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存-Dynamips 三层交换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299.30 KB
- 文档页数:16
三层交换技术实训总结一、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技术是实现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三层交换技术作为一种高级的交换技术,能够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文将对三层交换技术的实训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个人感悟等方面。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三层交换网络,掌握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进一步提升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了解三层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三层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方法;3.实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互联和数据转发;4.测试并验证三层交换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实验过程1.实验环境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硬件方面,需要准备三台支持三层交换技术的交换机;软件方面,需要安装适当的网络管理软件,如Cisco的IOS等。
2.搭建实验网络按照实验设计要求,我们需要将三台交换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三层交换网络。
通过连接网线将三台交换机的各个接口连接起来,并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3.配置交换机通过终端连接到交换机上,使用命令行界面或图形界面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首先,设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主机名、IP地址等;然后,配置交换机的VLAN和端口;最后,配置交换机之间的路由和转发规则。
4.测试和验证在完成交换机的配置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工作。
可以通过发送ping包、traceroute等命令测试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还可以通过发送大量的数据包测试交换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配置和测试,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三层交换网络,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三层交换技术能够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网络通信的需求。
实验还验证了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和稳定性,结果良好。
五、个人感悟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三层交换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层交换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还能够实现网络的分割和隔离,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层交换机的原理和设计三层交换机的原理和设计类别:通信网络 来源:通信专业门户作者:阎大海徐塞虹张仕军 1.引言 传统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隔离网络、隔离广播、路由转发以及防火墙的作业,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路由器的负荷也在迅速增长。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等方面的考虑,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中大量应用。
VLAN技术可以逻辑隔离各个不同的网段、端口甚至主机,而各个不同VLAN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
由于局域网中数据流量很大,VLAN间大量的信息交换都要通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这时候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路由器就成为了网络的瓶颈。
为了解决局域网络的这个瓶颈,很多企业内部、学校和小区建设局域网时都采用了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将交换技术引入到网络层,三层交换机的应用也从最初网络中心的骨干层、汇聚层一直渗透到网络边缘的接入层。
 2.第三层交换技术 2.1 三层交换的概念 第三层交换技术也称为IP 交换技术或高速路由技术等,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 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第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简单地说,第三层交换技术就是:第二层交换技术+第三层转发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信息来加强第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
一个具有第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简单地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2.2 三层交换的原理 从硬件的实现上看,目前,第二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板/总线交换数据的。
