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不全性肠梗阻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7
肠梗阻的健康宣教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指肠道腔内梗阻物质无法通过,导致肠腔积聚,引起严重的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肠梗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困扰。
为了预防和控制肠梗阻的发生,以下是一些与肠梗阻相关的健康宣教。
1.饮食宣教肠梗阻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宣教内容包括:-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和高脂肪食品;-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避免大量进食或过度吃辣食物;- 饮食要 chew well咀嚼好食物,细嚼慢咽,避免吞咽大块食物。
2.运动宣教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积聚物质,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推广健康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宣教内容包括:-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肠道的运动功能;-长时间久坐时,应起身活动,避免久坐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运动引起腹部疼痛,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3.畅通排便宣教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之一是便秘,因此保持畅通的排便对预防肠梗阻至关重要。
宣教内容包括:-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和饭后都要去厕所;- 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饮水量充足,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之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如全麦面包、燕麦、豆类等,促进肠道蠕动。
4.预防感染宣教肠梗阻的发病与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宣教患者如何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患者和家属要做到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烹饪食物要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食;-饮用卫生的饮用水,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通过以上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和公众对肠梗阻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肠梗阻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已经患有肠梗阻的患者,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指肠道中的内容物受到机械性阻塞,使肠腔内压力增加,积聚的肠液和气体无法顺利通过,导致消化液、气体和肠道蠕动受到抑制,从而引起严重的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针对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腹部的肿胀、压痛、反跳痛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排气排便情况。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情况,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要监测患者的水肿情况,及时给予适量的静脉补液,根据血液检查结果调整液体种类和剂量,维持电解质平衡。
3.维持气道通畅:患者肠梗阻时常会出现呕吐,容易导致误吸和呼吸道阻塞。
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时疏通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控制腹痛: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可采用应对措施缓解疼痛,如采用俯卧位、半卧位等姿势,给予热敷或冷敷,以及使用镇痛药物等。
5.协助排气排便:积聚在肠道的气体和粪便是造成肠梗阻的原因之一,应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排气和排便,如胃管抽吸、灌肠等方法。
6.预防并发症:肠梗阻患者常伴有肠梗阻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处理感染。
7.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肠梗阻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通过营养袋或经鼻胃管等途径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8.宣教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和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理解肠梗阻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配合治疗和康复工作。
总之,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同病异治-名中医沈玉明医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临证医案2例摘要:中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采取的不同治法。
体现了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
本文介绍沈玉明老中医在门诊时对两例西医诊断为肠梗阻病人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医案。
关键词:肠梗阻,肠结,同病异治沈玉明医师为杭州市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从事中医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
对脾胃病诊治及研究有独到的建树,运用经方互相配伍及加减,疗效甚好,临床上被沈玉明医师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肠梗阻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称之为肠梗阻。
主要临床表现为痛、呕、胀、闭四大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1]。
病情复杂多变,按照肠梗阻程度分类,主要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在祖国医学上讲诉,肠梗阻属于“肠结”,“腹痛”,“便秘”等范畴[2]。
多因饮食不节,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气血淤阻,燥屎内结等多种因素,无论何种因素引起,最终导致肠道通降功能失常,滞塞不通而引起。
六腑主受纳传化,其“传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此次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3],对肠梗阻的两位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收效甚佳。
现报道如下病案1则:金某某,女,60岁。
首诊时间:2017年8月2日。
主诉: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7天。
现病史:患者7天前起出现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在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肠梗阻,入院后予禁食,输液治疗。
入院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后转至沈老师处就诊。
望诊:神志清晰,形态偏胖,面色欠华,痛苦面容,舌红,苔黄腻。
闻诊:语言清晰,对答切题,未闻及异常气味。
问诊:腹痛腹胀。
切诊:脉洪数。
体检:腹部压痛,无反跳痛。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腹部CT提示:结肠肠腔扩张,肠梗阻征象。
中医诊断为肠结,辩证为肠腑热结,治以泄热通便,峻下热结。
处方以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2 g后下,玄明粉30g冲,厚朴30g,炒枳壳10g,蛇舌草30g,蒲公英20g,鸡内金10 g, 茯苓30g。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刘清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 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陈效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确诊:(1)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和少量排便、排气。
(2)体征:望诊:可有不同的腹部膨胀。
触诊: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
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和金属音是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则是麻痹性肠梗阻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肠梗阻早期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晚期可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清磷显著增高等指标的改变。
(4)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等。
