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医疗部分)
- 格式:ppt
- 大小:991.50 KB
- 文档页数:86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部分)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部分)引言概述:侵权责任法是指在民事法律中,对于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定和约束的法律制度。
医疗损害责任是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规定了医疗行为中可能引发的损害责任以及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内容。
一、医疗损害的定义及种类1.1 医疗损害的定义:医疗损害是指医疗行为导致患者身体、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受实际损害的情形。
这种损害可以是生命健康方面的,也可以是经济利益方面的。
1.2 医疗损害的种类:医疗损害可以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
直接损害是指医疗行为直接导致的身体伤害、疾病恶化等,而间接损害则是指医疗行为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2.1 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包括医生、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人员。
医生是医疗损害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医疗机构则对医生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其他相关人员如护士、药师等也可能对医疗损害负有一定的责任。
2.2 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需要考虑医生的专业水平、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以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
一般来说,医生应当按照医疗行为规范进行操作,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患者应当积极配合医疗工作。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成立条件3.1 过错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的成立需要医生或医疗机构存在过错行为。
过错行为是指医生或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违反医疗行为规范,导致患者受到损害。
3.2 因果关系:医疗损害责任的成立还需要证明医生或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与患者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即患者的损害是由医生或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直接导致的。
3.3 损害结果:医疗损害责任的成立还需要证明患者确实遭受了身体、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上的损害。
这需要通过相关的医疗记录、鉴定报告等证据来证明。
四、医疗损害责任的免责事由4.1 不可抗力:医疗损害责任的免责事由之一是不可抗力。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部分)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部分)引言概述:侵权责任法是指在民事法律中,对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体系。
医疗损害责任是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害责任。
本文将从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医疗机构的责任、医务人员的责任、医疗损害的赔偿以及医疗纠纷的解决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部分。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1.1 医疗行为: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过程中实施的行为。
这些行为必须具备医疗行为的特征,即具备识别、判断、选择、实施等专业性要求。
1.2 错误行为:医疗行为中发生的错误行为是构成医疗损害责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错误行为包括医疗技术操作不当、诊断错误、药物使用错误等。
1.3 损害结果:医疗行为的错误导致的损害结果是构成医疗损害责任的必要条件。
损害结果可以是身体伤害、精神损害、经济损失等。
二、医疗机构的责任:2.1 监管责任: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应当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医疗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医疗标准。
2.2 选择责任: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选拔和聘用,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以减少医疗损害的发生。
2.3 安全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和设备,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医疗损害的发生。
三、医务人员的责任:3.1 专业责任: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术能力,并按照医疗标准和规范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医疗行为。
3.2 信息披露责任: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提供充分、真实、准确的医疗信息,包括诊断、治疗方案、风险等,以便患者作出知情决策。
3.3 保密责任: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患者的隐私和医疗信息。
四、医疗损害的赔偿:4.1 赔偿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的核心是赔偿责任,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承担因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引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
医疗损害责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1.1 医疗行为: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
1.2 损害结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遭受的身体损害、精神损害或财产损害。
1.3 因果关系: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责任2.1 医疗机构责任: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2.2 医务人员责任:医务人员对自己在医疗行为中造成的损害承担个人责任。
2.3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连带责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同一医疗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举证责任3.1 患者举证责任:患者需要证明医疗行为、损害结果和因果关系。
3.2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举证责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提供医疗记录、诊断报告等证据证明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
3.3 法官举证责任:法官在审理医疗损害责任案件时需要积极调查事实,确保公正裁决。
四、医疗损害责任的救济方式4.1 赔偿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患者因医疗损害所遭受的损失。
4.2 道歉赔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道歉,并赔偿因医疗损害所造成的精神损害。
4.3 救助机制:建立医疗损害责任的救助机制,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五、医疗损害责任的预防措施5.1 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5.2 强化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事故。
5.3 加强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建设,解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维护医患和谐。
结语:医疗损害责任是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依法规范医疗行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伤害责任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其中,第七章专门规定了医疗伤害责任的相关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侵权责任法第七章中医疗伤害责任的相关内容。
第一节医疗伤害责任的基本规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一节的规定,医疗伤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因过失或者故意行为造成患者伤害的法律责任。
医疗伤害责任的主体可以是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受害人则是患者或者其合法代表人。
医疗伤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的过失或者故意行为、伤害的发生以及因果关系。
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应当在医疗活动中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提供符合医学标准的诊疗服务。
如果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未能履行上述义务,导致患者发生伤害,就构成医疗伤害责任。
第二节医疗伤害责任的适合范围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二节规定了医疗伤害责任的适合范围。
根据该规定,医疗伤害责任适合于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伤害以及精神伤害等多种形式的伤害。
医疗伤害责任适合于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门诊诊疗、住院治疗、手术操作等。
同时,也适合于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过失或者故意行为,例如医生的诊断错误、护士的药物错误使用等。