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100Mbit/s)。
三层交换(L3交换)的发展及应用简述一、L3交换原理和分类最早的第三层交换,是基于A TM技术的MPOA和IP Switch,分别基于ATMF 和IETF标准(RFC1953和RFC1987)。
其基本原理相近,把路由功能分为第三层路径选择(智能路由选择)和第三层交换(快速转发)。
趋势是把第三层交换放到骨干网ATM交换机中去,把路由器和A TM骨干网融为一体。
MPOA方式的前提是一定要由ATM网络事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连接,再采用“Short Cut”方式对IP包进行路由。
IP Switch方式中的RFC1953解决了“多跳”数量增长的问题,通过软件提供一种“直通”(Cut-through)来满足多IP业务要求,它与RFC1987共同构成IP Switch基础。
IP Switch对数据包的处理多采用以ATM交换机跨接路由器直通(CUT-THROUGH)处理的方式,即第一个包通过路由器进行检查、鉴别和处理,以后相同的包由ATM交换机跨接直通传输,不再通过路由器。
无论是IP Switch还是MPOA,这个IP数据流都是在虚电路里传输,所有IP 包都在一个已经选定的路由中传输,不存在不同的IP包经过不同的路由。
只是IP Switch方式每个ATM交换机可独立处理IP交换,以直通IP数据流。
但MPOA 一定要所有ATM交换机统一动作,所以MPOA方式实施前一定要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SVC。
除了以上两种L3交换之外,在其他领域也相继产生了第三层交换技术。
如思科公司的专有技术CEF(思科快速转发)、普遍被所有第三层交换机厂家采用的多层交换技术MLS以及当前被广泛推广的基于IETF标准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二、L3交换的起源和发展基于L2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多层交换最早起源于校园网络,后来在IDC中也有较多应用。
早期互联网业务流量模型符合20:80规则,即80%的流量为本地,20%的流量出网。
后来此流量模型发生逆转,80%流量来自网段外部,内部通信只有20%。
三层交换综合实验设计方案一、模拟设计方案【用户需求】1.应用背景描述某公司新建办公大楼,布线工程已经与大楼装修同步完成。
现公司需要建设大楼部的办公网络系统。
大楼的设备间位于大楼一层,可用于放置核心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网管工作站、交换机等设备。
在每层办公楼中有楼层配线间,用来放置接入层交换机与配线架。
目前公司工程部25人、销售部25人、发展部25人、人事部10人、财务部加经理共15人。
2.用户需求为公司提供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流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的信息点数大约100个,今后有扩充到200个的可能。
公司的很多业务依托于网络,要求网络的性能满足高效的办公要求。
同时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要求在办公时间,网络不能宕掉。
因此,在网络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无论是网络设备还是网络线路,都应该考虑冗余备份。
不能因为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进行。
公司需要通过专线连接外部网络。
【需求分析】为了实现网络的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还有冗余备份功能,主要用于双核心拓扑结构的网络中。
本实验采用双核心拓扑结构,将三层交换技术和VTP、STP、EthernetChannel 综合运用。
【设计方案】1、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控制广播流量2、配置2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EthernetChannel,实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高速互通3、配置VTP,实现单一平台管理VLAN,同时启用修剪,减少中继端口上不必要的广播信息量4、配置STP,实现冗余备份、负载分担、避免环路5、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通6、通过路由连入外网,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或RIP路由协议【网络拓扑】根据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我们将网络设计为双核心结构,为了保证高性能,采用双核心进行负载分担。
当其中的一台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数据能自动转换到另一台交换机上,起到冗余备份作用。
三层交换简介任何一种新技术进入市场时,都要经历业界专业人员对伴随这种技术的新术语和“技术行话”进行筛选的阶段。
这些新的技术术语往往会造成迷惑,甚至自相矛盾,具体情况取决于供应商使用它们的方式。
“第三层交换”和有关的技术也不例外,随着越来越多交换机和路由器技术的推出,有关它们技术术语的迷惑只会增多。
比如,第三层交换、第四层交换、多层交换、多层数据包分类和路由交换机等新术语就令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传统区别变得模糊起来。
此外,由于许多供应商在原本用于布线室的第二层交换机平台上提供了第三层交换技术,从而让人更加迷惑不解。
这些变化使网络设计人员很难了解如何部署高效的网络解决方案。
因此,必须去伪存真,并专注于基础知识,才能真正了解何时、何地以及为什么采用第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基本原理第三层交换是在网络交换机中引入路由模块而取代传统路由器实现交换与路由相结合的网络技术。
它根据实际应用时的情况,灵活地在网络第二层或者第三层进行网络分段。
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
第三层交换机的设计基于对IP路由的仔细分析,把IP路由中每个报文都必须经过的过程提取出来,这个过程是十分简化的过程。
IP路由中绝大多数报文是不包含选项的报文,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处理报文IP选项的工作是多余的。
不同网络的报文长度是不同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IP要实现报文分片的功能,但是在全以太网的环境中,网络的帧长度是固定的,因此报文分片也是一个可以省略的工作。