X线检查:是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检出率约50%~80%,主要表现有:①梗阻近段肠管明显扩张,肠腔内充满气体及液体。
②扩张的小肠呈阶梯排列,主要位于腹中部。
③麻痹性肠梗阻时,小肠和大肠均胀气。
④绞窄性肠梗阻时,小肠内液平面一般较长,积液多,积气少,有时由于小肠内被血性液体充盈,X线片上也可无显示。
CT检查: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能显示出肠管充气扩张、液平面、肠壁增厚及肠外变化、腹水等相应改变。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肠梗阻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肠梗阻(ICD-10:K56.0/K56.2/K56.5- K56.7)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ICD-9-CM-3:45.62/ 45.91/46.01 /46.10/54.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绞窄性肠梗阻,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壁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
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保守治疗无效拟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
(四)标准住院日(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立卧位片;(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肺功能测定、钡灌肠或结肠镜、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禁食水、胃肠减压。
2.补充水、电解质。
3.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肠梗阻(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一、概念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二、治疗原则纠正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
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肠梗阻的病因、性质、类型、程度、有无并发症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决定。
三、护理措施1. 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禁烟、酒。
2.评估患者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便排气情况及有无腹部手术及外伤史等;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3.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妥善固定,确保胃肠减压通畅和负压有效。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腹痛发作急骤、呕吐出现早、腹胀不对称、呕吐物、胃肠减压液或肛门排出物为血性及时通知医生。
5.如需手术,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6.做好与手术、麻醉及患者配合所需的准备。
如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的清洁与准备)、术前适应性训练(床上排尿、排便训练)、心血管准备(控制血压)等。
7.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女性患者询问月经史。
更换宽松衣裤,取下活动性义齿、首饰等个人物品,交家属保管,遵医嘱执行术前用药。
8.做好各管路护理:正确连接,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预防感染。
9.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切口渗血渗液和引流液的情况。
10.做好饮食指导。
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胃管拔除后遵医嘱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半流质。
11. 注意保暖,保持病室安静,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3日后下床活动,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促进胃肠蠕动。
12.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保证患者舒适,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13. 做好安全管理。
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四、出院指导:1.自我监测:若出现切口渗血渗液、腹痛、腹胀、呕吐、排便停止等应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
3.活动与休息:坚持适当的体能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参考文献:《外科护理学》2017年6月第6版拟定人:何**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19年4月。
2023 年第 9 卷第 7 期Vol.9, No.7, 2023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OPEN ACCESS http :/ / 中药超声药物透入治疗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刘旭(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北京, 102209)摘要: 本文总结中药超声药物透入法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的护理经验。
在常规胃肠减压、保留灌肠等措施基础上,实施中药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并给予疼痛、心理等护理干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恢复正常排便。
关键词: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药超声药物透入; 腹胀; 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 R 2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7-0133-04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reated by theultrasound -enhanced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U Xu(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 Beijing Royal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 Beijing , 102209)ABSTRACT : This paper summarized nursing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incomplete intestinalobstruction treated by the ultrasound -enhanced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d⁃dition to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retention enema , ultrasound -enhanced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carried out to relieve th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in. Pain control strateg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KEY WORDS : 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ultrasound -enhanced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bdominal distension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因肠管及机体病理、生理变化所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肠内细菌滋生,导致机体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等不良情况[1]。
浙江临床医学2019年8月第21卷第8期• 1091 -•诊治分析•不完全性肠梗阻67例诊治分析周海荣傅晓雁许浏*作者单位:314200浙江省平湖市中医医院(周海荣傅晓雁)314001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许浏)*通信作者【摘要】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畅梗阻患者的病因诊断、是否需手术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完整资料,包括术前B 超、腹部CT 及腹部X 线立位平片(KUB )滲像资料,均行手术洽疗,且均在术前、术后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6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肠坏死6例,假性肠梗阻误手术2例,继续保守可缓解1例,围手术期死亡0例。
结论 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术前未能明确病因诊断者应认真检查、仔细分析后再决定手术,尤其对结肠明显充气病例更应认真复查确诊。
