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美丽的颜色》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第9课《美丽的颜色》反思《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第9课《美丽的颜色》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她用尽一生的时间,去发现美丽的“镭”;她获得过无数荣誉,却视名利如粪土;她从一个漂亮的姑娘,变成物理学的一个计量单位“居里”,成为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就是——玛丽·居里。
美丽的颜色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chì)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2)每逢骤雨cù(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3)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窒)息。
(4)有时候我们来回踱(duó)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
2.根据拼音将相应的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jiǎnlòu简陋zhòuyǔ骤雨w ēimiào微妙lúnkuò轮廓yíngguāng荧光3.这篇人物传记的语言非常优美,请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经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微妙”,是深奥玄妙的意思,在这里修饰“快乐”,说明这种快乐的非凡、深远,其内涵与意义是不可言尽的。
(2)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
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之后,只身前往巴黎大学求学。
8*《美丽的颜色》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引用居里夫人言行的作用。
4.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领略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学习重点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引用居里夫人言行的作用。
自主突破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居里夫人,___________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______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本文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简陋()骤雨()窒息()轮廓()炽热()吹xū() zào热() lì()青 yíng()光duó()步精疲力jié()和颜yuè()色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2)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3)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4)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合作探究4.“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这句话中的“快乐”指什么?5.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话,找出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表现了居里夫妇怎样的特点?7.“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铀沥青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种时期哪里去了?”结合上下文说说“天真”一词的表达作用。
8.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仙世界的奇观。
”一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1.《居里夫人传》法国镭艾芙·居里2. lòu zhòu zhì kuò chì嘘燥沥荧踱竭悦3.(1)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美丽的颜色》学情分析方案
一、学情分析目的
《美丽的颜色》是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是让学习人物传记的单元。
本课也是其中的好文,居里夫妇通过在科学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拥有无上荣光,富有人格魅力。
二、学情分析内容
教学主题: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
2.品味文章平淡朴实的写作语言,学习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
3. 感受居里夫妇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
1. 味文章平淡朴实的写作语言,学习文章运用对比和引用的写作方法。
2. 感受居里夫妇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1、利用问卷星调查软件调查在学生的认知中,你知道的美丽的颜色是什么?
2、通过填写一些方案,对学生自主学习字词,梳理文章脉络,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颜色为什么会美丽。
通过学情分析,在本课的教学设计里,以课件ppt的形式出现,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观察。
课题美丽的颜色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内容补充自主学习(15分钟)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生字词及重点字词理解。
2.能流利顺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掌握积累生字词及重点字词理解。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知识链接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的次女,法国作家,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曾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伊雷娜·居里是她的姐姐。
代表作品是撰写其母的传记《居里夫人传》。
自主探究一、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炽.热()窒.息()骤雨猝.至()简陋.()酸渍.()筋.疲力尽()沥.青()吹嘘.()来回踱.着()轮廓.()搅.动()小心翼.翼()燥.热()荧.光()嘎.嘎地响()二、解释下列词语。
(1)炽热:(2)吹嘘:(3)筋疲力尽:(4)和颜悦色: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合作探究(15分钟)展示反馈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写出层意:第一部分(1~段):第二部分( ~段):第三部分( ~25段):点拔归纳一、课文从哪些方面描述了居里夫妇“极端困难”的工作环境?二、“极端的艰苦”如何带来“极大的快乐”呢?三、文章最后“看荧光的这一晚”,写得质朴自然,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反复朗读,体味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形象地表现出居里夫妇当时的行为与内心世界。
提示:复述时要注意把握这段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如,“很谨慎地”,“两个人的脸都转向……他们的镭”,“热烈地望着”,“又采取一小时前在她那睡着了的小孩的床头所采取的姿势”。
训练达标(15分钟)拓展延伸搜集居里夫人的小故事。
诊断评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z hì)酸渍.(zì)筋.疲力尽(jīn)B.窒.息(zhì)咽.喉(yàn)骤雨猝.至(cù)C.触.目(chù)吹嘘.(xū)来回踱.着(duï)D.轮廓.(guǒ)搅.动(jiǎo)小心翼.翼(yì)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镭盐领域简陋沥青B.沸腾练制沉淀触目C.神秘清晰钥匙荧光D.闪耀伴侣玻璃舒服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9.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学习重点:1.了解文中记述的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2.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大量引用传主的信札和日记中的话,补充历史细节,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3.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课前·自主预学订正与笔记【资料检索】1.关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镭和钋。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2.作者与作品艾芙·居里: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的次女。
