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系统论
- 格式:ppt
- 大小:393.50 KB
- 文档页数:21
护理学系统理论的名词解释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健康护理、疾病预防和康复的学科,其研究范畴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中,系统理论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护理实践提供了一种综合和全面的框架。
系统理论来源于一位著名的美国生态学家——伯特兰·拉塞尔的研究,并在20世纪50年代由一位护理学家——多萝西·约翰逊引入护理学中。
拉塞尔的系统理论主张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关注其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思维模式被应用于护理学中,成为了系统理论的基石。
系统理论在护理学中具有多个重要概念,其中包括了开放性、相互作用、可预测性和动态性等。
首先,开放性意味着护理对象与环境之间存在的不断的信息交流和能量流动。
这些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护理学家通过对开放性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应对患者的健康变化。
其次,在系统理论中,相互作用是一个核心概念。
相互作用意味着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在护理学中,相互作用可以指护理对象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指不同护理环境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互作用的理解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另外,可预测性也是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过对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规律进行研究,可以预测系统的行为和变化。
在护理学中,可预测性体现在护理过程的规划和实施上,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情况的观察和评估,预测其疾病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最后,系统理论的动态性强调了系统的变化和发展。
在护理学中,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通过了解系统的动态性,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变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总结起来,护理学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和综合的框架,用于理解护理实践中涉及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开放性、相互作用、可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概念是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系统理论的运用,护理学家能够更好地洞察护理对象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健康和康复。
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系统论系统作为一种科学术语、一种理论,源于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fy)。
1937年,他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1968年,他发表了《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用》,为系统科学提供了纲领性的理论指导。
一、概念(一)系统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分类(二)系统论的概念系统论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解释了事物整体及其组成部分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组成部分在整体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护理的服务对象——人,是一个系统,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部分组成,同时人又是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部分。
(三)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次系统与超系统的学说,指出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系统本身具有整体功能,且几个系统可联合成更大系统,系统是按复杂程度的层次排列组织的。
二、系统的基本属性(一)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系统的整体功能建立在系统要素功能基础之上,要增强系统的整体功效,就要提高每个要素的素质,充分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同时对系统中各要素的结合以及要素、整体、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合理和优化。
(二)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功能或作用的变化,都要引起其他各要素乃至于整体系统功能或作用的相应变化。
各要素与整体系统间也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要素的变化都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动态性动态性是指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运动、发展与变化过程是动态性的具体反映。
如系统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并不断与环境进行互动。
(四)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有自身特定的目的。
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邵阳医学⾼等专科学校教案⾸页教学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新课导⼊】【展⽰教学内容】【给出教学⽬标】护理学理论是在护理及实践中产⽣并经过护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性认识体系,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系统的、整体的描述。
第⼀节护理学相关理论⼀、⼀般系统论系统作为⼀种思想,早在古代就已萌芽。
系统论的创始⼈美籍奥地利理论⽣物学家贝塔朗菲1932—1934年,他先后发表了《理论⽣物学》和《现代发展理论》,提出⽤数学模型来研究⽣物学的⽅法和机体系统论概念,可视为系统论的萌芽。
1937年,贝塔朗菲第⼀次提出“⼀般系统论”的概念。
1954年,以贝塔朗菲为⾸的科学家们创办了“⼀般系统论学会”。
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了《⼀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全⾯总结了他⾃⼰40年来研究⼀般系统论的成果,为系统科学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纲领,被公认为是⼀般系统论的经典性著作。
在贝塔朗菲的创导下,20世纪60年代后,系统论得到⼴泛发展(⼀)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是由若⼲相互联系、相互作⽤的要素组成的具有⼀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这个定义有双重意义:1、系统由(要素)⼦系统组成,组成要素相互作⽤、相互联系。
2、每个要素有⾃⼰独特的功能和结构,系统的功能则具有各要素不具备的整体功能。
(⼆)系统的分类(1)按⼈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系统科分为⾃然系统和⼈为系统。
⾃然系统如⽣态系统、⼈体系统等;⼈造系统如计算机软件系统、机械系统等。
⾃然系统+⼈造系统=复合系统,如医疗系统、教育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如⽣命系统、医院系统等输⼊:物质、能量和信息由环境流⼊系统的过程例如⼈体消化系统对⾷物进⾏消化和吸收,呼吸系统完成氧⽓和⼆氧化碳的交换,⼤脑对获得的信息进⾏处理等。
通过对所获得的物质、信息和能量进⾏加⼯、吸收,整个系统可因此⽽发⽣改变。
输出:是指经系统改变后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散发进⼊环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