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4.49 KB
- 文档页数:59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
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
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
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
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
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五、写字指导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1)“无”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板书设计教(2)谁喜欢描写“小青蛙”的这一段课文,给大家读读。
(3)你们能不能学一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的可爱的样子?(4)好可爱的小青蛙呀!现在,小青蛙要给大家献上一曲呢!(播放歌曲《小青蛙》)(5)小青蛙的歌词中唱了什么?你们帮他唱出来吧!4.小鱼儿。
(1)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也有。
我最喜欢描写小鱼儿的段落,我觉得小鱼儿特别聪明,把荷叶当成凉伞。
我来读一读这一段。
(2)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时心情如何呢?课文用了什么词语?(笑嘻嘻)(3)指名读小鱼儿高兴的样子。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掌握和正确书写。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有趣的故事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利用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生词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自行理解句子含义。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3. 合作探究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总结讨论情况,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4.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第15课《文具的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写作背景】《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通过贝贝找不到铅笔、橡皮时妈妈与他的对话以及后来他的改变,渗透着对于孩子们要爱护文具的主题思想的教育。
全文共6个自然段,1、2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3、4、5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
第6自然的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作者介绍】圣野: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
1947年参加《中国儿童时报》的编辑工作。
1949年3月离开浙大参加浙东游击队金萧支队。
40年代末出版过诗集《啄木鸟》《列车》和《小灯笼》。
建国后曾在部队做文教宣传工作。
1957年复员转至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同年起主编《小朋友》杂志,此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业余创作了大量儿童诗和其他样式的儿童文学作品。
出版有《欢迎小雨点》《和太阳比一比》《奶奶故事多》《春娃娃》《神奇的窗子》《竹林奇遇》等四十多本儿童诗集。
一些诗作曾多次译成外文介绍至国外。
作品多次获全国奖。
【教学目标】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会写“文、次”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对话。
4.多元识字。
5.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教学难点】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结合实际,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课件出示出示文具)2﹒教师: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橡皮)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15文具的家)二、认读生字,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12.古诗两首主备人:高卫淑改正人:教课要求:1.有朗诵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觉到少儿的天真可爱和夏季风景的美好。
2.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
3.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背诵两首古诗。
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1.学习生字词。
朗诵和背诵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经过朗诵能初步感悟诗歌的神韵和美好的境界。
教课准备:古诗句,课件,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要求:1.正确朗诵《池上》,能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运用多种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教课要点、难点:朗诵并背诵《池上》,学会这首诗中出现的 5 个汉字,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夏季到了,先人写了好多描绘夏季荷花的诗句。
(出示诗句,学生朗诵)我们要再来学习两首有关荷塘的诗句。
2.出示课题,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重申“首”是翘舌音。
(2)联合字理图解说“首”的意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横画有长短,第一横最长;横画之间的距离基本均等,第二横在横中线上)3.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白居易的《池上》。
4.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朝有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宽泛,形式多样,语言平和平时。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 ) 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古诗。
( 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报告沟通。
( 二) 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用“ / ”画出来朗诵节奏。
( 学生练习朗诵,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报告,相机大屏显示:小娃 / 撑小艇,偷采 / 白莲回。
不解 / 藏踪影,浮萍 / 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同学沟通多种方法练习朗诵。
5. 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内容:认识时间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 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知识计算打下基础。
15、文具的家【教学目标】1、认识“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13个二类字,会写“文、次、找、平、办、让、包”7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认识“斤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1. 认识13个二类字,会写7生字。
2.。
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2、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
(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生字,精读课文。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3、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4、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5、送字宝宝回家。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7、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交流汇报,教师总结第二课时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
评议。
二、自主积累词语。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三、写字指导。
1、(出示7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
具:里边是三横。
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
皮:第一笔是横钩。
已,区分“己”和“已”。
四、口语交际训练。
(一)想象训练。
1、创设情境,在讲台上摆放着被遗弃的铅笔、橡皮、尺子,它们碰到了一起,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2、“失物招领”会。
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教学反思:16一分钟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
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
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毛主席的画像。
3.井和人们从井中提水的图片。
4.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题目识字、分散难点课题中的这几个生字,谁认识?(字卡依次出示:忘、挖、井)点拨:忘:形声字;扩词;用“忘记”说话;书空。
挖:形声字。
井:与“开、并”区别;书空;(出示图片)说说: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三、初读感知、再次识字1.范读课文,想一想:“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2.回答问题时,相机出示:席、战、士3.生识记生字。
点拨:席:形声字;与“度”区别。
战:翘舌音;形声字;与“站”区别。
士:翘舌音;与“土”区别;扩词。
四、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边自读课文,边圈出本课生字,并画出文中的生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五、自主识字、汇报方法1.指读课文。
2.汇报识字方法。
革:独体字。
命:你怎么记住它?解:你在哪见过这个字?刻:形声字;它跟谁长得像?念:书空;扩词;用:想念”说话。
你还知道哪些心字底的字?六、巩固识字、积累词汇1.去掉音节,认读生字,并组词。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词说话。
3.读句子,要把字音读准。
七、再现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井、乡、面、忘、想、念”,并组词。
2.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3.重点指导:忘、想、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本课课文。
2.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或朗读。
4.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问。
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认识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简单句子进行表达。
2.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新生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话文的兴趣。
2.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下课文主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学习1.逐段教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
2.指导学生跟读和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
3.引导学生听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细心倾听的能力。
三、巩固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模拟表演课文中的情景。
2.鼓励学生用简单句子描述课文内容,展示他们理解的水平。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或是描述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四、拓展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自由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学生所学的词语,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练习,巩固课文知识。
