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M
L
K
X-Ray X-Ray
X射线的产生机制
• 特征辐射的标记方法
X射线的产生机制
(2)俄歇过程 电子在退激的过程中,是以无辐射的方式进行 将退激产生的能量传给另外一个能量较大(较外层)的电子, 使其变为自由电子,俄歇效应类似于一个“内光效应”。
N M
L
K
e-
俄歇电子在1925年由法国物理学家俄歇(P.P.Auger)首先发 现的。俄歇电子的能量决定于原于内层能级的结构,因此对 俄歇电子的能量和强度的研究能使我们得到关于原于的结合 能、状态量子数信息。
对于Z小的原子,发生俄歇效应的几率比发射X射线的几率大。 对于Z>35的原子,发射X射线的几率超过俄歇效应。 俄歇效应往往与发射X射线伴随发生。
光子诱发原子退激方式
• 俄歇电子 • 荧光产额
• 诱发原子核激发
特征射线的应用
电子X荧光分析 质子X荧光分析 粒子X荧光分析 γ诱发X荧光分析
Lanzhou University
X射线的发现
与真理失之交臂的人
– 1879年,克鲁克 – 1890年,古德斯比德 和詹宁斯
X 射 线 的 发 现
返回
X射线管
返回
X射线的波性
• 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巴拉克 (C.G.Barkla)发现X射线的偏振特性 •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 (M.T.F.von Laue)提出X射线的晶体 衍射的设想 • 1913年,弗里德里克(W.Fridrich)和 尼平(P.Knipping) 验证X射线存在 晶体衍射效应,从而证明X射线的波 动性
1964年,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
一. 特点: 相干性极好 时间相干性好(~10 - 8埃), 相干长度可达几十公里。 空间相干性好,有的激光波面上 各个点都是相干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