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分类和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831.90 KB
- 文档页数:92
主动脉瘤鉴别诊断及注意事项(全文)主动脉瘤可发生在主动脉的各个部位。
主动脉呈局限性扩张膨大,升主动脉段内径大于40mm,腹主动脉段内径大于30mm,即可诊断为主动脉瘤。
一、梭形主动脉瘤1.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主动脉呈局限性梭形扩张,基底较宽,凸出度较小,与正常主动脉分界不清(图1)。
瘤壁回声增强,前后壁搏动方向相同。
当主动脉瘤较大时,壁菲薄,前后壁呈逆向运动,即收缩期前壁向前运动而后壁向后运动,内径有扩大现象。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扩张的主动脉内血流速度无明显增快。
当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根部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彩色多普勒于左心室流出道探及舒张期五彩镶嵌反流束(图2),频谱多普勒取样为舒张期高。
(梭形主动脉瘤)( 梭形动脉瘤所致主动脉瓣反流)二、囊性主动脉瘤1.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1)主动脉壁局部向外凸出,呈囊袋状扩张,与正常主动脉分界清楚,小者内径仅数厘米,而大者内径可达20cm 以上(图3)。
(囊性动脉瘤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2)瘤壁菲薄,有搏动现象。
(3)带蒂的主动脉瘤呈圆形,壁菲薄,无明显搏动,二维超声心动图极易误诊为囊肿。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彩色多普勒于瘤口处探及瘤内五彩镶嵌血流(图4),脉冲多普勒显示入瘤的血流和出瘤的血流频谱方向完全相反,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囊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表现)A.图显示囊性动脉瘤内五彩镶嵌血流信号,入瘤血流与出瘤血流完全相反;B.图显示囊性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三、假性主动脉瘤1.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假性动脉瘤壁系由动脉周围组织与机化的血块构成,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壁的某一部位回声连续性中断,主动脉旁见异常无回声区,大多为圆形,并呈偏心性改变。
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一股红色血流进入瘤内,入瘤处血流速度增快,而瘤体内血流缓慢,呈漩涡状(图5)。
( 假性动脉瘤)A.图显示一股红色血流进入假性动脉瘤内,入瘤处血流速度增快;B.图显示假性动脉瘤内血流缓慢,呈旋涡状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1)主动脉明显增宽,前后径≥40mm。
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发生扩张、膨胀或异常破裂的疾病。
根据主动脉瘤的不同特点和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1.根据主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分类:
a. 按瘤颈位置分类:
●显性根部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根部与升主动脉相连的部
分。
●升主动脉主动脉瘤:发生在上行主动脉(升主动脉)部位。
●主动脉弓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弓的任何位置。
●下降主动脉主动脉瘤:发生在降主动脉的任何位置。
b. 按瘤形分类:
●梭形主动脉瘤:其形状类似梭子,呈长圆筒形。
●囊状主动脉瘤:形状类似袋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c. 按部位分类:
●增强主动脉窦(Valsalva窦)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窦。
●冠状窦主动脉瘤:发生在冠状窦区域。
2.根据主动脉瘤的直径分类(常用于疾病管理和治疗决策):
●小主动脉瘤:直径小于5.5厘米。
●中等主动脉瘤:直径介于5.5-5.9厘米之间。
●大主动脉瘤:直径大于或等于6厘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主动脉瘤分类的一种常见方式,根据具
体医学实践和研究,还可能存在其他分类方式。
2022腹主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2022年中国专家共识: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腹主动脉瘤(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部扩张达到正常动脉直径的50%以上。
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的直径与性别、年龄、种族、体表面积、动脉收缩和扩张等因素有关。
根据国外诊断标准,当腹主动脉直径大于30mm时,可以诊断为AAA。
根据瘤壁结构,AAA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由于AAA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较为复杂,XXX于2008年发布了《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为反映学科进展,XXX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制定了《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该共识阐述了AAA的诊断评估、治疗方式、术后随访管理等方面,旨在指导血管外科医师的临床实践。