第三层交换技术没有采用路由器的最长地址掩码匹配的方法,而是使用了精确地址匹配的方法处理,这样,有利于硬件的实现快速查找。
它采用了使用高速缓存的方法,经常使用的主机路由放到了硬件查找表中,只有在这个高速缓存中无法匹配的项目才会通过软件去转发。
在存储转发过程中使用了流交换方式,在流交换中,分析第一个报文确定其是否表示了一个流或者一组具有相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报文。
如果第一个报文具有了正确的特征,则该标识流中的后续报文将拥有相同的优先权,同一流中的后续报文被交换到基于第二层的目的地址上,三层交换机为了实现高速交换,都采用流交换方式。
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是指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进行的转发和路由操作。
工作原理如下:
1. 收到一个数据包:交换机从网络中收到一个数据包,数据包包含了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等信息。
2. 查找转发表:交换机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MAC地址查找转发表,转发表中保存了端口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3. 判断目的MAC地址是否存在于转发表中:
a. 如果存在,则直接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上。
b. 如果不存在,则进行下一步。
4. 查找路由表:交换机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路由表中保存了目的IP地址与下一跳地址的对应关系。
5. 判断目的IP地址是否存在于路由表中:
a. 如果存在,则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下一跳地址。
b. 如果不存在,则进行下一步。
6. 广播或丢弃:如果目的IP地址不存在于路由表中,则交换机会将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的端口上。
如果该交换机不是最终目的地,则下一跳交换机会再次进行查找和转发操作。
如果无法找到最终的目的地,则数据包会被丢弃。
通过以上步骤,交换机能够根据目的MAC地址和目的IP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端口和目的地,实现了三层交换的功能。
第三层交换是什么第三层交换的想法首先是由Ipsilon 公司提出,Ipsilon 公司不仅提出IP 交换的概念,还开发出GSMP(Generic Switch Management Protocol) 和IPv4 流控制管理协议规范(IFMP-Ipsilon Flow Management Protocol Specification for IPv4)。
此两项协议已被IETF 采纳,GSMP 包含在RFC 1987 文本中,IFMP 包含在RFC 1953 和1954 中。
在以太交换机和ATM 交换机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第三层交换技术何以如此炙手可热?这要从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交换不同说起: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交换的根本区别在于根据数据包的不同信息判断信宿端,第二层交换基于数据帧的MAC 地址信息,第三层交换基于网络层信息( 如IP 或IPX) ;第三层交换工作在网络层,它检测数据包并根据信宿的网络层地址转发数据;第三层交换支持路由器功能。
下面提供以太网帧( 第二层)和IP 数据包( 第三层) 格式便于读者了解其不同。
第二层交换并不关心数据帧的网络层信息,它只寻找数据包中的信宿MAC 地址。
第二层交换设备只建立和维护基于MAC 地址的交换表。
现在的网络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提高和第二层交换设备的大量使用,如何提高IP 寻径和流量控制性能、保证路由器不因网络拥堵而降低性能( 线速路由)、能否提供基于IP 的QoS 功能等成为当前网络技术的热点,传统的路由器从技术上讲难以取得更高的性能,第三层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第三层交换技术在1997 年被网络设备生产商广泛认可,采用第三层交换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大量涌现,下面的表格列出主要的技术和生产商。
细分第三层交换叙述第三层交换的划分和结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具体的技术,划分方法也有不同标准。
从应用上看,可以分为局域网第三层交换(LAS) 和广域网第三层交换(WAS),LAS 支持简单的转发功能,根据路由服务器或采用网络侦测协议获得网络路由表,其处理速度和第二层交换机差不多而且不需要增加协议。
三层交换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三层交换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三层交换机的配置方法和功能实现,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提高对网络层交换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设备:三层交换机:型号为_____,数量为_____台。
二层交换机:型号为_____,数量为_____台。
计算机:数量为_____台。
2、软件工具:网络模拟软件:_____操作系统:_____3、网络拓扑结构:本次实验采用了以下网络拓扑结构:(此处插入网络拓扑图,并对图中的设备和连接进行简要说明)三、实验原理1、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技术是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路由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网络技术。
它在二层交换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数据包中的 IP 地址信息,实现了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从而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和灵活性。
2、 VLAN 技术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将一个物理的局域网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广播域。
