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部分地区气象资料
- 格式:xlsx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1
1961—2010年云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作者:陈恩波,广键梅,张开源来源:《农学学报》 2017年第5期陈恩波,广键梅,张开源(云南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6)摘要:为了研究云南气候变化特点,利用1961—2010 年云南25 个站点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
结果表明:(1)云南升温趋势明显,升温率达0.24℃/10 a;(2)一年四季中,冬季升温的趋势最明显,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升温幅度大致相等;(3)年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长期变化趋势不显著。
年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且年际变化较大;(4)年平均降水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显著的是小雨日数,中雨日数略为下降,而大雨和暴雨日数却略为增加;(5)年降水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云南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60800270 引言1880 年以来,几乎全球的所有地区均经历了地表增暖,且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
IPCC 评估报告中指出,近百年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20 世纪全球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4~0.8℃,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变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不断变暖的气候可导致极端事件的强度、空间范围、持续时间的变化,并引起前所未有的天气气候事件[2]。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3-4]。
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国近100 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升温幅度在0.5~0.8℃,增温速率比同期全球平均略强。
近50 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1.1℃,增温速率0.22℃/10 a,比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高得多,冬季和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北方和青藏高原增温比较显著,部分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5-10]。
云南位于低纬度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和东亚、南亚季风对其影响明显,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o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o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 (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⑵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楚雄历年气候平均数值1、楚雄天气情况楚雄州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
同时因各地地形和海拔的差异,形成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复杂、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
年均气温为14.8~21.9摄氏度。
绝大多数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7.4摄氏度;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4摄氏度。
极端最高气温42摄氏度(1963年5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8.4摄氏度(1974年1月1日)。
元谋坝子和金沙江河谷地区全年无霜,其他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221天~275天。
楚雄州降水量偏少,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月至10月。
如果是在楚雄市的小商铺,且通风效果好,不必要安装空调。
2、宾川与楚雄哪气候更宜人宾川县市云南省大理州下辖的县之一,地处云岭横断山脉边缘,金沙江南岸云贵高原西南部。
境内主要山脉、坝子、河流多呈南北走向。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境内有纳溪河、平川河、清水河、朵背箐河4条水系。
纳溪河最大,纵贯宾川中部坝区,其支流水量以炼洞河为最。
宾川属中亚热带冬干夏湿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征:光热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立体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17.9℃,年霜期100-120天,年均日照时数2719.4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124.895-155.022千卡/㎡,年均降雨量559.4毫米,为省内最少。
年均风速1.8米/秒,风向多为西南风,雨前雨中往往出现北风,气候极其适宜农作物生长。
楚雄州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楚雄彝族自治州划分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
同时因各地地形和海拔的差异,形成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复杂、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o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o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对昆明机场地区天气气候特征的一些综述分析一、引言昆明气候以降水为其主要特征。
全年划分为“雨季”和“干季”两个自然天气季节。
雨季(5-10月),西南季风决定了其天气特征;温度显著增加,温度日夜变幅减少,伴随着云量、雨量的急剧增加和温度响应降低。
干季(11月-次年4月),印度大陆北部平流过来的干、暖空气决定其天气特征:湿度显著减少,温度日夜变幅增大,伴随着云量、雨量的急剧减少。
就天气气候而言,降水对飞行活动固然有一定影响,但非主要的天气特征。
在“雨季”,雷暴对飞行安全与正常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雷暴就成为雨季期间的天气气候的主要特征。
就此,本文根据昆明机场1980-1988年的天气历史资料,对昆明机场地区天气气候做一些综述分析。
二、昆明机场地区天气气候特征云南气候有干、雨两季之分,同样,昆明气候也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
由表1的各标准层月平均露点温度可以看出,1-4月昆明700hPa的平均露点温度均小于0.6℃,至5月则突升至3.67℃,至11月则又突然降至0.36℃在800hPa、600hPa、500hPa和400hPa等压面上的露点温度同样也表现出了这种突升和突降的情况。
水汽含量的显著差异,正是昆明存在“雨季”和“干季”的例证之一。
下面将做进一步的探讨。
表1:1990年昆明探空各标准层月平均露点温度(℃)(一)雷暴雷暴是发生在积雨云中既有雷声又有闪电(或仅闻雷声不见闪电)的天气现象。
当雷暴出现时,常常伴随着暴风骤雨,是一种对飞行极为危险的天气现象。
在雷暴区飞行,强烈的气流扰动,会使飞机发生剧烈的颠簸,大量的过冷却水滴会使飞机产生积水,闪电会严重地干扰无线通信,甚至烧毁部分电子设备。
所以,飞机应尽量避免在雷暴天区中飞行。
据统计昆明机场雷暴历史资料得知,昆明机场任何一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但在同一年中每一个月却不一定出现(见表2)。
由表2的统计中可知,盛夏季节的6、7、8三个月雷暴的多发季节,3个月雷暴的总和占全年雷暴总数的60.3%,其次是雨季前的4、5月和雨季后期的9、10月,这4个月的雷暴总数占全年雷暴总数的29.1%。
一、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
地理位置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
东邻楚雄州,南靠思茅、临沧地区,西与保山地区、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地区。
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
自治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
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
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公里。
大理气候背景分析大理属高原型季风气候,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四季皆宜旅游。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纬度低、海拔高的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1)四季温差小。
由于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了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2)干湿季分明。
大理州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3)垂直差异显著。
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4)气象灾害多。
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
