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知识框架(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44.72 KB
- 文档页数:20
妇产科护理学重点知识妇产科名词解释会阴: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妊娠期会阴组织变软,伸展性非常大,有利于分娩。
分娩时要注意爱护此区,以免造成会阴撕裂。
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刻,称为月经周期。
普通为21~35天,平均为28天。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过程。
妊娠全过程平均约40周,280天。
受精: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
通常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整个受精过程约为24小时。
着床:晚期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孕卵植入,也称着床。
早期妊娠:妊娠12周末往常。
中期妊娠:第13~27周末。
晚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
胎产式:胎儿躯体纵轴与母体躯体纵轴之间的关怀。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怀。
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开始浮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彻底娩出为止。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
从浮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
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别超过1小时。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约需5~15分钟,别应超过30分钟。
埋伏期:是指从浮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
约需8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埋伏期延长。
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
约需4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胎头拨露:胎头于宫缩时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位别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
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期时胎头别再回缩。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出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刻。
普通为6周。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要紧缘故之一。
流产:凡妊娠别脚28周、胎儿体重别脚1000g而终止者。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骨盆由左右两块髋骨和一块尾骨和骶骨组成,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连线为界。
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称为骨产道。
2、平面: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的分界面,呈横椭圆形。
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狭窄的平面,呈纵椭圆形,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3、径线三个平面前后径分别为:11cm,11.5cm,11.5cm横径平均长13cm, 10cm, 9cm。
4、贯穿骨盆腔各平面中心点的假想轴线称为骨盆轴(产轴)。
骨盆倾斜度一般为60°。
5、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外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
大阴唇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6、内生殖器及其功能(1)阴道:是性交器官,也是月经和胎儿娩出的通道。
无腺体。
阴道后穹隆顶端与直肠子宫陷凹紧贴,后者为腹腔最低部分,是诊断某些疾病或实施手术的途径。
(2)子宫:骨盆中央,前倾前屈位,成人子宫长7~8cm ,宽4~5cm ,厚为2~3cm ,重约50g ,容量为5ml。
(3)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狭窄部分为在非孕时长约1cm,妊娠分娩逐渐形成子宫下段。
(4) 宫颈外口:初产妇的呈圆形;经产妇宫颈外口由于分娩而形成横裂状(一字状)。
(5)组织结构子宫体壁由3 层组织构成,外为浆膜层,中为肌层,内为黏膜层。
黏膜层即子宫内膜,分成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受激素影响,呈周期性变化,基底层不受激素影响。
(6)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子宫韧带共有4 对,包括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子宫骶骨韧带,圆韧带是维持子宫前倾前屈的主要韧带。
(7)输卵管的壶腹部是受精的场所。
(8)卵巢:是一对产生卵子和性激素的性腺器官。
(9)上皮汇总:阴道:复层鳞状上皮宫颈外:复层鳞状上皮宫颈管内:高柱状上皮,有分泌功能。
宫颈外口鳞状上皮或柱状上皮交界处为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输卵管:单层高柱状上皮卵巢:单层立方上皮(生发上皮)7、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妇产科护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必背)1.女性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是月经初潮。
青春期是指从月经初潮到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
2.卵巢是妇女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产生卵子和激素。
3.雌激素促进乳腺管的增生,而孕激素则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4.成年妇女的子宫长约7~8cm,重约50g,容积约5ml.5.宫颈宫体相连处称为峡部。
子宫峡部长约lcm。
6.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每块髋骨又有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7.中骨盆平面横径是指坐骨棘间径,平均值是lOcm。
8.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中卵泡期一般为l0~14天。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9~10日黄体开始萎缩,黄体期一般为14日。
9.卵巢表面无覆膜.10.正常骨盆的形态是骨盆的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形,出口平面呈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
11.骨盆的两对重要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标志。
12.排卵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之前l4日左右。
