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自备笔记

知识产权自备笔记

知识产权自备笔记
知识产权自备笔记

知识产权的特征:1.专有性;2.地域性;3.时间性;(永续性与绝对性、排他性共同构成所有权的三大特征);

广义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各种权利。

工业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和商标权;

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征;

知识产权的概念: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围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的基本制度:

(1)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

(2)知识产权的客体制度;

(3)知识产权的权项制度;

(4)知识产权的利用制度;

(5)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6)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1624年英国制定世界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1709年制定世界第一部著作权法《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之权利法》(即《安娜法令》);*重点*&*选择题会出*

法国于1857年制定第一部商标法(《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容的制造标记和商业法律》);

威尼斯国授予印刷商·施贝叶为期五年的印刷;

原始主体,是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的区别:

(1)原始主体的资格基于创作行为或法律规定直接产生;

(2)原始主体可能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即原始主体对其创作的可能享有全部的著作人身权;

外国主体的作品若首先在中国境出版,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其著作权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受保护;外国主体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作品,则根据其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在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签订的也会受《著作权法》保护)

作者需具备的条件:

(1)作者是直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即通过自己掌握的技巧、方法直接创作反映自己的创作个性及特点的人,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其他服务的人不能认为是作者;

(2)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

(3)作者通过创作产生了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第4条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1.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围优先使用;作

品完成两年,未经单位同意,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2.由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的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与奖励;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又无正当的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者;

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制片人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享有署名权,并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美术作品原件展览权由原件人所有人享有;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学和科学领域,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作品的独创性,是法律保护作品表达方式的客观依据,是此作品区别于彼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最主要条件;

不适用《著作权法》的规定包括:

(1)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

(2)时事新闻(新闻作品和人贲文受著作权保护)单纯报道事实消息;

(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非通用受保护)

(4)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作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

(1)集体性;

(2)长期性;

(3)变异性;

(4)继承性;

鉴于民间文艺作品的特殊,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其保护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对软件享有著作权的,保护期为自然人死后50年,截至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无论计算机软件是否登记,其著作权人在权利受侵害时均有权请求行政处理或提起诉讼;著作人身权具有永久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剥夺性的特点;

推定作者同意发表的作品:一是作者许可他人使用其未发表的作品;二是作者将其未发表的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转让给他人;

我国《著作权法》将发行权解释为: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印件的权利;

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目前行使围的限定为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视的方法创造的作品及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不是主要标的除外)

我国《著作权法》中展览权的对象仅限于美术作品与摄影作品;

表演权的容包括两项:一是作者有权自己表演或授权他人表演其作品;

二是作者可以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表演其作品,若他人未经许可而表演其作品即构成侵权;

构成侵犯表演权的行为条件:(1)须以营利为目的;

(2)须在公共场所表演,如在剧场、影院、舞厅、饭店等地方表演;

(3)所表演的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他人在表演时未经著作权人授权。

我国《著作权法》将“表演权”明确解释为公开表演作品以及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

表演权利;

广播权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或者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伯尔尼公约》授予了作者三项权利:其一,无线广播权;其二,有线广播权;其三,使用扬声器等技术设备广播作品的权利;

著作权的取得:1.注册取得;2.自动取得(是指当作品创作完成时,作者因进行了创作而自动取得作品的著作权,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续,即称“无手续主义、自动保护主义”)

邻接权概念: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邻接权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邻接权的保护两种模式:一是,将著作权与邻接权严格区分,但同置于一个法律文件中加以规定。二是,以著作权方式保护邻接权意义上客体,在著作权法中没有单设邻接权制度,而将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扩及于非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唱片、广播节目等)

邻接权第一部公约是1961年在意大利罗马缔结《保护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的公约》(简称《罗马公约》)

《罗马公约》的影响:一是,该公约的缔结标志着邻接权的保护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二是,为世界各国以专门的法律形式保护邻接权提供了示模式;

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共同点:

(1)它们都与作品相联系;

(2)它们都是法律规定的权利;

(3)它们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邻接权与著作权的不同点:

(1)它们主体不同;

(2)它们客体不同;

(3)它们的权利容不同;

(4)它们的保护期不同;

邻接权的保护期从表演发生后、录音录像制品首次制作完成时起计算,享受50年的保护,图书期刊版式设计的保护期为10年;

根据《著作权法》第31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可以与著作权人通过约定而取得对作品的专有出;

在图书出版合同有效期,如果发生了法律规定的导致专有出终止的事由,或者发生了严重违反出版合同、损害著作权人权益,则专有出终止。著作权人寄给图书馆出版者的两份订单在6个月未能得到履行,视为图书脱销。作者有权拒绝重印、再版,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合同。

依据《著作权法》第36条:“出版者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出版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前款规定权利有效保护期为10年,截止于使用该版式设计的图书、期刊首次出版后第10年的12月31日;

