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及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12.96 KB
- 文档页数:5
日本料理中的和食文化日本料理以其精致、健康、美味而闻名于世。
在其中,和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日本人传承千年的饮食传统,和食不仅是一种吃饭的方式,更是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从和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以及其在日本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和食的历史背景和食起源于古代的日本,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早期的日本社会,大米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以大米为中心,以鱼、蔬菜、豆腐等作为辅助食材,搭配食用。
这种以大米为主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并得以传承,而在江户时代,和食更加国民化,成为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和食的基本特点和食注重食材的选择与搭配,强调天然、新鲜、季节性的食材。
它追求色、香、味的完美结合,追求简约而不失精致。
和食烹饪过程中,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尊重食材的质感与营养价值。
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与摆盘的,以追求视觉上的美感。
和食中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也是其特点之一。
和食减少了油脂的摄入,采用了更加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烤等,以确保食物的营养价值,减少食物的热量。
此外,和食注重均衡的膳食结构,在一餐之中包含五谷杂粮、蔬菜、鱼肉等多种食物,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三、和食在日本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食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它还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观念。
在日本,和食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视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和食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认为是一种促进亲情、友情和感情交流的方式。
和食也被广泛应用于日本的教育系统中。
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都接受着和食的培养和传承。
学校餐厅提供的午餐往往以和食为主,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以传达和食健康、均衡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和食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地人们餐桌上的新宠。
和食的出口也使得日本文化得以传播,增进了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理解。
日式饮食的起源与饮食文化日本料理,是日语中“日本式烹饪”的意思,也在部分地区的现代汉语中使用,通常也指日本菜。
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是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的怀石料理。
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日本料理是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末期所形成的饮食。
日本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并逐步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
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清酒。
和食以清淡著称,烹调时尽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
和食种类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风味。
在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求材料新鲜,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化,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不仅重视味觉,而且很重视视觉享受。
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
日本料理分为三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会席料理。
1.本膳料理:以传统的文化、习惯为基础的料理体系。
在十分正式的日本宴席上,将菜放在有脚的托盘上使用。
2.怀石料理:在茶道会之前给客人准备的精美菜肴。
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茶道形成了,由此而产生了怀石料理,这是以十分严格的规则为基础而形成的。
3.会席料理:晚会上的丰盛宴席菜式。
随着日本普通市民的社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料理店,形成了会席料理。
可能是由本膳料理何怀石料理为基础,简化而成的。
其中也包括各种乡土料理。
会席料理通常在专门做日本菜的饭馆里可以品尝到。
此外,还有盒装冷餐“御节料理”,通常在新年重要节日时食用。
另外还有“精进料理”,原本是佛教徒食用的素餐。
桌袱料理桌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
桌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
