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PAGE原理步骤详细介绍含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64
SDS-PAGE超详细实验步骤1定义SDS-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其中SDS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PAGE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该电泳用于分离蛋白质和寡核苷酸。
1.1试验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是根据大多数蛋白质都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重量比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分子所带的负电荷远远超过天然蛋白质的静电荷,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电荷效应,使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分离。
1.2试验相关设备与试剂配制1.2.1相关设备(1)电泳仪(2)凝胶成像仪(3)干浴器(4)微型离心机(5)电泳槽1.2.2试剂配制(1)染色液:用量筒分别量取250ml甲醇或乙醇、80ml乙酸;用电子天平称取考马斯亮蓝R250 1.25g,再将其一一加到1000ml蓝盖瓶中(加入顺序为考马斯亮蓝R250,甲醇或者乙醇,蒸馏水,乙酸),用纯化水补足至1000ml,充分混合均匀后进行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当过滤速度变慢时及时更换滤纸,快速过完,不可隔夜以免影响染色效果)(2)脱色液:用量筒分别量取250ml甲醇或者乙醇、80ml乙酸、670ml纯化水加入烧杯中,待溶液混合均匀后加入蓝盖瓶中。
(3)1X电泳缓冲液:分别用量筒量取10X电泳缓冲液100ml、900ml纯化水加入烧杯中,混合均匀既得。
(注:以上甲醇、乙醇、乙酸均用分析级试剂,纯度>95.0%)1.3电泳试验步骤1.3.1电泳胶配制(配方如表1):表1分离胶浓度(10ml) 6%(ml) 8%(ml) 10%(ml) 12%(ml) 15%(ml) 去离子水 5.4 4.7 4.1 3.4 2.4 30%Acrylamide mix 2.0 2.7 3.3 4.0 5.04X Resolving-gel buffer 2.5 2.5 2.5 2.5 2.5 10%SDS 0.1 0.1 0.1 0.1 0.110%APS 0.1 0.1 0.1 0.1 0.1TEMED 0.008 0.006 0.004 0.004 0.004 表2堆积胶(ml) (ml)去离子水 6.930%Acrylamide mix 1.78X Stacking-gel buffer 1.2510%SDS 0.110%APS 0.1TEMED 0.01按照表1配方将所需浓度的分离胶配置好(加入顺序由上到下),加入到电泳胶配胶板中(约3/4配胶版高度),加入5mm高的纯化水,等待30-60min使分离胶凝固(可微微倾斜看胶面是否凝固聚合)。
sdspage分离蛋白质原理
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其原理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作用。
首先,将待分离的蛋白质样品加入SDS溶液中,SDS可以与
蛋白质发生非共价键结合,使蛋白质的电荷变得均匀,且带有负电荷。
这样,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会向阳极迁移。
接下来,将试样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孔中,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存在着连续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由交联的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构成。
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会通过孔道中的凝胶网络逐渐迁移,迁移速度取决于其分子量,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慢,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快。
最后,当电泳进行一段时间后,蛋白质样品会在凝胶中分离成多个带状区域,每个带状区域代表了一种或多种分子量相近的蛋白质。
为了可视化蛋白质,可以通过染色或免疫检测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总结起来,SDS-PAGE通过使用SDS使蛋白质带有负电荷,
然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析和分离,用于探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sds page原理
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质量差异。
SDS-PAGE的原理如下:
1. 蛋白质样品:将待分析的蛋白质样品在含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缓冲液中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变性为线性形式,并与SDS以1:1的比例结合。
SDS 能够给蛋白质提供一个负电荷,使蛋白质呈均一的负电荷比例。
2. 准备Gel:制备一个由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组成的Gel胶。
在聚丙烯酰胺中添加过氧化物,使其发生聚合反应。
这样形成了一系列大小孔隙的网状结构。
3. Gel电泳:将含有SDS的蛋白质样品通过吸附在Gel上的孔隙中。
加上直流电压,在电场作用下,蛋白质会随着电泳迁移。
负电荷较多的蛋白质迁移较快,负电荷较少的蛋白质迁移较慢,从而实现了蛋白质的分离。
4. 染色和可视化:经过电泳分离后,使用染色剂(如Coomassie蓝)对蛋白质进行染色,目的是使蛋白质能够在胶上可视化。
通过比较样品和标记的分子量标准品的黑色条带,可以测量和估算待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总结:SDS-PAGE通过对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处理和分离,使其呈现出
电荷和分子质量的差异性。
