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库城市雕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8
第1课城市雕塑一、教材分析本课以大量风格种类不同的城市雕塑作为欣赏主题,使学生了解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以及思考雕塑与城市环境如何相融合,以此培养学生学会观看与判断城市雕塑之美。
教材以城市雕塑的现代性和传统性、装饰性和写实性、幽默性和述事性等多方面来揭示城市雕塑的形式语言特征,并以多材质的雕塑作品展现出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不同形态。
通过对雕塑人文内涵和艺术语言的认识与解读,提高学生对城市雕塑与环境艺术方面的审美品位。
二、学情分析初中美术欣赏课主要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感悟能力。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并具一定的造型能力,因此欣赏课不应止步于欣赏,而要把学生对于雕塑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加以升华,把艺术欣赏活动延展为艺术创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雕塑的各类风格以及与建筑的关系,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欣赏并解读经典城市雕塑,以此加强对于城市雕塑的审美。
3.学会观看与思考,体会城市环境艺术之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经典城市雕塑作品,对于城市雕塑的类型有基本了解,并对于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对于雕塑作品的审美与判断,学会观看,激发创意思维。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具:铅笔、马克笔等美术工具。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1.教师活动:欣赏电影剧照,提出问题:(1)为什么好莱坞的科幻片中常常出现类似的场景?(2)你能猜出以上雕塑所在的城市吗?2.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3.教师活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后导入新课《城市雕塑》。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电影场景的提问,引发学生对于雕塑与城市关系的思考。
城市景观雕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城市景观雕塑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景观雕塑的定义、类型和功能。
2. 分析和评价不同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城市景观雕塑的定义和类型。
2. 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和艺术特点。
3. 学生对城市景观雕塑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城市景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城市景观雕塑的例子。
2. 学生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城市景观雕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城市景观雕塑的兴趣,探讨学生对城市景观雕塑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城市景观雕塑的定义、类型和功能,包括纪念性雕塑、装置艺术、环境艺术等。
通过PPT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城市景观雕塑,让学生了解其设计和艺术特点。
步骤3: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到两个城市景观雕塑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设计理念、艺术特点和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讨论。
步骤4:观察与创作(15分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城市景观雕塑进行观察,让学生用铅笔和纸记录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鼓励学生思考雕塑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想法。
步骤5:创作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他们对城市景观雕塑的理解和创作灵感。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促进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步骤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分享对城市景观雕塑的新认识和理解。
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的城市景观雕塑设计师或艺术家来校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城市景观雕塑,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城市景观雕塑的定义、类型和功能,并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和艺术特点。
《城市雕塑》教案第一篇:《城市雕塑》教案《城市雕塑》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看过山东卫视的〈阳光快车道〉吗?〈阳光快车道〉里有个小栏目叫做〈阳光苗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期:男主持人对一个刚满三岁的苗苗说;“宝贝,给大家来一个酷一点的动作!”同学们想一下,在一个刚满三岁的孩子的眼中,什么动作最“酷”?(停顿,引起想象)——只见他弯腰屈膝,右手拖着下颌,嘴咬着自己的小胖手,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请一位男同学上来做老师所描述的语句,教师附加动作,表情丰富,语言有起伏)——非常经典的动作!这时主持人说;“哇,真的好酷,是思想者!”展示罗丹的作品“思想者”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思想者”,果然很“酷”。
这是罗丹的雕塑作品。
教师:请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哪里存在着雕塑?以及它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学生;…………教师;是的。
城市雕塑无论如何都是一门纯观赏性的艺术,往往是先通过形体给人以直观的美的享受。
当从远处看一尊广场或街头雕塑时,首先接触的是它那并不清晰的“影象”,也就是它那外在的形体。
这一“影象”给人的感觉,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都是非常之美的。
2、新课讲解(1)欣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提出问题:你对所提供的城市雕塑图片哪张最感兴趣?为什么?(可从功能、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上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2)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设计出既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和建筑、环境相和谐的城市雕塑作品?现实生活中的城市雕塑作品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作为环境文化的主题,你希望看到怎样的城市雕塑作品?(3)教师小结。
城市雕塑教案
教案
主题:城市雕塑
目标:通过学习城市雕塑,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对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雕塑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和作用;
2. 城市雕塑的种类和形式;
3. 国内外著名的城市雕塑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城市雕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呈现(10分钟)
介绍雕塑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可以为城市增添艺术气息和文化魅力。
三、学习(20分钟)
1. 介绍城市雕塑的种类和形式,如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
2.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城市雕塑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雕塑艺术。
四、探究(20分钟)
1. 学生们分小组,选择一个城市雕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雕塑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五、拓展(10分钟)
1. 学生们自由发言,讨论他们对城市雕塑的看法和感受;
2. 分享一些国内外著名的城市雕塑作品,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