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的饭菜都放在一张桌子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
日本人的养生日本却连续十多年成为世界各国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
这其中的奥秘正是来源于日本人特有的养生保健之术,使得身心健康得以保障。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日本人的养生方法,希望对你有用!日本人的养生之道日本人每天喝牛奶和吃乳制品,女性比男性多吃一倍,牛奶、酸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成分。
每天都吃鱼,而且吃鱼多于吃其他动物肉(其实这也是与日本是岛国有关)。
鱼中含有能使细胞新生的核酸,还有使血液变清、流通更畅的物质,可预防心肌梗塞,使人们更好的吸收动物蛋白质。
此外,日本人最大的养生秘方是喜欢吃食用菌类。
日本人对松茸已经到了“崇拜”的地步,每到松茸上市的季节,所有的超市或者大型百货的食品销售层都会为松茸辟出最抢眼的位置,招徕顾客。
还有,日本人对灵芝也是情有独钟的,日本自产灵芝很少,大部分需要从中国、韩国等地进口。
灵芝也是食用菌类的一种,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灵芝可以增强免疫力、降血糖、强化心脏、调节血压、抗血栓、抗病毒等,孩子们如果吃灵芝,还有提高记忆力的作用。
日本对灵芝能够强身健体的意识早已很强,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日本人因为吃灵芝而普遍延长寿命这一说法。
有科学论述,人体细胞历时七年可全部更新一次,因此,当你长期(7年以上)吃用灵芝就会得到近于返老还童的结果。
我想,除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外,吃用灵芝极有可能是日本人12年成为长寿冠军的秘密。
如果日本人真是吃灵芝而长寿的话,那么我们追求长寿也会很简单,吃灵芝吧!在这泱泱大国,灵芝早已被我们祖先传颂了几千年,只是我们现代人喜欢新事物,喜欢抗生素,才使这么好的“宝物”长期被忽视了。
灵芝在中华民族医学祖籍《神农本草经》上早有记载,灵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盘筋骨,好颜色;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灵芝,益精气,增智慧,好颜色,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野生灵芝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中,因为那里没有污染,昼夜温差大,子实体较小。
但是现在的野生灵芝几乎已经绝迹了,很难找到好的野生灵芝,毕竟宝物难寻啊!所以很多都采用了人工栽培的方式种植,日本每天都会从长白山中的灵芝种植基地进口大量的灵芝菌种,因为长白山灵芝的药用价值是灵芝中最高的,长白山地处北纬44度,日夜温差大,空气好,在长白山种植的灵芝,其生长周期为300天左右,非常长,味道也是极苦的。
日本人平时三餐吃什么
日本人平时的三餐都吃什么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日本人平时吃什么
日本人的三餐大体可归纳如下。
一、早餐:普通的日式早餐通常是,一个鸡蛋(50g),一碗米饭(100g),1块烤鱼(50g)或火腿肠(50g),一盘蔬菜与水果(150~200g),一小碟咸菜,一碗酱汤。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于西式早餐,往往是一片面包涂上黄油或果酱,一杯牛奶(300~400ml)或果汁、咖啡。
二、午餐:多为快餐,如拉面(面条100g,火腿40g或鸡蛋50g,豆芽少许,汤500-800ml);咖哩饭(米饭80g,牛肉或鸡肉40-50g,葱头、土豆、胡萝卜50g,咖哩汁150ml);盒饭(米饭80g,一小块鱼或肉50g,生菜和水果50g,少许咸菜,几粒青豆,一片柠檬,一些调味品);面包加牛奶/咖啡。
三、晚餐:一碗米饭(100g),豆腐(50g),天妇罗(50g),海虾1-2尾(20-30g),生蔬菜(200g),啤酒(500ml)或清酒(200ml),餐后水果(100g),酸奶(50g),茶(200ml)。
在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有几个优点供我们参考:①牛奶的摄入量高保证了人体对钙的营养需要,今天的日本中、高中学生身高明显增加,与之不无关系;②不论是在餐馆或家庭就餐,保持着分餐的习惯,每人一份饭中包括了各种食物,使营养素搭配均衡,同时,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每顿饭吃了多少,易于控制热能摄入过
多,避免肥胖和对健康的损害;③由于食品加工业、餐饮业发达,家庭及个人在做饭上花费较少的时间,有利于将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④日本虽然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但在饮食方面非常讲究节约,很少见到剩菜、剩饭的现象。
日本饮食文化特点介绍一、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对日本的文化感觉,恰似男人与男人或女人对女人,有一种同类感。
日中沟通了数千年,正因为" 一衣带水 " ,隔海相望。
舟船来往,互通有无。
东方世界中,再没有其余国家像中日这样有这样深切的文化血缘。
没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大多懵懵懂懂,把中国文化当成一种 " 母文化 " ,把日本文化当成一种 " 子文化 " 。
中国的文化是鸡,日本的文化是鸡蛋。
中国人何必再向日自己多看一眼。
至于文化,老师还需要向学生学习什么呢?这真是天大的误会,也是天大的误会。
日本文化在它的哺乳期间,确实曾从早熟的强健的饱满的中国文化机体中,大口大口吸过乳汁。
可是早在 1000 年前的 " 安全时代 " ,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烈的胃里,形成了并世无双的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
而日本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就是 " 饮食文化 " 。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
四周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构成的日本列岛,天气平和,四时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的大海菜肴。