通过 VLAN 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 IP 路由技术IP 路由是指根据数据包中的 IP 地址信息,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的地址的过程。
在三层交换中,路由功能是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的。
四、实验步骤1、设备连接与初始化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将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起来,并给所有设备上电。
对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设备名称、管理 IP 地址等。
2、 VLAN 划分在二层交换机上创建不同的 VLAN,并将相应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 中。
例如,创建 VLAN 10、VLAN 20,将端口 1-10 划分到VLAN 10,将端口 11-20 划分到 VLAN 20。
3、三层交换机配置创建 VLAN 接口:在三层交换机上为每个 VLAN 创建相应的VLAN 接口,并配置 IP 地址。
三层交换概念和原理关键词:交换机4, ASIC2, IP2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原理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其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
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
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
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 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
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中。
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
三层交换实验报告三层交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三层交换网络,探究其在数据传输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网络性能的提升。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
三层交换机采用了Cisco的Catalyst系列,路由器采用了Cisco的ISR系列。
PC机作为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三、实验过程1. 配置三层交换机首先,我们需要在三层交换机上进行基本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这样,交换机就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2. 配置路由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进行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设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此外,我们还需要配置路由表,以便路由器能够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3. 连接设备在完成配置后,我们需要将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进行连接。
通过使用网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局域网。
在局域网中,三层交换机负责交换数据包,路由器负责转发数据包,PC机作为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 测试网络性能在搭建好网络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发送大量的数据包,我们可以测试网络的吞吐量和延迟。
三层交换机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目的IP地址来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而传统的二层交换机只能根据MAC 地址来转发数据包,效率较低。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发现三层交换机在数据传输中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能够更快地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此外,三层交换机还支持更多的网络协议,可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三层交换机在现代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三层交换机应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数据中心等场景,以满足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需求。
三层交换技术实训总结一、引言三层交换技术是现代网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关键技术,它通过在网络中引入路由器来实现分段和转发数据包的功能。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这一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本次实训的内容和经验进行总结。
二、实训内容在本次实训中,我们首先对三层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学习。
我们了解到,三层交换技术是一种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路由技术相结合的网络传输技术。
它能够通过检查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
