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农学专业:核农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74.50 KB
- 文档页数:19
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作物学核心知识点梳理作物学是农学领域中研究作物生物学的一门学科,也是农学考研中的重要科目。
下面将对江苏省考研农学中作物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考生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 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作物学是研究农业上所使用到的作物的生物学规律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学科。
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性质,可以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作物、蔬菜作物等。
粮食作物主要用于人类食用,经济作物则包括纺织原料、油料、饲料等,果树作物和蔬菜作物主要用于人类的膳食需求。
2. 作物的起源与驯化作物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栽培的植物,这些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野生植物演化而来。
作物的起源与驯化是作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作物的起源和驯化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管理方法。
3. 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作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种子开始,经历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多个生长阶段,最终完成生活史的循环。
了解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对于科学地进行作物栽培管理至关重要。
4. 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手段,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灌溉技术等。
掌握各项栽培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 作物的遗传育种作物的遗传育种是通过对作物遗传变异的研究,选育和培育出优良品种的过程。
遗传育种旨在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性状,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市场需求。
遗传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作物的病虫害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和害虫对作物造成的损害。
了解作物的常见病虫害,掌握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7. 作物栽培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复习材料(参考版)(一)一、名词解释(5对10个,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 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 光周期:光周期指白昼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
4、 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长短变化的现彖5、 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6、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Z 差7、 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长期内或某一发育吋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8、 有效积温:是指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所得的差数之和。
即有效温度的总和。
9、 作物的需水量(蒸腾系数):蒸腾系数指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1()、作物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屮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这一时期缺水或水分过多, 对作物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11、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 栽培植物。
12、 生长:是指作物个休、器官、纽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 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來完成的13、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 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14、 “S”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 器官和细胞均经历前期主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乂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15、 作物生育期:从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16、 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英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17、 作物营养生长:器官根、茎、叶的生长18、 作物生殖生长: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19、 生物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扬大农艺与种业2020年考研大纲篇一:标题:扬大农艺与种业2020年考研大纲正文:一、农业基础知识1.1 农业科学基本概念1.2 植物生理学基础1.3 土壤学基础1.4 气象学基础1.5 生物化学基础二、育种学2.1 育种理论2.2 杂交育种2.3 遗传育种2.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三、农业生态学3.1 生态系统概念3.2 农业生态学基础3.3 种群生态理论3.4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四、种子学4.1 种子构造和发育4.2 种子检验4.3 种子生产与质量管理五、农业信息学5.1 农业信息概述5.2 农业信息系统建设5.3 农业信息处理与分析六、农业生物技术6.1 生物技术基本概念6.2 植物基因工程6.3 动物基因工程六、农业工程7.1 农业工程概述7.2 农业机械化7.3 农田水利7.4 农业环境保护拓展:1. 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应注重实践,掌握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了解国内外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趋势。
2. 育种学的学习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不同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掌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方法和技术。
3. 农业生态学的学习应注重生态理论知识的应用,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功能和保护措施。
4. 种子学的学习应注重实践操作,掌握种子构造和发育、种子检验、种子生产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 农业信息学的学习应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处理,掌握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农业信息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6. 农业生物技术的学习应注重实践操作,了解不同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农业信息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7. 农业工程的学习应注重实践操作,了解农业工程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篇二:扬大农艺与种业2020年考研大纲如下:一、农学基础1.1 农业基础知识1.2 植物生理学1.3 生物化学1.4 土壤学1.5 生态学二、育种学2.1 杂交育种2.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2.3 现代育种理论三、栽培学3.1 作物生长调控3.2 土壤肥力分析3.3 作物病虫害防治3.4 种植技术四、种子学4.1 种子生产与质量管理4.2 种子解剖与生理4.3 种子市场营销五、农业昆虫学5.1 农业昆虫分类与鉴定5.2 农业昆虫生态学5.3 农业昆虫防治六、财务管理6.1 财务基础知识6.2 农业行业财务管理拓展:扬大农艺与种业考研大纲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农学基础、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农业昆虫学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农学概论》复习重点1、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2、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可将作物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3、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学名中第一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4、禾谷类的生育时期大致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七个时期。