存在决定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
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
同时,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少,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厚,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
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自己中间便转为日本式解说。
如 " 粗枝大叶害死人 " 这一成语,日文为 " 油断大敌 " 。
他们理解为:没有油 ( 即油断此后 ) ,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受。
为这天自己联想到,不可以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安全度日。
为这天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长此以往发展为以平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正如大家所知,日本受儒家思想影响大,特是 " 和 " 的思想根深蒂固。
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1、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
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
存在决定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
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
同时,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
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间便转为日本式解释。
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
他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
为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
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正如大家所知,日本受儒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
日本人崇敬的圣德太子就极为重视"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句话就是"和为贵"。
有鉴于此,日本人对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
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难于饲养,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得知牛肉的营养价值,才逐渐吃猪、牛肉。
羊肉则在市场上少见,仅在北海道等少数地方才能买到。
像中国那样食用鹿、驴、狗、兔肉的习俗更是罕见。
这就酿就了日本菜肴少加工而吃生鲜的特点。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
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
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
这也符合日本的情况。
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
日本人总是不折不扣传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
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
浅析日本的饮食文化【摘要】“民以食为天”,因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也是中国璀璨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本文化发根于中国,饮食文化或多或少也一定受到中国的影响。
本文就日本的饮食文化做了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日本饮食特点习惯一、日本饮食的特点自古以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文化,有科学技术,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
这自然和当时中国的强盛密切相关。
在现在的日本料理中不难发现很像中国菜的“野菜炒め”。
崇拜并学习强者似乎是日本的特色。
到了近代,中国逐渐没落,西欧逐渐强盛的时候,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改革,大量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
在日本科技逐渐发达的同时,日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吃熟菜变为吃生菜沙拉。
说起日本饮食,经常会得到这样的评价,精细,量少,清淡等等,这些词语都大体上概括了日本饮食的特征。
(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1)所谓“精”。
就是无论什么料理,都很好看,至于味道怎么样,那是其次。
中国菜可以不同的菜放在同样的盘子里,但是日本料理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不同的菜是放在不同的盘子里的,而且盘子是奇形怪状,摆放的方向也是有讲究的。
做出来的菜基本上都是一个样。
如果不考虑味道的话,日本料理确实很好看。
(2)日本料理的?“少”。
?中国人吃饭讲究的就是个实在。
要吃好,并且还要吃饱。
吃好自然不必说,要吃“饱”,这在吃日本料理时就有点困难了。
中国人吃菜是一筷子,一勺子地吃。
日本人是一片菜叶一片肉地吃。
往往一顿饭吃下来,只有6分饱,过两个小时又想吃饭了。
在日本花400日元买的便当,也就是盒饭,往往里面就是3块炸鸡和一片黄瓜,几片腌萝卜。
可别以为有3块鸡肉就很合算了,鸡肉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白菜都比它贵。
正因为蔬菜价格很高,所以日本料理里蔬菜的分量不多。
也不光蔬菜,其它的东西一样很少,往往一样菜是一小口就结束了。
