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典型气象区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3
2006年云南盛夏干旱成因浅析1 引言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受性质不同的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影响,云南冬、春干燥少雨而夏秋湿润多雨,在干、湿季交替的初夏季节常有干旱发生,而盛夏受稳定而强盛的西南季风影响,云南多洪涝暴雨而很少出现盛夏干旱。
由于云南初夏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已有不少气象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但对于盛夏干旱的研究还比较少。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的气候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盛夏干旱也时有发生。
盛夏干旱不仅影响当年大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将造成水库、坝塘蓄水偏少而影响次年工、农业生产,甚至还会加重次年的春旱、初夏旱影响,所以对盛夏干旱的形成机制和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2006年云南盛夏干旱的气候概况2006年7月下旬~8月下旬,云南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2~8成,属偏少至特少,偏少2成以上的有96个县市,占全省县市的77.4%。
其中偏少6成以上的有31个县市,占全省的25%,全省有38个县市总降水量破了历史同期最少记录。
距平百分率小于-50%的区域主要位于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北部、昭通市中部及南部、曲靖市大部及红河州北部。
7月下旬~8月下旬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87.8毫米,是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总量最少的一年[1]。
(a) (b)图17月下旬~8月下旬云南总降水量和降水距平分布图(a:降水总量mm b:降水距平%)3 资料来源本文所用高度场、UV场、比湿等气候月平均资料取自美国1971~2006年期间的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网格空间分辨率为2.5 ︒⨯2.5 ︒。
气候概况及降水资料引用云南省气候中心2006年9月1日发布的《云南重大气候事件监测公报》。
4 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4.1 500hPa高度场特征分析分析2006年8月500hPa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场(见图2)可发现:(1)北半球极涡强度偏强且位置偏北,整个极涡核基本位于北极上空而没有明显向东、西半球倾斜,极涡中心位势高度比多年平均偏低140gpm,对称分布的强极涡导致高纬长波槽、脊配置稳定,不利于中高纬中、短波槽、脊分裂南下。
昆明气候特征气候情况昆明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庞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在气候上存在着显明的垂直差异和程度差别。
在山区有“山下花开山上雪”、“踊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象。
据建国以来的景象材料统计,昆明年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
全年降水量约103l毫米,绝对湿度为 74%,湿气不大,全年无霜在即年均在240天以上。
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
长年太阳投射角度大,年均总辐射量达129.78千卡/平方厘米,其中雨季62.78千卡/平方厘米,干季67千卡/平方厘米,两季之间变化不大,故诗人杨升庵称颂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一直四时春”。
气候特征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存在典范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多少点。
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兴旺,日温变化大春季,气流来自热带大陆,多晴朗天气,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
但昼夜温差大,有“上午如春、午后似夏、晚间如秋、深夜如冬”的“一日四季”的特点。
春季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威逼,不利于小春作物成长和大春播种。
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夏季,气流来自热带海洋,多雨云天气,水分充足,土壤湿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辐射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的多。
因此,盛夏时节全市除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平均有2个月左右气温能达到22℃的夏季标准外,其他大多数地区均属21℃以下的春季气候,无酷暑期。
夏季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
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秋季降温快,气象干燥,多数地域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
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秋旱较少见。
个别在10月上、中旬终止雨季,初霜期于11月上旬开端。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o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o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 (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⑵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低压配电线路通用设计图集(试行)云南电网公司2012年12月前言随着我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深入,配电网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推进及完善,低压配电网络中已逐步推广使用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
采用平行集束绝缘导线的供电模式具有降损节能、提高电压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防触电、防窃电、施工简便、工艺美观、占用空间少等优点。
跟以往使用的绝缘导线相比,在导线结构及施工等方面有特殊性。
根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国内配网工程实践经验,公司组织编制了《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低压配电线路通用设计图集(试行)》,以规范其选用、设计和施工。