13.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14.下丘脑性调节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乳素抑制激素,垂体相关的调节激素包括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属于卵巢分泌的激素。
15.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16.子宫借助于4对韧带以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来维持正常的位置.17.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
18.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19.主韧带是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20.子宫骶骨韧带间接保持子宫于前倾的位置。
21.与女性生殖器官相邻的器官有膀胱、尿道、输尿管、直肠、阑尾.22.受精卵着床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
23.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高峰,约增加35%,维持此水平至分娩。
24.卵子从卵巢排出后,正常受精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25.底蜕膜是与囊胚及滋养层接触的蜕膜。
妇产科护理知识点总结一、产前护理1、对孕妇进行孕期检查,包括身体状况、血压、尿常规等检查,了解孕妇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及时发现孕期并发症,进行干预和治疗。
2、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孕妇调整情绪,消除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健康的孕育。
3、给予孕妇必要的饮食指导,保持孕妇健康的饮食结构,防止孕期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产生。
二、产时护理1、对待待分娩的孕妇进行情志护理,保持孕妇的情绪稳定,消除孕妇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促进顺利分娩。
2、协助孕妇进行分娩准备,包括协助孕妇做好产床的准备、安排分娩护理用品、安排护理用具等。
3、为孕妇提供产时的个人护理,包括清洗、更换干净的衣服、为孕妇做好维持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4、对待产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等,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保证产妇安全顺利分娩。
三、产后护理1、对新生儿进行基础护理,包括清洗、喂养、睡眠管理、保持温暖等,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2、对产妇进行个人护理,包括生理期间的照料、恢复期间的饮食、卧床餐具的清洗等,减少产妇因流血、便秘、乳汁堵塞等带来的不适。
3、对产后出现的产褥期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巧克力囊肿、产后抑郁症、产后血栓等。
四、妇科护理1、对女性进行妇科常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宫颈涂片检查等,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
2、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包括对手术部位的消毒、术中的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的伤口护理等。
3、对妇科患者进行妇科疾病的宣教,包括妇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
上述是妇产科护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妇产科学内容整理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知识点1】月经:指伴有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
(1)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月经初潮,多在13~14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岁或迟至15岁。
(2)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3)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
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
(4)正常月经量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知识点2】卵巢的功能:①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②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排卵周期:从青春期开始至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
卵巢合成激素种类为: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
雌激素的合成机制见P19【知识点3】排卵日期的计算: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知识点4】月经周期中各激素的变化情况(仔细看书)【知识点5】排卵的提示:①宫颈粘液周期性变化:宫颈粘液分泌量不断增加,至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
粘液干燥后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妊娠后见珠豆状椭圆体)②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作用下阴道上皮底层细胞增生,逐渐演变成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经乳酸杆菌分解变成乳酸,保持阴道内的酸性环境,防止病原菌增殖;③输卵管周期性变化:输卵管肌层发育,上皮分泌增加提供营养物质,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及频率加强;④基础提问:在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基础提问会提高0.3~0.5℃,可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知识点6】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孕激素和雌激素)P20雌激素孕激素子宫肌促进增生、肥大;增加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宫缩;降低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子宫内膜促进腺体、间质增生和修复促使其转化为分泌期输卵管加强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抑制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和频率宫颈促使宫颈口松弛,扩张,阴道粘液分泌增加,性状稀薄,富有弹性,易拉丝促使宫颈闭合,粘液分泌减少,性状变粘稠阴道上皮促使上皮增生角化,变厚加快上皮细胞脱落乳房促使乳腺管增生促使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代谢促使水钠储留促进水钠排泄第四章妊娠生理【知识点1】受精卵形成及着床相关知识点:(1)精子获能的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2)晚期囊胚在宫腔着床时间为受精后7~8天;(3)受精卵着床经过定位、粘附、侵入三个过程;【知识点2】受精卵着床的条件: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孕妇体内有足够量的孕酮。
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内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一般为280天左右即40周。