(3)“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
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估计也和他们饮食的清淡有关。
中国菜基本上每样菜下锅之前都要先往锅里倒油,没有油,也就不会有美味的中国菜。
日本饮食及其饮食文化特征摘要日本,地处东亚,其民族文化特色明显,这一文化能与其他文化相互兼容共存,毫无疑问,其饮食文化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日本人通过对外国先进食文化的兼收并蓄, 形成了以自己传统饮食习惯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日本这一民族的饮食习惯较于中华民族,其口味较为淡雅,同时其饮食讲求餐桌礼仪,对于食物的形与色、食器和用餐环境等。
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日本饮食代表一种纤细精致的文化,反映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等。
关键词:日本;饮食;饮食文化;特征要旨日本の文化は一种の互換性の強い。
もちろん食文化も例外ではなく、日本人は、外国の先進の食文化を切り裂くを形成した自分の伝統料理习惯中心の、多様な形態の、独特の、や礼服の食文化の構造だった。
日本食精致、薄口こだわり、食事作法や食べ物の形と色、食器や食事の環境など。
これらの特徴から日本食の代表一种の文化、繊细精致な反映日本人の美意识や厳格の上下関系など。
キーワード:日本;食事;食文化;特徴引言饮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许多特征。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去当地品尝他们的饭菜是最好的办法。
因此,考察日本饮食文化特征,实际上就是考察体现在饮食中的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料理清淡、精致、营养、注重视觉和食器搭配等特征反映出内在的日本文化意蕴,从中可以窥见日本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及深层文化意识中“分”的观念。
一、日本文化及其骨髓文化一般分为高等文化和大众文化,前者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
大众文化指的是人们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精神文化,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等;二是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化,如言语行为、体态语等非言语行为;三是物质文化,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更加重视大众文化,文化的差异愈大,交际就愈为困难。
文_信息传播280摘要:提到日本料理,大家就会联想到生鱼片和以新鲜清淡为主的寿司。
日本饮食文化别具一格,这得益于日本人崇拜自然、尊敬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饮食特点,探究渗透在日本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自然观。
关键词:季节;清淡;料理;自然观美国哈佛商学院经济学家发布世界肥胖人口国家排行榜,新西兰居首位,排在其后的是瑞士和冰岛,俄罗斯排名第五,其国内肥胖人口比例占到25%。
而日本则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肥胖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另外,日本妇女的平均寿命是85岁,是最高的。
这些很大原因都要归功于日本的饮食特点和习惯。
受日本自然环境影响的日本人,地处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绳文时代以捕鱼为生,后来演变为以稻作为主的农耕社会,养成了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崇拜自然的观念,而日本料理受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的影响,在选择食材、烹饪方式和装盛食物等方面无不体现了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的观念。
一、食材选择上顺应四季变化日本人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烹饪食材,即日本料理的应季性。
日本传统文化推崇的是新鲜至上,料理通常以海产品和新鲜蔬菜为主,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的对应。
他们认为应时令的蔬菜、水果顺应季节生长,采自然之精华,是最健康的美味佳食,所以只有食用时令性的食物才是最可取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的厨房都很小,没有过多的地方存储食材,因此去超市买新鲜蔬菜水果的次数非常多。
春季吃鲷鱼,夏季吃松鱼、鳗鱼,秋季吃刀鱼,冬季吃鲫鱼。
在水果和蔬菜的选择上,3月至5月是草莓、洋葱、卷心菜,6月至8月份是黄瓜、西红柿、桃子,9月份到11月份是苹果、胡萝卜、红薯等,12月份到2月是橘子、萝卜。
选择最新鲜的应季的食物,是日本饮食的一大特点,从此也不难看出,日本人将自然当做神一样敬畏,顺应自然的变化,根据自然的变化追求合乎时令的美味,在饮食上体味四季分明的变化。
二、烹饪方式上注重原有味道日本料理的一大特点是淡。
日本饮食文化的变迁作者:王春华来源:《烹调知识》 2018年第10期日本是个很会吃的国家,日本饮食以其美观、健康而享誉世界。
特别是在2013年,和食收录到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日本饮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和食不仅仅是饮食的一种,更是承载了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
当然,日本的饮食文化不单单有和食一种,明治维新之后,从欧美掀起的近代化浪潮波及日本,另外,因营养科学的发展和日本的富国强兵政策的影响,日本的饮食文化开始逐渐发生改变,现在,日本所有地区的便利店有着丰富的食材,家庭的餐桌上也有各式各样的料理,现代日本的饮食生活越来越国际化。
文章以日本各时期流行的饮食文化为中心,介绍日本人饮食生活的变迁、特征以及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日本的传统饮食文化——和食(一)日本料理的起源日本料理起源于奈良时代和绳文时代。
大米是饮食的主要角色。