主编单位: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立恒电力设计院审核:姚捷校核:孟祖贤、刘超、王红生、李久程、郭建云、张瑞林、郭定、田浩编写:陈志、许光兴、李学、吴兴鹏、革安朝1/ 20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论 (4)1 适用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总则 (5)4 气象条件 (6)5 架空线路导线设计要求 (7)6 导线金具、绝缘子的规定 (11)7 架空线路导线连接要求 (11)8 架空线路导线排列设计要求 (11)9 电杆、拉线和基础的设计要求 (12)10 接户线与进户线 (13)2/ 2011 380V/220V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线路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3)12 主要杆型及架设方式 (15)13 防雷与接地 (15)14 命名原则 (16)第二章 380V/220V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线路设计图纸 (16)第一部分杆型及设备安装图…………………………………………………………………………………………附第二部分电气金具组装图……………………………………………………………………………………………附第三部分铁附件加工图………………………………………………………………………………………………附3/ 20第一章总论1 适用范围本通用设计图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额定电压为380V/220V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的设计与施工。
元谋县气候状况分析一、元谋县地理位置元谋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101°35′-102°06′E、25°23′-26°06′N之间,北接四川会理。
元谋县城距昆明156公里,全程高速,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06公里,全程高速,距楚雄州府134公里。
全县国土面积2021.69平方公里,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由南向北倾斜的“筲箕凹”形。
全县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金沙江从北部流过,国土面积的40%处于海拔1350米以下的河谷区,是金沙江流域有名的干热河谷。
县城位置:(25.46°N,101.52°E),海拔1120.20m。
元谋县地理位置图表示州府所在地表示县城所在地二、气候资源分析元谋县位于楚雄北部,是金沙江畔有名的干热河谷区。
干热河谷是指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观,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而云南的干热河谷,分布最广、面积最大。
干热河谷气候,有利于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栽培,有利于气候资源的应用,对于农业结构的布局和调整非常重要。
元谋气候具有“干”、“热”独特性,是最优质的“干热”区域,其热量条件为北回归线以北最优,属于全省热量最优区域之一。
光条件属于全省最优区域之一。
水分自然供给属于全省最少区域之一。
干季雨日少、雨量少,“干”特性更为突出。
适合大力发展喜热、喜光、喜干燥作物及冬季繁种。
1、热量条件分析云南省中部以南区域均属于亚热区或者热区,热量丰富。
中部以北只有部分“岛状”、“插花状”区域热量条件较高,元谋热量因子居全省第四,热量条件接近热带北部,属于我省热量最优区域之一,年均气温居全省第三高。
分析热量因子中载荷最高的平均气温、积温分布情况,在北纬25°N以南,年平均气温普遍在17℃以上,而在25°N 以北,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区域平均气温大于17℃,主要分布于怒江流域、金沙江流域的低海拔区域。
高中地理教育视域下的高黎贡山课题项目:本文系云南省保山市“十三五”教育学科规划市级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野外考察教学活动研究——以腾冲野外考察教学为例”(立项编号:135ybc015)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高中地理教育视域下的高黎贡山,可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本文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立体多样的气候、错综分布的河湖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探讨高黎贡山作为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且以自然地理部分为主。
关键词:地理教育高黎贡山教学资源一、高黎贡山概况高黎贡山是一条北接青藏高原,向南延伸至中南半岛的低纬度、高海拔、窄长型的巨大山脉,为怒江和独龙江的分水岭[1]。
高黎贡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全长约 600km,总面积达 4. 055 × 107hm2[2]。
复杂的地形地貌、较大的落差使“山脚夏日炎,峰顶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成为高黎贡山的真实写照。
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立体的气候类型,孕育了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热带动植物沿着河谷往北扩散,温带高山物种随着高海拔山脊线向南迁移,形成“动植物种属复杂、新老兼备、南北过渡、东西交会”的格局[1]。
二、高黎贡山地理教育视域1.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高黎贡山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北纬24º56´-28º22´,东经98º08´-98º50´,北半球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环抱在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的狭长山脉,北接青藏高原,南衔中南半岛,东临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西毗印缅山地,纵跨中国云南西部。
从高中地理教育视域下看高黎贡山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把地理位置作为切入点,引入板块构造学说和地质灾害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具体如表1。
表1高黎贡山地理位置的教育视域教育视域教学内容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绝对位置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1 总论1.1 图籍依据本图籍依据《架空配电线路图籍技术规程》(SDJ206-87)、《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架空送电线路图籍技术规程》(SDJ3-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图籍技术规程》(SDJ7-79)、《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图籍规范》、《农村电力网规划图籍导则》(DL/T5118-2000)、《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131-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供配电系统图籍规范》(GB 50052-1995)、《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图籍规范(DL/T 5220-2005)》、《城市电力网配电规划导则》(Q/GDW 156-2006)、《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抗冰加固技术导则》(Q/CSG 11501-2008)、《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云南省电网公司35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等有关规程规范,在《云南电网公司城农网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通用图籍图集》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云南省城农网建设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修编。
1.2 范围本图籍范围10kV包括架空线路及常用杆上设备,低压部分包括380V/220V架空线路及户表。
主要包括总论、10kV架空配电线路、380V/220V架空线路及户表、铁附件加工。