《著作权法》第30条规定:“图书馆出版者出版图书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对于作者主动投稿,应当在6个月决定是否采用,既不通知作者,又不签订合同的,6个月后作者可以要求出版者退还原稿和给予经济补偿。这6个月期限,是从出版者收到稿件之日起计算。

表演者的权利:

(1)表明表演者身份权利;

(2)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

(3)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

(4)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5)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上述3~6项权利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表演发生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作为著作权的限制,共同点:

1.使用者的目的均侧重于社会公共利益;

2.使用作品均是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3.使用他人作品均无须征得权利人的许可;

其区别在于:首先,法定许可的使用者只能是录音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和报刊等,而合理使用无主体围的限制;其次,法定许可使用须向权利人支付报酬,而合理使用无须支付报酬;再次,适用法定许可使用时,若权利人声明不许使用的则不得使用,而合理使用无此条件的限制。

著作权转让具有的特征:

(1)著作权转让的对象是财产权;

(2)著作权的转让导致著作权主体的变更;

(3)著作权的转让与作品载体所有权无关;

著作权许可使用,是指著作人将其作品许可使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使用的法律行为;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著作权的某一权能或多项权能的使用而达成的协议;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特征:

(1)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诺成合同;诺成合同是相对实践合同而言的,只需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可成立;

(2)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双务合同;双务合同的特点在于当事人具有履行义务的责任和要求他方履行义务的权利,双方关系具有依赖性;

(3)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有偿合同;有偿合同的特征是当事人取得一定权利须偿付一定的代价;

合同的条款包括:1.合同的当事人;2.作品名称、出版形式;3.期限、围;4.主要义务;质押是指为担保债权的实现,债权人根据合同占有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财产,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能够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形式;

质权:一种是动产质权,一种是权利质权;权利质权,是指以所有权之外的可转让的财产权利为出质财产的质权。我国《担保法》第79条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主管部门办理登记;

著作权质押,是指为担保债的履行,著作权人将其财产权的一项、多项或全部作为质物,在债权人不按约偿还时,债权人有权将其变卖并优先受偿行为。

质押关系的终止:

1.被担保的债权,在债权清偿期届满时已得到清偿的,质押关系终止;

2.经质权人同意,出质人许可他人利用其作品,将该许可费用于提交清偿被担保债权,

且能够全部清偿的,质押关系终止;

3.经质权人同意,出质人或者第三人以其他物质替代的,或者以其他担保形式替代的,

原质押关系终止;

4.其他形式的终止;

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1)贯彻著作权法律、法规,制定与著作权行政管理有关办法;

(2)查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权侵权案件;

(3)批准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涉外代理机构和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并监督、指导其工作;

(4)负责著作权涉外管理工作;

(5)负责国家享有的著作权管理工作;

(6)指导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

(7)颁发强制许可证;

(8)承担国务院交办的其他著作权管理工作;

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1.检查本地区《著作权法》的实施情况,了解本地区《著作权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及时向国家局反映;

2.对于发生在本地区的侵权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3.接待来信、来访,并为著作权人及有关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4.宣传、普及著作权法律知识,组织本地区的各种宣传工作,为各行业部门举办讲座、

培训,编写出版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资料、刊物;

5.在人民法院需要时,为其处理著作权纠纷案提供帮助;

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形:

(1)擅自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以及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他人作品的;

(2)擅自出租权利人的电影作品及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

(3)擅自复制、发行、表演、反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权利人作品的;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申请诉前权利保全应符合的条件:

(1)申请人应是著作权人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与邻接权人,其他人不能行使此项请求权;

(2)提出请求的前提,一是要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二是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3)提出请求的时间为在起诉前;

(4)提出请求的对象是各级人民法院;

符合专利条件的创造发明特征:

(1)专利是特殊的发明创造,是产生专利权的基础;

(2)专利是符合专利条件活或者具有专利性的发明创造;

(3)发明创造是否具有专利性,必须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审查确定;

否则,任何发明创造都不得成为专利;

《专利法》规定了三种专利:1.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3.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依法享有的垄断权。

专利权的特征:第一,就独占性而言,在同一法域,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权;第二,就时间性而言,专利权的保护期较短。(发明专利权是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为10年)

专利制度对知识经济的作用具体表现:

(1)激励知识创造;

(2)有效配置智力资源;

(3)促使发明创造者将其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4)保护技术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

(5)吸引外国的先进技术;

实用新型具有的几个特点:

(1)实用新型是针对而言的,任何方法(不论是否新颖实用)都不属于实用型的围;(2)作为实用新型对象的产品只能是具有立体形状、构造的产品,不能是气态产品、液态产品,也不能是粉末状、糊状、颗粒状的固态产品;

(3)作为实用新型对象的产品必须具有实用性,能够在工业上应用;

(4)作为实用新型对象的产品必须是可自由移动的物品,而不能是不可移动的物品;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产品的改造和市场竞争;

(2)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发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

(3)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4)有利于对小发明尽快地提供保护;