早在2000年以前,水稻耕作的方法传到日本,日本奠定下了以米为中心的饮食文化。
在平安时期,贵族之间已经使用小器皿分盛料理,涌现出取小部分食材混合制成的料理。
与此同时,正式的飨宴料理产生,这就是皇庭贵族料理的由来。
这种料理又被称为本膳,和茶怀石、会席并成为日本料理的三大基本样式。
现在,多数人喜爱的寿司源于19世纪初期的江户,当时日本人用一些醋腌制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这就是寿司最初的形式。
如今在世界上大受欢迎的和食,是经过漫长岁月发展的结果。
(二)和食的特征2013年12月,在和食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和食的特征被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食材新鲜且多样化,重视食材特有的味道。
日本的国土南北狭长,山和海的分布范围广,各地的食材多样。
另外,料理技术和工具更加彰显素材的味道。
第二、“一汁三菜”营养均衡,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汁三菜”是日本人理想中最基本的料理样式,可以保持营养均衡,对长寿和防止肥胖有很大帮助。
日本饮食文化日本饮食文化日本饮食文化介绍【1】日本食物一般西方人的观念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锅或样子古怪之寿司,而近年来,日本食品已尽人皆知,世界闻名了。
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尝新鲜的生鱼及肉质鲜嫩之炸暇,更有部分游客已作好准备去日本一嗜各种各样之日本传统美食,享受日本美食已是阁下一生之中最难忘事之一。
饮食习惯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
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夜生活日本人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
在大都市内的娱乐中心区,到处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总会。
日本饮食文化介绍日本的酒类啤酒:日本人最喜欢喝啤酒,无论是生啤酒或是瓶装的都受欢迎。
在夏天,部分百货公司有露天啤酒馆,吸引大量游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热喝或冷喝,无论那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
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过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爱喝威士忌加冰加水(Mizuwari)餐酒:在西餐厅内都有日本制及进口的餐酒。
在中国餐馆里,亦有绍兴酒供应。
烧酒:这种酒是用蕃薯、大麦、蔗糖等材料制成,经过滤后的酒精,与伏特加有些类似。
饮酒的礼仪一般普通的日式酒馆,气氛随和且轻松,同行顾客都会互相为对方倒啤酒。
如果一群人去喝酒的话,第一杯要等大家举杯说"干杯"后才能喝。
日本饮食文化的三大特点【2】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
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绳文时代,日本已经有了明确的两性分工:妇女采撷坚果,男子打猎捕鱼。
以后,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杂食这一基本特性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相反,他们的食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丰富。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的畜牧业曾经不太发达。
同时,在历史上,由于牲畜主要用于耕地拉车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杀生,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本人的肉类摄入量一直不足。
日本料理的饮食礼节◎适宜的待客之道:为了筹备主客尽欢的宴席,最好在宴客前,即对客人的饮食喜好有所了解。
◎上菜的顺序:原则上,最好把刚做好的菜用一道道的方式端上,不要一下子就全部上菜,否则会破坏本来食物的美味。
而在日本料理中有其上菜的合理顺序,必须依照顺序一道道地上菜,把吃完的空盘拿下去,使桌上经常保持两道菜,估量将吃完一道菜后,才上另一道菜。
◎料理的罢法:现在的日本料理可分为宴席式或怀石(茶料理)式,餐厅和旅馆等大部份是使用宴席式。
在餐桌上每道料理都有其固定的位置。
家庭的普通餐桌若按照规则盛放,亦便於食用。
用餐时,不要翻鱼--这是一种迷信。
翻鱼象征着翻船,预示着会给家庭和生意带来灾难和厄运。
不要把吃剩的骨头放到碗里,应把它们放到旁边的碟子上。
中国就餐礼节如果有人以筷子或匙子盛食物给你时,不要以筷子去接,应该以碗或碟子去盛载。
不要把吃剩的骨头放到碗里,应把它们放到旁边的碟子上。
如果有人以筷子或匙子盛食物给你时,不要以筷子去接,应该以碗或碟子去盛载。
吃饭时,不要用自己用过的以筷子来夹桌子上的食物,应小心用分菜匙把那一小块取出。
当两人同时夹桌子上的食物时,避免双方筷子互撞或跨越别人的筷子,那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举动,俗称"飞象过河"--一种在中国象棋中不允许的走法!有人倒茶时,以三根指头轻拍桌面以示感谢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不同饮食习惯一个日本母亲,如果家里有中学生的话,起床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做盒饭。
在小学里一般校方提供午饭,但一上中学后,随着各自的饮食习惯的多样化,学生一般从家里带盒饭上学。
北京的日本人学校基本上亦如此。
听到日本中学生要带盒饭上学,中国人百分之百地肯定会说,啊,那学校里一定有热饭服务吧。
我回答说,没有啊,微波炉、蒸笼什么的都没有,就这么吃。
这回,中国妈妈就不得了了。
他们吓得要命,一方面指着肚子说会伤胃的!一方面非常体贴地责怪我,为什么学校里不供应午饭呢,为什么家里人不送热饭去呢?吃冷饭、冷菜,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好像是不敢相信的事。
日本饮食礼仪【篇一:日本饮食礼仪】提到日本,我想大部分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日本的美食,那我们有机会去日本吃饭或者跟日本朋友吃饭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在吃饭时候的礼仪。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饮食礼仪。