第三节医疗伤害责任的举证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三节规定了医疗伤害责任的举证责任。
根据该规定,当患者主张医疗伤害责任时,需要提供伤害事实和过失或者故意行为的证据。
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则需要提供自己履行注意义务的证据,证明其未存在过失或者故意行为。
在医疗伤害责任纠纷中,患者通常面临着举证难的情况。
因此,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三节规定了举证倒置的原则。
根据该原则,当患者能够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存在过失或者故意行为时,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需要证明自己不存在过失或者故意行为。
第四节医疗伤害责任的赔偿标准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四节规定了医疗伤害责任的赔偿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引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其中包括了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规定。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患者身体或财产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原则1.1 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是指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医务人员则是指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专业人员。
1.2 医疗损害责任的过错责任医疗损害责任属于过错责任,即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患者损害,才会承担责任。
过错责任是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1.3 医疗损害责任的举证责任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原告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过错行为,并证明该过错行为与患者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则有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过错与损害无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损害赔偿2.1 医疗损害责任的损害范围医疗损害责任的损害范围包括患者的身体损害和财产损害。
身体损害指患者的健康状况受到了影响,财产损害则是指患者的财物遭受了损失。
2.2 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经济赔偿,即对患者的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二是精神损害赔偿,即对患者的精神痛苦进行赔偿;三是抚慰金,即对患者的身体痛苦进行赔偿。
2.3 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标准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标准主要由实际损失、预期损失和惩罚性赔偿三部分组成。
实际损失是指患者因医疗损害而实际遭受的经济损失,预期损失是指患者因医疗损害而可能遭受的未来经济损失,惩罚性赔偿是指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过错行为进行惩罚性赔偿。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免责事由3.1 医疗损害责任的紧急救治免责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进行救治时,如果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免除医疗损害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在侵权行为发生时,侵权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中,第七章专门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旨在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行为的安全和质量。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原则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原则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行为的规范,提供符合医疗专业标准的服务,对因医疗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疗专业标准提供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行为的安全和质量。
2.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有关医疗行为的风险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4.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减轻患者的损害后果。
5.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和客体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他们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的客体是患者,即受到医疗行为损害的人。
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医院、诊所等医疗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范要求,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形式和要件医疗损害责任可以以侵权行为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的形式存在,具体要件如下:1. 侵权行为责任:患者需要证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过错行为,即未按照医疗专业标准提供医疗服务,或者未履行告知义务等。
2. 无过错责任:患者无需证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过错行为,只需证明医疗行为造成了损害,并能够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范围和赔偿方式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等直接损失以及因伤残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等间接损失。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单项选择题]1、法律规定应当向患者告知真实病情,但在保护性医疗情况下不宜向患者说明时,应当()A.只能向患者的配偶说明B.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C.向患者的单位领导说明D.向患者所在街道办事处说明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药品不合格导致患者损害时,患者可以向谁索赔()A.只能向药品生产家索赔B.只能向药品运输厂家索赔C.只能向医疗机构索赔D.可以向生产者、医疗机构索赔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不法人员干扰医疗秩序妨碍医务人员工作生活时,必须()A.受到刑事处罚B.被处以高额罚款C.剥夺其就医权利D.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4、侵权责任法适用于什么样的医疗机构()A.只适用于公立医疗机构B.只适用于私立医疗机构C.适用于三级以上医疗机构D.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不宜向患者说明时,应当()A.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B.向医疗机构负责人说明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C.向医疗机构科室负责人说明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D.向保险机构说明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E.有医务人员自行决定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6、男性,25岁,车祸大出血,需急诊手术,但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医疗机构应如何处理()A.病房负责人同意后实施B.科室负责人同意后实施C.医疗机构质监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D.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E.科室全体医师讨论通过后实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关系人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主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之一,其中涉及到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是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章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一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造成损害时的法律责任。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构成医疗损害责任的要件包括: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②医疗活动;③患者损害;④因果关系。
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指的是经批准设立,从事医疗活动的单位,包括各级医院、诊所等。
医务人员则是指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专业人员,如医生、护士等。
2. 医疗活动医疗活动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内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
3. 患者损害患者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后果,如身体伤害、疾病恶化等。
4.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直接导致患者损害的因果关系。
在确定因果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程度、患者的基础状况等因素。