在实操环节中,我们使用了模拟器搭建了一个拓扑网络,并配置了相应的路由表和IP地址,以模拟实际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三、实训经验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首先,正确配置路由表是实现三层交换的基础。
我们要根据网络拓扑和需求来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地转发到目的地。
其次,合理规划IP地址和子网掩码也是非常重要的。
IP地址的规划应该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便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学习到了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比如通过ping命令和traceroute命令来定位网络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故障。
四、实训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还提升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路由器和路由表,如何规划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以及如何排除网络故障。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今后从事网络工程师相关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我们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实训反思在本次实训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配置路由表时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数据包无法正确转发;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规划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实训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帮助,向老师请教,并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
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让我们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
dynamips2篇Dynamips是一种用于模拟网络设备的工具,它可以在普通计算机上运行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操作系统,并模拟出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
本文将介绍Dynamips的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在网络工程和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一篇:Dynamips的概念与原理Dynamips是一种开源的路由器模拟器,它可以在普通计算机上模拟出Cisco IOS路由器的运行环境。
它是基于开放虚拟化接口(Open Virtualization Interface)技术开发的,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路由器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模拟出来,从而实现路由器的功能。
Dynamips的原理很简单,它通过模拟路由器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创建出一个虚拟的路由器实例。
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用户可以配置路由器的各种功能,例如路由表、接口、安全设置等。
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交互和数据传输,Dynamips可以让用户在计算机上实验和测试各种网络架构和配置方案。
Dynamips支持的路由器型号包括Cisco 1700、2600、3600、3700和7200系列,每个模拟器实例可以运行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用户可以通过命令行界面(CL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来管理和配置这些虚拟路由器。
Dynamips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实验和测试网络的平台,不需要真实的硬件设备,节省了成本和空间。
同时,它还能够模拟多个路由器,从而实现复杂网络架构的实验和测试。
另外,Dynamips支持虚拟机的快照功能,可以保存和恢复虚拟机的状态,方便用户进行实验和测试。
第二篇:Dynamips在网络工程和教育中的应用Dynamips在网络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网络设计和架构方面,Dynamips可以帮助工程师模拟和测试各种网络配置方案,包括路由协议、安全设置、负载均衡等。
通过利用Dynamips的虚拟化技术,工程师可以在计算机上构建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进行实验和测试,确保网络设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页眉内容实验名称:3层交换机配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DES-3326SR的虚端口的设置了解单台DES 3326SR直接路由的设置了解多台DES 3326SR静态路由的设置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网络硬件环境的准备2.对等网络的建立3.通过交换机实现VLAN的划分与通信4.通过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5.