首先介绍一下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第一,日本人养成了清洁卫生的饮食习惯,在家吃饭一般实行分餐。
第二,经常吃海产品、豆腐、酱汤等传统食品,加上西方的牛奶、酸奶等,搭配蔬菜,保持了膳食的平衡。
第三,吃生鱼片用的佐料日本芥末(天葵),像中国的大蒜一样,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第四,日本大力提倡减盐运动,配合药物治疗。
日本人的一餐饭食包括一碗饭、一碗味噌汤、两道或三道菜肴,配菜越多,那顿饭便越够体面。
用餐的正确次序是先喝小口热汤,不要只集中吃光同一道菜肴,应顺序循环吃每道菜肴,使各份比例均等,才可同一时间吃光所有菜肴。
日本社会可以说是个比较典型的“亲兄弟明算账”的社会,就算男女朋友出去吃饭aa制也是家常便饭。
日本人在用餐时,要摆上一张矮桌,然后男子盘腿而坐于地下,女子则跪坐而食。
然后我们了解一些筷子的礼仪。
不要对着食物举筷不定,这样的行为很不礼貌,同样,不要用筷尖插食物,虽说有些食物用筷子不太容易夹起来,但筷子不能用来插或铲食物。
另外不要用筷子挪动盘子,不要用筷子把食物传来传去。
席间比较严重的冒犯行为是把筷子直插进饭碗里,这是一种死亡的标志。
日本人的用餐礼仪似乎严厉,但日本人容许狼吞虎咽式吃法,这吃法甚至令其他国家的人感到惊讶。
例如吃寿司,日本人习惯直接用手拿着寿司去蘸调料,然后放入口中,他们不会用筷子吃寿司;又例如吃面,日本人直接从汤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会发出响声,依据日本人的习俗文化,吃面时发出响声是表示面食很美味,也是对厨师表示赞赏的方式。
公司的同事或朋友很多人一起聚餐时,一般都会等大家一起举杯说过”干杯”之后才开始进餐。
尤其是到了年底和年初的时候,日本人一般会很多人聚在一起开忘年会和新年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人喝酒时所说的干杯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用语,并非真的要将杯中酒喝光。
日中交流了数千年,正因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舟船往来,互通有无。
虽然钓鱼岛事件以及一直以来的民族仇恨让两个国家总是有着各种矛盾与冲突,但是文化是无国界的,在东方世界中,再没有其他国家像中日这样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血缘。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
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
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
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
而重视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漏地继承了来。
为此,把烹饪出来的菜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是生鲜海味,但"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但实际上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日本吃饭前多数人不祈祷,只有信仰宗教的人祈祷,但是他们会这样做:1 吃饭前双掌合十,说いただきます,以感谢上天赐予食物China and japan in exchang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just because "a narrow strip[strɪp]of water, across the sea".Boat exchanges, mutual exchange of needed products.Although the Diaoyu Islands events and Since the ethnic[ˈɛθnɪk] hatred[ˈhetrɪd]make two countries always have a variety[vəˈraɪɪti]of contradiction s[kɔntrəˈdikʃənz] and conflicts [ˈkɔnflikts] , but the culture is no national boundaries [ˈbaundəriz], in the eastern world, no other country likes Japan have such a profound cultural consanguinity [ˈkɑnsænˈɡwɪnɪti,].Chinese cuisine [kwɪˈzin] stresses [stresiz] "color, aroma [əˈromə], taste," Japanese cuisine stresses "color, shape, taste". Become a "shape", the Japanese diet culture characteristic[ˈkærəktəˈrɪstɪk]to come out. The Japanese cuisine is not eat what taste, but pay more attention to "shape", so it is with the eyes to eat Japanese cuisine. In the eating environment, everywhere filled with a subtle[ˈsʌtl]but still let people can not ignore the beauty...The importance of history of Japanese is the ancient[ˈenʃənt]diet without anything missing inherited[ɪnˈhɛrɪtɪd]to.For this, put the cooked dishes [diʃiz] as well as natural scenery [ˈsinəri] in a bunch of flowers, to adorn [əˈdɔrn]the life of people.The Japanese cuisine is characterized [ˈkæriktəraizd] by the largest fresh seafood, but "tea ceremony [ˈsɛrəˈmoni]" is the crystallization [ˈkrɪstəlaɪˈzeɪʃn] of Japanese culture,Japanese culture representative [ˈrɛprɪˈzɛntətɪv], is also the Japanese life norms[nɔ:mz], Japanese soul. But in fact the Japanese tea culture with Chinese tea culture history develops.The Japanese eat ago most people don't pray, pray only religious [rɪˈlɪdʒəs] people, but they do:1.Before eating Two hands folded[ˈfəʊldɪd], say that :” いただきます” To thank God for the food2 吃饭的座位,辈分地位低的要坐在离门口近两边的,长辈上位者坐在离门口远的正中间的位子。