就纯粹供娱乐用的游戏器具而言,即使它有可能被用于赌博(如扑克牌等),也不能认为它是违反法律或者公序良俗的发明创造,应当根据实际条件决定其能否被授予专利权;

不可获专利的主题: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6.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专利申请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享有的就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的权利;

《专利法》第6条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审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专利申请权归属:一是,由法律直接规定,二是,依合同约定;

专利申请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将专利申请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就职务发明创造而言,其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所属单位为专利申请人;但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按合同约定归发明人或

者设计人的,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申请人;

(2.就非职务发明创造而言,其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就是专利申请人;

(3.就合作发明创造而言,其合作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其所属单位是专利申请人,另有协议的除外;

(4.就委托发明创造而言,委托合同约定的人为专利申请人;设有合同约定或者合

同约定不明的,完成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申请人;

1.如果专利申请文件是通过邮局邮寄的,则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依《专利法实

施细则》第4条,邮寄上寄出的邮戳日不清晰,除当事人能够提供证明外(如挂号回执单上的日期等),则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的日期为专利申请文件的递交日,并以此日为专利申请日;

2.专利申请人享有优先权,以优先权日为申请日;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期为第一次专利申请之日起的12个月;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为6个月;

导致专利权的终止的法律事实:

1.保护期限界满;

2.专利权人以书面形式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声明放弃专利权;

3.专利权人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交纳专利维持费;

专利法设立无效宣告程序,是为了纠正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给不符合《专利法》规定条件的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权的现象,让公众或者利害关系人通过这个程序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其无效;

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

(1.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之主题不合格;

(2.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申请专利的外观设计缺乏新颖性、美观性和非冲突性;

(3.申请人主体不合格;

(4.申请文件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或者第4款的规定;

(5.申请的修改或者分案的申请超过了原说明书的围;

(6.在后专利权;

无效宣告的法律后果:

1.一事不再理的效力;

2.追溯力;(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视为自始不存在)

3.对世效力;

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①对宣告专利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以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调解书,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

专利权人有效期享有的权利:

(1.独占实施权;(独占实施权是专利权人依法享有的最基本权利,包括对专利产品的独占制造权、独占使用权、独占许诺销售权、独占销售权和独占进口权;

许诺销售权:专利权人自己或者授予他人以做广告、在商店货架或者展销会列等方式作出销售商品的意思表示的权利;

申请书的主要容:一是专利权人的或者名称、国籍、住所、法定代表人、主要营业场所等;二是,专利授权的、容及有效期限;三是,与专利权有关的货物的名称及其产地等;知识产权海关总署保护备案,自海关总署准予备案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7年;

(2.转让权;

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3.实施许可权;

(4.放弃权;

应当注意:专利权人如果与他人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尤其是独占实施许可合同或独家实施许可合同,放弃专利权时就应当事先得到被许可人的同意,并且还要根据合同

的约定,赔偿被许可人由此造成的损失,否则专利权人不得随意放弃专利权;

(5.标记权;

是专利人的一项权利,而不是义务;

专利权人也不因未在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作专利标记而丧失请求权;

防止专利权滥用的强制许可,适用的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申请实施强制许可的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必须具备实施条件,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2)申请实施强制许可的时间必须在“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3年,且自提供专利申请之日起满4年。”在此期间之前,任何单位提出的实施强制许可申请都不

可能被批准;

(3)申请实施强制许可的对象只能是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不能是外观设计专利;

(4)申请人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实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强制许可申请时,必须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其以合理条件在合理长的时间未能与专利

人达成实施的许可协议证明;(否则不行)

(5)申请人在提出实施强制许可申请的同时,应当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缴纳申请费;

交叉强制许可应当符合条件:

(1)第二专利权人若不侵犯第一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就不能实施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

(2)获得第二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第一专利相比,具有更大的经济意义和重要的技术进步;

(3)第一专利权人有权在合理条件下,取得使用第二专利中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交叉强制许可;

专利权穷歇原理核心是:在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保护经营者和一般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专利权穷歇的准确含义是:专利权人对合法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不具有再销售或者使用的控制权或支配权;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行为人享有先用权的条件:

(1)实施行为人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的行为或者所作的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必须发生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否则,实施行为人不能享有先用权;

(2)实施行为人在先制造的产品或者使用的方法,应当是行为人自己独立研究完成的,或者通过合法的受让方式取得的,而不是在专利申请日前抄袭、窃取或者

以其他不正当手段从专利权人那里获取的;

(3)实施行为人在他人就相同的发明创造取得专利权后,仍然在原有围制造或者使用;

(4)先用权人对于自己在限实施的技术不能转让,除非随着先用权所属企业一并转让,先用权不再转让;此外,先用权也不能成为抵押、投资、入股或者进行其

他交易的对象。对根据先用权制造或者生产出的产品的销售,也不视为侵权专

利权;

