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漂亮的建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6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漂亮的建筑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2.培养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彩色苯板6张、彩纸、彩色报纸、剪刀、胶棒、油画棒2.教学器材:电视、电脑、录音机3.教学课件:《课件—漂亮的建筑》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讲授新课1.创设情景,揭示主题。
2.探索学习,学“造”房子。
(1)欣赏。
(2)分析。
(出示课题)(3)学造房子。
(4)发散思维。
3.团结合作,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4.游戏活动,展示评价(1)展示:(2)评价:(3)小结:(4)集体动手清扫教室。
欣赏建筑照片,感受建筑美感。
欣赏有关建筑的绘画作品。
师生互动,学会用基本形的方法分析建筑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就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通过欣赏奇特的房子,展开思绪进行组内讨论。
为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做背景。
利用语言、手势为自己加油,然后进行创作实践。
展示作品,为自己的作品起名字。
以游戏“做客”的方式,欣赏、评价,并大胆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进行德育教育,并自评。
清扫教室。
教学反思: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妈妈和孩子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1、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教学难点: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你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都是表现妈妈。
《漂亮的建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建筑之美,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建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的定义、分类、功能等内容。
2. 建筑之美:分析欣赏各种风格的建筑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建筑之美。
3. 建筑的表现手法: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建筑。
4.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探讨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建筑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建筑之美,以及运用美术元素表现建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风格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之美,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教学新课:介绍建筑的基本知识,分析欣赏各种风格的建筑作品,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 课堂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建筑,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漂亮的建筑》2. 板书内容:(1)建筑的基本知识:定义、分类、功能(2)建筑的表现手法:线条、形状、色彩(3)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环保、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
2. 作业要求: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体现建筑之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养。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6课漂亮的建筑》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漂亮的建筑》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一册第六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漂亮的建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建筑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对建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大部分是小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发现。
但是他们可能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建筑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各种漂亮的建筑,学习一些简单的建筑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建筑艺术的美,提高自己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各种漂亮的建筑,学习一些简单的建筑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建筑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建筑的特点和美感。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建筑的看法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示范法: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建筑,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激发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基本技法讲解:简单介绍一些建筑知识,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3.欣赏与分析: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建筑的美感和特点。
4.讨论与分享: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建筑的看法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漂亮的建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及其特点,培养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使学生掌握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建筑美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1. 建筑的分类和特点:民居、宗教建筑、现代建筑等。
2. 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线条、色彩、透视等。
3. 建筑装饰和细节的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难点:透视原理的应用和建筑细节的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不同类型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建筑绘画练习。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并给予建议。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1. 《漂亮的建筑》2. 副建筑绘画技巧3. 内容:建筑分类、绘画技巧、透视原理、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绘画。
2. 研究作业: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建筑图片,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建筑美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建筑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线条、色彩、透视等基本技巧,将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和特点展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造和特点,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教学内容1. 建筑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建筑的特点:讲解建筑的形状、线条、色彩和材质等特征。
3. 建筑的表现方法: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描绘建筑,注意比例和透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建筑的基本构造和特点,用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2. 难点:建筑的比例和透视,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建筑的美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讲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如何用图形和线条描绘建筑,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4. 实践与展示:学生独立完成建筑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板书设计1. 《漂亮的建筑》2. 内容: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