发病率方面,AAA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和吸烟等。
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的AAA发生率相应增高。
在欧洲北部地区,超声筛查显示直径29~49mm的AAA在75~84岁男性中的患病率达12.5%,在75~84岁女性中患病率为5.2%。
自然病程方面,大多数AAA病人的瘤体会逐渐增大。
通常,AAA直径小于4cm时,年增长1~4mm;瘤体直径在4~5cm时,年增长4~5mm;瘤体直径大于5cm时,年增长大于5mm,瘤体破裂率达20%;瘤体直径大于6cm时,年增长7~8mm,瘤体破裂率也增大至40%。
吸烟者AAA的扩张速度增快16%。
但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动脉瘤的增长速度和破裂风险,即使较小的动脉瘤也有快速增长、甚至破裂的风险。
破裂性AAA病死率高达90%。
AAA破裂的相关因素除瘤体直径外,还包括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女性及阳性家族史等。
AAA瘤体较大时会压迫十二指肠,导致上消化道梗阻症状。
严重时,还可能侵犯十二指肠形成主动脉-十二指肠瘘,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此外,AAA瘤体还可能压迫下腔静脉或肾静脉,发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或腹主动脉-肾静脉瘘,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主动脉瘤的生物学特征和治疗方法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危害性极大且常常被忽视。
本文将从主动脉瘤的生物学特征和治疗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主动脉瘤,以期能使广大患者及时对症治疗,防患于未然。
一、主动脉瘤的生物学特征主动脉瘤是一种主动脉壁膨胀或破裂的血管病变,通常表现为主动脉内壁向外凸起形成的梭形扩张。
主动脉瘤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其中真性主动脉瘤指主动脉管壁出现真正扩张所形成的病变。
而假性主动脉瘤则是指主动脉管壁层出现瘤样扩张,通常跟外部血管间发生短路,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
主动脉瘤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血管壁脆弱或受到长期高血压冲击所致,破裂后很容易造成突发性死亡。
主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遗传因素是主动脉瘤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目前已有数百种可能与主动脉瘤相关的基因,其中重要的基因包括TGFB2、TGFBR1、TGFBR2、ACTA2、MYH11等。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主动脉瘤与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比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高盐饮食、肥胖等生活习惯都可以提高患主动脉瘤的风险。
二、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治疗主动脉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具体情况要根据患者症状、年龄、病变程度等因素而定,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用于主动脉瘤未达到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其主要目的是控制高血压、减缓主动脉瘤的扩张速度,从而降低其破裂的风险。
具体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而定,通常使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等。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主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开胸手术开胸手术是对主动脉瘤治疗较为彻底的方法之一,具有手术范围广、手术效果稳定等优点。
其主要是通过开胸,经过心包膜进入胸腔进行手术,可对主动脉瘤进行切除、移植等操作。
(2)介入手术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患者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导管和内窥镜直接进入血管进行治疗,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
主动脉窦动脉瘤分类
主动脉窦动脉瘤可以根据位置和形态进行分类。
根据位置分为以下几类:
1. 上升主动脉窦动脉瘤:位于主动脉上升段的窦部,是最常见的类型。
2. 升主动脉弓动脉瘤:位于主动脉弓部,通常与上升主动脉窦动脉瘤同时存在。
3. 下降主动脉窦动脉瘤:位于主动脉下降段的窦部。
根据形态分为以下几类:
1. 真性动脉瘤:由于主动脉壁的弱点导致扩张和膨出,主要由动脉壁组织构成。
2. 假性动脉瘤:由于主动脉壁发生破裂或撕裂,血液从主动脉内部溢出,周围组织形成包囊,主要由血液和包囊组织构成。
主动脉窦动脉瘤还可以根据病因进行分类,例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获得性动脉瘤。
先天性动脉瘤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主动脉壁的异常形成而导致,而获得性动脉瘤则是由于炎症、创伤、感染、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的。