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三、实验步骤步骤1:交换机1,2VLAN配置分别配置交换机1,交换机2的VLAN,保证每个交换机至少各有2个VLAN 可以正常工作,假设:交换机1(VLAN2和VLAN3)交换机2(VLAN6和VLAN7)注:配置指令参见实验1,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步骤2:交换机1,2虚接口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的每个VLAN配置虚接口,1:配置指令为:Create ipif <虚接口名称><虚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长度><虚接口对应的vlan名称>例如:create ipif 192.168.2.1/24 vlan22:查看指令为:Show ipif步骤3:交换机1,2级联端口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创建VLAN5,VLAN5成员为两台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即两交换机的连线端口号),同时创建VLAN的虚接口配置1:配置指令为:a.两台交换机均执行如下指令,创建vlan5,并增加级联端口Create vlan vlan5 tag 5Congfig vlan vlan5 add untag 2b.两台交换机均执行如下指令,创建vlan5虚接口Create ipif if5 192.168.5.1/24 vlan5 state enableCreate ipif if5 192.168.5.2/24 vlan5 state enable注:此处两个虚接口属于同一网段,不允许使用相同的IP地址步骤4:交换机路由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创建静态路由a.交换机1Create iproute 192.168.2.0/24 192.168.5.1Create iproute 192.168.3.0/24 192.168.5.1b.交换机2Create iproute 192.168.6.0/24 192.168.5.2Create iproute 192.168.7.0/24 192.168.5.2步骤5:测试配置结束后,VLAN2,VLAN3,VLAN6,VLAN7能够全部互通实验名称:3层交换机配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DES-3326SR的虚端口的设置了解单台DES 3326SR直接路由的设置了解多台DES 3326SR静态路由的设置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网络硬件环境的准备2.对等网络的建立3.通过交换机实现VLAN的划分与通信4.通过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5.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三.主要仪器设备Dlink-3624SR交换机*2四.实验步骤步骤1:交换机1,2VLAN配置分别配置交换机1,交换机2的VLAN,保证每个交换机至少各有2个VLAN 可以正常工作,假设:交换机1(VLAN2和VLAN3)交换机2(VLAN6和VLAN7)注:配置指令参见实验1,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步骤2:交换机1,2虚接口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的每个VLAN配置虚接口,1:配置指令为:Create ipif <虚接口名称><虚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长度><虚接口对应的vlan名称>例如:create ipif 192.168.2.1/24 vlan22:查看指令为:Show ipif步骤3:交换机1,2级联端口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创建VLAN5,VLAN5成员为两台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即两交换机的连线端口号),同时创建VLAN的虚接口配置1:配置指令为:a.两台交换机均执行如下指令,创建vlan5,并增加级联端口Create vlan vlan5 tag 5Congfig vlan vlan5 add untag 2b.两台交换机均执行如下指令,创建vlan5虚接口Create ipif if5 192.168.5.1/24 vlan5 state enableCreate ipif if5 192.168.5.2/24 vlan5 state enable注:此处两个虚接口属于同一网段,不允许使用相同的IP地址步骤4:交换机路由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创建静态路由a.交换机1Create iproute 192.168.2.0/24 192.168.5.1Create iproute 192.168.3.0/24 192.168.5.1b.交换机2Create iproute 192.168.6.0/24 192.168.5.2Create iproute 192.168.7.0/24 192.168.5.2步骤5:测试配置结束后,VLAN2,VLAN3,VLAN6,VLAN7能够全部互通五.实验记录和处理VLAN及端口配置:交换机1:交换机2:网关配置:交换机1:交换机2:交换机1:2实验结果截图:口配置正确,交换机路由配置正确,不同VLAN间能够通过它们互相连通。
三层交换原理剖析三层交换原理二层交换机的二层数据交换一般都是使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用集成电路)的硬件芯片中的CAM表来实现的,因为是硬件转发,所以转发性能非常高。
而三层交换机的三层转发也是依靠ASIC芯片完成的(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主要依靠CPU软件进行的),但其中除了二层交换用的CAM表外,还保存有专门用于三层转发的三层硬件转发表。
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原理比较复杂,不同网络环境下、不同厂家的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流程都不完全相同。
如图7-55所示的仅一个直接连接在一台三层交换机上的两个不同网段主机三层交换的基本流程,各主要步骤解释如下:(1)源主机在发起通信之前,将自己的IP地址与目的主机的IP地址进行比较,如果源主机判断目的主机与自己位于不同网段时,它需要通过网关来递交报文的,所以它首先需要通过一个ARP请求报文获取网关的MAC地址(在源主机不知道网关MAC地址的情形下),即源主机先发送ARP请求帧以获取网关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2)网关在收到源主机发来的ARP请求报文后以一个ARP应答报文进行回应,在应答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就包含了网关的MAC地址。
