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50330桑枝原料检验操作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36.40 KB
- 文档页数:3
吉林草还丹药业有限公司版号:03 文件名称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1031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检测中心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分发数量各一份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检测中心、档案室编订依据《桑叶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及通则目的:建立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范围:适用于中药材桑叶的检验。
责任者:检验员、检测中心主任。
内容:1.名称1.1中文名称:桑叶1.2汉语拼音:Sangye1.3拉丁名称:FOLIUM MORI2.代号:Y0313.规程依据:《桑叶质量标准》(文件编码:TG01031)《显微鉴别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7)《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1)《水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8)《灰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2)《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43)《浸出物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4)《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9)4.检验项目4.1 性状4.1.1 标准规程: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宽7~13㎝。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文件名称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1031 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4.1.2 检查方法:目测、鼻嗅、口尝、手摸。
4.2 鉴别4.2.1 显微鉴别4.2.1.1 原理: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桑叶1.2 汉语拼音:Sangye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石油醚、乙醇、水、桑叶对照药材、甲苯、乙酸乙酯、甲酸、磷酸、芦丁对照品、盐酸、硝酸、硝酸银、氨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盐酸、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水浴锅、硅胶G板、三用紫外分析仪、烘箱、电子天平、马弗炉、高效液相色谱仪、药典筛、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线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桑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 :2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约至8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7.5.1 水分不得过15. 0%(附录15 第二法)。
7.5.2 总灰分不得过13.0%(附录17)。
7.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 . 5% (附录17)。
7.5.4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 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8nm。
桑枝生产工艺规程桑枝生产工艺规程是指对桑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主要目的是确保桑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下面是一份700字的桑枝生产工艺规程的样例。
1. 原料选用和储存(1)桑枝的选用应当采用无病虫害的桑树枝条,并且选择直径均匀、长度符合要求的健康枝条为原料。
(2)选好的桑枝应当储存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同时需要注意防潮,以免桑枝出现霉变或变质。
2. 桑枝的加工(1)桑枝的加工主要包括修整和杀菌两个步骤。
修整环节需要将桑枝上的枝条修剪成直径和长度均匀的小段,同时需要剔除残枝和叶子。
(2)修整后的桑枝需要用清水洗净,并且放入高温高压容器中进行杀菌处理,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3. 烘干处理(1)经过杀菌处理后的桑枝需进行烘干。
烘干的目的是除去桑枝中的水分,以防止腐败和霉变。
烘干环节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建议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
(2)烘干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当桑枝的含水率达到10%以下时可以停止烘干。
4. 包装和质检(1)经过烘干处理的桑枝应进行包装。
包装时应选择干净的塑料袋或纸箱,并且将产品密封保存以防止受潮。
(2)在包装完成后,需要对产品进行质检。
质检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和含水率测定。
外观检查应确保产品的颜色均匀,无破损或变形。
含水率测定则是通过专用仪器来测量桑枝的水分含量,确保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储存和运输(1)包装完毕并经过质检合格的桑枝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同时需要注意防潮,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摩擦,以防止包装破损和产品变形。
以上就是一份桑枝生产工艺规程样例,通过这份规程的实施,可以确保桑枝生产过程的规范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
当然,具体的工艺规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50%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黄绿色或黄棕色。
上表皮有含钟乳体的大型晶细胞,钟乳体直径47~77μm。
下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
非腺毛单细胞,长50~230μm。
草酸钙簇晶直径5~16μm;偶见方晶。
2.2 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桑枝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桑枝总生物碱是指从桑树的枝干中提取出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桑枝总生物碱在中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因此,提取桑枝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准备好提取桑枝总生物碱所需的原料和设备。
原料主要包括新鲜的桑枝和溶剂,常用的溶剂有乙醇、水等。
设备主要包括研磨机、提取罐、过滤器、浓缩装置等。
提取工艺的第一步是将桑枝进行粉碎。
将新鲜的桑枝经过清洗后,使用研磨机将其研磨成细粉。
研磨后的桑枝粉末可以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的提取过程。
接下来,将研磨好的桑枝粉末放入提取罐中,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浸泡提取。
浸泡时间一般为2-4小时,提取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摄氏度。
在这个过程中,溶剂会将桑枝中的生物碱溶解出来,形成提取液。
提取完成后,需要对提取液进行过滤。
使用过滤器将提取液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去除,得到纯净的提取液。
过滤后的提取液需要进行浓缩处理。
可以利用浓缩装置将提取液中的溶剂蒸发掉,使得桑枝总生物碱的浓度得到提高。
浓缩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避免生物碱的分解和损失。
将浓缩后的提取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桑枝总生物碱的粉末或颗粒状成品。
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生物碱的氧化和吸湿。
通过以上的提取工艺,我们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桑枝总生物碱。
这种提取工艺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提取桑枝中的生物碱,为桑枝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基础。
同时,该工艺还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成本,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桑枝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合理选择提取条件和优化工艺参数,我们可以得到高品质的桑枝总生物碱产品,为药物研发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表2。
表2 回收率测定结果序号样品含量(m g )加入对照品量(m g )测得量(m g )回收率(%)平均值(%)R SD(◊)10.4531.5251.92297.1720.4471.6211.98896.1330.4321.4931.87797.5197.141.0440.4611.5071.91997.5150.4651.4661.86197.384 样品测定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取烧伤膏样品10.0g ,加入硅藻土并搅拌均匀,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无水乙醇适量,水浴回流5h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干,残渣加水适量溶解,用乙醚提取三次(20,20,15m l ),弃去醚液,水层用无水乙醇提取并定容至10m l ,作为供试品溶液。