总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图籍设计依据、范围、气象条件及土壤。
10kV架空配电线路部分内容包括总体说明、混凝土杆型组装图、铁塔塔型组装图、钢管杆杆型示意图、杆上设备组装图、常用金具组装图、接地装置施工图、拉线组装图、基础图。
380V/220V架空线路及户表部分内容包括总体说明、杆型组装图、户表组装图。
云南省气温和降水变化特性研究作者:张楠来源:《价值工程》2020年第25期摘要:利用云南国家9个气象站观测1956-2017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累积距平统计量与信噪比检验方法,对62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特性分析。
结果表明:云南省年平均气温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降水量都出现逐年减小的趋势,不考虑量纲差异,其降低速率具有反向相关性,大致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年降水量减少24.2mm。
四季气温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夏季气温升高最为显著,四季降水量变化表现为春、冬两季降水量有所增加,夏、秋两季降水量有所减小。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56 to 2017 were observed at 9 national weather sta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over 62 year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rend line analysis,cumulative anomaly statistics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test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Yunnan province shows a trend of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precipitation shows a trend of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Regardless of dimensional differences, the decreasing rate is inversely correlated, and the approximat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decreases by 24.2mm for every 1℃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in all four seasons showed a steady trend of rise, among which the temperature in summer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four season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and winter increased,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and autumn decreased.關键词: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Key words: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seasonal changes;interannual variability中图分类号:P333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5-0241-041 ;研究背景云南省地处中国南部,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
35kV腊阿线42#塔倒塔事故分析发表时间:2019-07-08T09:55:03.0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作者:张旭[导读] 摘要:介绍并分析35kV腊阿线42#塔发生倒塔事故,提出有关解决策略。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昆明 654100)摘要:介绍并分析35kV腊阿线42#塔发生倒塔事故,提出有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35kV;腊阿线42#塔;倒塔事故一、事故概况2017年8月1日晚,35kV腊阿线42#塔发生倒塔事故。
杆塔位于东川区阿旺乡月亮村北侧山顶,N42#塔从距地6米处向西方向拦腰折断。
根据东川区气象局资料,该片区阿旺气象台显示,2017年8月1日19:00-20:00时段,阿旺片区风速19.7m/s,雨量7.8mm。
二、本线路设计概况本线路为2008年5月设计完成,并于当年建成投产的35kV阿旺输变电(线路)工程,起始于35kV姑海变电站,止于35kV阿旺变电站,线路全长9.851km,2011年线路姑海变侧改接入110kV腊利变。
导、地线型号导线采用LGJ-185/30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X-35钢绞线。
采用云南省I级气象区,设计最大风速25m/s,覆冰厚度5mm。
本线路于2008年投产建成,采用《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规程。
设计所采用的42#塔塔型为110ZMT3-18米直线塔,设计条件为云南省典型I级气象区设计(最大风速25m/s,覆冰厚度5mm),导线LGJ-185/30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X-35钢绞线。
杆塔设计水平档距750米,垂直档距1200米。
35kV腊阿线导线采用LGJ-185/30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X-35钢绞线。
导线安全系数2.5,地线安全系数3.5。
42#塔小号侧档距为929米,大号侧档距为117米,水平档距523米,垂直档距745米。
三、确定设计最大风速3.1线路附近气象台历年最大风速及风向观测资料注:本站只查阅到1971~1981年的观测资料新村气象站风向玫瑰图P:风速出线频率m:风速值由大到小按递减顺序排列编号n:统计风速的总次数3.2设计最大风速计算根据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的耿贝尔矩法,计算高度10.45m下最大风速。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º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º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西双版纳气候简述000一、区域气候的支配因素与基本特性1.大气环流及气团活动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唯一来源。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太阳两次过顶,太阳入射角度高,冬至时分入射角最低亦在45°左右,这是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的根本原因。
在纬度地带性上属热带气候范畴。
西双版纳北倚青藏高原,东面、西南临近浩翰的太平洋与印度洋。
整个地形由北向南倾斜迭降,太平洋东南亚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可以相间影响,加之冬季由极地大陆南下的寒潮,由于长途跋涉,山脉重重阻挡,到达云南,其势已极其微弱,即使是强寒潮南下,再要翻越云南东西部气候分界线的哀牢山、无量山,即已变性,处于风消阶段。
因此,比起我国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各季热量高。
夏季,西南季风发展,褥热而富含水汽的海洋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北上,带来丰沛的雨水,比起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夏季雨水多,且具有以南亚季风气候为主要特色的多种特征。
每年十一月至翌年四月,西双版纳受强劲的南支西风急流所控制,二、三月份最强。
强劲的西风途经中亚干燥地区,其秉性干暖晴朗,是形成本区干季的原因。
