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8.08 KB
- 文档页数:3
行政管理学常识2鼠标双击自动滚屏(发布日期:2008-3-31 8:39:34)浏览人数:139管理学的分类与层次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的。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管理学科,亦称作盈利性管理学科,这类管理学科适用于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
这类组织以盈利的高低作为判别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如工商企业管理、银行管理等;另一类是非经济管理学科,亦称为非盈利管理学科,这类管理学科主要适用于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非经济性组织,如政府管理、文化教育管理、军队管理等。
管理学的四个层次为:(1)微观管理学,它以组织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一组织中的管理问题。
(2)中观管理学,它以多个组织组成的组织群体作为其研究对象。
(3)宏观管理学,它以多个组织群体的组织整体作为其研究对象,研究在相当范围内将不同类型的组织群体集合成为一个整体情况下出现的管理问题。
(4)管理学,它是以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作为其研究,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管理的原理、方法与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人们对管理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反映和概括。
它是管理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管理活动遵循的行为准则。
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科学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系统管理原理和动态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所谓科学管理原理是指管理活动应有科学依据,组织目标的确立、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应依据科学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和运用管理规律,制定和实施必要的管理规范与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根据科学管理原理,我们可以引申出符合该原理的管理原则:管理原则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原则。
人本管理原理所谓人本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
人本管理原理认为:管理的核心对象是人。
这一原理要求管理者将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处理放在首位,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被管理者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创造各种机会。
管理学首先先管好自己(自律,自重、自爱),才有资格管理别人,注意“亲人是父母给自己选的,而单位的同事的自己选的,他们都是必须相处和交往的人,所以对同事要象对亲人一样,是人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管理的含义是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部属服务。
员工是上帝,客户是衣食父母。
用尽一切方法.软硬兼施.有容乃大.有度则正.牺牲自己的某些物质上与精神上利益.获得更大物质上与精神上利益.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
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
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知名猎头烽火认同管理模式分为5种1. 亲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
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
3.温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
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
管理学派分类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二战之后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 S. 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进行定量分析。
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几个方面都可以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合乎逻辑的计算和分析,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主张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和主观随意性,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由于计算机在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该学派主张,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关系式表示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通过定量分析,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5※<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首先提出的。
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孔茨和奥唐奈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作为五项职能有效综合运用的结果。
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
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
管理学流派介绍1、管理学的流派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
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
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
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管理学二级学科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管理学的二级学科之一,其研究范围更加细分且专业化。
管理学二级学科在面临日益变化的新经济时代,需要深入研究管理实践、组织行为、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管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管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1. 管理实践与决策管理实践是管理学二级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管理实践的研究需关注企业在市场变化下的应对策略、管理决策以及各种管理模式的创新。
2.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组织行为与领导力是管理学二级学科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围绕着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特征、组织文化、领导力发挥等问题展开研究。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员工潜力,并培养出优秀的领导者,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3. 战略管理与创新战略管理与创新是管理学二级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企业战略选择、竞争策略、创新管理等问题。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战略管理与创新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管理学二级学科的发展趋势1. 跨学科研究管理学二级学科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随着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管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将更加重要,形成跨学科的管理研究格局。
2. 数据驱动的管理研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驱动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管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将更加依赖数据分析、模型建立,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实践现象,并为管理决策提供量化的支持和预测。
3. 全球化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管理学二级学科的发展需要更加广泛的视野。
全球化管理、国际业务管理、国际合作与跨文化管理等内容将成为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管理学五种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管理的基础,是管理者实现管理和控制的基础。
它是按功能和职能、权利、职责来划分的人员和组成组织的全部层次的统一性结构图。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组织可以分为五类结构:一、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是基于职位的一种结构,它分层职位,由上到下,把员工按功能和权限分为富有层次和较严格的分类。
线性结构具有明确的管理权力和责任,有效地区分管理者和人员,简单实用,易于实现统一的指挥和控制。
二、团队结构。
团队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有限的自由,力求让员工进行团队协作。
团队结构把员工组成多个团队,让它们互相配合,推进项目完成工作。
这种结构强调团队协作和促进共同成果,培养员工的责任心、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水平。
三、可比结构。
可比结构是一种权力共同管理的结构,它把公司的管理权力分散给多个决策者,尊重决策者的意见,让决策者和决定者携手管理企业的发展。
可比结构具有权力分割、决策渠道充分开放、组织灵活性强等优点,能有效地促使组织效率提高、发展趋势与市场发展相一致。
四、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是一种灵活的组织结构,它把企业内部的分布式功能和组织长期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组织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能够有效地把挑战给组织带来的机遇,把新想法变为实际收获。
网络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构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较好地满足复杂多变性的企业需求。
五、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是一种多层次专业精神结构,它把不同功能和职能的单元分割成矩阵,把不同专业要求纳入到主管部门之中,强调垂直原则,把前期信息、决策和实施融入到组织管理中,实现多方协商、讨论和实施,有效提高管理质量。
矩阵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组织的计划制定和职能,提高实施的效率与准确性,对企业的整体运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组织管理中有五种基本结构——线性结构、团队结构、可比结构、网络结构和矩阵结构。