5、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6、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
7、对大多数粮食作物来说,除产品的外观品质外,判断其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是(理化指标),具体体现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两个方面。
8、对大多数经济作物而言,评价品质优劣的标准通常不(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9、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技术)。
10、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在(5-40)%之间。
11、光合作用强度一般可用(光合速率)表示。
12、植物主要是利用(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是蓝紫光。
13、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可分为(霜冻害)和(冷害)两种。
14、作物布局的原则有(作物生态适应性)(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15、农业资源大体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和()。
16、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17、要我国,一般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半致死剂量)(半致矮剂量))和(临界剂量))三个阶段。
18、在辐射诱变育种应用中,一般认为合适的剂量范围是()剂量和()剂量。
19、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20、在种子检验各项指标中,其中(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为必检指标。
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植物学与农业生态学基础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植物学与农业生态学基础植物学是农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形态以及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生态学则是探讨农业系统的构建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本文将介绍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中关于植物学与农业生态学基础的重要内容。
一、植物学基础知识1. 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物并传送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花则是植物进行繁殖的器官。
2. 植物的生理学植物的生理学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摄取和代谢等过程。
其中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运输、营养元素的吸收等。
3. 植物的分类学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植物的分类、命名、归类等。
江苏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中涵盖了各类植物的分类特点和代表性物种的介绍。
二、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态学1.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光合作用是植物使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江苏是农业大省,通过合理利用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水分运输与植物适应水分运输是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和分配过程,而植物的适应性则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响应机制。
了解植物的水分运输和适应性对农业生态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3. 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合理施用肥料,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是农业生态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农业生态学中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1. 土壤资源与农业生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保护土壤资源也是农业生态学中的重要任务。
2.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是维持农田生态平衡的关键。
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态农业模式的引入等,可以提高农作物综合产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涉及到农田、水体和大气等方面的保护工作。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C 2015-04-20)1绪论❖为什么说农业推广学是边缘性综合学科?•简述农业推广学含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含义: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椎广实哉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研究对彖:农风行为白总变革的规徉性(三个层而)1 •研究如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定手段便农民自矗改变!I:行为的规律性2•砂究改变农民行为诸多因素变化的规律性3.研究有效诱导农民行为改变的方祛论❖简述农业推广的性质(教育性)、肓接功能、间接功能和作用。
农业推广学的冬泄阪始终都届于教育范畸,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作用:I)农业发展机构和目标团体连接的纽带2)是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3)是提厲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4)是开发农民彻力、改变农民科技文化萦质的巫要途径❖简述农业推广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如何理解农业推广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
❖我国农业推广法颁布时间:1993年、英国农业推广之父:、关于“4H”:1862年林肯颁布了《莫里哀法》(赠地学院法)2农业推广框架模型•说出农业推广框架模型屮的两个子系统名称及特征。
两个子系统:1)推广胆务系统(主体)——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扩散效率〉2)目标因体系统(客体)——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按受效率)•简述农业推广沟通概念、要素和程序。
农业推广沟通:是折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厂人员像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递知识、交流感检最终提离农民的索质和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农业推广沟通的益:1.沟通主体2•沟通客体3.沟通渠道4.沟通媒介•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特点:1)沟通中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2〉沟通中是推广人员主动适应农民,而不绘农民去适应3)双发肯定互相彫响,但影响和作用不同❖农业推广沟通的认同过程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顺应、同化、内化)❖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基本要领。
生物化学1.20种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基木理化性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氨基酸的两性性质,等电点和光吸收性质,并熟悉在什么状态下氨基酸时酸性,什么状态下氨基酸是碱性。
2.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垂要作用。
蛋白质的四种结构方式:掌握: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名词解释:一•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并掌握这四种结构Z间的关系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主耍性质:重点为: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名词解释:两性解离,等电点,光吸收,变性,复性,牢记概念,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会有所体现。
4.酶的概念,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催化的机理:复习时重点学握:酶的化学木质,卿催化反应的特点,同时熟悉同工酶的概念。