六、总结(5分钟)
总结城市雕塑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学生们对城市雕塑的理解和感受。
七、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座城市雕塑作品,写一篇文章进行介绍,并附上自己的感想。
教学评估方式: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小组展示成果;
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城市雕塑教案城市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城市雕塑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介绍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概念和作用。
2.观摩法:观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使学生体验城市雕塑的美感。
3.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城市雕塑的作用和意义,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城市雕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城市雕塑的认识。
2.学习新知识:教师介绍和讲解城市雕塑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3.观摩实例:带领学生观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如雷峰塔、千佛山大佛等,让学生体验城市雕塑的美感。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城市雕塑的作用和意义,并做好记录。
5.学习设计技巧:教师讲解设计城市雕塑的一些技巧和要素,如雕塑造型、材料选择、位置布置等。
6.创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设计一座城市雕塑,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
7.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城市雕塑,并进行评选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判断其是否理解了城市雕塑的概念和作用。
2.评价学生的设计和制作作品,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3.听取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带领学生到周边的城市或有名的景区观摩更多的城市雕塑。
2.组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开展城市雕塑巡展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扩展学生的艺术创作,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制作其他种类的雕塑作品,如动物雕塑、人物雕塑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创作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城市雕塑教案教案标题:城市雕塑教学活动指导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2.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3.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兴趣,增加对城市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艺术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对城市环境的关注意识。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城市雕塑中感受艺术;2. 探索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2. 展示城市雕塑图片或实物模型;3.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活动:活动一:城市雕塑导入(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知名的城市雕塑,带领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城市雕塑的兴趣。
2. 配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所在的城市是否有雕塑?你们对城市雕塑有何了解?你们喜欢哪种类型的城市雕塑?活动二:城市雕塑欣赏与分析(30分钟)1. 通过投影或展示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如纪念性雕塑、功能性雕塑、装置雕塑等。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和比较不同雕塑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些雕塑在城市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效果?它们与城市的文化、历史有何关联?活动三:设计自己的城市雕塑(40分钟)1. 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要求学生以自己所在的城市为背景,设计一个适合城市环境的雕塑作品。
2. 学生可以选择纸上绘制图案,或使用材料创造出立体雕塑模型。
3.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设计作品的灵感来源、主题与象征意义。
活动四:作品展示与分享(20分钟)1.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设计的城市雕塑作品,向同学们解释作品的构思和意义。
2. 鼓励同学们就展示的作品进行评论和讨论,提出对其他作品的建议和各自的见解。
3. 教师适时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
活动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可以改进之处。
2. 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掘城市雕塑的魅力,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地关注和了解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美术教案城市雕塑作品城市雕塑(urban sculpture ),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
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
城市雕塑美术教案范文,欢迎阅读。
城市雕塑美术教案一:雕塑艺术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美术学科越来越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审美艺术是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因而美术欣赏也相应地要求欣赏者的个性化创造,在生动的直觉形象中体验、感悟、共鸣,进而把握人生哲理、历史真理和宇宙奥秘。
雕塑是美术艺术内容之一,在生活中接触的也比较多,也是很重要是一门艺术。
对艺术是了解不能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时间段里,而是要向各个层面、各个时间去了解。
这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本课采用的是欣赏式教学,通过对图片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让学生自己去发觉身边美的事物,去感知它的内涵。
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示自己当时的情感。
本课课内讲解为一课时,结合学校研究性课程的学习,采用书本与现实生活、身边的事物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案《雕塑艺术》教案课型:欣赏课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难点:雕塑艺术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兵马俑的书籍和图片教学过程:导引: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一、导入新课: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
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城市雕塑教案一、雕塑定义城市雕塑作品城市雕塑(Urban Sculpture ),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
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
城市雕塑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
它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
城市雕塑的题材范围较广,举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
它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
由于它的出现而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