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昆明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邹灵宇;李晓鹏;杨柯【摘要】近年来由于降水异常所带来的干旱、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回归方法对昆明12个大监站近43年来的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昆明地区年降水量减少,春、夏、秋的降水也减少,但冬季降水略增加;年、四季降水有较为明显年代际变化趋势,且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降水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市区及以东以南地区夏季及年降水量偏少显著,春季降水西北部地区偏多其余偏少,秋季降水为一致减少型,冬季降水西南部减少其余大部持平或略增加.【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14(026)005【总页数】7页(P68-73,78)【关键词】降水特征;时空分布;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作者】邹灵宇;李晓鹏;杨柯【作者单位】昆明市气象台,云南昆明650034;昆明市气象台,云南昆明650034;昆明市气象台,云南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0 引言昆明地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交汇影响的区域,降雨年内分布、年际分布极不均匀,干湿季节分明,常常存在不同时段的气象干旱。
随着昆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下垫面的改变和大量人为热及温室气体排放,形成了城市区域性气候[1],就更加突出了干旱的不利影响和更加容易引起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和城市内涝的发生。
2009年以来昆明出现罕见的4年连旱,使农业生产等遭受巨大损失,库塘蓄水频频告急。
而“7·19”昆明暴雨等强降雨天气过程也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遭受极大损失。
降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气候要素,它还对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生态环境形成与演变以及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它的时空分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与降水平均变化规律相比,降水异常的时空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更为显著[2]。
近年来,气象工作者对云南气候变化中降水的演变特征作了不少分析,如王宇、解明恩[3,4]等用1951~1994年的资料分析了云南18个代表站降水的40 a变化,发现云南气温大部地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高,60年代和70年代低,降水有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
近10年红河州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摘要:利用云南省红河州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11~202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红河州暴雨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红河州暴雨各年波动大,四季均有暴雨出现,但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2~4月暴雨较少,尤其3月未出现过暴雨;位于南部边缘的4个县暴雨较多,中、西部地区暴雨相对较少,暴雨最多为金平站,达83次;暴雨最大的为河口站,达173.3mm,但没有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小于100mm的暴雨较多,没有出现过大于200mm的大暴雨,部分国家气象观测站暴雨最大值发生在秋冬季,需要关注秋冬季暴雨带来的次生灾害。
关键词:红河州;暴雨;气候特征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Rainstorm in Honghe Prefecture inrecent 10 yearsZhu Fuhong, Bai Xu, Li Wei(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Shiping County, Shiping 662200)Abstract: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3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Honghe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of Rainstorm in Honghe Prefecture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instorm in Honghe Prefecture fluctuates greatly every year in recent 10 years, andrainstorms occur in four seasons, but the rainstorm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June to September, less rainstorm from February to April, especially no rainstorm in March; There are more rainstorms in the four counties on the southern edge, and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rainstorm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most rainstorms are at Jinping station, upto 83 times; Hekou station has the largest rainstorm, up to 173.3mm, but it has not set a record. There are many rainstorms less than 100mm, and there has been no heavy rainstormgreater than 200mm. The maximum rainstorm of som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occurs in autumn and winter, so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econdary disasters caused by rainstorms in autumn and winter.Key words: Honghe Prefecture; rainstorm;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0 引言红河州位于云南南部,地形地貌复杂,海拔悬殊较大,其天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突发性、群发性的特点。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o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o 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云南近46年降水与气温变化趋势的特征分析刘瑜;赵尔旭;黄玮;周建琴;琚建华【摘要】利用云南1961-2007年降水与气温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6年来云南年均降水量是趋于减少的,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率为4.5 mm/10a,且夏季降水在1971年前后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从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异常值统计结果来看,云南雨季平均降水量是趋于减少的,而干季平均降水量趋于增加;从降水的地域分布来看,滇南地区降水呈缓慢减少趋势;滇中降水呈缓慢减少后略升状态;滇西北降水呈略升趋势;滇东北降水为明显下降趋势.近46年云南年平均气温是升高的,从全省气温变化的季节特征及异常值统计结果来看,春夏秋冬四季增温都明显,但冬季气温增加最为显著,增加率为0.27℃/10a,冬季平均气温在1995年出现了一次由冷到暖的突变.滇中及以东地区的气温变化增暖趋势明显,滇西地区气温也为增暖的变化趋势.【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0(025)001【总页数】7页(P39-44,63)【关键词】云南;降水;气温;变化趋势;特征【作者】刘瑜;赵尔旭;黄玮;周建琴;琚建华【作者单位】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象局,云南,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3;P423气候及其变化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水资源、生态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已成为世界科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根据IPCC第4次评估报告,最近100年(1906-2005年)的温度线性趋势为0.74℃(0.56℃至0.92℃)[1],这一趋势大于《第三次评估报告》(TAR)给出的0.6℃(0.4℃至0.8℃)的相应趋势(1901-2000年)。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º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º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云南不同气候带极端气温变化趋势陈艳;段旭;董文杰;郭世昌【摘要】利用1975-2008年云南6个气候代表站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可能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各代表站的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气温变化率的大小与其所处的气候带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代表高原气候的香格里拉站其气温增暖趋势最突出,代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站点的气温与其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增温速率最大,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最小,而气温日较差(DTR:Differenceof Temperature Range)有明显减小趋势.