记忆性的还有酶促反应动力学,即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索,重点是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5.水溶性维生素在代谢中所起的作用,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儿种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作用要点:维生索Bl, B2, B6, PP和泛酸,它们发挥作用的活性形式6.糖是动物体主要的供能方式,供能的化学过程,糖的分解供能过程名词解释: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常握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乙酰辅酶A的形成的具体过程7.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和意义,糖异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及反应途径复习时抓住:反应途径进行适当记忆,反应的意义和其他途径的意义作比较。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9.匍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转换枢纽:儿种代谢的连接点,容易出答题,需要关注。
10.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记忆性内容,能灵活应用。
11.两种呼吸链的组成及其竹•「用机理,胞液«|>NADII氧化时的穿梭作用和特点,ATP的重要作用,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其抑制将两种河两联的组成和机理进行比较再记忆,能分辨其不同点,ATP的作用是记忆性内容,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12.脂肪的分解与合成途径,脂肪酸的B—氧化的过程及产生能量的计算,脂肪酸的合成代谢过程学握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发生的部位及两种转运系统,记忆概念B—氧化,其产能的计算过程可能会出问答题1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掌握要点:必须氨基酸的概念,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概念。
1.免疫19.超抗原37.抗原呈递细胞2.免疫防御20.佐剂38.抗原提呈3.免疫稳定21.抗体39,细胞免疫4.免疫监视22.独特型CU)40,体液免疫5.免疫器官23,免疫调理41.免疫耐受6.免疫细胞24.单克隆抗体42,超敏反应废态反应)7.淋巴细胞表面标记25.多克隆抗体43.疫苗8,抗原26.细胞因子44.类毒素9.免疫原性27,白细胞介素45. DNA疫苗10.反应原性28.补体46.免疫失败11.自身抗原29.干扰素47.血清学反应12,抗原决定簇30.白细胞分化抗原48,凝集反应13. TD-Ag31. MHC49.沉淀反应14. TI-Ag32. ABCC50,电渗15.交叉反应33. T细胞的阳性选择51. EUSA16.类屋抗原34. T细胞的阴性选择52.荧光抗体17.异嗜性抗原35,抗体类别转换53. E花环18. Forssman 抗原36.抗体亲和力成熟54. EA花环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又称抵抗感染。
3.免疫稳定在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产生大量的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系统可将这些细胞清除体外,以维持集体的生理平衡;若此功能失调,就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4.免疫监视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机体经常会出现少量肿瘤细胞;动物机体通过免疫严密监视肿瘤细胞的出现,一旦出现这些细胞,即对对这些细胞加以识别,然后清除。
若此功能低下或抑制,肿瘤细胞会大量增殖,从而出现临床肿瘤。
5.免疫器官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的统称。
6.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的统称,包括淋巴性细胞(T、B、N、K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等以及它们的过渡型细胞和终末效应细胞。
7.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指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微环境刺激的分子基础,也是鉴别淋巴细胞的重要依据。
扬大农学专业:生物化学复习资料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答案蛋白质化学一.名词解释1.基本氨基酸:2.α-碳原子:直接与氨基和羧基相连的碳原子。
3.两性电解质:同时带有可解离为负电荷和正电荷基团的电解质。
4.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溶液为某一pH值时,氨基酸分子中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正好相等,净电荷为0。
这一pH值即为氨基酸的等电点,简称pI5.肽(peptide):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6.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
7.二肽(dipeptide):两个氨基酸残基通过一个肽键连接而成的肽。
8.多肽(polypeptide):含十个氨基酸残基以上的肽。
9.氨基酸残基(residue):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在形成肽链时丢失了一分子水,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已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酰)。
10.二硫键(disulfide bond):肽链之间或肽链内部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氧化后形成的共价相互作用力,有较高的强度。
11.离子键(ionic bond):又称盐键,是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
12.配位键(dative bond):由两个原子之间提供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共价键。
13.氢键(hydrogen bond):多肽链中的氮原子或氧原子的故对电子与氢原子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14.范德华力(V an der waal,s):一种普遍存在的作用力,是原子、基团或分子之间比较弱的、非特异性的作用力。
15.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 bond):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避开水分子而相互靠近聚集的作用力。
16.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7.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旋或折叠,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
18.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球状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相互配置二形成特定的构象。
扬州大学农学考研题库扬州大学农学考研题库: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保障扬州大学农学考研题库是一项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供重要保障的工作。
农学考研题库是一个集中存储和管理农学领域各类考试试题的数据库,旨在为考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复习资料。
它不仅是考生备战考研的利器,也是保障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扬州大学农学考研题库有助于考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农学知识。
农学考试的范围广泛,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而农学考研题库中的试题涵盖了各个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可以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的不足之处。
同时,题库中的试题还包括了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考生可以通过做题来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扬州大学农学考研题库有助于考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学考试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知识,还需要考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农业科技人才具备科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农学考研题库中的试题往往涉及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考生通过做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题库中的试题还包括了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考生需要在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扬州大学农学考研题库有助于考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的能力。
农学考研题库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题进行练习。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同时,考生还可以通过做题来自我评估学习的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扬州大学农学考研题库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
农学考研题库是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教师提供试题选择和设计的参考,确保培养的科技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扬州大学2021年《农业知识综合二》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30分。
1、同源染色体:
2、等位基因:
3、翻译:
4、遗传力:
5、营养性疾病:
6、饲料添加剂:
7、微生态制剂:
8、发情控制(畜牧):
9、胎盘屏障(畜牧):
10、超数排卵(畜牧):
11、驯化(渔业):
12、级进育成杂交(渔业):
13、数量性状(渔业):
二、简答题
每题9分,共90分。
1、简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有哪些?