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管理者可以根据机构的特殊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以实现最高效率、最大利益和最具有战略性的运作,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
《学科分类与代码》(管理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学)
管理学科分类(研究生)
12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
02 经济学0201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020204 金融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专业名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丁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会计学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12管理学1201120101120102120103120104工程管理120105120106120107 产品质量工程120108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109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工商管理120201 工商管理120202 市场营销120203 会计学120204 财务管理120205 人力资源管理120206 旅游管理120207 商品学120208 审计学120209 电子商务120210 物流管理120211 国际商务120212 物业管理120213 特许经营管理120214 连锁经营管理120215 资产评估120216 电子商务及法律120217 商务策划管理120251 行政管理120252 公共事业管理120253 劳动与社会保障120254 土地资源管理1203农林经济管理120305 公共关系学120306 高等教育管理120307 公共政策学120308 城市管理120309 公共管理120310 文化产业管理120311 会展经济与管理120312 国防教育,与管理120313 航运管理120314 劳动关系120315 公共安全管理120316 体育产业管理1204公共管理120401 农林经济管理120402 农村区域发展1205,,类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档案学120503 信息资源管理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教学管理简介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石河子农学院农经系,1996年9月石河子大学成立后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学科不断完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10年正式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于1960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64年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学位与本科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学院现有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统计学、金融学、物流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审计学等13个本科专业,分布在经济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现有1个国家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个校级会计学、经济学专业特色专业;有1个自治区级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有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有2门国家级农业经济学、会计信息系统课程、4门省级财务会计、经济学、财务管理、产业经济学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有11门校级一类课程;有2门校级二类课程;有1门课程群管理学课程群;有1门研讨型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有1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财务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2人,博士学位教师37人;1名教师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教师入选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设有农林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财务会计系等4个本科教学系;设有2个省级、3个校级、1个院级学科科研平台;设有石河子大学MBA教育中心、新疆农垦经济编辑部等2个依托单位;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63人;学院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科研设施, 2008年学院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国家评估验收为优秀;学院实验中心下设经济学综合实验室、管理学综合实验室、会计与审计模拟实验室、ERP综合模拟实验室、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实验室、国际贸易与商务实验室、证券与金融模拟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共8个实验室和1个局域网控制室,实验室面积168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612台,实验设备总值540余万元;购置专业实验软件33套,总值150余万元;学院拥有1个图书室和1个期刊室,藏书10万余册,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100余种;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又能把握学科前沿;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能在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类工商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教学和政策研究等工作;结合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特点以及与专业定位,学院提出以“开放型、实践型、研究型”为特色和重点的教学创新模式;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重点培养研究型人才本-硕或本-硕-博连读,鼓励其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工商管理类和财务会计类专业重点培养高级应用型兼顾研究型人才,分别培养中高级管理类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CPA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从事涉外经济工作、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人才;启动“经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民族生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结合专业、地域及民族特色,培养少数民族地区村官,强化其为民族地方服务的机会和能力;学院始终坚持以本科教学为核心,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不断改革和探索,努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我院本科生录取分数及就业率均位列自治区高校前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审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120207专业名称:审计学Auditing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晓审计、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经济法规,掌握现代审计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经济管理领域从事会计、审计和管理咨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审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审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2.掌握审计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3.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以及国际会计和审计惯例;4.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会计和审计业务,尤其是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较强的外语和语言文字能力;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四、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工商管理、法学六、专业核心课程统计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税法与税务会计、审计学、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学、经济法与案例分析;七、主要专业实验基础会计学实验、中级财务会计实验;八、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研Ⅰ、社会调研Ⅱ、行业调研、学年论文、会计综合实训、审计综合实训、信息系统审计、ERP软件Ⅰ财务管理系统、ERP软件Ⅱ、企业行为模拟、毕业实习Ⅰ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毕业实习Ⅱ校外实习、毕业论文;九、创新能力培养环节校院SRP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试验计划、创业意识教育、创业实践项目、用友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会计基础知识大赛、审计专题调研;十、毕业学分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学分,其中理论学分135理论必修学分105,选修学分30,实践学分含12个综合教育学分;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120203K专业名称:会计学 Accounting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素质,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财务会计实务和会计教学及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国内外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动态和发展等;接受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3.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学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实务;6.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7.