主动脉瘤主动脉病理性的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称之为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分为真性主动脉瘤和假性主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是血管变宽涉及血管壁的3层结构。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局部破裂,由血块或临近组织封住而形成。
1病因可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囊性坏死、梅毒感染、细菌感染、风湿性主动脉炎及创伤引起。
其中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2分型1.根据形态可分为3型:(1)梭形;(2)囊状;(3)夹层。
2.根据部位可分为:(1)升主动脉瘤包括valsalva窦瘤;(2)主动脉弓动脉瘤;(3)降主动脉瘤,在左锁骨下和膈肌之间,三者统称胸主动脉瘤;(4)腹主动脉瘤,最常见。
3临床表现1.症状一般都在动脉瘤逐渐增大时发生疼痛,性质为深部钻孔样,部位胸主动脉瘤多在上胸部或者背部,肩胛下向左肩、颈部、上肢放射。
腹主动脉瘤则主诉下背部疼。
如果疼痛的强度增加可能预示着即将破裂,压迫邻近组织如上腔静脉、肺动脉、气管、支气管、肺和左喉返神经、食管,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呼吸困难、咳嗽、喘鸣,甚至继发感染、咯血、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呕血等,降主动脉瘤可侵袭椎体,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2.体征主动脉弓动脉瘤可在胸骨上窝触及异常搏动,胸主动脉可在腹部正中偏左触及一韧性包块,搏动明显,在瘤体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如弓部瘤影响主动脉根部,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如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颜面、颈部及上肢水肿。
4检查1.胸、腹部X线照像可以看到动脉瘤的钙化轮廓,但25%病人没有钙化,X线平片看不到。
2.超声波可描绘出动脉瘤的横径和长度以及附壁血栓。
3.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可确定瘤体大小和部位,成为诊断的金标准。
4.动脉造影为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术前评价动脉瘤的手段,但有带来并发症的危险,如出血、过敏和动脉栓塞,并且由于附壁血栓的存在,可能低估动脉瘤的实际大小。
5治疗1.内科治病控制高血压,治疗伴随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等。
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动脉瘤是动脉局部薄弱、突出的疾病。
主动脉动脉瘤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部位,但是3/4位于腹主动脉,而从胸降主动脉至上腹部占1/4。
主动脉瘤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梅毒、先天性、外伤、感染和遗传性结缔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断裂与坏死,管内血流高压冲击而引起的局限性管腔显著扩张或膨胀。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瘤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一、临床资料选择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3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4例中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加支架1例,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
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
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左锁骨下动脉灌注和上腔静脉逆灌(RCP)。
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瘤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置换,DeBakey Ⅲ型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降主动脉置换。
结果:7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
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1例。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胸主动脉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常在X线检查中发现。
症状与瘤体发展速度以及位置有关。
1.疼痛常在上胸或背部并向左肩、上肢、颈部放射。
后者常是瘤体即将破裂或侵蚀骨、神经所引起。
疼痛若呈撕裂或刀割状且沿血管放射,则提示夹层动脉瘤。
2.呼吸困难压迫气管、支气管所致,常在坐位、胸部前倾时改善。
3.咳嗽为气管或支气管刺激所致,也可因压迫支气管引起阻塞而产生继发性感染。
4.声音嘶哑或失音弓部瘤压迫左侧喉返神经所引起。
5.吞咽困难压迫食管所致。
6.咯血或呕血动脉瘤侵蚀或破裂入气管或食管之故。
7.神经系统症状除压迫喉返神经外,尚可压迫膈神经,产生呃逆或膈肌麻痹;压迫肋间神经,引起神经痛;有降主动脉瘤可腐蚀椎体,压迫脊髓而产生截瘫。
(二)体征1.异常搏动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瘤,可在胸骨上窝扪及到搏动。
动脉瘤OKM分级标准
一、瘤体大小
根据瘤体的最大直径,动脉瘤可以分为小型(<1cm)、中型(1-2cm)和大型(>2cm)三个等级。