四月份气团锋波动较多,中南半岛出现东南、西南气流辐合线,带来北部湾的湿润气流,在勐腊县境内形成"阳春小雨季"。
每年五月至十月的夏秋季节是本区的雨季。
进入五月,西南季风形成,西南暖湿气流由孟加拉湾输入本区,西双版纳进入雨季;六月份西南季风趋于稳定;七、八月份达鼎极时期,给本区带来大量雨水;九至十月,西南季风亦渐变弱,雨量渐少。
在雨季中,副热带高压强盛的年份可能出现夏旱。
如1982年7月温度升高了近1℃;五至十月降雨量比常年减少400毫米;1993年6月中旬,副热带高压和滇缅高压长久稳定而且强盛,水汽输送十分不利,西双版纳干旱长达40天。
十月末至十一月是雨季、干季交替的过渡时期,天气差异较大,有时南支槽等低值系统急流复又笼罩本地区,这时还会出现1-2次孟加拉湾风暴,带来1-2次中雨天气,以至大雨,个别年份有过暴雨和暴雨过程。
1 总论1.1 图籍依据本图籍依据《架空配电线路图籍技术规程》(SDJ206-87)、《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架空送电线路图籍技术规程》(SDJ3-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图籍技术规程》(SDJ7-79)、《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图籍规范》、《农村电力网规划图籍导则》(DL/T5118-2000)、《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131-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供配电系统图籍规范》(GB 50052-1995)、《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图籍规范(DL/T 5220-2005)》、《城市电力网配电规划导则》(Q/GDW 156-2006)、《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抗冰加固技术导则》(Q/CSG 11501-2008)、《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云南省电网公司35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等有关规程规范,在《云南电网公司城农网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通用图籍图集》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云南省城农网建设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修编。
1.2 范围本图籍范围10kV包括架空线路及常用杆上设备,低压部分包括380V/220V架空线路及户表。
主要包括总论、10kV架空配电线路、380V/220V架空线路及户表、铁附件加工。
总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图籍设计依据、范围、气象条件及土壤。
10kV架空配电线路部分内容包括总体说明、混凝土杆型组装图、铁塔塔型组装图、钢管杆杆型示意图、杆上设备组装图、常用金具组装图、接地装置施工图、拉线组装图、基础图。
380V/220V架空线路及户表部分内容包括总体说明、杆型组装图、户表组装图。
暴雨灾害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Vol.40No.2Apr.2021第40卷第2期2021年4月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ight rain in Yunnan ProvinceYANG Zhuyun 1,DUAN Wei 2,SUN Jihuan 1,LI Huahong 1(1.Yun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Kunming 650034;2.Yunnan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Kunming 650034)Abstract:Based on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124stations from 1977to 2017,the basic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ight rainfall rate,frequency and intensity in Yunn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time and space averag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1)Night rain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daily precipitation in Yunnan,which can exceed 50%in most areas for all seasons,and ha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The annual variation of night rainfall rate has a complex and special three-peak pattern.(2)The an ⁃nual frequency of night rain in Yunnan is more in the east and west than in the middle,which mainly comes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ypi ⁃cal high frequency area of night rain in the east and west of Yunnan in spring and winter.In winter and spring,the high frequency area of night rai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Yunnan is affected by the southwesterly wind system,Kunming quasi-stationary front and Yunnan topogra ⁃phy.(3)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Yunnan province are the high value areas of night rainfall intensity in most of the year,whilethe middle part is relatively weak.In most areas of Yunnan,the intensity of night rain in summer and autum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pringand winter,but the intensity of night rain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northwest margins of Yunna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Key words:Yunnan Province;night rainfall;climatic characteristics;spatial distribution杨竹云,段玮,孙绩华,等.2021.云南夜雨气候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40(2):160-166YANG Zhuyun,DUAN Wei,SUN Jihua,et al.2021.Climatic characteristiological of night rain in Yunnan Province [J].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40(2):160-166云南夜雨气候特征分析杨竹云1,段玮2,孙绩华1,李华宏1(1.云南省气象台,昆明650034;2.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昆明650034)摘要:基于云南省1977—2017年124个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时空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云南地区夜雨率、夜雨频次和夜雨强度的基本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