2、简述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及限性遗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简述修饰基因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简述近交会产生哪些遗传效应?
5、简述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作用和应用基本原则各是什么?
6、简述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7、简述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8、简述公畜副性腺的机能有哪些?(畜牧)
9、简述分娩控制的意义有哪些?(畜牧)
10、简述胚胎移植在畜牧生产上的意义有哪些?(畜牧)
11、简述人工诱导多倍体生产的方法有哪些?(渔业)
12、简述细胞核移植的方法及其应用。
(渔业)
13、简述杂种优势的概念及特点。
(渔业)
三、综合分析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说明益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时的作用机理。
2、试述精子冷冻保存的意义有哪些?(畜牧)
3、试述构建一个转全鱼基因的具体步骤。
(渔业)。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核素: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并处于相同核能态的一类原子。
2.同位素:原子核内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或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但所处的核能态不同的核素,由于它们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此,称为某一元素的同位素(isotope),或互称为同位素。
3.同位素丰度:4.核质量亏损和结合能:组成原子核的Z个质子和(A-Z)个中子的质量之和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
结合能:与原子核质量亏损相对应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
5.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由于衰变而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6.衰变常数: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衰变的几率,单位:s-17.放射性活度(A):单位时间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称为放射性活度(A)。
8.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在原子核库仑场中被减速或加速,带电粒子的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变为具有连续能谱的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辐射称为韧致辐射。
9.湮没辐射:粒子与相应的反粒子发生碰撞,其质量转化为γ辐射。
10.切伦科夫辐射: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介质中以高于光速除以介质折射率的传播速度运动时,带电粒子的部分能量以蓝色光的形式辐射出来。
11.电离比值:单位径迹上产生的离子对的数量称为电离比值12.特征X 射线:χ射线是由核外轨道电子跃迁而发射的。
13.光电效应:当一个光子与物质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光子将全部能量转移给原子的壳层电子,使其逸出成为自由电子,光子自身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14.康普顿效应:中能光子与结合松弛的轨道电子发生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其射出,而光子自身改变运动方向以较低能量散射,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15.电子对生成:当光子能量大于1.02 Mev时(即两个电子静质量相应的能量),它和物质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在原子核或电子附近)会产生一对能量可有不同组合的正负电子对,而自身被吸收,该现象称为电子对生成。
第二章G-M计数管的坪长:坪曲线(B、C点)分别对应的电压差值称“坪长”,坪长=V2-V1。
坪斜:坪曲线结束、开始点所对应的计数之差,除以坪长称为“评斜”,坪斜=(R2-R1)/(V2-V1)。
猝灭:由于样品引入而使得闪烁液中光子输出减少的现象称为猝灭。
化学猝灭:非荧光物质分子与荧光物质分子竞争,得到了溶剂分子的激发能,或者直接得到了β粒子的能量,降低了荧光光子的产额,这种猝灭称之为化学猝灭。