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传》是她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写成的。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的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语言积累】3.先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再将列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炽.()热荧.( )光踱.()步猝.()至气氛.()沉淀.()沥.()青筋.()疲力尽简lòu() zào()热冻jiānɡ()幼zhì()轮kuò() zhì()息吹xū() zhòu()雨4.先查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再选出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如果我们犯错了,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我们。
美丽的颜色--原创8. 《美丽的颜色》预习学案(第1课时整体阅读)【自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自学过程】一、知人论世(预习提示:要正确理解、深入理解一篇文章,就要对作者和创作背景有所了玛丽•居里(1867—1934) 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二、朗读(感受文字之美,情感之美,生活之美)1. 读准字音。
(预习提示:查字典是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1、给加点字注音。
炽热() 猝至() 窒息() 吹嘘() 咽喉() 溶液() ......踱步()炽热()镭()钋()氯().....燥热()沥青()骤雨()荧光()和颜悦色().....2. 理解词义。
(预习提示:查字典是语文学习的好习惯)炽热:猝:窒息:吹嘘:筋疲力尽:和颜悦色:小心翼翼:三、内容梳理(学习提示:阅读文中的领起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句,能快速把握文章内容和思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1(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3)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四.同步练习 1. 抄写生字词2. 请用简短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___________(文体),主要叙述了一个___________(事情),体现___________(主人公)___________(精神品质)。
《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相关知识;识记文中重点字词。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
3.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学法指导:1.默读课文(学会运用阅读工具解决问题),查字典正音释义。
2.速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来。
3.本文在叙述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
这些笔录不仅没有使叙述间断,而且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
阅读过程中,请你感受这一点。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生动。
二、预习任务1.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不超过15字)2.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何?3.在镭和钋的化学离析中,说说居里夫人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这些工作有何特点?4.概括居里夫人的形象(划出关键句子)。
5.本文在叙述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说说有何作用?6.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三、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炽热(zhì) 简陋(lòu) 骤雨(zhòu) 小心翼翼(yì)B.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筋疲力尽(jīng)C.荧光(yíng) 轮廓(kuò) 酸渍(zì) 来回踱着(duó)D.燥热(zhào) 沥青(lì) 搅动(jiǎo) 嘎嘎地响(gā)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典型幻稚仪器冻僵B.炼制搅动沸腾熟悉C.氛围咽喉沉淀神密D.残渣领域笼罩清析3.下列语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句是( )A.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文学常识汇总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包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者都是毛泽东。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消息的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国)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是1901年12月10日,地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是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3.《“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
5.《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
6.《回忆我的母亲》是篇叙事散文,作者是朱德,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7.《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
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8.《美丽的颜色》的体裁是传记,描写的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波兰(国别)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作者是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
9.《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10.①《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
谢中书即谢徵。
②《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朝代)文学家、散文家。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照抄作业现象严重,老师虽然说服教育,但学生却敷衍了事。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有写作专题训练。
在二四六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在三五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三六单元安排了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单元是变化着的社会:这个单元,主要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不同新闻题材的特点,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学习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口语交际是讲述。
第二单元是生活的记忆:课文包括传记与回忆性散文。
要求把握传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判断。
写作是学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人无信不立。
第三单元是山川美景:课文都是古文、古诗。
要求是阅读写景类古诗文,感受山川风物之美,积累常见闻言实词。
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
本本单元还安排了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四单元是情感哲思:课文都是散文,要求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
注重朗读,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发现。
