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公式
- 格式:pdf
- 大小:265.48 KB
- 文档页数:27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单根导体S = πd2/4 (mm2)2)正规绞合导体S = (πd2/4)* n * k1其中d——导体外径(mm)n——绞线根数k1——绞入系数π——圆周率,2、导体的重量W = S * ρ* L其中W——导体重量(kg)ρ——材料密度,铜,铝L——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绝缘外径 (mm)d——导体外径 (mm)t——绝缘厚度 (mm)4、绝缘层截面积S1 = (D2–d2)*π/4或S1= π*(d+t)* t5、绝缘层的重量W1 = S1* ρ* L其中W1——重量(kg)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 -D2k1——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2+8的结构:D0 = 4 * d3+9的结构:D0 = * d4+10的结构:D0 = * d5+11的结构:D0 =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0 +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2009-07-09 10:14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4、6.....等绝缘层重量=×(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缆种类及选型计算一、电缆的定义及分类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
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
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
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分成下列五大类:1.裸电线2.绕组线3.电力电缆4.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5.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电线电缆的基本结构:1.导体传导电流的物体,电线电缆的规格都以导体的截面表示2.绝缘外层绝缘材料按其耐受电压程度二、工作电流及计算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单相I=P÷(U×cosΦ)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三相I=P÷(U×1.732×cosΦ)P-功率(W);U-电压(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
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负载平衡的三相电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2A左右。
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载;三相平衡电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
但是电缆的工作电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安全电流就越小。
电缆允许的安全工作电流口诀:十下五(十以下乘以五)百上二(百以上乘以二)二五三五四三界(二五乘以四,三五乘以三)七零九五两倍半(七零和九五线都乘以二点五)穿管温度八九折(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算好的安全电流数上乘以零点八或零点九)铜线升级算(在同截面铝芯线的基础上升一级,如二点五铜芯线就是在二点五铝芯线上升一级,则按四平方毫米铝芯线算)裸线加一半(在原已算好的安全电流数基础上再加一半)三、常用电(线)缆类型线缆规格型号含义:电线型号中:字母B表示布电线,字母V表示塑料中的聚氯乙烯,字母R表示软线(导体为很多细丝绞在一起)。
前言为了搞好我公司的成本核算、定额基础工作,使公司电线电缆结构重量计算具有准确性、统一性,特编订本文件。
凡在进行电线电缆结构重量计算时必须按本文件规定执行。
计算时,结构重量的所有计算值应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电线电缆结构重量常用计算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规定了电线电缆结构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本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线电缆的结构重量计算。
2 参考资料 电线电缆手册。
3 导电线芯 单根导电线芯3.1.1 圆单线的重量L d W ⨯=ρπ24kg/km式中:d —圆单线直径, mm ;ρ—材料密度, g/cm 3。
L —长度 , km3.1.2 镀锡圆铜单线重量L 42⨯=ρπd W kg/km式中:d —镀锡铜线外径,mm ;ρ—铜密度, g/cm 3。
L —长度 , km3.1.3 锡层重量W =W 铜× k × L kg/km 式中:W 铜—镀锡铜单线重量 kg/km ; k —镀锡重量系数,见表1所示。
L —长度 ,km铜线直径(mm)重量系数铜线直径(mm)重量系数铜线直径(mm)重量系数~ ~ ~ ~ ~ ~ ~ ~ ~ ~ ~ ~ ~ ~ ~ ~~及以上3.2.1 普通绞线重量(非紧压含R 系列导体)不同M ’时的k 值不同M ’时的k 值不同M ’时的k 值不同M ’时的k 值 M’ K M’ K M’ K M’ K 10 19 33 20 34 14 21 35 22 36~40 23 41~50 24 51~60 15 25 61~70 26 71~80 12 16 27 81~90 28 91~100 17 29 101~110 30 111~127 131831127以上32注:绞入系数:绞合节径比 18-20倍取;14-16取;10-12取:;8-10取ρm Zk d W 24=kg/km式中:d —单线直径,mm ;Z —单线总根数;k m —绞线的平均绞入系数; ρ—材料密度,g/cm 3;k m 取值:硬导体非紧压时取,紧压导体用工艺规定截面中间值*密度 普通软导体(R )系列束丝取,束丝带复绞时取 特殊软导体(绞合节径比小),其束丝系数,复绞系数按照上表选取。
