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WORD版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地震中的英雄少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英雄少年》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平凡的人和企业如何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本文通过讲述这些感人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心理脆弱性和自我中心倾向。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灾难中的英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共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些英雄事迹,认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英雄事迹,认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英雄事迹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这场灾难的严重性,激发他们的同情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地震中的英雄少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英雄少年》是人教版小学思想与社会四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平凡的人和企业如何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及面对灾难时,如何保持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精神,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文字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同情心,对于灾难中的英雄人物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关爱他人、承担责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地震中英雄少年的事迹,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英雄少年的勇敢、坚强、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关爱他人、舍己为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故事,了解地震中的英雄少年事迹,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英雄少年的勇敢、坚强、奉献精神,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舍己为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雄少年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感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提前通知学生准备相关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引出本课的主题《地震中的英雄少年》。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地震中的英雄少年》,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感受他们的勇敢和奉献精神。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英雄少年的精神。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大地震,在灾难面前,涌现了一批英雄少年。
为表彰他们,2008年6月27日晚“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出席颁奖晚会并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
教育部指出,受表彰的学生有的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救出同学和老师;有的组织同学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有的在废墟下鼓励同学坚定获救的信念;有的面对死亡威胁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赢得生命。
受表彰集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团结互助,井然有序地实现了安全转移。
灾区中小学生的纯朴、善良、坚强、勇敢、乐观、智慧感动了全中国,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的时代风貌,成为了可歌可泣、催人奋进抗震救灾英雄谱中的重要篇章。
教育部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灾区学生表现出的精神和品德,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把抗震救灾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作为生动教材,通过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于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这一单元中有了《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学情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这一重大事件震惊世界,举国悲痛。
我校密切关注事情的发展,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全校师生积极开展了捐款献爱心活动,至今我校还在关注着当地的小朋友,为他们进行“广汶一家亲,彩虹爱心接力传递”义卖活动。
时隔一年,学生对这事还是比较熟悉,但毕竟不是在灾区,与灾区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没有亲身体会地震的灾难,因此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够深。
教学目标1、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勇敢顽强、珍爱生命的英雄少年,了解并学习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
2019春北师大版品社四下《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word教案附送:2019春北师大版品社四下《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word教案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怎样看电视教学目标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
“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视节日都是什么, F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
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
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好的建议和办法吗?”2.全班交流。
3.探究讨论。
“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提到,同学们经常会因为自己贪看电视而受父母的责怪:在教科书第53页有一组画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下方的课文。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荧屏前后教学目标:1.了解电视节日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2.萌发对电视厂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教学过程:1.导入。
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从教科书第50~51页的,导渎图开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士认让1和了解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教师提问学牛:“在这幅导渎图中,有两幅画画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昨天晚[二谁看丁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日?”清学生自愿问答。
“每一个电视盯日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六模块“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的第3小板块。
本节课由六小部分组成:课前导语与四个英雄少年事迹:“镇定机智,组织救援”、“勇敢无畏的少年”、“国歌给我们力量”、“她选择了坚强”和最后的问题版块“你还知道哪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肯定是点点滴滴式的了解,不完整,没有一定的系统性。
之前通过各种媒体信息,学生都非常深刻地记住了512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大地震,过去时间也仅一年。
可以用512大地震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形象切入,进而突显地震本身的特点及其严重的危害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导入地震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少年的有关事迹。
我们的学生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不一定科学,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障碍与难点就是学生先前认识的片面性。
【设计思路】
自主学习的策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提前主动收集和甄选整理资料,并进行同桌间的,小组中的交流学习。
情景创设、联系实际的策略: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地震的危害性,学习坚强,勇敢,临危不乱的精神。
创设一定的小情景让学生进行判断,组织演练。
【活动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活动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3、使每个学生做个防震减灾知识的小宣传员。
过程与方法:
自己动手,收集整理并了解“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故事,并概括其事迹,分析其精神,进行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了解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的临危不乱、无私无畏、互助友爱的精神,并引以为榜样。
【重点难点】
1.介绍地震的各种参数(如震级,最大强度,震型,成因,震中位置等)及相关的科学救护方法;
2.对于英雄少年事迹学习后的精神概括与交流学习;
3.对学生之前关于地震方面所了解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整合,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图像导入,介绍地震的危害性: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稳定、美好年代,看过许许多多形象逼真、引人入胜的动画片,那又有几人看过有关地震内容的片子呢?