写作是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是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第五单元是文明的印迹:课文都是说明文,要求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写作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名著导读。
口语交际是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是《昆虫记》。
第六单元是情操与志趣:课文都是古诗文,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内容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和名言警句。
8 美丽的颜色【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的品格,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重点难点】1、浏览课文,筛选信息2、体会居里夫妇高贵的品格,磨炼意志,热爱科学【学习方法】朗读法【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爱因斯坦曾经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
一、预习自测1.识音记形(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简陋( ) 猝至( ) 窒息( )吹嘘( ) 沸腾( ) 咽喉( )溶液( ) 触目( ) 踱步(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的意思)(1)炽热: (2)猝:(3)窒息: (4)吹嘘:(5)筋疲力尽: (6)和颜悦色:(7)小心翼翼:3.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的女儿。
代表作《居里夫人传》。
4.背景链接居里夫人(1867—1934),即玛丽·居里,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二、合作探究1.结合文章内容,把全文分为三部分。
2.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3.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4.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课题美丽的颜色课时第二课时学习过程内容补充自主学习(15分钟)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掌握生字词及重点字词理解。
2.体会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理解对比、引用手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3.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2.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知识链接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影响。
自主探究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简陋.()酸渍.()踱.着()窒.息()吹嘘.()轮廓.()简lîu() lì()青骤雨cù()至jiǎo()动 yíng()光jīn()疲力尽二.文章脉络合作探究(15分钟)展示反馈本文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记录。
这些记录并未使叙述间断,而是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
说说下面居里夫人的记录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那个极可怜的棚屋童看寝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走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
我们若觉得冷,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
我们在一种特殊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过日子一样。
点拔归纳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2.这是一种奇异的再开始,这种艰苦而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是挑选最简陋的布置为背景。
3.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第9课 《美丽的颜色》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掌握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和镭的知识。
2.深入文本,进一步了解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掌握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提升文本鉴赏能力。
3. 学习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恬淡的人格魅力。
1.了解回忆性散文特点:(1)内容真实(2)选取的内容为片段式,不追求事件的完整形,而是追求事件的典型性(3)关注细节(4)双重视角(体验主体+回忆主体)2.回忆性散文是“呈现”人物,而不是塑造人物。
3.了解人物生活经历,从中获得生活体验。
4.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1.深入文本,进一步了解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掌握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提升文本鉴赏能力。
2. 学习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恬淡的人格魅力。
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情景导入】想象一下,在简陋的实验室中,一束微弱而坚定的光芒穿透了岁月的尘埃,那是居里夫人与丈夫不懈探索的见证。
他们的眼中,那不仅仅是元素的色彩,更是梦想与坚持绽放的光芒。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颜色》,感受那份超越物质、照亮心灵的美丽。
【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撰写了其母的传记《居里夫人传》。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01学习目标 02 知人论世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文题解说】本文的题目暗含了成功的喜悦,“美丽”既指镭放射出的颜色美丽,也指居里夫妇的美丽的科学精神。
《美丽的颜色》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正确概括总结。
2.品析本文作为传记严谨而又深情的语言风格。
3.养成科学探究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炽.热()沥.青()铀.矿()骤雨猝.至()窒.息()酸渍.()钋.()氯.化镭()踱.步()提神剂.()钥匙..()轮廓.()嘎嘎.()荧.光()抚.摸()2.词语解释。
炽热:骤雨猝至:窒息:吹嘘:和颜悦色:3.易混字组词。
燥躁和合4.划分段落层次。
【课堂探究】1.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的过程是极其艰难而漫长的,条件的“艰苦”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格式:“我从课文‘……’这段话中可以看出……”2.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玛丽·居里夫妇又是如何克服艰辛,共渡难关的呢?请用“我从第…自然段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精神和品质”的结构练习表述。
3.居里夫妇不仅在科学探究上让人肃然起敬,两人密切的配合以及为了伟大的科学事业而相互抚慰的神圣爱情也让人叹为观止,请从文中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4.作为居里夫妇的女儿,作者艾芙·居里在叙述时始终使用父母的姓名,例如,“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
”请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5.除了客观公正的称谓和表述,这篇课文字里行间也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分享自己认为作者充满情感的语句。
6.作者以第三者的视角进行表述的同时,也穿插着引用母亲的原话和父母的对话,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7.文章的标题定为“美丽的颜色”,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拓展练习】作者艾芙·居里作为两位主人公的女儿用赞美的口吻客观而深情地歌颂了父母伟大的追求、伟大的爱情,字里行间充斥的感动。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崇高的敬意来有感情地朗读本篇课文。