五、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询问学生理解程度,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2.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和写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内容,大声朗读。
2.写一篇简短的小作文,描述你印象最深的课文部分。
注意事项1.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主动表达,避免过多干预。
2.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会对《语文园地六》这节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课后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持续进步。
第七单元15文具的家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
(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
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
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1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首、采”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第六单元课文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
《古诗二首》从不同地侧面反映了夏天地美丽。
《荷叶圆圆》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情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
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学会照样子说句子,学会加标点;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朗读童话故事,懂得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注意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道理和感情。
单元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乐于识字的习惯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阅读古诗和短文,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激发学生观察夏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的兴趣。
4.感悟古诗所表现出的意境美。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二首》 2课时《荷叶圆圆》 2课时《要下雨了》 2课时语文园地六 2课时单元测试 2课时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园地六1.把自己课外认识的生字写进自己的“词语篓”里。
同学可以去搜集。
语文园地六第六单元测评一、拼音王国。
1.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__uán__ínɡ__óu__ànɡ泉萍柔唱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翅膀(cìchì)浮萍(fúhú)水珠(zhūzū)潮湿(cháo chǎo)二、字词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fēi jīhuāduǒzhíjiǎocǎi huādàshùmínɡliànɡ2.连线组词。
欢迎阅读第六单元备课:教材分析:“快乐的夏天、美好的夏天“是夏姑娘歌唱的主旋律,第六组教材就是围绕这一主题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池上》《小池》和《荷叶圆圆》既描绘了夏天的美景,有体现了夏天的情趣;夏日的天说变就变,缺乏夏天的气象知识可不行,小白兔会告诉你《要下雨了》的征兆。
”语文园地六》是学生大显身手的空间,这里可以检验挺忙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
这组课文我们可以体会到夏天的多姿多彩,激起学生对夏天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目标: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3)“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课文13 荷叶圆圆共(2)课时
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认识本课12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
4、会正确书写“是”、“朵”等6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
课前准备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
2.生字卡片。
(教师)
3.练读课文。
(学生)
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课件,谈感受。
(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
)
师:同学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
(学生欣赏荷花池的美景。
)
看画面说说你知道的写荷花或荷叶的诗句和词语。
学生回答完,教师多媒体展示,让孩子们欣赏有关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感悟优美词句。
1.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有了谁呀
(荷叶)
2.你们想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还有哪些小伙伴把荷叶当成
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3.说话练习:荷叶是________的________。
五、指导书写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段很美很美的课文,
那么,大家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出示“台、放、鱼、朵”)
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看“鱼”,怎样写才好看呢(范写,学生描红,作业
展示,评议。
)(出示“朵”)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哪一笔(范
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课文14 要下雨了共(2)课时
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和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教学难点知道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
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
(1)生试说。
(2)教师出示图片拓展。
(3)出示谚语。
3.教师总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奇妙!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
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更加精彩的发现!
四、舞台剧表演
1.四人一组进行课本剧练习。
2.学生到讲台进行课本剧表演。
3.师生点评。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语文园地六指导方案
共(2)课时
三维目标1.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
(重点)
2.初步学习扩句,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复习标点符号,初步感知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不同用法。
(难点)
3.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4.积累气象谚语。
5.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
经历了这一次迟到,元元第二天会怎么做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
自己先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课文17 动物王国开大会共(2)课时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要、连、百、还、舌、点”等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
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
课前准备1.(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教师)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
(学生)
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好多朋友,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看图片说动物。
(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
)
2.引问:这些朋友都是——动物。
听说,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你们想参加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引问:你们想知道什么(预设:谁要开大会在哪里开大会什么时间开大会)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自主读文。
(8)蹦:左右结构。
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
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
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
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
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
最后写部首“辶”。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
(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哪些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了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指名回答。
语言训练: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棉花姑娘请谁帮助自己捉蚜虫”(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用“棉花姑娘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给她治病”的句式练习说话。
)
2.通过图片简介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3.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青蛙的对话。
5.教师情景导读。
导读:棉花姑娘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燕子医生,她真高兴,心里想:终于有医生来给我治病了,我有希望了。
她非常有礼貌地对燕子医生说……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话。
)
燕子医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
棉花姑娘很难过: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医生,却没有办法治我的病,难道我的病真的治不好了吗哦,那边,啄木鸟医生来了。
也许他有办法治我的病,我去问问他吧……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的话。
)
啄木鸟医生也走了,这下可怎么办啊我的身子越来越疼了,可恶的蚜虫还在拼命地吸我的汁液,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突然,青蛙医生跳来了,哦,也许他是我的希望,我高兴极了,连忙叫住他……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青蛙的话。
)
燕子走了,啄木鸟走了,青蛙也走了。
来了这么多医生,都治不好我的病,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
6.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的对话。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合作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读好的同学,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2.小结: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益虫益鸟,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地爱护它们!
板
书
设
计
教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