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里的秘密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9
1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备课人周雪琼备课内容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本文通过描写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
后来,作者偶然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①引领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②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③以感悟大自然的美为情感基调,以情境表演体验“趣”来感受快乐,以探究“奇”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④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适当尝试小练笔,利用最佳的表达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2.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情感目标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收集蒲公英的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
(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1.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享受过大自然的哪些快乐?2.板书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1.学生交流自己享受过的大自然的快乐,如:下雪时赏雪景、打雪仗;下雨时听雨声。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金色的草地”的由来。
1.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三年级教研组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单元人文主题“观察"阅读训练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训练要素“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主备教师审核教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6.金色的草地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备课时间11.2教学内容解析以“细致观察”为核心,以“草地变化"为线索,借助圈画关键词,视频辅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学习目标确定1.会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激发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美好情感。
重点与难点1.展开想象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桌听听。
关键问题解决学习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每个时间点草地的样子。
学习评价设计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花朵()的蒲公英()的草地()地玩耍()地吹()地观察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1.这片金色的草地,那朵朵盛开的蒲公英花,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你能快速找到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两句话吗?(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2.课文中描写的哪些场景让你觉得有趣和可爱?请结合默读要求,独立学文。
(课件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体现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句子,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 3.你能用欢快的语调朗读课文吗?学生在默读中思考问题,并在旁边批注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如:兄弟两在草地上玩耍的场景仿佛在我们眼前,他们玩得多开心,笑得多灿烂啊!活动意图说明:使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究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的欲望,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带领学生围绕中心去感受、品悟。
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思考,通过勾画具体的语句来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课件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我们的民族小学》和《金色的草地》都是描写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但区别在于《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金色的草地》讲的则是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
学情分析:爱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兄弟俩的故事。
故事涉及小朋友在草地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
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这些内容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心。
由于学习这篇课文的孩子都生长在城市,对“蒲公英的变色”理解起来会有难度。
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需要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2.多媒体情景法: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6.金色的草地(第2课时)17.教学目标:18.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19.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0.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21.22.教学重点:23.24.1、25.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6.27.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8.教学难点:29.30.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2.教学课时:两课时33.第2课时34.课时目标:35.1、36.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的语句,能体会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乐。
37.38.2、根据相关内容理清蒲公英颜色在一天内三个时段的变化情况,并理解变化的原因。
39.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0.一.欣赏图片,导入学习4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片什么颜色的草地?(金色的草地)42.让我们一起把它写下来,老师来写,请同学们看。
43.44.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5.二.学习第一自然段46.1.师:金色的草地长在哪儿呢?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
47.提示:①课文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这块草地生长的地点,找找。
48.49.50.②这句话中那两个词是写地点的词语?(乡下、窗前)51.2.师: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而不是绿色的呢?52.提示: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原因。
53.(当蒲公英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54.明确:盛开,就是正在开放的意思。
反义词:凋谢55.(课件1)我们一起看看盛开的蒲公英花?56.生评,57.师再评:草地上的蒲公英就是这样的充满朝气的,金黄色的花朵。
58.3.师:一朵花能形成金色的草地吗?师读第一段,看看通过哪些词,你知道了不是一朵花而能形成金色的草地的?(“一大片、长满”可以知道草地很大,蒲公英长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