知识产权法考试重点

知识产权法考试重点 总论部分: 一、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造成果和工商业领域的识别性标记与成果享有的法定权益。 二、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X围 (1)专利权。(2)著作权。(3)商标权。(4)发现权。(5)植物新品种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反不正当竞争。(8)发明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 1、专有性:两层含义: (1)知识产权为其权利人所独占; (2)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属的知识产权并存。 2、地域性: 依照某一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3、时间性:发明专利申请日起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10年;商业标识,不少于10年,通常无限制期限;作品,不少于50年。 4、可复制性:是指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知识、信息、符号、形式)能够重复再现。 5、法定性:知识产权的法定性是指知识产权的种类、内容、获得要件、限制、乃至救济制度等关键内容,须由法明文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人不得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6、非稳定性:对有形财产所有权而言,所有人可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对所有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得排斥非所有人对其所有物进行不法侵占、妨害和毁损,故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权利保护X围是确定的。相比之下,对知识产权权利保护X围的界定就要困难得多。 7.公益上的制约性:应该说任何权利都须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因此禁止权利滥用成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这里所说的知识产权的公益上的制约性,除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利均要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外,还包括知识产权所特有的公益上的制约性,如知识产权的法定保护期、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权利公示制度、一次用尽原则等等。 四、知识产权侵权救济措施:P13 临时措施: 1、诉前责令停止侵权。 2、诉前证据保全; 3、诉前财产保全。 著作权部分: 一、作品:指文学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二、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两项条件: 1、独创性:也称原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而成的,作品的表现不与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相同,即不是抄袭、剽窃或者篡改他人作品。作品的独创性是指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作品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或者信息等。 2、可复制性: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能以物质复制的形式加以表现的智力成果。

2020《知识产权法》听课笔记

《知识产权法》听课笔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一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创造性的知识成果或者标识性知识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二、对概念的理解 (一知识产权权利的二分性; (二知识产权的法定性; (三知识产权的私权性。 三、知识产权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二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一、知识产权的性质

(一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产权; (二知识产品之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之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 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二、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1、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 它同所有权一样, 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2、法律表现:(1独占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 没有法律规定或者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 (2排他性:对同一项知识产品, 不允许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二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1、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 而要收到地狱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2、知识产权在收到确认的地域内有效。 3、按照一国法律获得承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 只能在该国发生法律效力。 4、除了国际公约或者双方互惠协定的以外, 知识产权没有域外效力, 其他国家对这种权利没有保护的义务, 任何人均可在自己的国家内自由使用该知识产品,既不必取得权利人的同意,也不必向权利人支付报酬。

知识产权法自考重点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人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法: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专门的国际制度原是主体:在作品创造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继受主体; 通过受让、继承、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地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委托作品: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合作作品: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作品: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孟中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一国国土上, 由该国的民族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文档:用来表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等著作人生权: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生相连而无直接财产内容权利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署名权; 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予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予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物质利益权益复制权:以印顺、复印、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领接权:指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出版权;出版者对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统称表演者权利:依法对表演所享有的权利广播组织:通过无线电播由或图像构成录音作品的人合理使用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 植物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或则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可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植物新品种权:育种者对于植物新品种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全部转移给他人的法律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对著作权工作进行管理的行为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 领接权的制度 著作权侵权行为: 经著作权人的同意,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 使用

2021年自考知识产权法笔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总论 本章学习目与规定 理解知识产权概念、范畴、性质及特性,理解知识产权法含义、基本制度类别与体系,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初步基本。 第一节知识产权概念与范畴 权利。 2.将一切来源自知识活动领域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于17世纪法国法学家卡普佐夫观点,后为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她以为知识产权主线不同于对物所有权,有时间性、使用人无限性和无限再生性。 二、知识产权范畴(识记) 1.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多项选取题) 权三个构成某些。 普通来说,狭义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涉及著作权及与著作权关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重要是专利权和商标权。(和广义知识产权做比较)(识记) 知识产权老式分类是文学产权(或称著作权)与工业产权区别。 4.由于工业产权与著作权长期交叉渗入,又浮现了工业版权。如,汽车设计图纸。

第二节知识产权性质与特性 一、知识产权性质 1.私权是与公权相相应概念,指是私人享有各种民事权利。知识产权产生、行使和保护,合用民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少数国家将知识产权归入民法典,个别国家对知识产权单独编纂法典,大多数国家采用单独立法办法。但各国都承认知识产权民事权利或私人财产权利基本属性。 1.知识产权客体即知识产品(或称为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精神财富,客体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本质属性所在。 2. (1)不发生有形控制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使用; (3)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法律处分。 二、知识产权特性(领略) 1.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民事权利,同所有权同样,具备排她性和绝对性特点。 2.专有性法律体现: (1)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允许,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知识产品; (2)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容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知识产权并存。