讲述灾情:
老师带领全体同学“亲眼目睹”2008年的汶川地震。
同学们为剧中的情景所震颤,从而认识了地震,看到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对当地造成的严重破坏。
二、介绍防震减灾知识
那什么是地震呢?当地震来临时作为21世纪的你是否懂得防震和避震呢?带着同学们的疑惑,老师又组织全体队员观看《地震奥秘》光盘。
使学生对地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步懂得了相关知识。
模拟演练:
现在,正像专家预测的那样,地震发生了,你已经感觉到了大地的颤抖,时间很短,你必须采取什么行动来保护自己?(学生畅所欲言)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看来对于地震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防灾减灾的办法。
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防震游戏”。
(小游戏即创设小情景,让学生实践,演练)
(1)演示:在家庭怎样避震?
师:如果我们在家时突然发生地震,应该躲避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表演。
“实践小组”: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在家中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
出示三张挂图,分别是卫生间、阳台、家具让几名同学在图前站好演示避情况。
师:“地震了!”
学生马上向自己认为最佳的地点跑去,但有的同学自己也搞不清楚学生躲在哪里好,就会在
三幅图前转来转去举棋不定。
师:如果真正发生地震恐怕就很危险了!地震预警的时间很短,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可
选择躲避在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
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
当大地震
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2)、抢答:在学校怎样避震?(学生主持)
主持人:正在上课时突然发生地震了,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抢答,主持人给予评价)
主持人: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自己的课桌下。
主持人:如果你在操场上怎么做呢?
学生抢答(略)
主持人:可以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记住不要回到教室去。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主持人:如果你在影剧院、书店、行驶的汽车上怎样避震?请看同学的表演。
学生甲:当我们在影剧院时,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要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并用书包保护好头部。
学生乙:在书店要选择结实的柜台、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
学生丙:在行驶的汽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4)演示:在户外怎样避震?
出示三张挂图,分别是空地、楼房和立交桥
主持人:如果你在户外应该怎样避震呢?请看同学的表演。
(学生站在不同的图下)
主持人:在户外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避震。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立交桥。
请看视频。
(5)演示:在野外怎样避震?
主持人出示三张挂图,分别是山脚、山坡、地沟。
主持人:你在野外怎样避震?
主持人: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还要避开陡峭的山坡,可以蹲在地沟。
(6)抢答: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学生抢答(略)
主持人:地震时,煤气泄漏怎么办?
主持人:煤气泄漏时,用毛巾……
主持人:地震时,遇到火灾怎么办?
学生抢答(略)
主持人:要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在向安全。
地方转移,要逆风而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地震,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很多避震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临震不乱”,请大家爱惜自己的生命。
汶川地震中也有一批像刚才演练中的优秀英雄少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吧!
三、地震中的英雄少年
《勇敢无畏的少年》
(1)教师范读,学生听,然后概括大意(带着问题“这又是哪位英雄少年,主要做了什么英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并板书
3.小组学习《国歌给我们力量》《她选择了坚强》(教师下到各个小组,给予适当的引导)
4.在如此一场特大地震中,我们的小朋友们在生死间选择了勇敢,在危难中选择了担当。
他们体现着坚强勇敢,互助互爱的精神,还彰显了镇定机智,无私无畏的英雄本色。
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动着大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四、课外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2.从问题出发,适当归类,小结英雄事迹及其精神。
5.将卡片献给心目中的英雄。
“你心中的英雄是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们各自完成,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