【关键词】不完全肠梗阻手术时机手术疗效[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whether to require surgery,and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iming and surgical methods. Methods The complete data were reviewed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7,including preoperative B —mode ultrasonography , abdominal CT, and abdominal X —ray plain film ( KUB ) imaging data,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 and 67 cases of 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 clinical efficacy was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6 cases of intestinal necrosis , 2 cases of fals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isoperation , 1 case of remission can be alleviated by continuingconservative treatment , and 0 cases of perioperative death.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ileus should be treated seriously and carefully beforedeciding the operation , especially those w 让h obvious colonic inflation.[Key words ] 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peration time Surgical efficacy肠梗阻是普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 因血供障碍、肠管内脏神经失调以及机械因素等造成 肠内容物经过肠腔时出现的肠道功能障碍,其发病率 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⑴。
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7-06-20T10:56:56.3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作者:李敏[导读] 落实上述措施及对策,能显著提高老年肾病透析患者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愈率,为以后类似的疾病提供护理依据。
新疆玛纳斯县人民医院 8322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提出对策。
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例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伴有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结论:早期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尽早明确诊断,一旦梗阻确定,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老年慢性肾病透析; 不完全肠梗阻 ; 原因分析 ; 对策肠梗阻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的疾病的统称。
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肠梗阻根据其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肠梗阻与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较之完全性肠梗阻症状较轻,但若不及时处理亦能引起肠管自身的病变,重者甚至引起全身性的病理生理紊乱,如感染、休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器官功能衰竭。
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记忆力减弱,反应迟钝,胃肠动力减弱,加之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平时要控制干体重,饮水较少,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大多原发病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需要服用降血糖、降血压的药物,有些患者还有肠麻痹等影响,替米沙坦片、格列齐特片等,使得肠梗阻发病率更高。
我们就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发生的1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原因及对策。
1资料与方法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肠梗阻的标准:①年龄60岁以上;②有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病史;③无腹部手术和外伤史;④腹部X线检查有明确的肠管扩张或液平;经保守治疗72小时内肠梗阻症状消失而病因不能明确。
按照老年肾病病人不完全性肠梗阻入选条件,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例老年慢性肾病透析患者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资料,年龄61岁至77岁,平均年龄71.5±1.1 岁。
2024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及护理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是病理性因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在肠道中正常通过。
根据肠梗阻的程度,临床中将其划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口]01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概述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肠壁神经以及平滑肌功能紊乱,或者收缩肌出现无力反应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内无法顺利排出的综合症状,多属于慢性梗阻[2]。
常见临床反应为腹部疼痛、腹部肿胀以及肛门无法排便排气,少数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以及呕吐反应,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特别是对于排便以及排气困难的,有较大的痛苦以及干扰⑶。
2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目前临床治疗的原则是禁食;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支持治疗;使用抗生素;中医中药治疗等。
2.1 常规治疗2.1.1 禁食不完全性肠梗阻虽然肠内容物能够部分通过梗阻点,但进食后会增加内容物的量,导致梗阻点被阻塞,发生肠胀气,加重病情,因此,临床中治疗肠梗阻均先要求患者禁食。
2.1.2 胃肠减压在张艳玲等人的研究中[4],发现患者经胃肠减压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早,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早,促进了肠道功能的恢复,证明了胃肠减压在完全性肠梗阻后具有明显的效果。
2.1.3 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在治疗中给予水、电解质和维生素的补充,能够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对临床治疗起到促进作用。
2.1.4 抗生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感染是并发症之一,为避免感染,多在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2.1.5 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可抑制胃肠道分泌、蠕动和吸收,减少肠道容量,缓解肠腔的充血水肿,减轻胃肠道的负担,维持肠黏膜功能的完整性,降低内毒素和细菌的吸收;降{氐血浆内毒素水平,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5];还影响胃肠道的血流和营养功能,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从而起到促进肠管再通的作用,避免发生腹腔和全身感染[6]o2.1.6 液体石蜡管饲有研究表明,经肠梗阻导管注入液体石蜡润滑肠管,可减少肠内容物与肠壁的阻力,促进肠蠕动,避免肠内容物在部分肠腔的滞留,对促进肠道再通、预防肠道细菌异位、降低毒素吸收、减少继发腹腔感染、缩短病程有重要作用。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结病(TCD 编码:BNP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ICD-10编码:K56.7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刘清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陈效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常见临床证型:气机壅滞证实热内结证脉络瘀阻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结病(西医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且为单纯粘连性肠梗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肠结病、西医不完全性肠梗阻(ICD-10:K56.701)的患者。
2.合并危重症及绞窄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者,不进入本路径。
3.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立位腹平片、血常规+血型、便常规+潜血、肝功能、电解质(血清钾、钠、氯)、血糖、血淀粉酶、凝血五项、尿常规、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感染性疾病筛查(感染性肝炎及艾滋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沉,肾功能,血清铁,动脉血气分析;肝胆脾胰超声,钡灌肠或结肠镜,胃肠动力检查,全腹C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