00226知识产权法自考最新考点

00226知识产权法自考最新考点

第一章总论 【识记】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广义: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智力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狭义: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 2、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和领接权。 3、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知识产权的客体制度、知识产权的权项制度、知识产权的利用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工业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地理标志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领会】1、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客体的非物质性。 2、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第二章著作权 【识记】1、概念: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2、1709年《安娜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领会】著作权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与发展。 【应用】1、著作权与所有权:客体的无形性、利用上的特殊性、权能的可分性、存续的有限性、人身性。2、著作权与专利权:保护对象、保护条件、权利产生程序、适用领域。3、著作权与商标权:权利属性、保护条件、权利取得方式。 第三章著作权的主体 【识记】一、概念:亦称著作权人,即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一定条 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二、1、演绎作品: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 作品。 2、合作作品: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3、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不构成作品的数 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上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4、电影作品:电影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物体上,由一系列有伴音 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 5、职务作品:职务作品通常是指员工在受雇期间和受雇范围内所 创作的作品 6、委托作品:指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报酬,由作者按照其意 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 7、匿名作品:指作者隐去姓名,其中包括不具名或不写明其真实 姓名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 【领会】1、作者具备的条件:(1)是直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2) 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即为作者。 (3)作者通过创作产生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 2、外国主体资格的认定规定:A.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 版,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其著作权自首次出版之 日起受保护。B.外国主体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作品,则根据其所属国 或经常居住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 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C.如果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 国境外首次出版后,30天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 在中国境内出版。D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 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 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我国法律 保护。 第四章著作权的客体 【识记】一、1、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 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2、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 国的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成的作品。 3、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 【领会】1、作品取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独创性、可复制性。 2、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A、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法律、 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 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B、时事新闻。C、历法、数表、 通用表格和公式。D、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作品。 3、计算机软件受保护的条件:原创性、固定性。 第五章著作权的内容 【识记】一、1、发表权:是作者依法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和以 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是著作权的首要权利。 2、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是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保护期 不受限制。 5、复制权: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翻录、翻拍等 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权利。它是著作财产权中最基本的 权能。 6、发行权:指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价或者复制 品的权利。 7、改编权: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8、翻译权: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9、汇编权:将作品或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编排,汇集成新作品 的权利。 二、著作权自动取得原则的含义:当作品创作完成时、作者因进 行了创作而自动取得作品的著作权,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续。 第六章领接权 【识记】一、概念:即作品的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1、出版者权: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 的统称。 2、表演者权:指表演者依法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 3、录音录像制作者权:是指录音制作者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 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4、广播组织播放权:广播组织依法对其制作的的广播节目所享有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 、 4、简答题;5 论述题;6、案例分析 、 、重点内容 第一编导论 1、知识产权的概念(P4) 答: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2、知识产权的分类(P18-19) 答:(1)以知识的功能为标准,分为着作权和工业产权; (2)以各自获得财产的手段不同,分为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3、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P22-23) 答:(1)权利的对象或标的不同:物权的对象是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物理学意义上的 “物”;知识产权的对象是“知识”,是不含物质实体的思想或情 感的表现形式,是非物质的客观存在。 (2)权利的独占、排他性程度不同:知识产权在独占性、专有性和排他性上要弱于物权。 (3)实现利益的方式不同:物权人的利益既可以借助法律实现对利益的控制,也可以通过事实 上物权对象的占有来实现其利益。 (4)权利效力不同:当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知识产权通常要让位于物权(须以接触或 使用作品原件为前提)。 (5)期限不同:知识产权的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 (6)价值衡量(定位方法)不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价值无论是质的规定性还是量 的规定性,都不同于物权。 4、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笔记) 答:(1)寻求一种创造者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2)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 (3)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 (4)促使知识产权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5、世界范围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法律(P38) 答:(1)1883年由比利时、法国和瑞士等十多个国家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2)1886年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间相互保护着作权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3)1952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又一着作权多边条约《世界版权公约》;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二十四章 商标权的保护)【圣才出品】

第二十四章 商标权的保护 2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1.以制止混淆确定的保护范围 (1)混淆与商标保护 ①商标是用来区别商品来源的标志,防止混淆是商标保护的基本出发点。为了使商标能 够有效而可靠地指示商品来源,必须排除第三人使用相同或近似标志。 混淆与商标保护 以制止混淆确定的保护范围 混淆的含义及种类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混淆的认定 以反淡化确定的权利范围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 使用侵权 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 在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 概念和主体 销售侵权 侵权和责任承担的判断 商标侵权行为 认定主观状态 标识侵权 更换商标 其他侵权行为 侵权纠纷的处理方式 法律责任及执法措施 执法措施:行政执法措施、诉讼保全措施 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驰名商标的概念 驰名商标的意义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和标准 驰名商标的保护:方式和范围 商标权的保护

