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2.2《产业转移》word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师板书:空间:50 60-70 80 90时间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1.什么叫产业转移?2.产业转移按空间地域,可分为几类?我门海口有没有产业转移的现象呢?能不能举些例子呢?给出海口综合保税区的网站图片,找一找有哪些产业转移类型?学生感悟总结:1.概念:企业将产品的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学生思考:回答有韩国三星光电子——国际产业转移。
海马汽车——国际产业转移还有一些医药公司属于区域产业转移。
己画出劳动力密集产业的空间分布。
建立产业专业的一个时间轴概念,理解产业转移的规律。
既可以加深对东亚地区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乡土地理深刻体会劳动力密集产业专业的规律。
二、寻求产业转移原因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你会在哪里选择建厂,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剖析为什么进行产业转移?如果你是纺织厂的老板!如果你是啤酒厂的老板![温故知新] 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图影响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哪种变化速度快?当生产要素发生变化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发生改变,最初的工业区位选择就不是最优的,往往引起产业转移的现象,学生回答: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技术等工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投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
因此企业家门要寻最佳的工厂最佳的位置,这个地方一定的某些因素会使得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最终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直观图片,设置问题情景,组织讨论,学生自主建构出产业转移的原因。
日本港台韩国中国沿海我国中西部产业在经济上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多利润。
转承PPT展示海南经济园区空间分布图以洋浦开发区为首的海南产业园区经济将日益勃发,成为海南绿色崛起的重要产业支撑和对外开放高地。
让学生了解到“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增速。
”较之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海南园区起步晚、基础差、总量小、竞争力弱,无论从园区对全省经济大局的辐射带动作用来看,抑或从在全国同类园区中所处的地位、承载能力、产业集聚度来看,海南的产业园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一、教学内容分析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经济现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无论是对产业转入国还是转出国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对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进而阐述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中有不少实例,并结合思考题、活动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产业转移的规律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对知识的迁移。
二、教学思想设计1.理论联系实际:产业转移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应密切结合学生身边实例(如深圳市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繁荣)来分析,验证这些抽象性的理论。
2.注重案例的探究:通过实例(主要是课本大量图文并荗的活动题与思考题)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迁移知识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利用教材提供的思考题、活动题或根据相关图幅设计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赋有启发式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其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德育教育: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法等六、教学课时:三课时一、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结合课本P94图5.7并分小组分析讨论相应的思考题。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由学生分析,教师归纳:1、三地的加工地均在我国境内,但原料地、市场各有不同。
2、左图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为了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中图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右图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优势。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三5.2.2《产业转移》word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重点】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1、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2、各种材料、数据分析,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学法指导】比较法、读图分析法等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发达国际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集中到,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导致的转换,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缩短的时间,加快的进程。
★典型案例: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至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读图5.13思考:(1)一个产业典型产品一般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举例说明。
(2)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应该重点发展处于什么阶段的产业?联系东亚各国,你会得出怎样的判断?读图5.14思考:(1)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有哪些环节?各环节附加值一般高吗?(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一般转移的是哪个环节,为什么?(3)综上所述,国际产业转移有何重要意义?(4)按照图5.13和图5.14所示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985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对此你作何评价?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1)改变了区域的。
(2)伴随着的转移和扩散。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到。
(1)转移国: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
(2)转移对象国: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
5.2产业转移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
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b5E2RGbCAP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
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p1EanqFDPw教案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案难点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茶叶转移等案例分析,他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
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案过程:.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对于转移国:失业人口增加1.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大连地区有没有产业转移的案例?十.板书设计: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2.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3.市场因素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对于发达国家<2)对于发展中国家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1)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2)对同一种产品的不同生产过程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1)改变区域景观<2)环境污染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1)转移国<2)转移对象国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课时的讨论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并引起世界经济地理界的关注。
它受到了国家政策、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现实证明,吸引产业转移是一些较落后国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从日本的经济情况分析,来了解产业转移给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
师(展示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读课本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思考: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经过了哪些调整?带来什么影响?生展示了日本工业结构调整阶段及其主导产业和重点部门。
工业化的基本过程: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
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教师补充)师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板书: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师(展示资料):读下面材料思考问题。
课件展示:无锡新区是无锡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0%以上,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15亿元,同比增长42.0%。
无锡新区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截止到2001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69家,合同外资4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61亿美元,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达188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7个)。
2021-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5.2《产业转移》word教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
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
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学难点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茶叶转移等案例分析,他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