(3)在得到网关的ARP应答后,源主机再用网关MAC地址作为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源主机的IP地址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以目的主机的IP 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先把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数据发给网关。
(4)网关在收到源主机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数据后,由于查看得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于是把数据报上传到三层交换引擎(ASIC芯片),在里面查看有无目的主机的三层转发表。
(5)如果在三层硬件转发表中没有找到目的主机的对应表项,则向CPU请求查看软件路由表,如果有目的主机所在网段的路由表项,则还需要得到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因为数据包在链路层是要经过帧封装的。
三层交换机三层接口实验实验目的1、验证三层交换机ip分组转发机制2、掌握三层交换机接口配置过程3、体会三层交换机三层接口等同于路由器以太网接口的含义4、区分三层接口与VLAN对应的ip接口之间的差别实验原理三层交换机具备网络层的功能,实现VLAN间相互访问的原理是: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过识别数据包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进行选路转发。
三层交换机利用直连路由可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互相访问。
三层交换机给接口配置IP地址,采用SVI(交换虚拟接口)的方式实现VLAN间互连。
SVI是指为交换机中的VLAN创建虚拟接口,并且配置IP地址。
实验步骤1、设备放置与连接2、通过交换机的命令行创建并配置VLANIOS Comma nd Line Interface%LINZPROTO-5-UPDOWN: Line pzo^occl on Interface FastZthexnet>0/6z chenged st-at-e t> o up%LINK—o-CHANGZD: aae 91 changed sz^za zc up%LINZPZXOTO-o-UrDOWN: Line pxeteccl en In^oxfsee Fsa,tZ^hQmQ'cO/9z ch^ngod zQ UPSwitch^an-blQSwl^ch^aonriauxe Configuring from , xorcexy, ex notwerk [*CQXsr;in-l] ?Znter aonriauratlon ccrcrc.ancl3 z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 \ config) Fvlarx 2Switch( conrig-vlan)rnan-.e vlan2Switch(conz±g-vlan)Switch(conrig)zvlan 3(ccnf ig-vlan) #narcie vlan3Swi^cn(conrig-vian)sexirSwitch{config)#vlan 4SwiT^cn( conria-vlan)rnan-.e vlan4Switch{con=ig-vlan)#exitSPI■匸un (uonwncr) =| y |“ h ・ n (:hn13回凶IOS Command Line InterfaceSwitch(config)tvlan 3Switch(conflQ-vlan)rname vlan3 Switen <canTig-vlan)roxit Switch(canrxg)rvlan 4Switch (consxg-vlan) Fn-rtLQ vlan4 Switch \ conf xg-vlan)Switch (config) Fxn'&cxf ACQ Fas^Z^hemc^O/l Sx^i^ch (con = ±g-iz) #sw±tchpoxt mode ouuunn Switch < CGrx£iQ-i£) c switchpos V access vlan 2 Switch <ccn£ig-i£) «exxt>Switch < config) x interface Fa s t>Et>hernet>0/2 Switch(con*la-ir )rswitchport mcxle access Switch<conr±g —±r)cawitchport AacAfia vl-n 2 Switch(canrig-ir )TexitSwiten(cenrig)rxnrerrace FaatZthornet0/3 Swi^cH(cenzxg-x=)Fawi^chpex^ medo 二uuazu Swx^ch(conzxg-xf)Fawi^chpex^ 二uuaun vlan 2 Switch(conz±g-iz ?Switch {config) Finrcxface Fa5^Z^hemc^0/4 Switch (con£xQ-i£) «swivchpcrt iriudu access Swxvch < CGn£iQ-x£) « swxtchpor t> access vlan 3 switch (conria-ir )texii> switch <conria )zx° S<it chOPhysical Config CLIIOS Comma nd Line In terfaceig-if) irswitchport mode access ig-if)^switchpert access vlsn 3 ig-if)$exi€ig)^interface FastZthernetO/5 ig-if) #swi*cchport rr.ede access 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ig-if)#exitig) irinterface FastZ ,cherne ,cO/c 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ig-if)^swi^chpert access vlan 3 ig-if)#exirig)Sinterface FastZtheznetO/? ig-if) #switchport rr.ede access ig-if) irswitchport access vlan 4 ig-if) #exi*cig) irinterface FastZ ,cherne ,cO/8 ig-if) irswi'uchport access vlan 4 ig-if) ^exi'Cig) ?in*cerface rastZ^hernetO/S ig-if) irswi^chpert rtiede access ig-if) #swi*cchport access vlan 4 ig-if)#exir3、三层交换机连接各个VLAN 的物理接口配宜ip 和子网掩码,生成路由表如下 Switch•conSwitch(ccnSwitch(ccnSwitch(conSwitch(conSwitch <conSwitch(cen Switch(con Switch(con Switch(cen Switch(ccn Switch(ccn Switch(con Switch(con Switch(cen Switch(con Switch•con Switch(ccn Switch(ccn Switch(con Switch(con Switch <con Switch 「conIOS Comma nd Line In terfaceTV*丄VzJ —・J ▲■丄目 亠■%LINZrROTO-5-UP'DO?7N: Line pretocal on Interface FascZthemetO/2, changed szaze z o down %LIN£rROTO-5-UPDO77N: Line protocol en Interface Fas*cZthemetO/2, changed szaze z a up Switch <ccnfig-if)#no swirchper^Switch (ccnf ig-if) trip address 192.1.2.2=4 255.2S5.255.0 Switch(canfig-if)#exirSwitch(config)winterface FasrZ^hernerO/3 Switch(ccnfig-if)#nc switchper^%LINEP^OTO-5-UP^077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O/3. changed state z c down Switch(cenfig-if)#%LINZrROTO-5-UPDO?7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ClthernetO/S, changed szaze z c up Switch(ccnfig-if)?nc switchpor^Switch(ccnfig-if)#ip address 192.1.3.254 255.2S5.255.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cnfig)?ip routing的ip 地址Type Network PortNext Hop IPMetric C192.1.1.0/24FastEthGrneto/l ・・・ 0/0C 192.1.2.0/24 F3StEth€rneW./2 …0/0 C 192.1.3.0/24FastEthernetO/30丿0PATPC4PC-PTPC3PC-PT PC54、为各个终端配宜ip 和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即和该终端连接在同一个vlan 的三层交换机=>C-PT PC2Table for3>it chU4PC5Physical config 「Desktop5、通过ping 验证属于不同vlan 的终端之间ip 分组的传输过程> PCOPhysical | Config j DesktopCommand PromptReplytrera 19Z .1.3.284: bytx?3-32 Reply trcn 19Z.1.3.ZS4: byte3-3Z Reply Trcn 19Z.1.byte3-3Z Reply Hran 19Z .1.3.2S4: tame —4mo sane-GZ TB . GZng tawe -GZnis TT17-2SS TTLr-ZSSTTLr-ZS& TT^-ZS53«ea3Cic3 for 192.1.3.2 吕4:DackQvaz Sunt = <, RQOQXvQd = <, Xx>ac = 0 (C% loaa)v AppxriM 1 aiQ^g xourxl cxXp v 1 maa Xn mlXUL —aacoxids :Minlmun = 17x&fl r M AX I XKJIA = 62aui. A VQXQQQ = 58x&a PC>pln<j 1^2.1.3 ・2Pinging 152.1.3.2 wi t ;H 32 by 匕■■ o£ =R«»pLy £rm 192.1.3 ・2 RarpLy £ECSB 192.1.3.2 R«»pLy £ccn 192.1.3 ・2 R«»pLy £rcn 192.1.3.2byt««—32 byt««—32 byt«»«i —32 hayf —32t 12 SmMt 2 Sn&M t £*••»—10t i-raw —12 Sm«TTL-127TTI —127 TTI —127 TTL-127勻53■susror 19Z . 1.3 . ZrPackers: S5t — 4Z Recover — 4“ Bost — 0 <0W loss) # Approximatie round crap time3 in rail 11-seconds :Miniroun — LO9r»!5r MaxLroiin ■ LZSns, Ave rage — 1Z Ins PC,IP ConfigurationCisco IP Comm un icatorPDU FormatsEEGmet II431419PREAMBLE: DEST MAC:SRC MAC: 101010.. .lOll0002 ・1704・ 1E01 0090.2118.EE66TYPE: 0x800DATA (VARIABLE LENGTH)FCS: 0x016TYPE: 0x8 | CODE: 0x0CHECKSUMID : Oxa SEQ NUMBER : 34PC0->PC5 IP 分组PCO 至三层交换机这一段的MAC 帧格式PDU Tn-For*a-t- i onDevice :L I 二亠JL 丄 I JL01J.UIU 儿、JL ■ 2 且見Svi*t chOOSI ModelInbound PDU D-atailsI Outbound PDU Details IPDU FormatsEthernet 1 -gTYPE: 0x8 | CODE; 0x0UHECKSUM ID: OxcSEQ NUMBER.: 41IP 分组三层交换机到PC5这一段的MAC 帧格式OSI ModelOSI ModelInbound PDU DetailsXnf orBL^it ion a± Dcvico:4 8 LE31 4| IHL | DSCP:0x0TL: 128ID :0x240x0 |0x0 TTL: 128 | PRO: 0x1CHKSUMSRC IP: 192-1.1.1DST IP : 192.1.3.2OPT:0x0|0x0DATA (VARIABLE LENGTH)IPICMPBizs0 4oL419 PREAMBLE: DEST MAC : SRC MAC: 101010.. 0001.C7LC.33A90002.1.704 ・1 E03 TYPE:0x800 DATA (VARIABLE LENGTH)FCS:0x0Byre4 8L5 1931 4 | IHL | DSCP: 0x0 TL: 128ID : OXZb0X0 I 0X0 TTL: 127 | PRO : 0X1 CHKSUMSRC IP: 192.1.1.1DST IP: 102-1.3.2OPT: 0x0|0x0DATA (VARIABLE LENGTH)IPBics IUMP三层交换机的各端口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