②无论是使用原则还是注册原则,商标保护的立足点都确定为制止混淆。根据我国《商标法》第57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虽未直接提到制止混淆,但禁止侵权使用意在制止混淆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2)混淆的含义及种类 ①含义 商标法上的混淆是指已经或可能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及有关方面发生误认。混淆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混淆是指商业来源的混淆,即公众可能对商品或服务的出处产生错误,将假冒者的商品或服务误认为是商标权人的商品或服务。狭义混淆所说的“来源”或“出处”混淆一般发生在同种商品之间。广义的混淆是指除了来源、出处的混淆以外,对商品或服务的其他方面产生相同性的误认。广义的混淆一般发生在不同种商品或服务之间。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侵害人是否实施了商标侵权行为,视其使用的商标是否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而定。即采用广义混淆的标准。 ②种类 混淆包括现实混淆和可能混淆。 a.现实混淆即购买者客观上已经发生了误认误购的事实。 b.可能混淆则不要求已经产生混淆的事实,而是足以发生混淆即可。 商标法上的混淆,无论狭义混淆还是广义混淆,均只要求存在混淆的可能性,而不一定要求有混淆的事实。 (3)混淆的认定 认定混淆的一般原则: ①主观标准

知识产权法(自考复习重点)

知识产权法知识点整理 作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作者是直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 (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 件或其他服务的人不能认为是作者) 2. 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 3. 作者通过创作产生了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 职务作品的权利主体: 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 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 使用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如果在作品完成后的两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 内不使用,那么作者可以要求单位同意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相同方式使用, 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 由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的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这些特殊的职务作品有:①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 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 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著作人身权(作者享有的人身权)的内容: ① 发表权 ② 署名权 ③ 修改权 ④ 保护作品完整权 1. 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权利; 2. 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 3. 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4. 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1、 2、 四、 表演者的权利:

精选文库 5.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五、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 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 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 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 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 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 录像; 11.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第一章)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第一章) 一编:总论(选、简) 一、知识产权: 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最早见于17世纪法国卡普夫,后为比利时皮卡第所发展) 广义: 著作权、邻接权(或相关权)、商标权(包括服务标志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 即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有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性质与特征 一、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即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区别。知识产权的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的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具体表现为: 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产,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 二、特征: 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 1、专有性: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不过,由于知识产品是精神领域的产品,知识产权的效力内容不同于所有权的效力内容。 2、地域性:知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地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该处的地域既可是一个国家,也可是一个地区。 3、时间性: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的权利,其时间性的特点表现: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从本质上看,只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才是知产所属权利的共同法律特征。 三、知产法概念、体系及地位 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一)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应当包括如下法律制度: 1、著作权法律制度。 2、专利权法律制度。 3、工业版权法律制度。 4、商标权法律制度。 5、商号权法律制度。 6、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 7、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8、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二)知识产权法的地位: 知识产权法基本上采用单行法的立法体例。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畴。其没有独特的,仅属于它自己所有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因而不具有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著作权的保护)【圣才出品】

第十章 著作权的保护 1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和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司法措施 1.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这种行为主要是侵犯了作者对作品的发表权。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做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合作作品的作者中个人无权独自行使对合作作品的著作权。把合作作品当做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不仅侵犯了其他合作人的发表权,还侵犯了署名权。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窃他人作品的。指那种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冒充为自己的作品加以使用的行为。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和对 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司法措施 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司法措施 侵犯著作权的行政责任 侵犯著作权的刑事责任 著作权的保护

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行为。 (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制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亦属侵权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9)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10)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 (11)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2.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侵犯著作权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特征: (1)侵权的民事责任性质不同于违反合同的责任。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①责任基础不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当事人之间在侵权行为发生前,不存在合同关系,仅因一方的侵权行为才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当事人之间在违约前就存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违约责任是由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而产生的。 ②责任形式不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可以采取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方式。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通常采取的责任形式是实际履行、支付违约金、双倍返还定金以及赔偿损失等。 ③承担责任的条件不同。构成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须以致害人造成的损害事实为前提。构成违约行为的民事责任则无须存在损害事实,行为人只要违反了合同义务,就要承担民事责任。 (2)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民事制裁措施。

自考知识产权法简答题7年汇总

自考知识产权法简答题7年汇总

简述知识产权的概念及权利类型。 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2分) 具体包括: (1)著作权(含邻接权)(1分);(2)专利权(l分);(3)商标权(1分)。 简述知识产权的性质。 (1)知识产权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2)知识产权具有权利本体的私权性。 (3)知识产权具有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 简述知识产权专有性。 (1)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没有法律规定或者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知识产品;(2)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1分) 简述知识产权的时间性。2 知识产权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权利,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权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 简述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是指按照一国法律获得承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发生法律效力,除签订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的以外,知识产权没有域外效力,其它国家对这种权利没有保护的义

务。 简述地理标志权的特征。 (1)地理标志权不具有个体专有的独占性。 (2)地理标志权不具有时间性。 (3)地理标志权不具有可转让性。 简要说明作者须具备的条件。 (1)作者是直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即经过自己掌握的技巧、方法直接创作反映自己的创作个性及特点的人。 (2)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 (3)作者经过创作产生了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 简述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以及作品类别。 中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中国现行《著作权法》第3条将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分为9类: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及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没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 著作权的限制——第八章 著作