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四、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六、专业核心课程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七、主要专业实验计量经济学、会计信息系统八、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会计学基础模拟实验、统计模拟实习、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审计模拟实验、会计学专业毕业实习、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九、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验、科技竞赛等;十、毕业学分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196学分,其中理论学分学分理论必修学分,理论选修学分27,实践学分学分含12个综合教育学分;2专业基础 12学分Z109083经济法学分Z109073财务会计学分Z109015成本会计2学分Z209017国民经济核算2学分3专业课综合课特色课 44学分Z109090审计学原理3学分Z109079 高级财务会计学分Z109080管理会计2学分Z109071财务管理学分Z209076审计实务3学分Z209079税法学分Z209087银行会计学分Z109035会计信息系统4学分Z109018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3学分Z209080税收筹划2学分Z209088资产评估学分Z209038证券投资学2学分Z209090审计案例2学分Z109007财务分析2学分Z209039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3学分Z209066会计职业道德学分Z209067会计制度设计2学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120204专业名称: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四、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六、专业核心课程会计学基础、经济法、税法、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学、财务分析、投资学、会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管理;七、主要专业实验计量经济学、会计信息系统八、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会计学基础模拟实验、统计模拟实习、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企业经营决策模拟、财务管理模拟实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九、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十、毕业学分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197学分,其中理论学分理论必修学分,理论选修学分31,实践学分含12个综合教育实践学分;。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就是在一定得环境下,为有效得达到组织得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得发挥对组织资源与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得有组织不断得协调活动。
特征:目得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 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得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与其她利益相关者得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得组织内外得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得神经中枢并获得与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得实施与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得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得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得信息素质;良好得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得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得技能,能理解激励她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与处理各种全局性得复杂关系。
6、管理得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与无形资产。
二、管理思想与理论得形成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科学管理得出发点:科学管理得中心问题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得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得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得工具、机器与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得计件工资制; 工人与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得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得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得权力 2)传统得权力 3)超凡得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得特点: 1)明确得分工 2)自上而下得等级体系 3)人员得考评与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与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得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得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就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得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得士气,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得关键。
管理学专业大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管理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到企业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管理学专业在国内外的高校都有相应的开设,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各种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专业设置管理学专业是一个大类,包括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并在大学期间逐步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管理学专业涵盖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管理学理论、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案例和项目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就业前景管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好,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组织中从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各种管理工作,如企业经理、市场营销专员、人力资源经理、财务经理等职业。
管理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创业,自己开设企业或管理咨询公司等。
三、发展趋势管理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数字化、国际化和专业化三个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数字化。
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能和信息化意识,适应当前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适应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工作环境。
管理学专业的发展还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不同领域的管理工作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深造和发展。
管理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学科,毕业生可以在各类组织中从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管理学中计划的分类在管理学中,计划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组织实现目标的一种系统性安排和安排。
根据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计划可以分为三类,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
首先,战略计划是指组织在长期内为实现其使命和愿景所制定的计划。
战略计划通常涉及整个组织,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它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配置,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战略计划的制定需要高层管理者参与,以确保整个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战术计划是指在实施战略计划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中期计划。
它通常涉及到部门或团队的具体行动,以支持整体战略的实施。
战术计划需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团队协作,以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战术计划的制定需要中层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的参与,以确保各项行动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最后,操作计划是指在实施战术计划的过程中,为了完成具体任务而制定的短期计划。
它通常涉及到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以支持战术计划的实施。
操作计划需要考虑具体的执行步骤和资源的分配,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操作计划的制定需要基层管理者和执行人员的参与,以确保任务的有效执行和结果的实现。
综上所述,管理学中的计划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三类。
这三类计划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共同为组织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合理制定和实施这三类计划,以确保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
因此,对管理学中计划的分类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管理者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理学控制的分类
1. 前馈控制呀,就好比你在准备一场旅行,提前查看目的地的天气、准备合适的衣物,这就是在事情还没发生前就进行的控制呀!比如你要举办一个派对,提前去确认场地、布置装饰,这就是很好的前馈控制例子呀!
