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下册16电磁转换教案新版苏科版
- 格式:docx
- 大小:57.77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六章电磁转换3.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在【问题梳理】中.三、课堂流程1.引入这是我们常见的一些磁体,分别是条形磁体、蹄形和小磁针,他们都具有一种共同的性质——磁性。
(概念一):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观察磁体吸引铁屑的图片,发现了什么?. 磁体的两端对回形针的作用最____(强/弱),中央磁性较(强/弱)(概念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块磁体上都存在两个磁极。
将一个磁体悬挂起来,当它静止的时候指向如何?(概念三): 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北(N)极.(规律): 两个磁体靠近时,同名磁极相互_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S极和N极。
第十六章电磁转换教学过程个人复备一、课前先学1. 学生完成导学册,根据自学提示研读课本,提出问题.自学提示1:研读课本34页和35页内容,进行必要的圈标画,并完成课本上的有关问题.试着独立完成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表示磁场的和,这样的曲线叫做.2.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地球周围空间存在,叫.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它们的夹角称,我国学者:最早记述这一现象.)2.学生对照“问题导学”,思考解决下列核心问题,不明之处可以对照课本再次思考,将答案写在后面的解题部分.思考后如果还存在疑问,将问题留待第二天早课互帮.【问题导学】自学提示2:根据下列问题,进一步研读课本对应的内容,并尝试完成“问题导学”中的问题.(8分钟)(一)根据下列几幅图中的磁感线,从方向、大小等方面总结磁感线的共同特征(二)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请在A点画出一个小磁针,并标出它的N、S极,你认为小磁针的N极指南还是指北?3.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问记录在【问题梳理】中.二、早课互帮1.针对【知识要点】,进行结对互说.2.学生根据【问题导向】,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小组互帮或结对互帮,教师有选择性的回答部分学生的问题,收集学生的疑问.3.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在【问题梳理】中.三、课堂流程活动一:认识磁场问:不接触,是靠什么来使物体运动的?科学研究表明:①、磁体周围存在磁场.②、磁体间的作用就是通过磁场产生的.③、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磁力)的作用.★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磁力的现象来认识它。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电磁转换》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熟悉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记忆和应用;4.能够解答与电磁转换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学内容本次复习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2.电磁感应定律的记忆和应用;3.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4.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20分钟)1.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回顾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引导学生回忆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并要求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该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步骤二:复习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20分钟)1.利用多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电磁感应面积增大会引起感应电动势的增大。
2.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和分析,巩固对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
步骤三:复习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0分钟)1.简要介绍电磁铁的结构和原理,即通过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使铁磁物质产生磁性。
2.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帮助他们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步骤四:复习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0分钟)1.讲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即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流的转换和放大。
2.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步骤五:练习题解析和讨论(20分钟)1.针对本章内容,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来解答。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解答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思维方法,加深他们对电磁转换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记忆和应用能力;2.针对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价学生对电磁转换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结合课堂互动,评价学生对电磁转换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反思1.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3.加强实际应用场景的讲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电磁转换的实际理解能力。
一、磁体与磁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磁体,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观察磁化现象,知道不具有磁性的物体也能成为磁体.
3、通过活动,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场的N S极所处的位置.
二、重难点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三、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活动六:生活、物理、社会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老
师提问:磁感线是否真实存
在?
实验:小磁针静止下来总是
指南北,指南的称S指北的
称N,同学想知道其中的奥
秘吗?
磁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PPT)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从物理
到生活到社会学习了磁体
磁场,我们会同学们在一起
回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物理
知识中来。
今天我们学到了
关于磁体和磁场哪些知
识?
