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节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3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重点)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难点)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分类方法[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教材整理2 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2.举例[特别提醒]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探究1交叉分类法(1)用交叉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请连线)【提示】(2)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提示】交叉关系,如对Na2SO4进行的交叉分类:探究2树状分类法(1)请用树状分类法对初中所学过的化合物类型进行分类。
【提示】(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提示】有并列和从属关系两种,如物质的分类中:(1)并列关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2)从属关系:[认知升华]升华1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的区别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升华2物质的树状分类[题组·冲关]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答案】 D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导学号:95432022】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解析】HNO3应属于酸、含氧酸、强酸、挥发性酸、一元酸、一种化合物等。
【答案】 B3.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照物质的成分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硫酸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铜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与素养:1.认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学会对常见物质分类。
(宏观辨识)2.感受分类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①Na 2CO 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钠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碳酸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属于可溶盐②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举例微点拨: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属交叉关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二、分类方法的应用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Ca ――→①CaO ――→②Ca (OH )2――→③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⑦CaO举例写出有关序号的一种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①2Ca +O 2===2CaO ;化合反应。
②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
④C +O 2=====点燃CO 2;化合反应。
⑤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⑥H 2CO 3+Ca(OH)2===CaCO 3↓+2H 2O ;复分解反应。
⑦CaCO 3=====高温CaO +CO 2↑;分解反应。
CO +CuO=====△Cu +CO 2是置换反应吗?提示:不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交叉分类法是对一种物质的多角度分类法。
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基础巩固练]和田玉矿石由大理岩和地下岩浆接触后,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后经复杂地质作用产出为和田玉,按照产出的环境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壁料等。
如图为和田玉产出分类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产出的和田玉( C )A.含有化石B.疏松多孔C.经历过抬升过程D.层理构造显著2.和田玉籽料以其光滑圆润、质地细腻闻名于世,对形成这一特点没有帮助的是( B ) A.流水的冲刷作用B.风力的堆积作用C.外力的风化作用D.岩石的变质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和田玉矿石由大理岩和地下岩浆接触后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因此,和田玉属于变质岩。
和田玉是由大理岩和地下岩浆形成,因此形成于地下,但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尤其是经过地壳抬升之后,裸露出地表,能够被人们开发利用,C正确;沉积岩当中可能含有化石且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玄武岩大多疏松多孔,排除A、B、D。
故选C。
第2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和田玉籽料以其光滑圆润,质地细腻闻名于世,主要在于和田玉首先经过了岩石的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然后受地壳抬升,裸露于地表,不断遭受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使其表面不断光滑圆润,A、C、D 不符合题意;和田玉的光滑圆润与风力堆积作用无关,B符合题意。
故选B。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
崮如左图所示,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崮顶岩石如右图所示。
在崮顶村庄,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
据此完成3~4题。
3.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C )A.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4.岱崮地貌分布区( D )A.以花岗岩为主B.重点发展粮食种植C.宜大规模采矿D.易发生崩塌、滑坡[解析]第3题,由题干“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可判断,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第1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和过程。
一、细胞工程概念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细胞工程(1)概念: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的生物工程。
(2)分类:依据操作对象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2.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地表达。
3.植物组织培养: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这些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被称为外植体。
4.菊花的组织培养(1)原理①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相关概念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且无规则、高度液泡化、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脱分化: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再分化: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
③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2)步骤判断正误(1)植物体的任何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也都能表现出全能性()(2)在植物组织培养时,对外植体要进行灭菌处理()(3)若用菊花茎切段作为外植体,应将其形态学上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4)诱导生芽的培养基和诱导生根的培养基完全一样()答案(1)×(2)×(3)×(4)×解析(1)植物细胞虽然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表达全能性,细胞全能性的表达需要一系列条件。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微观)分析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宏观)。
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氯气、水的反应,会分析钠与酸、碱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钠与氧气的反应(1)由图1、图2所示实验可知,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硬度较小(可切割),密度比煤油大。
(2)将新切开的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如图2),其表面发生的变化是很快变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 +O 2===2Na 2O 。
(3)将一块绿豆大小的钠块投入热坩埚中(如图3)。
继续加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钠受热熔化后剧烈燃烧,火焰为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O 2=====△Na 2O 2。
(1)取用钠时,可以用手直接接触它( )(2)金属钠能存放于煤油中,也可存放于CCl 4中( )(3)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4)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5)实验中取出的药品都不能再放回原瓶()(6)等质量的钠无论生成氧化钠、过氧化钠还是它们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相同()答案(1)×(2)×(3)×(4)√(5)×(6)√(1)在实验室中,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提示隔绝空气,防止钠被氧化。
(2)钠极易与O2、Cl2、H2O等反应,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试从钠原子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电子很容易失去。
二、钠与水反应1.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熔化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反应产生的氢气推动小球运动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声,逐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气体渐变小,最后消失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生成2.实验结论(1)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还原剂是钠,氧化剂是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
第1课时减数分裂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减数分裂及其相关的概念1,2,3,52.精子的形成过程4,63.卵细胞的形成及其与精子形成的比较7,8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11,125.综合应用9,10,13,14,15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B.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C.均可产生四个成熟的生殖细胞D.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解析]:减数分裂的发生范围是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正确;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C错误;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D正确。
2.同源染色体一定是( D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形成的B.来自父(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C.形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联会的染色体[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3.下列描述是与联会和四分体有关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B )A.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中都会出现四分体B.在四分体时期不一定会出现交叉互换C.任意两条复制了的染色体都可以联会形成有关四分体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会出现联会现象[解析]: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会出现四分体,如有丝分裂过程,A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但在四分体时期不一定会出现交叉互换,B正确;只有同源染色体才可以联会形成有关四分体,C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会联会,D错误。
4.(2019·云南玉溪期中)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解析]:据图分析,该细胞没有细胞壁,有⑨中心体,为动物细胞,A正确;图中④是一条染色体,由①和③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以及②着丝点组成,B正确;图中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④和⑦、⑤和⑥,C正确;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下一个时期是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不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