四、医疗损害责任的举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需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过错程度较轻。
五、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六、医疗损害责任的追诉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损害的追诉时效为二年。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引言概述:侵权责任法第七章主要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旨在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因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患者身体、财产等方面的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下面将从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赔偿责任、举证责任、免责情形和赔偿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1.1 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1.2 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标准: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过失、故意和法定事实推定。
1.3 医疗损害责任的诉讼时效:医疗损害责任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责任2.1 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2.2 医疗损害的赔偿方式:医疗损害的赔偿方式一般包括经济赔偿和精神赔偿。
2.3 医疗损害的赔偿责任承担主体:医疗损害的赔偿责任承担主体一般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举证责任3.1 患者举证责任:患者在主张医疗损害责任时,需要证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过失或故意行为。
3.2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举证责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辩护时需要证明自己没有过失或故意行为。
3.3 证据的举证标准:医疗损害责任案件中,证据的举证标准一般为合理可能性。
四、医疗损害责任的免责情形4.1 不可抗力: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可以免除责任。
4.2 患者自身过错:如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存在自身过错,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
4.3 法律规定的免责情形:依法规定的免责情形,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可以免除责任。
五、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方式5.1 经济赔偿:医疗损害责任的经济赔偿主要包括医疗费用、护理费用、误工费用等。
5.2 精神赔偿:医疗损害责任的精神赔偿主要是对患者精神损害进行赔偿。
5.3 赔偿方式的执行: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方式一般由法院判决执行,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按时履行赔偿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一、医疗损害责任概述医疗损害责任的定义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因违反医疗注意义务、告知义务等而导致的患者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的性质医疗损害责任属于侵权责任的一种,其核心在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因过失或过错行为导致患者合法权益受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存在医疗行为医疗损害责任必须以医疗行为的存在为前提,即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的诊疗行为。
存在违法行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义务,或者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诊疗规范。
患者遭受人身损害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导致了患者的人身损害,包括但不限于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等。
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患者的损害结果必须是由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责任中,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对其违法行为承担过错责任,即只有当他们存在主观过错时才承担法律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使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无过错,也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例如,在疫苗接种、输血等特殊医疗行为中,一旦发生损害,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
公平责任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虽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义务,但患者的损害确实由其诊疗行为所导致,此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由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四、医疗损害责任的承担方式医疗机构单独承担责任在医疗损害责任中,医疗机构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应当单独承担法律责任。
医务人员与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当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导致患者损害时,医务人员与医疗机构应当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这意味着患者可以选择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中的任何一方主张全部赔偿责任。
医务人员个人承担赔偿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是由于其个人主观过错所导致的,此时应当由医务人员个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与医疗机构无关。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部分)标题: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部分)引言概述: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医疗损害责任部分涉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失或者故意行为造成患者损害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责任主体、责任形式、举证责任和赔偿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法律规定1.1 医疗损害责任的依据: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四章第四节的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属于侵权责任的一种,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 法律适用范围:医疗损害责任适用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失或者故意行为造成患者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
1.3 法律规定的原则: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过失责任和故意责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责任主体2.1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对于医疗损害责任承担有重要责任,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管理和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损害的发生。
2.2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医疗过程中直接承担医疗责任的人员,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操守,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3 患者:患者是医疗过程中的受益者,患者应当配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病史和症状,以便医疗人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三、责任形式3.1 过失责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由于疏忽或者不当行为导致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过失责任,赔偿患者相应的损失。
3.2 故意责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故意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故意责任,赔偿患者相应的损失,并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3.3 免责情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等免责情形的,可以免除相应的责任。
四、举证责任4.1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举证责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提供医疗记录等证据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符合规范,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4.2 患者的举证责任:患者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害是由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的,否则难以主张医疗损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