关于日本的饮食文化特点总结一、日本饮食文化日式汤和其他的液体菜肴要直接从碗里吸吮。
尽管在日本吃面可以发出咂咂的声音,但喝汤时不允许发出这种声音,而且直接用碗喝,不用勺,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品味汤汁的味道。
吃天妇罗和生鱼片这类食物时需蘸汁,这时应一手把着盛酱油的碟子,一手执筷把食物夹起蘸汁。
不要将菜蘸大盘里的酱油,而要先把酱油倒在小盘中,一次倒一点,省着点用。
与西方菜肴不同,日本菜相对来说很少用汁浸泡,浓汁浓味吃不出所以来。
如果需要的话,日本人常像西方人那样把酱油浇在食物上,吃饭时先吃完碗里的饭再盛,吃多少盛多少。
人们几乎看不见日本人边走边吃,即使像冰激凌这样无伤大雅的食品也一样。
日本人认为那种边走边吃的习惯很不符合礼节。
人们买了食物或快餐,常常是找一个地方坐下吃完。
不要自己把酒杯添满,别人会为你做这件事。
你的任务不在于你自己的杯子,而是坐在你邻座人的杯子。
这样做有利于团结,促进形成社会团体,无论在朋友之间还是同事之间。
一般普通的日式酒馆,气氛随和且轻松,同行顾客都会互相为对方倒啤酒。
如果一群人去喝酒的话,第一杯要等大家举杯说“干杯”后才能喝。
二、日本饮食文化特点要谈日本的食文化,就不能不提到日本的大酱汤。
在日本流传着一句话:“大酱汤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那么,什么是大酱汤呢?为什么大酱汤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呢?日本人为什么爱喝大酱汤呢?原来,大酱汤是日本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它起源于镰仓时代,那时候只有武士才能喝。
直到室町时代末期,大酱汤才登上了普通百姓的饭桌。
大酱汤的做法是先把水烧开,然后放入自己喜欢的配料。
配料可以是豆腐、滑子蘑,也可以是海藻、蛤蜊等海产品,还可以是蔬菜和肉类等等。
总之,根据家庭的不同,大酱汤里放入的配料也不同。
配料不同做出的酱汤的味道就不同。
“大酱汤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这句话也就由此而来。
放入配料之后,接下来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放入大酱了。
这时候要注意的是:放入大酱之后千万别再让酱汤沸腾,因为酱汤如果再一沸腾的话,酱的香味就会挥发,酱汤的香味也会因此而减少了。
导致日本这个国家有着如此独特的饮食方式的原因
1. 首先,很多国家都认为火是文明的起源。
在这些国家的人的观念中,认为生食的是野蛮人,中国就位列其中。
在这里,分歧俨然产生了。
在日本人看来,文明不一定是好的事物,文明当中藏有人类的残暴,某些时候文明应该受到抑制。
日本人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共生,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明显的反文明特征。
本来火是破坏森林的元凶,能不使用火就尽量避免使用,那样做才是珍爱地球的表现。
而且,应该多去用生食训练自己的味觉,只有生鲜食物才有自然之物的甘甜美味。
有人说,日本文化就是贫瘠人的文化。
贫穷就不能浪费。
所以他们只能使用贫乏的食材,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进食。
这是很多辈的日本人多年积攒下来的智慧。
日本料理就是这智慧的结晶。
?
2. 日本人在生活中习惯把食物传统地分为主食与副食。
日本人把米作为主食,把蔬菜和鱼等作为副食。
这一点和中国是一致的。
他们把米当做主食食用的历史久远,要追溯到弥生时代。
据说,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出现了大米,这种米就是现在人们食用的大米。
副食是以水产品为中心,日本人摄入的最主要的动物性蛋白质几乎都是来自水产品。
肉菜从古代就有,但由于佛教的普及,肉食渐渐成为禁忌食品。
中世纪以后,即明治维新之后,肉菜才渐渐出现在日本人的餐桌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饮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日本学校提供餐饮后,才渐渐普及了面包类食品。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肉类、乳制品之类的摄入量
也在大幅度地增加。
再有就是速食食品的普及,也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3. 对日本人而言,食物的作用不仅仅是在饥饿的时候采集应季的蔬菜水果来享用,更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祭祀时供奉给神灵,或者是庆祝他人结婚、生子或者乔迁。
随着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国家制度的改变,诸国由于到朝廷上贡,带来了各地的山珍海味,不断为神祠、宫殿中以及朝臣家添置膳食。
久而久之,这种饮食渐渐成为正式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人以稻米为主食,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鱼、大豆和少量的肉。
此
外,日本人还大量摄取应季的蔬菜水果以及海藻、野菜和菌类。
日本传统的烹调方式以生拌、清蒸为主,用油量非常少。
特征:
一、喜食健康食品
海鱼和海产品:鱼类,尤其是海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脂非常有益,从而大大降低心脑血管患病率。
日本某些超市,出售鱼和海产品的冷柜,比出售肉类和禽类的冷柜多一倍!十大健康食品中的鮭鱼(又称大麻哈鱼),是日本人最常食用的鱼类之一,含有大量的DHA (就是我们常说的脑白金的有效成分之一),常食鮭鱼,不但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而且延缓脑的衰老,日本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
远远低于中国。
被称为软黄金”的金枪鱼,也是日本人喜食的鱼类之一,
日本人每年消耗的金枪鱼,达全世界金枪鱼捕捞总量的四分之一!