这一方法在蛋白质的分子量分析、鉴定和纯化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原理
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SDS-PAGE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蛋白样品的准备:将待测蛋白样品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使蛋白质表面被负电荷包裹。
2. 样品加载和电泳过程:将蛋白样品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gel)中的孔洞中。
通常采用垂直电泳方式进行,将正电极和负电极连接至凝胶两端,通过电场使蛋白质向电泳方向迁移。
3. 分子分离:在电泳过程中,由于SDS的存在,样品中的蛋白质被完全解聚并带负电荷,使每个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率只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较小的蛋白质能够在凝胶中更快地迁移,较大的蛋白质则移动速率较慢。
4. 染色和可视化:电泳结束后,使用染色剂(如Coomassie蓝染色剂)将蛋白质染色,使其可见。
通过测量蛋白质在凝胶上的迁移距离,可以估计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总结:SDS-PAGE利用SDS使蛋白质解聚并带负电荷,在电泳过程中按照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通过染色和测量蛋白质的迁移距离来估计其相对分子质量。
一、实验目的:1.1理解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基本原理。
1.2掌握分子电泳的基本步骤,掌握计算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电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着与它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都含有可电离基团(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在非等电点条件下可解离成带有电荷分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们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电泳技术就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的一种综合技术。
可用于样品的制备、纯度鉴定、分子量测定等。
2.2影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泳动的因素:①生物分子的性质:待分离生物大分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都会对电泳产生明显影响。
②缓冲液:缓冲液pH值直接影响生物分子的解离程度和带电性质。
溶液pH值距离等电点愈远,生物分子所带净电荷就越多,电泳时速度就越快。
当缓冲液pH大于等电点时,生物分子带负电荷,电泳时向正极移动;当缓冲液pH小于等电点时,生物分子带正电荷,电泳时向负极移动。
③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指每单位介质长度的电位梯度(又称电位差或电位降)。
一般而言,电场强度越大,电泳速度越快。
但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会引起通过介质的电流强度增大,从而造成电泳过程产生的热量增多,最终导致介质温度升高。
降低电流强度,可以减少产热,但会延长电泳时间,引起生物分子扩散增加,同样影响分离效果。
所以电泳实验中要选择适当的电场强度。
④电渗:液体在电场中对于固体支持介质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由于支持介质表面存在一些带电基团,如滤纸表面含有羧基,琼脂含有硫酸基等。
这些基团电离后使支持介质表面带电,吸附一些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电极方向移动,形成介质表面溶液的流动。
当电渗方向与电泳方向相同时则加快电泳速度;当电渗方向与电泳方向相反时,则降低电泳速度。
sds-page原理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其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样品:将待分析的蛋白质样品溶解在含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还原剂(如二巯基乙醇)的缓冲液中。
SDS
可以使蛋白质变为带有负电荷的线性形式,并破坏蛋白质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还原剂可以断裂蛋白质之间的二硫键。
2. 准备凝胶: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作为凝胶材料,用于形成一个互联的三维网络结构。
通过改变凝胶的浓度和聚合物化学交联程度来调控凝胶的孔径大小。
3. 装配电泳装置:将经聚合的凝胶放置在电泳槽中,同时使凝胶与正、负极电极接触。
在前导缓冲液中加入迁移染色前蛋白样品。
4. 进行电泳:将电场通电,带电的蛋白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凝胶上端迁移至下端。
由于SDS使蛋白质带有负电荷,所以蛋白质的迁移速率与其分子量反相关,分子量越大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越慢。
5. 染色和可视化:在电泳结束后,可以使用染色剂(如Coomassie蓝染剂)对蛋白质进行染色,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蛋白质的迁移情况。
还可以使用特异性的抗体进行免疫染色,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6. 分析和解释:通过测量蛋白质迁移距离和与已知分子量标准品的比较,可以确定待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根据蛋白质在凝胶上的迁移位置,可以推测其可能的结构和功能。
总之,SDS-PAGE利用SDS破坏非共价相互作用,并使蛋白质带有负电荷,通过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率差异,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