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世博轴、40个国家馆等宏伟大气的建筑,是建筑科技、艺术和环保元素的完美结合。
光伏并网发电、绿化隔热外墙、智能温控玻璃镀膜、智能化生态建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与不同的主题和文化,形态交融,和谐呼应,揉合了现代建筑视觉理念,保证了功能完善合理,也体现了节能和生态要求。
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世博会后,这些场馆将实现后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目录一、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 (3)1.世博主题馆综合技术集成 (3)2.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技术集成 (4)3.世博演艺中心综合技术集成 (5)4.世博中心综合技术集成 (6)5.老厂房改造综合技术集成(南市电厂) (7)二、世博建筑创新技术 (8)6.智能化生态建筑技术 (8)7.2010世博会规划建设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9)8.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 (10)9.智能温控玻璃镀膜 (11)10.外墙保温热桥控制的关键技术 (13)11.自保温节能墙体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14)12.STYROFOAM?隔热保温板 (15)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方展馆 (16)13. 国家和国际组织自建馆 (16)14.城市最佳实践区实物案例展板 (37)一、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1.世博主题馆综合技术集成展板一:世博主题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
它采用了光伏并网发电和绿化隔热外墙等先进技术,利用矩形大跨度无柱空间结构和大跨度张弦桁架结构,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
展板二:世博会期间,馆内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演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世博轴等建筑共同打造以会展、大型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实现后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介绍(完整版)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香港馆效果图澳门馆效果图台湾馆效果图上海馆效果图冰岛冰岛馆体现冰岛在工业和旅游业方面进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参观者自展馆入口处就能感受冰岛的气息。
主题:纯能源-健康生活造型亮点:以冰的图案作外墙装饰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土耳其主题:安纳托利亚:文明的摇篮设计灵感: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造型亮点:梦想迷宫的盒子展馆类型:租赁馆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馆主题:生命无价,人道无界造型:入口造型被创意成一个帐篷特色:由“入口等候区”、“黑色记忆”(时空长廊)、“人道之光”(环幕剧场)、“行动你我”(互动区域),以及“出口”五个区域组成位置:世博园区B02-Z01馆日:2010年5月8日印度尼西亚翠竹掩映,层叠的竹竿不仅仅只是装饰,更组成了建筑的外墙、房顶;17米高的瀑布飞倾,奔腾的水柱从建筑的中心泻下,犹如珠帘散落,绚美非凡……自然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将构成上海世博会印度尼西亚馆的整体布局。
主题: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多样化城市造型亮点:印尼馆顶部将有数根竹子穿墙而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巴西巴西馆的主题为“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将向参观者展现巴西的城市生活和文化多样性、大都市的活力、蓬勃发展的经济以及巴西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诸多成就,分享巴西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在建立新型包容性城市模型方面的经验。
巴西馆的外观将呈现和“鸟巢”相似的网状结构,材料为环保型可回收木材,展馆内将包括城市风光、“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和幸福巴西等几大展厅以及一系列主题走廊,通过液晶显示器等视听手段和各种艺术、文化旅游节目以及研讨、商贸等活动展现充满动感的城市生活脉动和包容性,介绍巴西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交通等方面的成就。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材料亮点集萃(三)葡萄牙馆可再生软木:打造最环保建筑葡萄牙馆3640平方米的外墙被28 000千克的软木板包裹,堪称世界最环保的外墙隔绝技术。