电缆结构设计与物料用量计算电缆结构设计是把线材各组成部分参数书面化.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线材的有关标准,结合本厂的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并把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生产提供依据. 物料用量计算是根据设计线材时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参数,计算出各种材料的用量,为会计部计算成本及仓储发料提供依据.导体部分有关设计与计算:导体在结构上有实心及绞线两种,而其成份方面有纯金属.合金.镀层及漆包线等.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线材选用这些导体材料时,基于下面几个方面:1.线材的使用场所及后序加工方式.2.导体材料的性能:导电率,耐热性.抗张强度.加工性.弹性系数等.1.导体绞合节距设计:绞线中绞合节距大小一般根据绞合导体线规选取(主要针对UL电子线系列, 电源线,UL444系列,CSA TR-4系列对导体的节距有要求,需根据标准设计),有时为了改善某种性能可选其它的节距.如通信线材为了降衰减选用小节距,为了提供好的弯曲性能选用较小的节距.下面的节距表选择表是针对UL电子线.美制线规对应截面积及绞线节距2.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方法2:d----单根导体的直径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N---导体根数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3.导体用量计算:1.单根导体2.绞合导体d----单根导体直径ρ—导体密度N---导体绞合根数λ---导体绞入系数注:用量计算为单芯时导体用量,当多芯时须考虑芯线绞合时的绞入系数.4.导体防氧化.为防止导体氧化, 可在导体绞合时, 加BAT或DOP油(如电源线,透明线)。
押出部分有关的设计与计算:押出部分包括绝缘押出.内被押出及外被押出,在押出过程中,因对线材要求不同采用押出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绝缘押出采用挤压式,内护层与外护层采用半挤管式.有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挤管式.其具体选择方法,参照押出技术.1.押出料的选择:设计过程中押出料的选择主要根据胶料的用途、耐温等级、光泽性、软硬度、可塑剂耐迁移性、无毒性能等来选择.2.押出外径:D2=D+2*TD------押出前外径D2----押出后外径T------押出厚度押出厚度(T)主要根据线材有关标准,结合厂内设备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3.胶料用量:采用不同的押出方式,押出胶料用量计算公式也有不同.挤管式挤压式W=(S成品截面-S缆芯内容物)*ρρ-----胶料密度.考虑到线材的公差, 现期线缆企业一般采用下面计算方法.W=3,14159*1.05*T*(2*D+T)* ρ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
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2010 年11 月29 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 )单根导体S = nd 2/4 ( mm)2)正规绞合导体S = ( nd2/4)* n * k1其中d ---- 导体外径(mm)n ——绞线根数k1 ——绞入系数n――圆周率,2、导体的重量W = S * p * L其中W—导体重量(kg)p——材料密度,铜,铝L ――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 ----- 绝缘外径(mm)d------ 导体外径(mm)t ――绝缘厚度(mm)4、绝缘层截面积S i = (D2- d2) * n /4或S i = n * ( d+t) * t5、绝缘层的重量W = S i * p * L其中W—――重量(kg)p ――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D2k1 ——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C-12箔构心5-9结构卜4-10箔构“1+6 的结构:D0 = 3 * d2+8 的结构:D0 = 4 * d3+9的结构:D0 = * d 4+10 的结构:D o = * d5+11 的结构:D0 =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0 +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 平方毫米计算:120*=km1 、导体用量:(Kg/Km)=dA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仁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 (DA2 - dA2 )* * G * C * K2。
=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0=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A2 - DA2 ) * * GD1=S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0=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A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0=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5、缠绕用量:(Kg/Km)= dA2 *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 d A2 * * T * N * G / cos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 (发泡);;Teflon (FEP ;;;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 护套厚度:挤前外径x +1 (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n,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 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二(挤护套后的周长一挤护套前的周长)/2 n或护套厚度二(挤护套后的周长一挤护套前的周长)x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x 90%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 85%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 80%6. 