温带和北热带代表站气温的变化则有不同的特征,温带的变化表现为最高气温显著上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略小于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DTR变化不显著;北热带的变化表现为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最大,最低气温次之,最高气温最小,DTR变化不显著.对各站相对暖日、冷日、暖夜、冷夜和霜日的逐年统计分析表明,总体上云南的冷事件在减少,而暖事件增多.%Using the daily maximum, minimum, and mean temperature data sets from 1975 to 2008 of six representative climate sta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the trend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are analyzed and the possible cause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trends of all representative climate stations were generally rising, while there was no systematic difference among them. Especially, the warming trends of Shangrila (representing the Plateau Climate) were distinct. The main features include: the warming rate of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the biggest; that of mean temperature was the next, and that of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the smallest. Meanwhile DTR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which resembled the features of the Northern, Middle and Southern Subtropical Zones.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in the temperate zone and the Northern tropical zone display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s for the temperate zone,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growth rate of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slightly less than that of mean temperature, while DTR had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Northern tropical zone, the growth rate of mean temperature was the greatest, then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least,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DTR. In additi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warm days, cold days, warm nights, cold nights, and frost days show that cold events were decreasing and warm events were increasing.【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3(041)001【总页数】5页(P126-130)【关键词】云南;极端气温;气温日较差(DTR)【作者】陈艳;段旭;董文杰;郭世昌【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引言近几十年来,全球出现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如极端最低气温明显升高,暖夜显著增加,霜冻日数显著减少,年内温度极差显著减少等[1-5]。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的季节转换1 、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 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 oE 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 、700hPa 和500hPa 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 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 ,这一特点在500hPa 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 到500hPa 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 上在云南北侧30oN 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 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 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 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暴雨灾害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Vol.40No.2Apr.2021第40卷第2期2021年4月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ight rain in Yunnan ProvinceYANG Zhuyun 1,DUAN Wei 2,SUN Jihuan 1,LI Huahong 1(1.Yun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Kunming 650034;2.Yunnan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Kunming 650034)Abstract:Based on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124stations from 1977to 2017,the basic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ight rainfall rate,frequency and intensity in Yunn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time and space averag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1)Night rain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daily precipitation in Yunnan,which can exceed 50%in most areas for all seasons,and ha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The annual variation of night rainfall rate has a complex and special three-peak pattern.(2)The an ⁃nual frequency of night rain in Yunnan is more in the east and west than in the middle,which mainly comes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ypi ⁃cal high frequency area of night rain in the east and west of Yunnan in spring and winter.In winter and spring,the high frequency area of night rai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Yunnan is affected by the southwesterly wind system,Kunming quasi-stationary front and Yunnan topogra ⁃phy.(3)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Yunnan province are the high value areas of night rainfall intensity in most of the year,whilethe middle part is relatively weak.In most areas of Yunnan,the intensity of night rain in summer and autum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pringand winter,but the intensity of night rain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northwest margins of Yunna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Key words:Yunnan Province;night rainfall;climatic characteristics;spatial distribution杨竹云,段玮,孙绩华,等.2021.云南夜雨气候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40(2):160-166YANG Zhuyun,DUAN Wei,SUN Jihua,et al.2021.Climatic characteristiological of night rain in Yunnan Province [J].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40(2):160-166云南夜雨气候特征分析杨竹云1,段玮2,孙绩华1,李华宏1(1.云南省气象台,昆明650034;2.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昆明650034)摘要:基于云南省1977—2017年124个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时空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云南地区夜雨率、夜雨频次和夜雨强度的基本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