小型动脉瘤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中型和大型动脉瘤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或破裂出血,需及时手术治疗。
二、瘤体形态
动脉瘤的形态可分为囊状、梭形和分叶状三种类型。
囊状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形态规则,容易诊断和治疗;梭形动脉瘤形态较长,两端呈锥形,手术难度较大;分叶状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易引起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
三、瘤体位置
动脉瘤的位置可分为颅内和外周两种类型。
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和大脑中动脉分支等位置,外周动脉瘤则主要发生在四肢、腹腔和盆腔等位置。
不同位置的动脉瘤症状表现和手术难度也有所不同。
四、瘤体数量
根据瘤体的数量,动脉瘤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类型。
单发动脉瘤是指只有一个瘤体,多发动脉瘤则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瘤体。
多发动脉瘤会给手术带来更大的难度和风险。
五、症状表现
动脉瘤的症状表现因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视觉障碍、瘫痪等。
部分动脉瘤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
现。
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诊断和治疗。
【影像基础】胸-腹主动脉瘤的分型
胸腹主动脉瘤最具代表性的分型为Crawford分型,1978年,Crawford根据胸腹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累及范围分为五型,之后于1986年将第V型(单纯肾动脉受累)去除而改为四型,其主要分型依据是由动脉瘤与左锁骨下动脉,膈肌及内脏动脉解剖位置关系来确定。
Crawford分型具体如下:I型:始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累及至肾动脉以上的主动脉;II型:胸腹主动脉均已累及,始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向下侵及腹主动脉分叉以上。
Ⅲ型:包括降主动脉远端以及全部腹主动脉至主动脉分叉处。
IV型:膈下(T12)大部分或全部腹主动脉受累,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
其中,IV型虽未累及降主动脉胸腔段,但其手术同样需要胸腹联合切口,故将其作为胸腹主动脉瘤的一种。
Crawford分型对于“降主动脉远端”未予以明确定义,Safi等则根据Crawford分型将T6作为降主动脉上部与下部的解剖标记,增加了第V型胸腹主动脉瘤,该类型动脉瘤起自T6肋间水平,累及至肾动脉以上的主动脉,Safi分型细化了Crawford分型的内容。
主动脉瘤支架分类主动脉瘤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主动脉瘤的重要设备。
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的局部扩张,并伴有动脉壁的破裂或撕裂风险。
支架是通过植入在瘤体内部,以加固主动脉壁,防止瘤体破裂。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主动脉瘤支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形状、材料和植入方式等方面的分类。
一、形状分类主动脉瘤支架的形状分类主要包括直线型支架和分叉型支架两种。
1. 直线型支架:直线型支架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瘤支架类型,其形状类似于一根细长的金属筒管。
直线型支架一般由金属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
直线型支架通过植入在主动脉瘤内部,可以有效地加固主动脉壁,防止瘤体破裂。
2. 分叉型支架:分叉型支架是一种特殊形状的主动脉瘤支架,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分叉的金属筒管。
分叉型支架通常用于主动脉瘤位于主动脉分叉处的情况,可以分别植入在主动脉的不同分支中,以加固主动脉壁,防止瘤体破裂。
二、材料分类主动脉瘤支架的材料分类主要包括金属支架和生物支架两种。
1. 金属支架:金属支架是主动脉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支架材料。
常见的金属支架材料包括不锈钢、钴铬合金和镍钛合金等。
金属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地加固主动脉壁,防止瘤体破裂。
2. 生物支架:生物支架是一种新型的支架材料,主要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
生物支架植入体内后,可以逐渐被机体吸收代谢,避免了金属支架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生物支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具有较低的血栓形成和充血风险。
三、植入方式分类主动脉瘤支架的植入方式分类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植入和开胸手术植入两种。
1. 经皮穿刺植入:经皮穿刺植入是目前主动脉瘤支架植入的常用方式。
患者只需进行局部麻醉,通过皮肤切口和血管穿刺,将支架引导至瘤体部位进行植入。
经皮穿刺植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主动脉瘤患者。
2. 开胸手术植入:开胸手术植入是一种传统的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方式。
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通过开胸手术切口,直接将支架植入主动脉瘤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