颜色猝灭:闪烁液中加入了有色物质,或由于化学反应而带色后,导致荧光光子被有色物质吸收,使得到达光电倍增管的光子数减少,称为颜色猝灭。
光子猝灭:也称为β射线的内吸收。
在非匀相测量中,试样中β射线由于样品颗粒的内部吸收而未被放出,导致计数效率降低,称光子猝灭。
猝灭校正:确定有猝灭样品测量效率的过程,称为猝灭校正。
放射性自显影:利用照相乳胶对放射性示踪剂的分布进行定位和定量方法,称之为放射性自显影法。
第三章名词解释1照射量X :χ、γ射线在某一体积元的空气中所产生的全部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于空气中时,所形成的一种符号离子总电荷dQ的绝对值,除以该体积之空气的质量dm的商.X=dQ/dm 2吸收剂量D:吸收剂量是用来描述受照射物质所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
若dE为电离辐射授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则吸收剂量D可定义如下:D=dE/dm3剂量当量H :组织内被研究点上的吸收剂量与其必须引入的一些修正因子的乘积。
即:H=D*Q*N .式中,Q为品质因素,它主要和射线的种类有关;N为其它修正因素的乘积。
目前N暂定为1。
4有效剂量当量He :即加权了的全身平均剂量当量,HE=ΣWT*HT ; HE:有效剂量当量WT:器官T的相对危险度权重因子HT:器官T受到的平均剂量当量WT:表示单个组织或器官接受1rem照射时产生的危险度与全身接受1rem的均匀照射时的总危险度之比。
5辐射的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直接在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上沉积能量,并引起这些分子的损伤称为直接作用。
直接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引起生物大分子链的断裂,及DNA的遗传变异。
6辐射的间接作用:当电离辐射的能量首先大量沉积在重要的生物分子周围的环境(主要是水)上,进而引起生物分子的损伤,这被称为“间接作用”。
由于水是活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辐射的间接作用主要是水辐解自由基与生物分子起化学反应的结果。
7随机性效应:效应能否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但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受照剂量间存在相关性。
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8确定性效应:效应能否发生有一个明确的剂量阈值,在阈值以下不会发生,但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照剂量的大小。
如机体损伤、生育障碍。
9躯体效应:指发生在受害者当代身上的效应10遗传效应:指发生在受害者后代身上的效应11本底辐射:第四章名词解释同位素示踪法:利用某种同位素或其标记化合物研究被追踪物质运动、转化规律的方法称为示踪原子法(tracer atom method)或称同位素示踪法。
辐射自分解效应:标记化合物易受标记到分子自身上的放射性核素所放出射线的影响而使化学键断裂,称为辐射自分解。
同位素分馏效应:严格的讲,由于存在核质量的差异,生物吸收和化学反应对同一元素各种同位素就有一定的选择性。
生物一般较多地选择性吸收自然界中最高丰度的同位素,这种效应为同位素分馏效应。
同位素交换效应:标记化合物上的示踪原子和环境中的普通原子之间还可发生同位素交换。
其中以3H标记化合物发生同位素交换的可能性最高抗原:又称为免疫原,它指的是注射到动物体内能引起免疫反应,产生一种或数种抗体,并能与产生的抗体专一结合的物质。
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3000以上。
抗体:由异物或抗原在生物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而产生的γ-球蛋白,能与该异物或相应的抗原专一地结合。
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分析:靶原子在高速质子撞击下受激或电离,辐射出特征X射线(Charateristic X Ray)。
特征X射线的能量是一定的,与入射粒子无关,只与元素有关。
由于不同元素的核外电子有不同的能态,产生的特征X光子的能量也各不相同,组成每种元素的特征X射线谱。
利用能谱仪可探测和记录靶原子特征X射线谱,并分析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
可活化示踪技术:可活化示踪技术是将稳定核素示踪和活化分析两者结合起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其原理是:将一定丰度的待测元素的稳定性核素(示踪剂),预先引入生物体进行标记,这种标记完全是无放射性的,到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直接取样,将样品活化,对该示踪剂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1.简述气体电离的一般规律。
答:2.如何评价计G-M数管的性能?答:评价计数管好坏的参数主要有:阈电压,坪长,坪斜,计数管寿命,死时间。