在场馆内部,铺设了1100平方米的软木地板,放映大厅中780平方米的墙面全部由软木覆盖,在吸音作用上达到良好效果。
上海世博会上,葡萄牙馆使用的软木,都是用边角余料压合制成的,“这些软木如同为外墙穿上了一层泡沫外衣,不仅可以达到隔音、隔热的效果,而且在展览结束之后能回收再利用。
”软木具有良好的吸音、隔热和减震作用,代表了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创新精神。
澳大利亚馆耐候钢:诠释物美价廉澳大利亚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在上海世博会上,澳大利亚馆的外表运用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新材料——耐候钢。
这种深棕色的耐候钢用钢铁炼成,乍看起来似乎有些锈迹斑斑,但再仔细一瞧却是光滑如新,这得益于耐候钢在大气中具有优良的抗蚀性能。
耐候钢的组成成分中只有微量的合金元素(磷、铜、铬、镍、钼、铌、钒、钛等),合金元素总量仅占百分之几,因此它的价格较为低廉。
耐候钢表面有一层致密和附着性很强的保护膜,这层膜可以阻碍锈蚀往里扩散和发展,保护锈层下面的基体,以减缓其腐蚀速度。
这层致密氧化物膜的存在,阻止了大气中氧和水向钢铁基体渗入,减缓了锈蚀向钢铁材料纵深发展,大大提高了钢铁材料的耐大气腐蚀能力。
澳大利亚精心挑选这种钢材来作为展馆的表材,旨在告诉人们,建筑环境是会受到自然影响的,因此只有关注城市的建设,才能让人类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法国馆玻璃纤维加强混凝土:刚柔并济从外观上看,法国馆是一个网格交错的四方形建筑。
建筑外表的白色混凝土网格,使用的是一种叫玻璃纤维加强混凝土的新材料。
这种混凝土网格,不仅具有防风、抗震的效果,而且弯曲度、抗压能力等属性也比一般的混凝土要好许多。
除了对建筑结构有所加强之外,这层光滑透薄的白色表皮还方便装饰,能够增强建筑物外墙的审美表现力。
埃及馆阻燃玻璃钢型材:成就绚丽现代感上海世博会埃及馆外观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现代感十足。
埃及馆使用阻燃的玻璃钢建造而成,这种玻璃钢防火材料是以斯高特巴德(Scott Bader)有限公司生产的树脂和胶衣为原材料生产。
该建筑是由建筑师Zaha Hadid设计,上海的E-Grow公司承建。
E-Grow公司使用防火玻璃钢材质,使得埃及馆内外部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弧形和圆形构件。
这些构件使用斯高特巴德有限公司Crestapol® 1212树脂和染色的Crystic® LS30PA ISO/ NPG胶衣层手工铺叠建造,树脂和胶衣层由斯高特巴德有限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上海经销商提供。
为保证世博会建筑物符合防火规范,E-Grow公司了指定了由Crestapol® 1212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填充的三水合氧化铝(AHT),整个埃及馆建筑都使用了这种树脂。
Crystic®LS30PA染色喷雾胶衣层是一种紫外线稳定型胶衣,它在建筑物上的应用可以延长建筑物外部系统使用寿命。
这种喷雾胶衣层在埃及馆的应用,可以使埃及馆在世博会期间保持其光泽和颜色达6个月之久。
世界气象馆高科技膜材料:性能优越且环保低碳世界气象馆的建筑造型采用“云”的构思,由4个大小各异、方向不同的白色扁圆球体组合而成,场地周边为浅水池,远看这个建筑就像一朵漂浮在水面的“云”。
建筑结构采用亮白色的膜结构,作为外“墙”的膜布上均匀布满了可以喷雾的小孔。
当喷雾都开启时候更加加强了“云雾”的效果,也在场馆周边营造出一个湿润宜人的小气候,在光线合适、视线角度合适时在场馆周围可以看见彩虹。
世界气象馆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的理念,采用的材料可全部回收再利用,外层膜结构和喷雾设计可以起到降温、节能、环保的作用,被称为“会呼吸的皮肤”。
施工负责人表示说,“气象馆白色的外墙可不是一层简单的涂料,它是一层会呼吸的‘皮肤’。
这种白色的膜是一种高科技材料,防风、防雨还具有一定的弹性。
”要给气象馆穿上合适的“外衣”并不简单,每一片膜都通过三维定位,计算膜的面积大小和对其施加的张力大小,再通过剪裁,给每个膜四周施加350千克至600千克的力,才能达到完美服帖。
据了解,气象馆的设计充分融入了低碳的理念,采用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材料可全部回收再利用,符合临时建筑定位,同时也满足了展览建筑需要的亮丽外观。
韩国企业联合馆合成树脂无纺布:成就造型奇特外墙韩国企业联合馆毗邻黄浦江而建,远远看去,它的外立面仿佛是淡绿色的薄纱围成,由下至上叠着四道波纹,身姿曼妙。
走到近前,这个造型奇特的外立面更让人称奇,四周的建筑要么钢筋铁骨,要么色彩斑斓,而韩国企业联合馆的里面用钢架撑起,外立面却像是布,颜色淡绿,颇为素净淡雅。
韩国企业联合馆副会长吴永镐介绍,“场馆的外部材料是特殊的波纹布料,世博会结束后,它们将被拆掉,而波纹布回收后,将被加工成环保无纺布购物袋免费发给上海游客。
”据介绍,制作波纹布所采用的合成树脂为最新研发的环保无纺布袋材料,不会污染环境。
中国航空馆PVC膜材:新型建筑材料中国航空馆通过空间不规则的网壳和覆盖的膜来实现。
据了解,这种双球面光滑连接的异形膜结构件组合,目前在全世界属于首例。
中国航空馆的建成,需要非常精准的钢结构加工和膜的剪裁,仅建筑外形画图就历时3个月,膜的裁剪图多达1000多张。
中国航空馆总共使用的膜总质量接近5吨,总面积5500平方米,相当于13个篮球场的面积。
中国航空馆外表是一层0.7毫米的聚氯乙烯(PVC)膜,主体构架是弧长35米的最大跨度曲梁钢结构。
