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心得
- 格式:docx
- 大小:16.61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心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信仰,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一重大任务落实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把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作为“重点工程”。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
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和进程。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导干部是重点、是关键。
应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对全体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作为“生命工程”。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义务。
只有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当代中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重点是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切实抓好对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工作,使党员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作为“战略工程”。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第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论,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武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
首先,在听取张晓忠教授的讲座时,我们能够逐渐深刻意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深刻阐述了再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以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的大政方针。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但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来自“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既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也出现过使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和滞后时代的“跨越化”和僵化的问题,还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膜拜化”和“庸俗化”以及书斋化的问题。
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解决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改革发展的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题中之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本期要论04/2021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前往腾冲和顺古镇的艾思奇纪念馆参观,高度赞扬艾思奇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的突出贡献,他明确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勇担历史使命、承继优良传统、高扬思想旗帜、努力走在前列。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用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方式普及科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进而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都立足人民、关乎大众,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
主动贴近大众、服务大众、依靠大众,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只有大众化才能实现其孜孜以求的人类解放的崇高目标。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不同于以往为特定阶级服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创立的理论。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描述了人类社会历史展开的真实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确认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正是以人民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和理论最高峰。
正是基于人民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真切地关心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疾苦,以最公正无私的科学态度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尖锐对立的事实,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自由、平等、正义的抽象性与虚伪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应当也必然要使自身为人民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使人民在它的指导下赢得改造世界的最终解放。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是国之所需,民之所需,党之所需,意义重大而深远。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
要把这一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创新和方法创新。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化软实力;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和宣传普及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崭新命题。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把这一理论武装的战略任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
一、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今天所指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大众认同和掌握,即理论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内化为群众信念,被大众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在当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兴党、强国、富民的科学理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思想基础,要发挥其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大众化。
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毛泽东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需要走出书斋,走出精英层、执行层,使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观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和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接受,成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动的指南。
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
心得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信仰,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一重大任务落实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把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作为“重点工程”。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
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和进程。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导干部是重点、是关键。
应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对全体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作
为“生命工程”。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义务。
只有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当代中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重点是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切实抓好对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工作,使党员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作为“战略工程”。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这也决定了他们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其西化、分化战略的主要对象。
只有做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的工作,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尤其是要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把对广大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
识教育作为“基础工程”。
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发挥巨大威力。
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使广大群众理解、掌握和信仰它。
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失去了基础。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从实际出发,对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识教育,使之了解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