一般来说,阈电压愈低,坪长愈长,坪斜愈小,寿命愈长,死时间愈短计数管愈优良。
3.简述闪烁液的基本组成。
答:①溶剂:1、第一溶剂:吸收粒子的能量而激发,并将激发能量传给闪烁剂。
2、助溶剂:有些第一溶剂,能量传递效率高,而对样品溶解度太低。
因此应添加助溶剂改善其性能②闪烁剂:1、第一闪烁剂:其作用是有效地将激发能转化为光能。
2、第二闪烁剂:其作用是使光子的发射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以便与光电倍增管的光谱很好匹配。
4.猝灭的种类有哪些?如何进行猝灭校正?答:化学猝灭,颜色猝灭,光子猝灭。
为减少猝灭,通常在制样时,需采用将样品提纯、消化、脱色、燃烧等方法,但要完全消除猝灭是不可能的。
因而必须确定不同样品的测量效率,以便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比较。
常用的猝灭校正方法有内标准法,道比法,外标准法,外标准道比法,H数法。
5.在放射性自显影中如何根据射线的能量选择放射性核素?答:①3H由于其β射线能量太低,不能透过X光片的保护膜使乳胶感光,因此不能用于宏观放射性自显影。
而在微观自显影中,象3H这样的低能β核素能获得很高的分辨率,被广泛应用。
尤其是电镜自显影。
②像14C和35S这样的低、中能β核素,分辨率也较高,能产生清晰的图象,适用于宏观自显影,并能用于石蜡切片、树酯切片等的微观自显影。
③而32P这样的高能β核素,β射线射程远,分辨率低,只能用于宏观自显影。
二.基本知识1、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1、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和中子的比例。
2、原子核的稳定性还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当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中子数等于某些特定的偶数(2,8,20,28,50,82,126,即幻数)时,原子核特别稳定。
4、可能存在“稳定岛”。
2、原子核衰变包括哪些类型?分别在何种条件下发生。
3、简述α、β、γ射线的能谱特征。
⑴α粒子的能量是单能的,α射线的能谱为线状能谱。
⑵β射线的能谱是连续能谱,能谱中的最大能量值Em接近Q,分布曲线有一高峰,它表示具有相应能量的β粒子最多。
⑶对于γ射线:1、γ光子是从原子核中发射的。
2、γ光子的能量是单能的,其数值等于核内的激发能。
3、γ射线的能谱是线状能谱。
4、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其中,电离-激发、韧致辐射是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带电粒子损失能量的主要过程。
5、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分别在何种条件下发生。
答:χ、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生成等三个过程损失其能量。
光电效应影响因素:1.光电效应的几率与介质原子序数Z5成正比;2.光电效应的几率与光子能量hν或hν3.5成反比;3.低能光子与高原子序数物质作用,光电效应占优势;4.光电效应主要发生在K层及L层电子。
康普顿效应影响因素:中能光子与结合松弛的轨道电子发生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其射出,而光子自身改变运动方向以较低能量散射,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接受能量而射出的电子称为反冲电子或康普顿电子。
电子对生成影响因素:原子核场:能量大于1.02MeV,发生几率大;电子场:能量大于2.04MeV,发生几率很小。
6、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哪些?基本知识1、辐射生物作用的方式有哪些?20世纪40年代不少学者就提出辐射生物学作用有两种方式,即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2、简述辐射生物作用的过程。
1、物理阶段:从10-18秒~10-12秒,此时射线穿过原子或分子,同原子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物质原子或分子的电离和激发。
2H2O → H2O+ + e- + H2O*2、物理化学阶段:从10-12秒~10-9秒,电离和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变得很不稳定,极易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自由基。
3、生物化学阶段:从10-9秒~1秒,此时自由基扩散并与关键的生物分子相作用,导致生物自由基的产生,并进一步形成分子损伤。
如:MH + H* MH2*MH + OH* MHOH*NH + H* M* +H2MH + OH* M* +H2OH2O→H*+*OH+e-aq+H2+H2O2+H3O+4、生物学阶段:从秒延续到年,分子损伤逐渐发展表现为细胞效应,如染色体畸变、细胞死亡、细胞突变等,最终可能造成机体死亡、远期癌变以及后代的遗传变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