这种洁白的PVC膜,虽然厚度仅为0.7毫米,但经过完整的张拉和精密的焊接,具备了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足以承受一个正常成人的体重。
此外,这种PVC膜表面还有一层二氧化钛光触媒的涂层,能够起到很好的环保节能作用。
这种光触媒涂层在氧化反应中会产生超亲水现象,使得表面不宜附着脏物,从而提高了防污性;同时,其强大的氧化作用可分解附着在表面的灰尘和有机物,经过雨水的冲刷,膜自身可以做到光洁如新。
由于二氧化钛光触媒能够吸收紫外光,还可以使膜免遭紫外线的老化作用,从而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
另外,二氧化钛光触媒还能释放氧负离子,对有害物质和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有强大的氧化作用,使之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空气,创造绿色微环境。
石油馆石油衍生品聚碳酸酯板材:国内首次大面积运用石油馆的外表面用纵横交错的淡蓝色“油气管道”编织而成,这些“油气管道”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聚碳酸酯(PC)板。
不同于现代建筑外墙普遍使用的金属板、玻璃、石材、陶瓷等建材,PC板是一种可循环再利用的新型绿色石油衍生品。
据专家介绍,PC板具透光率高、质量轻、抗冲击、隔热、防结露、节能等特点,与相同厚度的传统板材相比,可节省25%的能源。
石油馆由PC板加工成一个个“管道单元”,再采用特殊技术,将其精密“编织”起来,构筑起石油馆的外立面,展示了石油石化产品的广泛用途。
石油馆的PC板使用面积近4000平方米,如此大面积地使用PC板材尚属数国内首创。
石油馆纵横交错的“油气管道”外形,使得石油馆仿佛一个巨大的能源处理网络体系,寓意取自地下蕴含石油的“能量块”,正是美好城市的主要动力源泉。
大型LED屏幕:变幻多种色彩石油馆的最大特色,莫过于其变幻多姿的建筑外观。
白天,它是一座由淡蓝色“油气管道”编织而成的“油立方”,而夜晚,它就将幻化为一座晶莹剔透、多姿多彩的梦幻“油立方”。
近4000多平方米由聚碳酸酯制成的漫射板表皮内外,数以万计的LED射灯形成了一个巨型的LED屏幕。
每当华灯初上,石油馆就会不断显示出多种色彩和图案,呈现出晶莹剔透、七彩动感、美轮美奂、异彩纷呈的光影效果。
水性多功能阻尼涂料:环保、减振、降噪为了达到美轮美奂的视觉和身临其境的音响效果,石油馆设立了4D影院。
随之而来的就是振动和噪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石油馆设计方在减振降噪方面,决定采用水性多功能阻尼涂料。
这种涂料以水为溶剂,不污染环境,阻尼性能好,可以在较宽温度/频率范围内发挥减振、降噪、消声和隔声作用。
零碳馆纳米保温隔热材料、荧光涂料:节能降耗新选择零碳馆,是中国首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它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和世界建筑节能减排的最新成果。
除了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
零碳馆采用整体外保温策略,墙体采用纳米保温隔热材料,减少了室外热滲透,吸收室内多余热量,稳定室内气温波动;地板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散发出负离子;墙壁所使用的混合型水泥中含有50%的建筑废料,对原本会污染空气的煤灰、煤矸石、矿渣进行“二次利用”。
零碳馆的外墙涂料中加入一种水性纳米保温隔热添加剂,一方面可以阻止热量穿透墙壁,将进入墙体的热辐射反射出去,同时降低了墙体湿度,防止湿潮破坏保温层,从而使屋里变得“冬暖夏凉”。
墙壁上还有一层特殊的荧光涂料,使建筑在白天储存太阳的能量,晚上则释放荧光,降低了照明能耗。
此外,零碳馆还将通过玻璃窗采光和发电的完美结合来展示“会发电的窗户”。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零碳馆为参观者提供了既环保又舒适的未来生活体验。
上海企业联合馆可循环再生塑料:由光盘制成上海企业联合馆身着半透明“网格装”,展馆内部的建筑体若隐若现,很符合其“魔方”的昵称。
该馆技术总监周凤广形容说,上海企业联合馆远看像“水立方”,近看却更像个“鸟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透视装”的原材料其实是废旧光盘。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每年产生的废旧光盘在3000万张以上,却只有25%得到了回收与再利用。
上海企业联合馆将这些光盘回收清洗,再造出新的聚碳酸酯塑料颗粒制成塑料管,并将“魔方”的技术设备管线容纳其中,共同构成建筑虚幻隐约的外立面。
当世博会结束后,这些塑料管也很容易进入到再生循环体系之中,节省社会整体能耗。
太阳能热水发电:能源利用新途径上海企业联合馆在建筑屋顶上布置了22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屏,收集太阳能生成的95摄氏度热水,通过超低温发电新技术,输出的电功率超过200千瓦以上。
这个技术开辟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全新途径。
这些电能可供建筑展览和日常用电。
当“魔方”白天和晚上被LED灯点亮,层层叠叠的亮点和画面闪烁出现,支持能源都来自取之不尽的无限太空。
此外,上海企业联合馆还采用了雨水收集技术,可以将场地范围内的雨水回收,经过沉淀、过滤和储存等技术处理之后,雨水可作场馆内的日常用水之用,更可作“喷雾”之用。
喷雾不仅能够降低局部环境温度、净化空气,带来舒适的空间小气候;更能按照程序的控制,在建筑立面上形成丰富多样的喷射图案,令企业联合馆的整体外观呈现出多变、飘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