作业设计1. 必做题:用图形和线条描绘自己喜欢的建筑。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建筑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课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建筑比例和透视的讲解,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总字数:约500字)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堂课程的核心,涉及到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参与、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第六课《漂亮的建筑》教学设计《漂亮的建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
2、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城堡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色纸张,通过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城堡图。
难点: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城堡图。
课前准备:学生:各色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师:各国的漂亮建筑,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朋友知道北京吗?(首都)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课件展示:用一个小精灵带领学生游北京故宫、颐和园、白塔、天坛。
)2、(定格于天坛祈年殿)看到这座建筑了吗?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你感觉怎样?(雄伟、漂亮……)让我们走进一些去看看吧!(欣赏皇乾门内外、近观祈年殿、祈年殿。
)你觉得漂亮吗?哪些地方最漂亮?(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
)(天坛资料: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欣赏特色建筑,发散思维1、互相欣赏所带的建筑。
小朋友,你带来其他漂亮的建筑了吗?让四人小组一起欣赏欣赏吧!你看到哪张建筑特别美,美在哪?让大家来一起欣赏吧!(2-3个)(建筑外形的美,色彩的美,环境的美。
)2、欣赏教师准备的各类建筑,感受美。
(建筑外形的美,环境的美,色彩的美。
)三、欣赏制作过程,讨论比较,说说美的感受1、你知道城堡有什么特征吗:(尖顶、有高低多个楼、有城墙)。
这座城堡太漂亮了,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座呢?今天我们就可用手中的彩色纸,四人小组一起来设计一座漂亮的城堡。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设计制作又漂亮又有特色的城堡图吧!(欣赏实物)这就是四人小组友好合作后完成的漂亮的建筑图。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课时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建筑。
2.让学生学习建筑的各种形态和样式。
3.让学生能够通过手工模型制作出自己所喜欢的建筑。
教学准备1.建筑杂志、图书,或者网络上的建筑图。
2.一堆不同形状大小的纸板、胶水、剪子、彩笔、颜料盘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3.视听设备或者幻灯片,用来介绍建筑的各种形态和样式(可选)。
教学环节热身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看一些建筑的照片。
让他们想象如果自己也能设计出一个漂亮的建筑会是怎样的感觉。
同时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孩子们对于“建筑”的理解和认知。
讲授1.简单地介绍建筑的定义和功能。
即建筑通常是由人类为了居住、工作和娱乐而建造的建筑物。
2.接着,介绍建筑的各种形态和样式,包括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等。
3.在介绍结束后,让学生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并准备开始制作。
操作1.将作业桌面上的工具和材料分发给学生们。
2.为了方便,可以提前准备出一些简单的建筑模型给学生们做参考,同时给出基本的制作要求和操作技巧。
3.让学生们自由创作,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也可以在参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进。
4.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剪伤、烫伤等意外。
总结结束制作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让同学们分享自己所制作的建筑的特点、灵感和感受。
在展示结束后,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思。
课后作业1.让学生们在家里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收藏建筑,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介绍建筑的基本定义、形态样式以及手工制作,让学生们了解并感受到建筑的美好和神奇之处,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将学生们培养成有创造力的美术人才。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6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造和特点,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教学内容1. 建筑的基本构造:介绍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屋顶、墙壁、窗户等。
2. 建筑的特点:讲解建筑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点。
3. 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建筑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素材、示范画稿等。
2. 学具:绘画纸、彩色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建筑的构造和特点。
2. 新授:讲解建筑的构造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3. 示范:示范如何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强调绘画技巧。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绘画纸和彩色笔进行绘画练习。
5. 辅导: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学习。
板书设计1. 《漂亮的建筑》2. 内容:建筑的构造、特点、绘画技巧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用绘画纸和彩色笔,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建筑。
2. 作业要求:注意建筑的构造和特点,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的构造和特点,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同时,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激发,对美的感知和追求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建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的基本特点:形状、线条、色彩等。
2. 建筑的美感:对称、和谐、独特等。
3. 创作方法:观察、想象、绘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建筑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运用适当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建筑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物图片、绘画工具、彩色卡纸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漂亮的建筑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物的形状、线条、色彩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建筑物的基本特点和美感,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的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建筑作品,讲解创作方法和要求。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建筑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漂亮的建筑》2. 板书内容:建筑的基本特点:形状、线条、色彩建筑的美感:对称、和谐、独特创作方法:观察、想象、绘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建筑物,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建筑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本次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建筑的基本特点和美感是否有所了解和掌握。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观察、想象并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建筑的美感。
3. 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个性和创意。
4. 作业设计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