的分布和方向的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35读一读,除了解决上
述问题外外,还请大家认
识我国宋代学者——沈
括。
这是我国古劳动人民
对科学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
了解磁体在生活的应
用,体现了物理与社
会
板书
一、磁体
磁性能吸引铁,钴镍能物质磁级 N S
磁化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相排
异名相吸
二、磁场
方向小磁针静止是N级所指的方向
磁感线带箭头的曲线形象的描述磁场的分布和方向。
电磁转换一、磁体与磁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2.进行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物理下册16.1 磁体与磁场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16.1磁体与磁场教学目标1。
明确磁体的基本性质2。
通过探究会判别磁体有无磁性及其磁极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且有方向,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4。
初步认识地磁教学重点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教学难点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和方向和分布情况(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同名磁极、异名磁极)突破重难点主要策略讨论交流法、难点分解法、小组学习法、演示实验和专题训练课前准备玻璃板、磁体、铁屑、大头针、铁钉、小磁针等,一、新课教学(一)、认识磁体和磁极。
活动1用磁体靠近大头针时,发现磁体对大头针有__________作用。
【结论1】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结论2】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活动2用磁体的不同部位去吸引大头针和铁钉等,观察吸引情况【结论3】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块磁体上都存在两个磁极悬挂磁体,当它静止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旋转试试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悬挂磁体,当它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S)极,指北的那个叫做北(N)极。
活动3(1).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的条形磁铁,(2)。
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结论4】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活动4观看一个关于磁化的小实验磁化现象1.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盛有铁屑的容器.用磁极靠近铁棒的上端,铁屑被铁棒下端吸起,把磁体拿开,铁屑又落回容器内.【结论5】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二).认识磁场活动5演示课本图16-3,学生观察现象.结论:1.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而发生的。
(1)教师出示条形磁铁、一元硬币、橡胶座、铁钉
(2)教师讲授磁性、磁极的定义
4.探究二:从中间悬挂的磁体,静止时的指向有何特点?
教师出示小磁针,拨动小磁针,待小磁针静止。
教师讲授磁体的两极
5.实验探究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演示并设问:为什么怎样用力都不能使磁体紧紧挨在一起呢?
6.探究四: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
得磁性?
教师设问: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
教师演示
(1)用一根长铁条去接触铁钉
(2)用与条形磁体的磁极接触的长铁条再去接触铁钉
教师讲授磁化的知识
)结合图片,教师讲授同名磁极、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磁场的特点
学生识记
学生实验,观察条形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观察
学生学习、识记。
磁体与磁场一.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小组通过实验活动观察现象,并能准确描述出所发现的现象;进一步认识磁体;2.通过观察放在磁体周围磁针的指向,并与生活中风的存在类比,能感知并确定场的存在。
3.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大量小磁针-----铁屑的排列,知道可用磁感线模型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法。
2.通过利用小磁针探究磁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换法的应用。
3.通过探究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过程,即建立磁感线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认知任何磁体都有N 、S两个磁极和观察磁体磁感线,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探究磁场存在的过程三.教学难点:探究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过程,即建立磁感线模型的过程四.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五.教学工具:条形、蹄形磁体,大头针、,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微机,大头针,,细线,小磁针、大磁针,定位木板,白纸六.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开放式探究七、组织课堂教学准备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器材。
【活动:认识磁体】指南针、大头针、条形磁铁(2块)、细线。
【活动: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条形磁体、定位木板、白纸、小磁针(3个)。
【活动: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条形磁体、定位木板、白纸、铁屑、小磁针。
(一)新课引入(二)课堂教学过程1.创设学习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爱因斯坦头像。
师:指南针不和任何物体接触,竟能始终指向南北,让幼时的爱因斯坦很好奇,同样也让我们的同学很好奇。
指南针指向南北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理?(短暂停一下,给学生思考、组织语言的时间,不要学生回答。
)同学们利用准备好的器材,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认识磁体】的活动2.【活动:认识磁体】条形磁体、定位木板、白纸、小磁针(3个)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中断学生动手做的兴趣,可参与学生的实验,针对具体的问题给予指导。
二、电流的磁场(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6—12的演示实验,提问: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
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
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板书:第四节电流的磁场一、奥斯特实验1.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也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