第一节妊娠生理本节考点:(1)受精与着床(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3)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一、受精与着床(一)受精已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相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1.精子获能精子进入阴道后,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与子宫内膜白细胞产生的α、β淀粉酶作用,解除了精子顶体酶上的“去获能因子”,此时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精子获能。
2.受精过程当精子与卵子相遇后,精子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在酶的作用下,精子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开始受精。
逐渐精原核与卵原核融合,新的生命诞生。
3.受精卵的输送与发育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同时,借助输卵管内纤毛推动和输卵管平滑肌蠕动的影响,逐渐向子宫腔方向移动,约受精后3天,分裂为由16个细胞组成的实心细胞团,称桑椹胚,又称早期囊胚。
约在受精后4天,进入宫腔,在子宫腔内继续发育成晚期囊胚。
约在受精后6~7天,晚期囊胚的透明带消失,开始着床。
(二)着床晚期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一)胎盘的形成、结构与功能1.胎盘的形成:胎盘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和羊膜构成。
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
2.胎盘的结构妊娠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盘状,重450~650g,约为足月新生儿体重的1/6,直径16~20cm,厚约2.5cm,中间厚,边缘薄。
3.胎盘的功能(1)气体交换:氧气是维持胎儿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质。
(2)营养物质供应:替代胎儿的消化系统的功能。
(3)排出胎儿代谢产物:替代胎儿的泌尿系统功能。
(4)防御功能:母血中的免疫物质如IgG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得到抗体,对胎儿起保护作用。
(5)合成功能:胎盘能合成数种激素和酶。
妇产科复习资料一、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子宫的形态及维持正常位置的四对韧带,输卵管的组成,卵巢的功能;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子宫: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子宫四对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和宫骶韧带。
输卵管组成: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卵巢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内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激素)二、与分娩有关的骨盆标志;骨盆: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三、胎儿附属物,胎盘的组成及功能,脐带孕足月正常长度及动、静脉分布,孕足月正常羊水量;胎盘 1.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 2.功能:气体交换作用、营养作用、排泄作用、防御作用、内分泌作用脐带 1.静脉分布: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
2.正常长度:平均长度为50cm羊水:羊膜腔中的液体称为羊水。
随着妊娠月份增长羊水量也增加,足月妊娠时羊水量为800ml左右,呈弱碱性。
四、妊娠的定义及分期,胎动出现的时间,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早期妊娠:孕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孕13周~27周末晚期妊娠:孕28周及以后胎动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妊娠18周后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的纵轴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为纵产式;母儿两纵轴垂直者为横产式。
胎先露:即胎儿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部分。
可有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前囱、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则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eg:左枕前:纵产式、枕先露、胎儿的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左前方五、分娩的定义,分娩机制的顺序;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分娩机制: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称为分娩机制。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外生殖器解剖 阴道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内生殖器解剖 子 宫 输卵管卵巢 女性生殖器的临近器官 女
血管、淋巴及神经 性
生 骨盆
殖 骨盆 系 骨盆底 统解剖与生 理 女性一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期婴幼儿期青 春 期 性成熟期更 年 期 老年期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卵巢的功能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的变化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分泌的激素
子宫内膜及宫颈的周期变化 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妊♘期妇女的护理 受精 胚胎的形成 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 蜕膜
胚胎与胎儿的发育 胎盘胎膜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脐带
羊水
胎儿发育 胎儿大小及发育特点胎儿血循环
妊♘期母体变化 妊 妊♘期土体的生理变化
妊♘期的心理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乳房的变化 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泌尿系统的变化其它变化
♘ 期 妇 妊♘诊断
女的护理
早期妊♘诊断 中、晚期妊♘诊断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预产期的测算
健康史 一般全身检查 四步触诊法 身体评估检查 产科检查 产前护理评估 骨盆测量
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评估产前复诊
妊♘期营养需求有热能、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钙、铁、碘妊♘期营养 妊♘期体重的变化 妊♘期营养需求的护理 自我护理指导 妊♘早期的健康指导 妊♘期性生活指导 妊♘期的健康指导 早期妊♘的不适及应对措施妊♘中、晚期自我监护 妊♘中、晚期的健康指导
子宫收缩 分娩的先兆 阴道分泌物 分娩的准备 破水
妊♘中晚期不适及应对措施