课文的第20~26自然段是对镭元素最终被发现情景的描述,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歌颂了居里夫妇的重大发现,给人一种惊奇、审美、欣喜的情感。
参考答案1 在山的那边一、1.略 2. 本义,现实中的山;比喻义(象征义),困难,艰难险阻。
3. 童年时期;长大以后。
渴望海;追寻海。
向往和困惑;感悟和信念。
妈妈;读者。
4.略二、1. 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渴望实现理想,追寻理想生活。
2.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渴望实现理想。
“我”不愿告诉别人。
3.“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4.“枯干的心灵”,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惫失望的心。
5.“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这个信念深埋在我心里,我不断为之而努力。
三、 1.我的幻想全然落空。
2.(1)现实中的山和海。
(2)山,困难;海,理想。
3.坚定信念,孜孜以求,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4.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5.略6.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母亲,新娘;对比;思想爱国的情怀。
2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略二、1. ,,, 2.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作用:交代时间的变化,衬托人物恐惧的心理。
3.明智,教子有方,充满智慧。
4.5.6.略三、1.①盈②嫩 2.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3.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6.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7.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3 短文两篇一、1.敛zàn bēi 恕 guō gǒu 2.蝉(chán )(鸣蝉)敛(liǎn )(收敛)恕(shù)(宽恕)微(wēi)(细微)禅(chán )(禅院)剑(jiàn )(刀剑)怒(nù)(愤怒)徽(huī)(国徽) 3. ①收敛②聒聒③卑微④一丝不苟 4. A. 5.略二、 6.烦→惊→叹→恕 7.首尾照应“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照应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
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2、预习要点
(1)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层次。
3、达标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燥热窒息沥青吹嘘筋疲力竭
(2)辨字组词。
龄()扎()励()输()
铃()札()厉()愉()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问题展示
(1)了解居里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结构层次划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句中的“极大”一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十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
”如何理解“反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记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请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居里夫人的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堂总结。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羡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4、拓展交流
学习了本文后,对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有什么感受?谈一下自己的理想。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 zào zhì lì xū jīn
(2)年龄马扎鼓励运输
铃铛札记经历愉快
问题展示:
(1)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
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
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
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34年7月4 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2)第一部分(第一段1):总写玛丽•居里“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14):具体描写玛丽•居里在小木屋里提炼镭那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
第三部分(15-25):描写玛丽•居里和丈夫终于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以事业的成功为乐。
(3)【答案】“极大”指到了极点,表明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
写出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4)【答案】“极大的快乐”“奇异的新的开始”“艰
苦而且微妙的快乐”这些短语的使用,极大地增
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
时也设置了悬念。
(5)【答案】运用了对比和夸张。
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冷、简陋、恶劣。
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的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6)【答案】在这几年里,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正是由于居里夫人“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最终成功地提取出了镭。
正是这几年的艰苦努力,使他们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7)【答案】
此段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8)【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形象地突出了玛丽工作之艰巨,所遇到的困难之大,进一步赞扬了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9)【答案】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
同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0)【答案】“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
句子表现出了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11)【答案】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居里夫人这段话揭示了“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的一个原因——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
表达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宁静、专注生活的热爱,以及她执着的工作态度,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12)【答案】“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
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妇早已把艰苦的提炼镭的过程当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梦境,进而衬托出了他们乐观、坚定、执着的品质。
(13)【答案】文章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记录,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
”“有时候我整天
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
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这些充分展示了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对科学热爱、痴迷,对工作充满热情、献身科学的精神。
拓展交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