2. 现场控制呢,就好像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教练在比赛进行中随时根据场上情况调整战术。
像餐厅的经理在营业时,随时留意顾客的需求及时处理,这就是现场控制的体现呀!
3. 反馈控制呀,类似于你考完试拿到成绩后,根据成绩来分析自己哪些地方没学好,然后去改进。
比如公司根据上季度的销售数据来调整下季度的营销策略,这多明显的反馈控制嘛!
4. 直接控制那可厉害了,就如同你亲自下厨炒菜,直接把控每一个步骤和调料的添加。
比如说一个老师直接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是直接控制呀!
5. 间接控制呢,有点像放风筝,通过控制线来间接影响风筝的飞行。
在企业里,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不就是在进行间接控制嘛!
6. 预防性控制,就好像你定期去体检,为的是提前发现问题并预防。
比如工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这就是个很棒的预防性控制例子哟!
7. 纠正性控制,这就像是医生治病,发现问题后进行治疗和纠正。
像公司发现某个项目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让它回到正轨,这就是在实施纠正性控制呀!
我觉得呀,了解和运用好这些管理学控制的分类,真的能让我们在各种事情中更加得心应手,把事情都处理得妥妥当当的呢!。
企业经济管理十一个学派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
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2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3优点: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
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
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
4缺点:不能适用所有组织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
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
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1代表人物:斯金纳、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穆顿等。
2主要观点: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3优点:研究的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强调的是行为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4缺点:三.社会系统学派1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2主要观点: 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管理学决策分类一、引言管理学决策是管理者在组织中做出的任何影响未来的决策过程。
在管理学领域,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针对管理学决策进行分类和研究,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类型的决策方法。
二、管理学决策的分类1. 根据决策性质分类•程序决策:是指在已有明确规定的标准和程序下做出的决策。
这类决策通常在日常管理中出现,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
•非程序决策:是指在面对新问题或紧急情况下所做出的决策,通常没有固定的标准可循。
2. 根据决策依据分类•经验决策:基于决策者的经验和直觉做出的决策,常见于日常管理活动中。
•理性决策:是一种更为系统和科学的决策方式,通过分析数据、评估风险等方式做出决策。
3. 根据决策风险分类•风险决策:涉及到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决策结果可能带来好坏不一的后果。
•风险决策: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决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4. 根据决策层级分类•战略决策:是指对组织整体方向、目标和资源分配等重大问题做出的决策,通常由高层管理者负责。
•战术决策:通常由中层管理者负责,涉及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和资源利用等问题。
三、管理学决策方法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方向。
2. 决策树模型决策树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和模型构建的决策辅助工具,通过树状结构表示决策过程,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
3. 蒙特卡罗模拟蒙特卡罗模拟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多次模拟,评估决策方案的风险和可行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选择。
四、结论管理学决策是管理者在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决策分类和方法选择对组织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决策分类和方法结合起来,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管理挑战,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及其功能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形式内容分析吃饭应酬公关协调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开会讨论决策协调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计划组织分配协调组织与资源之间关系与人谈话沟通协调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关系考核奖惩激励协调目标、计划与实绩之间的关系审核签字监督总结:从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不管有多少种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就是协调。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由于管理协调对象的多样化造成的。
三、管理产生的原因1.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功能: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需求的目的。
四、管理的实质1.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规章制度的正确设计和我们每一个人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
2.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良好的管理效果,取决于人们对管理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手段的妥善运用。
3.管理本身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4.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二节衡量管理的标准1.管理学认为,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即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2.效率(efficiency)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常常被说成“正确地做事”;效益(effectiveness)常被称为“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
效率和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好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做好对的事。
第三节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程一、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关于管理学的学科门类划分文/卫虎林关于学科门类的划分,目前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1992年11月0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92)(/ou163/main/xkdm.htm#630);二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xwzx/zxgg/864.html);三是1997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survey/org/yjsc/2-7-wjhb/wjhb/2gzsc/14-.htm )。
一、国家学科分类代码与国家标准中的管理学科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于1992年11月0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1993年7月1日实施。