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左旋紫草素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溶解,稀释并制成0.24m g m l 的溶液,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4.3 测定方法 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4Λl ,对照品溶液2、4Λl ,交叉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依法展开,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样品测定结果样品含量含量(m g g )N R SD (%)9803120.4551.139807260.4451.829811200.4452.275 讨论提取条件的选定直接影响含量测定结果。
供试品中加入硅藻土并搅拌均匀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可以较完全提取左旋紫草素这一有效成分,减小误差,本法采用甲苯2乙酸乙脂2甲酸(5:1:0.1)为展开剂,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理想。
参考文献1 马吉祥.实用临床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工出版社,2000:附录.(2000211207收稿)对桑枝的老嫩程度与黄酮含量关系的实验研究赵桂华(山东省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济南250001)马连珍 刘和善(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院,济南250011)贾元印(山东中医药研究所,济南250014) 关键词 桑枝 黄酮 质量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M orus a lba L .的干燥嫩枝条,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祛风通络,利关节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等症。
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 目的:建立桑枝、炒桑枝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桑枝、炒桑枝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 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 产品名称:桑枝、炒桑枝5.1.2 规格:厚片5.1.3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 ~1.5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切片厚0.2 ~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
气微,味淡。
5.1.4 企业内部代码:5.1.5 性味与归经:微苦,平。
归肝经。
5.1.6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利关节。
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5.1.7 用法与用量:9~15g。
5.1.8 贮藏:置干燥处。
5.1.9 包装规格:3g/ 袋;5g/ 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 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 袋;30kg/袋;50kg/ 袋5.1.10 贮存期限:36 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无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桑枝生产工艺流程图:注:※为质量控制要点6.3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3.1 领料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桑枝原料。
6.3.1.2 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 容。
6.3.2 净制:6.3.2.1 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 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桑枝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中药材送检流程及标准英文回答:The process and standards for the insp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he specific material being tested. However, there are some common steps and standards that are generally followed in the inspection process.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inspec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s often conducted by specialized testing laboratories or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s. These facilities are equipped with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and expertise to perform the required tests.The inspection process typically begins with the collection of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 This sample is then prepared and processedaccording to established protocols to ensure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testing. This may involve grinding or crushing the material, extracting active components, or preparing a solution or suspension for analysis.Once the sample is prepared, it is subjected to a series of tests to determine its quality, purity, and safety. These tests may include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bioassays. The specific tests performed will depend on the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 being tested.For example, if the material is an herbal plant, it may b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chemical compound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is can be done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or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se tests can help to ensure that the material meets the established quality standards and is free from contaminants or adulterants.In addition to chemical analysis, the inspectionprocess may also involve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terial'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can include assessingfactors such as color, odor, tex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These physical attribute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qua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material.Once all the necessary tests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results are typically reviewed and interpreted by qualified experts. These experts will compare the test results against established standards or specifications to determine if the material meets the required criteria.If the material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d standar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may be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cause of the discrepancy. This may involve additional testing, re-evaluation of the sample, or even a re-inspection of the source material.Overall, the insp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s a comprehensive process that involves multiple steps and tests to ensure the quality, purity, and safety of the materials. By followingestablished protocols and standard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can help to protect consumers and ensure the efficacy of these important medicinal products.中文回答:中药材送检的流程和标准可能会因监管机构的具体要求和被检测的材料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