因此,城市雕塑的建立是非常严肃和慎重的,一般需要由行政部门如市政厅或国家政府下令,由其下属的有关美术或雕塑的组织具体负责筹划、实施,通过招标或专门邀请某位或某几位雕塑家进行创作完成。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如道路、桥梁、广场、车站、码头、戏院、公园、绿地、政府机关等处,它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
后者一般是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如高楼、厅堂等公共建筑上的浮雕装饰,和立于街心或广场上的纪念碑等,因此又需要和建筑师合作完成。
城市雕塑的题材范围较广,举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有的甚至与此无关者,但能起到美化城市给人以审美价值者也可以采用。
优秀的城市雕塑可以被人们视为该城市的市标。
二、形式城市雕塑在形式上有圆雕、浮雕,或独立一处,或附属于建筑物;或置于大庭广众之中,或隐于林荫小路之上。
在材料上有石雕、水泥、铜雕及其他金属材料。
城市雕塑一般都形体高大,气势恢宏,具有纪念意义,但亦有点缀场景,形体较小者。
前者多建在广场、车站、政府机关等重要的公共场所,后者多散置于公园、公共绿地、林荫道等处。
城市雕塑教案1. 引言城市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雕塑艺术,我们可以给城市增添美感,表达文化与艺术内涵。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城市雕塑的背景知识、雕塑材料与工艺、城市雕塑的分类和设计原则等,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城市雕塑的背景知识城市雕塑是指在城市中公共空间中放置的具有艺术性质的立体艺术品。
早期的城市雕塑以人物塑像和纪念碑为主,随着社会发展和艺术潮流的变化,城市雕塑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雕塑艺术可以通过形象的雕塑创作来表达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3. 雕塑材料与工艺城市雕塑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石材、玻璃纤维等。
不同的材料赋予雕塑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力。
金属材料可以创造出细腻、光滑的表面效果,石材则给人一种厚重、质感强烈的观感。
玻璃纤维则具有轻巧、耐环境侵蚀的特点。
雕塑的工艺也非常多样化,包括鎏金、烙金、烤漆等。
这些工艺可以使雕塑更加生动、逼真,增加观赏价值。
4. 城市雕塑的分类城市雕塑可以根据主题、形式和风格等进行分类。
主题上可以分为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
形式上可以分为立体雕塑、浮雕雕塑等。
风格上可以分为现代主义雕塑、后现代主义雕塑等。
城市雕塑的分类不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和鉴赏,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的分类形式来传达不同的理念和意境。
5. 城市雕塑的设计原则城市雕塑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环境、观众、功能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设计原则:•尺度与比例:雕塑的尺寸和比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过大或过小的雕塑都容易显得不协调。
•形式与内涵:雕塑的形式和内涵要与城市文化和主题相关。
通过雕塑来体现城市的特色和精神。
•可持续性:雕塑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要考虑环境保护和长久使用的因素。
选择可持续性的材料和工艺有利于雕塑的长期保存与保养。
•互动性与观赏性:城市雕塑可以作为观众的互动媒介,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6. 学生活动计划6.1 观赏城市雕塑安排学生到城市附近的公园、广场等地观赏城市雕塑。
初中雕塑美术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雕塑美术课程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教学。
2. 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表现。
教学难点:1. 雕塑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表现。
教学准备:1. 雕塑材料:泥、石、木等。
2. 雕塑工具:刀、凿、刷等。
3. 教学图片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一些雕塑作品,让学生对雕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向学生介绍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泥塑、石刻、木雕等。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鼓励学生用雕塑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实践(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雕塑创作。
2. 引导学生通过雕塑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注重雕塑的形式和美感。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进行雕塑创作。
2. 组织学生参观雕塑展览或艺术家工作室,加深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雕塑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城市雕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雕塑的种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雕塑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审美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具有创意的城市雕塑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制作城市雕塑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公共艺术,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艺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艺术,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雕塑的定义与起源-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 城市雕塑的起源与发展2. 城市雕塑的种类与风格- 现代城市雕塑的分类- 各类风格城市雕塑的代表作品3. 城市雕塑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的关系- 城市雕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城市雕塑与环境艺术的结合4. 城市雕塑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理念与审美特点- 制作材料与工艺5. 创意城市雕塑方案设计- 小组合作进行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优化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雕塑的定义与起源,介绍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探讨城市雕塑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课时:城市雕塑的种类与风格,分析各类风格的城市雕塑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城市雕塑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的关系,讨论城市雕塑在规划中的作用以及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第四课时:城市雕塑的设计与制作,学习设计理念与制作工艺,进行实践操作。
第五课时:创意城市雕塑方案设计,小组合作设计具有创意的城市雕塑方案,并进行评价与优化。
单元教材分析
城市雕塑是为装点城市环境而设立于室外的大型雕塑。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国内外著名的城市雕塑作品。
可以从城市雕塑的造型、色彩、主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城市雕塑的美感以及内在的文化内涵,表达出自己对城市雕塑的感受,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设计制作出纸造型的抽象雕塑作品。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
用各种废旧材料和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制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技巧。
课时分配
1、了解城市雕塑(1课时)
2、制作纸艺雕塑(1课时)
共2。