分娩的物品准 新生儿物品准备母亲物品准备 分娩知识的简单介绍 第三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分娩的先兆 分娩的先兆 产妇自觉症状不规律宫缩 临产前宫颈的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
临产 子宫收缩力 分 产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娩 肛提肌收缩力 期 妇 决定分娩的因素 子宫下段
女 产道 子宫颈
的 骨盆底、阴道及会阴
护
理 胎儿
分娩机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分娩的分期及护理 可能的护理诊断 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第二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第三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第四章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子宫生殖系统的变化 阴道 外阴及盆地组织
产褥期母体变化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乳房的变化 腹壁的变化 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泌尿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产褥期产妇的心理变化
产褥期妇女 的 产褥期护理
可能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 一般护理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尿潴留和便秘的处理 乳房处理 护 护理措施
理 产后锻炼
性生活指导产后复查 产后健康指导
可能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
母乳喂养 护理措施
母乳的优点纯母乳喂养 乳母的心理准备母乳喂养的技巧乳头破裂的护理乳房肿胀的护理 第五章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免疫、代谢、体温、皮肤黏膜、生理性黄疸、乳性肿大及假月经
可能的护理诊断 正常新生儿的 护 正常新生儿护理
理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升后 24h 的护理措施新生儿居住条件
新生儿日常护理措施 保暖 监测体温、脉搏和体重淋浴 眼、口、耳、鼻的护理肺部护理 皮肤与臀部护理喂养 预防接种 第六章 病理妊♘妇女的护理 妊♘早期出血性疾病妇女的护理 病因病理 流产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病因病理 异位妊♘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可能的护理诊断护理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病 病因 理 分类
妊 前置胎盘 临床表现
♘ 妊♘晚期出血性疾病妇女的护理 辅助检查
妇 处理原则
女 胎盘早剥 的
护理 护
理 临床分类 病理变化并 发 症 临床表现 妊♘高血压综合征妇女的护理 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协作问题护理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范围 病史 高危妊♘监护 体格检查诊断 特殊检查
处理原则 第七章 妊♘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妊♘合并心脏病妇女的护理 妊♘期、分娩期、产褥期对心脏病的影响心脏病对妊♘的影响 临床表现及诊断、症状、体征 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检查、Holter 未妊♘或妊♘早期妊♘期 妊♘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临床处理
妊 ♘ 合并症 妇 妊♘合并糖尿病妇女的护理
女
的护理
分娩期 产褥期可能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协作问题 护理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分娩方式及产程处理原则 可能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协作问题护理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妊♘合并记性病毒性肝炎妇女的护理 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临床处理原则及护理
妊♘合并贫血妇女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因、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护理原则
巨细胞性贫血:病因、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护理原则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护理原则 第八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产力异常 异常分娩妇 女 产道异常
的护理
胎儿异常
子宫收缩乏力: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临床处理措施 协调性 子宫收缩过强 不协调性
骨产道异常:骨盆和口狭窄、中骨盆狭窄、均小骨盆、骨产道的特殊情况软产道异常:外阴、阴道、宫颈、合并子宫肌瘤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措施巨大胎儿:体重 > 4000g 第九章 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原因 病理变化 胎儿率的变化 胎儿官内窘迫的护理 羊水变化 分 临床表现 娩 期
胎动变化
胎儿酸中毒 并 治疗原则及护理 发症 妇 宫缩乏力
女
病因 的
护
胎盘滞留
产道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理 产后出血的护理
临床表现
胎盘娩出前出血 处理
胎盘娩出后出血
护理 第十章 异常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 异常产褥期妇女的护
病因 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可能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协作问题护理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病因 临床表现处理 理 晚期产后出血妇女的护理 可能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协作问题
护理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第十一章 产科手术的护理 会阴切开缝合术 适 应 证 术后护理
适应正胎头吸引器助产术 条件 注意事项 产 适应证 科
手 阴道助产术
术的护理
产钳助产术 条件 注意事项护理
适应症 胎儿方面产妇方面
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 手术种类 直切口 古典型剖宫腹膜外剖宫 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护理 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霉菌性阴道炎: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子宫颈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女 盆腔炎
性
生
急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殖 生殖器结核: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系统 炎 淋病 症 淋病与尖锐湿疣
的 尖锐湿疣: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护理 护理评估 可能的护理诊断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护理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