第六章著作权的限制 6.1 复习笔记 一、著作权限制概述 1.概念 著作权限制,就是法律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利用其版权作品或受相关权保护之对象,且不构成侵权的制度。 2.著作权限制的缘由 根据权利哲学理论,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民事权利体系中的所有权被称为绝对权,实际上也是相对的。 作为著作权客体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虽然是创作者独创的,但却是在现有文化财富基础上创作的,没有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任何人都无法进行创作。著作权限制就是为了平衡、协调和均衡著作权人、作品的使用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而设立的制度。 3.被限制的对象 根据著作权基本理论,受著作权限制的权利,既可以是著作财产权,也可以是著作人身权,还可以是相关权。 4.著作权限制的种类 法律规定的著作权限制包括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著作权穷竭、强制许可和公共秩序保留等。在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的限制有三种,即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公共秩序保留。

二、合理使用 1.合理使用概述 (1)合理使用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 (2)理解这项制度应当注意: ①合理使用人不特定。 ②被合理使用的客体为已发表作品。 ③合理使用必须有法律依据。 ④合理使用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⑤合理使用者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既不必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⑥合理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时,使用者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 2.合理使用的条件 (1)使用的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2)一般而言,被合理使用的作品,应当是已发表作品,未发表作品原则上不能被合理使用。 (3)使用者所使用的是版权作品的非实质部分。一件作品的实质部分是作者创作的精华,如果引用者将作品的精华纳入自己的作品中,被使用作品之价值就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减损了著作权保护的意义。 (4)使用的效果不得影响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和价值。 上述四个条件是一个整体,必须同时具备。

法考《知识产权法》复习题集(第2810篇)

2019年国家法考《知识产权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华信集团委托雕塑家张某创作了一座麒麟雕塑,寓意“生意兴隆”,放置在公司办公楼一层中央。委托创作合同中未约定版权归属。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 A、华信公司许可其子公司华信能源异地重建完全相同的雕塑 B、华信公司仿照雕塑制作小型纪念品向客户赠送 C、客户拜访华信集团后觉得这个雕塑很有意思。遂仿照雕塑制作小型纪念品向让其在某风景区工作的哥哥出售 D、客户拜访华信集团总部时看到该雕塑,觉得非常有艺术价值.遂拍照留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委托创作中著作权归属等问题。《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据此可知,本题中雕塑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张某。另外。该法第10条第5项规定,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本题中ABC描述的行为,属于侵犯了张某著作财产权中的复制权。而D中客户拍照纪念的行为则没有侵犯著作权人的人身、财产权利,不属于侵权行为。 2.以下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驰名商标的认定以行政主动认定为原则,以司法个案认定为例外 B、就商标争议案件中涉案商标是否属于驰名商标,争议中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以进行认定 C、驰名商标保护不涉及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对驰名商标的复制、摹仿或者翻译 D、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宣传等商业活动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5节>驰名商标的认定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驰名商标的认定以被动认定和个案认定为原则。被动认定是指只能基于纠纷当事人的申请才能认定驰名商标,法院、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均不得主动依职权认定。个案认定是指只能在发生纠纷的个案中,商标是否驰名对争议的解决具

(NEW)刘春田《知识产权法》(人大出版社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导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编 著作权法 第二章 著作权法概述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著作权的对象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著作权的主体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邻接权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著作权的限制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与著作权有关的行政管理和著作权的集体管理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著作权的保护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编 专利法 第十一章 专利法概述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 专利权的对象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三章 专利权产生的实质条件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 专利权产生的形式要件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五章 专利权的内容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六章 专利权的主体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编 商标法 第十八章 商标法概述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九章 商标权的对象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十章 商标权 20.1 复习笔记 2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十一章 商标注册与注册商标的变动 21.1 复习笔记

知识产权法自考复习重点

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 题型:单项选择题30*1’+多项选择题10*2’+简答题4*5’+案例分析题3*10’ 1.知识产权201410 5’ 定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里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范围: ◆广义: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等各种专利。 ◆狭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我国主张的范围) 性质: ◆权利本体的私权性; ◆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2.知识产权的特征:201204 5’ (1)专有性。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法律表现为:201104 5’ ◆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 ◆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知识产权的排他性主要是排斥非专有人对知识产品进行不法仿制、假冒或剽窃。 (2)地域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 (3)时间性。201304 5’ /201704 5“ ◆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共同使用。这一特点是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的主要区别之一。 ◆众所周知,所有权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其客体物没有灭失,权利即受到法律保护。依消灭时效或取得时效所产生的后果也只涉及财产权利主体的变更,而财产本身作为权利客体并不会发生变化。 3.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 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4.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史: ◆世界第一部专利法:1624年英国《垄断法规》 ◆世界第一部著作权法:1709年英国《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专利法》(即《安娜法令》 ◆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商标法:1857年法国《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作标记和商标法的法律》 5.著作权:版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字、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1910年颁布的《大清著作 权律》采用了著作权的说法。标记为?(copyright)特征: ◆著作权客体具有无形性。 ◆著作权利用上的特殊性。所有权对有形物体进行物质上的利用;作品则具有表演、广播、发行等特殊利用方式。 ◆著作权权能的可分性。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只能处分一次,著作权的同一权能处分多次。 ◆著作权存续的有限性。著作权有一定的保护期 ◆著作权具有人身性。 6.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7.著作权与商标权:

知识产权法读书笔记

知识产权法读书笔记 【篇一:知识产权读书笔记】 知识产权读书笔记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 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 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 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 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但从法律部门的归属上讲,知 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 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 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 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专利权是指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 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一旦超过法 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传统的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的总和,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创造出 高新技术的智力成果又给知识产权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保护客体,因 此使传统的知识产权内容也在不断扩展。 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提供激励机制,激发出更多的创新。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 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 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广义概念上的知识产权包括下列客体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科 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品名称和标志, 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 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权利。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知识产权法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知识产权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中,最先制定的法律是() A、《著作权法》 B、《专利法》 C、《商标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2、下列国际组织中,简称为WIPO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版权公约组织 C、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3、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的著作权法是() A、《安娜法令》 B、《兰哈姆法》 C、《垄断法规》 D、《关于工厂、制造场和作坊的法律》 4、下列选项中,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是() A、时事新闻 B、司法裁判文书 C、大百科全书 D、化学元素周期表 5、甲创作了一幅油画,有关部分认定该油画的内容违反了我国宪法的规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油画可以出版 B、该油画不能在中国出版 C、该油画必须销毁 D、该油画不享有著作权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属于() A、导演 B、编剧 C、演员 D、制片者 7、依据我国《著作权法》,下列选项中属于邻接权的是()

A、表演权 B、发表权 C、表演者权 D、发行权 8、对于美术作品,随着原件所有权转移而转移的权利是() A、发行权 B、汇编权 C、改编权 D、展览权 9、甲于1973年完成了一系列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于1975年8月发表在《国家地理》上,1996年5月甲逝世,该摄影作品著作权保护期截止于() A、2023年12月31日 B、2025年12月31日 C、2046年12月31日 D、2046年5月31日 10、单位对计算机软件享有著作权的保护期的起算时间是() A、开发完成日 B、登记注册日 C、核准授权日 D、首次发表日 11、M商场为吸引消费者,委托艺术家甲创作了一座雕像,放置于商场入口,委托创作合同中未约定雕像的著作权归属。对此,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是() A、M商场同意N商场复制一个相同的雕像 B、消费者乙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与雕像合作留念 C、M商场将该雕像制作成微缩纪念品向消费者出售 D、艺术家丙仿照该雕像并将其制作成小型纪念品销售 12、依据我国《专利法》,经过初步审查就可以授予专利权的是() A、计算机软件 B、产品发明 C、汽车外观 D、方法发明 13、在专利申请文件中,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文件是()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专利权的保护)【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1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1.权利范围的界定 (1)“中心限定” ①概念 “中心限定”是指在理解和解释权利要求的范围时,以权利要求所陈述的基本内核为中 心,向外作适当的扩大解释。 ②优缺点 这种做法在效果上使得专利权的范围不局限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可以较好地覆盖 权利范围的界定:中心限定、周边限定和我国的做法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侵犯专利权行为的判断 相同侵权与等同侵权 不服驳回专利申请 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就宣告专利权无效请求 专利行政纠纷 强制许可决定 专利局作出强制许可费用裁定 专利权纠纷的解决 侵害专利权的纠纷:行政程序、司法程序 有关专利的权属纠纷 专利合同纠纷:协商和法律程序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专利权的保护

专利方案的全部实质性特征。好处是可以给予专利权人以较为充分的保护。 缺点是可能导致公众在阅读了权利要求书之后仍无法准确地判断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到底有多大,因为其边界处于模糊状态。这正是采用“中心限定”的最大弊端。 (2)“周边限定” ①概念 要求在理解和解释权利要求时,只能严格地按照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来进行,任何扩大解释都是不允许的。 ②优缺点 采用“周边限定”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相对清晰地了解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而不必作任何带有一定随意性的推测;但另一方面采用这种做法则对专利申请人或专利代理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权利要求的撰写必须再三推敲、斟酌,否则专利权人则可能因其权利要求撰写方面的缺陷,导致其技术不能得到充分保护。 (3)我国的做法 从我国《专利法》第59条之条文以及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的司法实践看,我国在权利要求的解释上一直采取的是折中主义,即既考虑权利要求书措辞的字面意思,又参考说明书和附图对权利要求作出适当的延伸。 2.侵犯专利权行为的判断 专利法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即是通过权利要求书加以描述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既包括区别特征,也包括相关现有技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专利法所保护的既不是区别特征,更不是现有技术,而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的现有技术和区别特征组合而成的完整的方案,每一项权利要求就是一个方案。所以在进行侵权物(这里所称侵权物包括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