钢丝铠装:根数={nx (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x入)重量=nx钢丝直径2 xpx L x根数x入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nX (挤前外径+厚度)X厚度X L Xp8. 钢带的重量={nX (绕包前的外径+2X厚度-1)X 2X厚度XpX L} /(1+K)9. 包带的重量={nX (绕包前的外径+层数X厚度)X层数X厚度XpX L}/(1 ±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p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入绞入系数(其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二导体比重X 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 4、6..… 等绝缘层重量=X (挤包前外径 绝缘厚度)X 绝缘厚度X 绝缘料比重 中PVC 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 绝缘料比重为 0.932g/cm3 )2009-07-09 10:14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缆结构设计与物料用量计算电缆结构设计是把线材各组成部分参数书面化.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线材的有关标准,结合本厂的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并把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生产提供依据. 物料用量计算是根据设计线材时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参数,计算出各种材料的用量,为会计部计算成本及仓储发料提供依据.导体部分有关设计与计算:导体在结构上有实心及绞线两种,而其成份方面有纯金属.合金.镀层及漆包线等.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线材选用这些导体材料时,基于下面几个方面:1.线材的使用场所及后序加工方式.2.导体材料的性能:导电率,耐热性.抗张强度.加工性.弹性系数等.1.导体绞合节距设计:绞线中绞合节距大小一般根据绞合导体线规选取(主要针对UL电子线系列, 电源线,UL444系列,CSA TR-4系列对导体的节距有要求,需根据标准设计),有时为了改善某种性能可选其它的节距.如通信线材为了降衰减选用小节距,为了提供好的弯曲性能选用较小的节距.下面的节距表选择表是针对UL电子线.美制线规对应截面积及绞线节距2.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方法2:d----单根导体的直径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N---导体根数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3.导体用量计算:1.单根导体2.绞合导体d----单根导体直径ρ—导体密度N---导体绞合根数λ---导体绞入系数注:用量计算为单芯时导体用量,当多芯时须考虑芯线绞合时的绞入系数.4.导体防氧化.为防止导体氧化, 可在导体绞合时, 加BAT或DOP油(如电源线,透明线)。
押出部分有关的设计与计算:押出部分包括绝缘押出.内被押出及外被押出,在押出过程中,因对线材要求不同采用押出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绝缘押出采用挤压式,内护层与外护层采用半挤管式.有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挤管式.其具体选择方法,参照押出技术.1.押出料的选择:设计过程中押出料的选择主要根据胶料的用途、耐温等级、光泽性、软硬度、可塑剂耐迁移性、无毒性能等来选择.2.押出外径:D2=D+2*TD------押出前外径D2----押出后外径T------押出厚度押出厚度(T)主要根据线材有关标准,结合厂内设备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3.胶料用量:采用不同的押出方式,押出胶料用量计算公式也有不同.挤管式挤压式W=(S成品截面-S缆芯内容物)*ρρ-----胶料密度.考虑到线材的公差, 现期线缆企业一般采用下面计算方法.W=3,14159*1.05*T*(2*D+T)* ρ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
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大全(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铜芯电线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平方数X丝的根数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电线电缆计算公式表一、电线电缆的基本结构与参数。
1. 导体(铜或铝)- 圆形导体截面积计算公式:S = π r^2(其中S为截面积,r为导体半径)。
对于单根圆形导体,如果已知直径d,则S=frac{π d^2}{4}。
- 例如,一根铜导体的直径为2mm,则其截面积S=frac{π×(2)^2}{4}=πmm^2≈ 3.14mm^2。
2. 绝缘层。
- 绝缘层厚度的计算通常根据电缆的额定电压等因素确定。
对于低压电缆(如额定电压0.6/1kV),绝缘层厚度有相应的标准规定值。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1kV电缆的绝缘层厚度可能为0.7mm左右(具体按标准执行)。
3. 护套层。
- 护套层厚度也依据电缆类型、使用环境等确定。
一般来说,护套层厚度h的计算要考虑电缆的外径D、电缆的防护要求等。
例如,对于普通的电力电缆,护套层厚度可能在1 - 2mm之间,具体数值需参照相关电缆制造标准。
二、电线电缆的电气性能计算。
1. 电阻计算。
- 对于导体电阻,根据公式R=ρ(l)/(S)(其中R为电阻,ρ为导体材料的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截面积)。
- 铜在20^∘C时的电阻率ρ = 0.0175 Ω· mm^2/m,铝在20^∘C时的电阻率ρ = 0.0283 Ω· mm^2/m。
- 例如,一根长度l = 100m,截面积S = 4mm^2的铜导线,其电阻R =0.0175×(100)/(4)= 0.4375 Ω。
2. 电容计算(针对电缆电容)- 对于单芯电缆的电容计算公式为C=(2πε)/(ln(frac{D){d})}(其中C为电容,ε为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D为绝缘层外径,d为导体外径)。
- 例如,若绝缘材料介电常数ε = 2.5,导体外径d = 5mm,绝缘层外径D = 10mm,则C=(2π×2.5)/(ln(frac{10){5})}≈ 23.3 pF/m。
3. 电感计算(针对电缆电感)- 对于单芯电缆的电感计算公式为L = (μ)/(2π)ln((D)/(d))(其中L为电感,μ为磁导率,D为回路外径,d为导体外径)。