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十.板书设计: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2.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精品文档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3.市场因素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对于发达国家(2)对于发展中国家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1)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2)对同一种产品的不同生产过程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1)改变区域景观(2)环境污染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1)转移国(2)转移对象国39840 9BA0 鮠B30826 786A 硪@27423 6B1F 欟m36184 8D58 赘21980 55DC 嗜25106 6212 戒.20641 50A1 傡33951 849F 蒟536630 8F16 輖实用文档。
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并记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2、理解日本产业转移的原因及结果【学习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学习难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等案例的分析,它是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学法指导】比较法、图示分析法等【知识结构】【知识链接】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甚至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说明该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产业转移概述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1.概念:。
2.分类: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其中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3.目的:为了降低,扩大,追求。
4.方式:、、、。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原因: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很小。
②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质量和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的差异较大。
(2)影响:具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为什么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企业的这些投入,统分称为。
(2)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的区位投资建厂。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建议:开展一次模拟活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2.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1)这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2)发生产业转移有多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产业转移。
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这种转移可以增加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种情况: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如广东省政府提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过这次产业转移,在山区建立若干专业性强的地区性工业园,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3)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讲产业如何转移的,必须抓住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4)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按课标建议,组织、指导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
3.教学内容评解人教版教材是以东亚地区为例讲述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按教材编排体例,共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二是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三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最后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重点并不是讲产业是如何转移及为什么要转移等,其核心内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从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来阐述。
人教版教材借助大量的“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来阐述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必须要很好的利用这些内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些案例、思考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
(第二课时)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明白得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学习重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难点】
正确明白得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及如何幸免转移带来的负面阻碍。
各种材料、数据分析,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学法指导】比较法、读图分析法等
【知识链接】部分产业特点比较:
优点缺点
轻工业(劳动密集型)投入资金、技术少,周期短,周
转快,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
增长速度慢,发育程度低。
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增长速度快,发育程度高,发达
工业的标志。
环境污染严峻,不利于可连续
进展。
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增长速度最快,附加值高,产品
更新周期短。
对科技和环境要求高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际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
集中
到,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制造条件。
★典型案例: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的三次调整(读图5.12,结合图5.8比较分析)
调整时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时刻1946--1954 1955--1969 1980以后
结果:每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
的转换,同时相伴着原先重点进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2)进展中国家或地区:同意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缩短的时刻,加快
的进程。
★典型案例: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进展,至80年代初,已差不多形成了以,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刻大大缩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读图5.13摸索:
(1)一个产业典型产品一样可分为哪几个进展时期?举例讲明。
(2)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应该重点进展处于什么时期的产业?联系东亚各国,你会得出如何样的判定?
读图5.14摸索:
(1)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有哪些环节?各环节附加值一样高吗?
(2)发达国家向进展中国家一样转移的是哪个环节,什么缘故?
(3)综上所述,国际产业转移有何重要意义?
(4)按照图5.13和图5.14所示的规律,进展中国家将永久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展中国家在同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咨询题? 1985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对此你作何评判?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1)改变了区域的。
(2)相伴着的转移和扩散。
进展中国家在同意发达国家
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量其对环境的阻碍,加大对废弃物排放的。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相伴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到。
(1)转移国:
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
(2)转移对象国:
大量吸取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
【案例分析】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缘故及其阻碍P:90/ P:93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阻碍?
2.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3.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进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进展有什么阻碍?
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专门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
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阻碍?
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干洋沿岸地带。
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峻。
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阻碍?
6.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差不多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
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阻碍?
7.阅读图5.16,讲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阻碍。
8.尽管重化工业的环境污染比较严峻,然而却能为工业化的进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成为发达工业的象征。
日本、韩国的经济进展都经历了由
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到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到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的时期。
(1)什么缘故日本、韩国在重点进展重化工业之前,要先进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目前,有人提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浙江省要大力进展重化工业。
对此,提出你的看法。
【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