共设五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关于管理学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如下:630 管理学630.10 管理思想史630.15 管理理论630.20 管理心理学630.25 管理计量学630.30 部门经济管理630.35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630.40 企业管理630.45 行政管理630.50 管理工程630.5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630.60 未来学630.99 管理学其他学科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管理学科设置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管理类的专业设置如下:学科门类:管理学11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102 工商管理类110201 工商管理110202市场营销110203会计学110204财务管理110205人力资源管理110206旅游管理1103公共管理类110301行政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法学学士学位)110302公共事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110303劳动与社会保障110304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104农业经济管理类(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110401农林经济管理110402农村区域发展1105图书档案学类110501图书馆学110502档案学三、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的分类与设置1997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管理学分为五个一级学科,内容如下: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202 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农业经济管理120302林业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401行政管理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社会保障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图书馆学120502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
管理学的分类是什么?管理学是⼀门多分枝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细分为很多分枝学科。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有关管理学的知识,⼀起来看看吧! ⼀、管理学的分类 管理学是⼀门多分枝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细分为很多分枝学科。
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录,管理学下设: 管理科学与⼯程(可授管理学、⼯学学位), ⼯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地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我国著名学者成思危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和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理论。
即,⼆、三个基础 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理学.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法的基础,最常使⽤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及模糊数学等。
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归,最常使⽤的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应⽤经济学(例如⼯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及计量经济学等。
⼼理学是研究⼈的⼼理活动和⾏为表现的科学,它是管理科学中研究⼈际关系、调动⼈的积极性的依据。
最常使⽤的是⼯业⼼理学、社会⼼理学及认知⼼理学等。
三、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是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
基础管理是管理中带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主要包括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理学、管理会计学、管理组织学、管理决策学、管理史学,等等。
职能管理是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例如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事管理、⽣产管理、营销管理、科技管理、国际贸易管理,公共⾏政管理,等等。
管理学的分类知识掌握
管理学是一门多分枝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细分为很多分枝学科。
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管理学下设: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
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
障,土地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我国著名学者成思危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和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理论。
即:
三个基础
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及模糊数学等。
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归,最常使用的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例如工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及计量经济学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它是管理科学中研究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依据。
最常使用的是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等。
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是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
基础管理是管理中带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主要包括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管理会计学、管理组织学、管理决策学、管理史学,等等。
职能管理是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例如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科技管理、国际贸易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等。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它不但要以管理基础和职能管理为基础,还要包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三个领域
三个领域是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企业与事业单位管理,以及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
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哲学、决策理论、组织理论等;管理方法则既包括预测、评价、优化等基本技术,也包括企业重建、战略制定、成本控制等基本方法,还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基本手段。
企业管理包括我国各种各类企业的管理,大体上相当于国外的工商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则主要指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国外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有所不同。
宏观管理在我国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对国家及地方事务的管理,大体上对应于国外的公共管理,我国通常所说的政策研究则大体上对应于国外的公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