电线电缆成缆计算公式,值得一看(收藏)1瓦形线芯成缆计算公式:两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d三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154d四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414d五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7d3+1(主线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31h4芯(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2h3芯(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11h3+2、4+1(主线为瓦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h+d(园形线芯外径)三大一小圆形:D=(3*d大+d小)*0.61四大一小圆形:D=(4*d大+d小)*0.54三大二小瓦形、四大一小瓦形:D=2.1547*h瓦高+d小2成缆并线模的选用计算公式:一、圆形线芯成缆并线模的选用计算公式公式:①、2等芯D=2d ②、3等芯 D=2.16d③、4等芯D=2.42d ④、5等芯 D=2.7d⑤、6(7)等芯D=3d ⑥、3*1芯 D=2.4(3d大+d小)/4⑦、3+2芯D=2.7(3d大+2d小)/5 ⑧、4+1芯D=2.7(4d大+d小)/5二、扇形线芯成缆并线模的选用计算公式公式:①、2等芯D=2d ②、3等芯 D=2.16d③、3+1芯 D=2.31(3d大+d小)/4 ④、4等芯 D=2.31d⑤、5等芯D=2.42d ⑥、4+1芯 D=2.42(4d大+d小)/5⑦、3+2芯 D=2.42(3d大+2d小)/5例如:YJV 3×240+2×120 240线芯扇高21mm,120线芯15.2mm,那么我们成缆的理论外径为2.42×(3×21+2×15.2)÷5=45.2,我们就可以选用45mm或46mm的模具了。
注:以上D表示成缆外径,d表示圆形线芯直径或扇形高度。
为方便成缆时快速准确的选用并线模,此计算方式以作参考。
多芯电缆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计算公式及推导:设绝缘线芯外径为d, 成缆外径为D,成缆外径计算公式及推导如下:电缆直径计算公式三大一小圆形:D=(3*d大+d小)*0.61四大一小圆形:D=(4*d大+d小)*0.54三大一小圆形、四大一小圆形:D=2.1547*h瓦高+d小五大一小计算公式 D=0.5*(5D大+D小)三大四小圆形,做1+6排列,其中一小放中芯,外层大小间隔排列,外径怎么算如:ycw 3*2.5+4*0.75。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1. 铜线W=9S W=重量〔kg〕2. 铝线W=3S d=线径〔mm〕3. 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1. 铜线W=6.98d2≈7d22. 铝线W=2.12d2≈2d23. 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功率×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线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值得收藏!(一)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截面F=0.25π*d12(mm2)重量 W1=F*r=0.25π*d12*r (kg/km)W1铜=6.982 d12 (kg/km) W1铝=2.121 d12 (kg/km) 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 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金属线:1) 重量系数法: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2) 综合比重法:W2=0.25π*d12*r2 *(r-r1)/(r2-r1)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表1.线径(mm) K 线径(mm) K0.08—0.14 0.0525 0.85—0.95 0.01530.15—0.19 0.0366 0.96—1.10 0.01430.20—0.24 0.0304 1.11—1.35 0.01380.25—0.29 0.0268 1.36—1.67 0.01170.30—0.36 0.0240 1.68—1.75 0.01040.37—0.39 0.0220 1.76—1.81 0.01010.40—0.47 0.0202 1.82—2.00 0.00970.48—0.59 0.0198 2.01—3.51 0.00880.60—0.73 0.0178 3.52及以上0.00780.74—0.84 0.0165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截面 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 周长 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 重量 W1=F*r (kg/km)a—扁线厚度 mm b—扁线宽度 mm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 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 mm F—扁线截面积 mm2C—扁线的周长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 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
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编著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由于缺乏相关参数和推导,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
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进行归纳整理、举例说明和详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篇先整理出材料定额计算的常用公式并举例计算,后面各篇再针对其中问题逐一剖析。
1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常用公式 1.1 圆形导体单位长度重量24n m W d n K N K πρη=******* ①式中:W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kg/km ;d ——单线直径,mm ;n ——单线根数;ρ——导体密度,g/cm 3;n K ——导体单线平均绞入系数;N ——绝缘线芯根数;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η——紧压系数。