原因:
1. 首先,由于日本四周环海,可以用很新鲜的鱼类海鲜作为食材进行烹饪。
由于地理原因,日本料理渐渐产生岀自己的特点。
2. 其次,因为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所以进行烹饪的时候,日本人习惯尽少使用食用油。
这是形成日本料理无油、新鲜的基本原因。
3. 再有,由于火山喷发、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较多,增加了日本民族的不安感。
正因为日本火山较多,才能喷涌出大量的温泉。
虽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日本人并不憎恨自然,日本人具有较其他国家人更加敬畏大自然的性格。
日本料理也承袭了这个特点。
4. 日本人认为保持食材的自然风味烹制而成的食物才是最好的,像“生鱼片”、“寿司”之类的食物在日
本料理界占很高的地位。
一提到日本料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生鱼片了。
日本料理尊重食材的自然之味,在日本人眼里,不进行任何热加工的生冷食物才是最上乘的料理之法。
二、注重营养均衡
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中,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为1:1,动物蛋白中,鱼蛋白和肉蛋白的比例也为1:1,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比例。
日本人吃饭,讲究多样,主菜、副菜、配菜、水果、甜品俱全,而
每种量都不多,既不过饱又营养全面。
即使在松屋(日本最便宜的快餐
店)吃顿工作餐,也能保证肉、菜、豆制品、海藻全面摄取。
三、烹饪方法科学
日本人烹饪,以煮、烤、生食为主,极少用油炒,即使要炒,油的
用量也非常之少,炒好的东西,既看不到油光,也尝不出油味,清淡、
原味。
四、顺应季节尝鲜味
食”的时令性在日本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春季,超市、广告中满是春
①味觉”标语,秋季,又以秋①味觉”为招牌,秋刀鱼、葡萄、秋梨、
秋松菇闪亮登场,顺应季节生长、成熟的生物,激素含量最低,而且采
自然精华”这与中医讲究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正有异曲同工
之妙。
日本传统文化推崇新鲜至上”因此日本妇女通常喜欢多买一些鱼、蔬菜和水果等,红肉、糖果、饼干以及加工好的食品则买的比较少。
日本人的厨房都不大,没有太多地方储存食物,因此人们们去超市买新鲜菜的次数比较多。
相反,在美国,人们喜欢一次买几个星期的食物放在冰箱里。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重视“季节感”呢?那就要追溯到日本人的文化信仰了。
日本是农耕国家,因此在日本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
在日本,民族宗教中的神灵并不像其他宗教一样拥有人类的形态。
在我们进日本的神社参拜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神社中并没有供奉的神像。
其实,这与他们的传统信仰,也就是与“神道”有直接的关系。
日本人认为“万物有灵”,“神道”思想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
《古事记传》中有叙述古代神灵的话:日本的神有贵神,也有贱神,有强神也有弱神,有善神也有恶神。
这跟外国宗教所崇奉的佛、菩萨、圣人等有着根本的区别。
不管是人、鸟兽还是山川草木,抑或是其他,世间万物都是不普通的,任何事物都能成为被敬畏尊崇的对象。
换言之就是“万物有灵”。
不得不说这就是日本神灵的特点。
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蛇”、
“鹿”、“狼”、“猿”等动物,“树木”、“岩石”等自然物,抑或是“镜子”、“刀剑”、“玉石”之类的人工制品都是有神力的,都会被看成是能与神对话的媒介,同时这些东西本身也是神灵。
因此,对于日本人来说,不管做任何事都要首先考虑保护自然,带着尊敬自然的心情生活。
日本人把大自然当做神一样敬重。
正是这个原因,他们对春夏秋冬有着不同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季节感也渐渐融入到他们的起居饮食上了。
对于日本人来说,饮食中一旦失去季节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五、水料理
清淡的日式料理是最健康的水料理”清澈丰富的水源孕育了日本的饮食文化。
日本料理被称为水料理”,而欧美菜则被称为油料理” 欧美国家的菜肴大多数都会放黄油等,咱们中国人吃菜更是无油不欢。
而日本人的餐桌上,雪白的米饭、碧绿的生菜、红色的鱼片、橘色的胡萝卜,无一不是清爽可口且尽量保持了食物本来的味道。
东京慈惠会医
科大学健康医学中心负责人和田高士先生说:日本传统饮食以鱼类和蔬菜为中心,摄油量少,这样能够防止能量的过分吸收。
”
六、日本的食器很讲究,被看做是饮食的一部分
1. 食器的形、色、材质种类繁多,装盘方式也很讲究,除了米饭、汤汁和香料之外,还有前菜、生鱼片、烧菜、炸菜、煮菜、拌菜、醋拌凉
菜等等。
例如:简单的煮芋头,选料精良烹调适当,再加上美食配美器,做成的菜肴可谓: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啊!
2. 日本人在家吃饭时有各自使用的碗筷。
男性与女性使用的器皿大小是有区别的。
吃饭的时候都拿着碗,这种习惯使他们的进餐方式显得很特别。
3. 日本人在做料理的时候一定会把食材切成适合进食的大小。
他们认为,不把生鱼片切成一口吃下去的大小的话,是不规矩的做法。
同样,食器的大小与形状也是按照方便饮食的原则来制作的。
4. 日本的孩子在成长中是要经常更换碗筷的,有的地方还残留着每年更换筷子的仪式。
成长中的儿童每年手掌的大小都会有增大,所以需要及时更换适合年龄的筷子。
5. 日本人还会根据环境现状的不同选择材料不同的食器。
在日本人眼
中,此料理、此季节配上此器皿才能显出此时料理独特深厚的风味。
总之,器皿的种类何其之多,这也是日本料理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