城市雕塑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城市雕塑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种类和作用;2. 探索城市雕塑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影响;3.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城市雕塑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种类;2. 城市雕塑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影响;3. 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欣赏、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的理解;2. 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城市雕塑的图片和实例;3. 学生用于记录和分析的工具(笔、纸);4. 学生参观城市雕塑的实地考察安排(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城市雕塑,引起学生对城市雕塑的兴趣;2. 引发学生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城市雕塑是什么?它们在城市中的作用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种类,包括纪念性雕塑、装置艺术和公共艺术等;2. 分析城市雕塑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影响,包括美化城市环境、传递文化信息和激发公众对艺术的兴趣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它们的艺术特点和创作理念;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城市雕塑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公众中的反响。
四、欣赏与评价(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城市雕塑的图片,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和评价这些作品;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艺术性、与城市环境的融合等)评价城市雕塑,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创作活动(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座城市雕塑,要求他们考虑雕塑的主题、形式和创作理念;2. 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设计思路,并让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城市雕塑的知识和技能;2.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欣赏城市雕塑,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想法。
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活动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尝试表现人物的简单动态。
2、体验大胆创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借助录像、图片或到公园实地观察等形式,丰富有关雕像的知识。
2、画纸,油画棒,四肢、头部能活动的小纸人,录音机及相关音带。
3、画有各种雕像的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一、张出活动。
1、引出游戏情景:美丽的城市里有一群雕像,一到晚上,它们就快乐地在一起跳舞。
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立即变成雕像,向城里的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2、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城市雕像”,随音乐跳舞。
当听到音乐中太阳升起的信号时,幼儿马上做出一个造型动作;当音乐再次响起时,幼儿继续跳舞。
二、观察造型动作。
1、音乐停止时,教师分别模仿几个有代表性的造型动作,请幼儿猜猜这个雕像在干什么。
2、出示范画,请幼儿用小纸人摆出范画上雕像的动作,并说说这些雕像放在城市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3、请幼儿观察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活动,哪些部位不能活动,初步了解关节的活动与动态表现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城市雕像。
1、启发孩子当设计大师,为美丽的城市设计更多、更美的雕像。
2、在轻音乐背景下,幼儿边画雕像,边做相应造型或摆小纸人。
四、展示作品。
1、把幼儿设计的雕像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模仿。
这是一幅十分典型的多视点构图的作品:各种朝向的房子、行道树、红绿灯、汽车,体现了小作者在平面上表现十字路口时矛盾的方位感。
2、让幼儿互相介绍各自设计的雕像,并商量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活动评析:这个美术活动设计非常重视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且考虑到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教师让孩子借助“活动人”摆放雕像的造型,降低了表现的难度,同时利用音乐游戏诱发孩子的表现兴趣,强化每位孩子对雕像的选择、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摆脱了图式化作图的方式。
美术教案初中雕塑简单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基本技法3.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1. 雕塑技法的掌握2.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表现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雕塑材料(如橡皮泥、石膏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雕塑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雕塑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法,如捏、揉、压、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雕塑技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运用雕塑技法进行表现。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选择一个美好事物进行雕塑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通过展示和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艺术教案:打造城市雕塑艺术之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艺术氛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城市文化传承的体现。
艺术教案是一种可以让城市雕塑艺术更美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以“艺术教案:打造城市雕塑艺术之美”的主题,探讨城市雕塑艺术如何借助艺术教案的方法打造更美丽的城市。
一、城市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城市雕塑一般是大型的、有意义的三维立体物体,既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不同的城市中,城市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在纽约,自由女神像是最著名的城市雕塑之一,她代表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成了纽约城市的象征。
在荷兰的鹿特丹市,市立博物馆前的洛湖·瑟里曼斯平方上的彩色圆形雕塑成为当地的标志,带给游客来自鹿特丹特有的热情、创新和动态的元素。
城市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其不变的本质特征就是能够反映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艺术手段为城市注入灵魂和活力。
二、艺术教案在城市雕塑艺术中的应用艺术教案法是一个与人类本质有关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发现、发掘、提升创造力和理解能力,进而造就出更好的作品。
在城市雕塑艺术设计中,艺术教案法同样适用。
例如,市政府想要在市中心的广场上建立一座象征本地特色的雕塑。
我们可以根据艺术教案法的五个步骤来进行设计:了解题目、想象创作内容、制定方案、评估选择、创作完成。
具体操作如下:1.了解题目:明确雕塑所表达的内容,了解雕塑的基本形态和风格;2.想象创作内容:通过调研、采访、文献资料等形式,了解当地的文化、人文、历史、地形等方面,并结合雕塑主题进行创作构思;3.制定方案:在理解文化内涵和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雕塑的外形、造型、材料等方面的细节,确定数字模型;4.评估选择:将不同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最适合当地文化、环境和目的的雕塑方案;5.创作完成:根据确定的方案制作并安装雕塑作品。
这个过程中,艺术教案法不仅可以找到最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雕塑作品,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鉴赏力和创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