1.2 圆形护层(包括绝缘、护套、屏蔽层等)单位长度重量 1.2.1 实体护层0*()****m W D t t N K πρ=+ ②1.2.2 绕包护层0)**1*(nt nt kW D ρπ+±= ③1.2.3 编织护层20**(2)***2W d D d p πλρ=+ ④②~④式中:W ——护层单位长度重量,kg/km ;0D ——护层前外径,mm ;t ——护层厚度,mm ;ρ——护层密度,g/cm 3;N ——护层线芯根数;m K ——护层线芯绞入系数;n ——绕包层数;k ——重叠率或间隙率;d ——编织丝直径,mm ;p ——编织层单向覆盖率;λ——编织交叉系数。
1.3 圆形成缆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22***)***44(fc m D N D K W ππρτ-= ⑤式中:W ——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 ;fD ——成缆外径,mm ;c D ——绝缘线芯外径,mm ;N ——绝缘线芯根数;ρ——填充料密度,g/cm 3;τ——填充系数;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GB/T12706-2008电缆假定直径的计算公式1、导体假定直径d L不考虑形状和紧压程度如何,每一标称截面积导体的假定直径( d L)由下表给出:2、绝缘线芯假定直径D C* 无半导电屏蔽的电缆线芯:D C= d L+2t i*有半导电屏蔽的电缆线芯:D c=d L+2t i+3.0 t i-绝缘的标称厚度mm3、成缆线芯假定直径D f*所有导体标称截面积相同的电缆D f= K*D C K-成缆系数K (见下表1)* 有一根小截面的四芯电缆D f=2.42 ( 3D C1+ D C2)/4*有一根小截面的五芯电缆D f=2.7(4D C1+ D C2) /5*有二根小截面的五芯电缆D f=2.7 ( 3D C1+ D C2+ D C3)/5其中:DC1-包括金属屏蔽层的每相绝缘线芯的假定直径mmDC2 DC3-包括绝缘层的每相小截面绝缘线芯的假定直径mm表1:绞合线芯外径比例系数K4、内衬层的假定直径D BD B= D f +2t B其中:电缆芯的假定直径D为40mm及以下者,tB=0.4mm;电缆芯的假定直径D为40mm以上者,tB=0.6mm;tB 的假定直径应用于:a)多芯电缆:---无论有无内衬层,--- 无论内衬层为挤包还是绕包。
b) 单芯电缆:---无论有挤包还是绕包的内衬层。
5、同心导体和金属屏蔽表2:由于同心导体和金属屏蔽使直径增加的数值**金属屏蔽带的截面积2M=n t x 11 x 31 (mm 2) 其中:n t-金属带根数11-单根金属带的标称厚度 mm3 t-单根金属带的标称宽度 mm 当屏蔽总厚度小于0.15mm 时,直径增加值为零。
* 一层金属带重叠绕包或两层金属带搭盖绕包,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厚度 的两倍。
* 金属带纵包屏蔽:如果搭盖率小于 30%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的厚度。
如果搭盖率达到或超过30%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厚度的两倍。
**金属屏蔽丝的截面积(包括一反向扎带) M= {(n w x dW x n )/4 } +n h x 1 h x Wh(mfm 其中:n w •金属丝根数d w -单根金属丝的标称直径 mm n h -反向扎带根数;1 h -厚度大于0.3mm 的反向扎带的厚度 mm Wh -反向扎带的宽度mm6铅套的假定直径D P bD p b=D g +21 pb其中:D g-铅套前的假定直径 mm 1 pb-铅套的标称厚度 mm* 所有单芯电缆或缆芯:1 pb=0.03D g +0.8 * 所有扇形导体电缆:1pb=0.03D g +0.6 *其它电缆:1 pb=0.03D g +0.7所有情况下,最小标称厚度应为 0.fmm7、 隔离套的假定直径DsD S = Dl+ft s其中:D u-隔离套前的假定直径 mm 1 s-隔离套的标称厚度 mm * 挤包隔离套的标称厚度:1s=0.0fD u +0.6 非铅套电缆的隔离套最小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2mm 直接挤包在铅套上的应不小于1.0 mm 。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电缆计算公式CompanyDocument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 A2**G*N*K1*K2*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A2-dA2)**G*C*K2。
=绝缘外径d=》体外径6=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D1A2-。
人2)**G。
1=完成外径。
=上过程外径6=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DA2**t*G*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5、缠绕用量:(Kg/Km)=dA2**G*N*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d2**T*N*G/cosO0=atan(2**(D+d*2))*目数//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x+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二(挤护套后的周长一挤护套前的周长)/2n 或护套厚度二(挤护套后的周长一挤护套前的周长)x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x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80%6•钢丝铠装:根数={nx(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三(钢丝直径X九)重量=nx钢丝直径2xpxLx根数x九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nx(挤前外径+厚度)x厚度xLxp8•钢带的重量={nx(绕包前的外径+2x厚度-1)x2x厚度xpxL}/(1+K)9•包带的重量={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x厚度)x层数x厚度xpx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p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九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