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像与虚像复习指导新人教版20190226353
- 格式:doc
- 大小:980.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三章透镜及其他应用一.知识网络二.几点注意事项: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⑴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光线会聚而形成像为实像;相关概念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或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透镜的 。
2每个透镜都有 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 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 焦点。
3焦点到透镜晃心的距离叫做 ,用字母 表示,物体到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字母 表示,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字母 表示。
凸透镜1中间厚 的透镜蜗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成像1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物距 ,像距 ;应用实例: 、 。
2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物距 ,像距 ;应用实例: 、 。
3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物距 ,像距 物距;应用实例: 、 。
凹透镜 1中间薄 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 。
常见的光学仪器眼睛与眼镜1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形成物体的像。
2近视眼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需要戴 镜来矫正。
3远视眼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需要戴 镜来矫正。
显微镜 1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都是 镜,但 镜的焦距较长。
2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 、 的 像。
3显微镜的目镜是将物镜的物镜的像再放大一次,成、 的 像。
望远镜 1对于由两组凹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直径较 (填“大”或“小”),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2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 的 像。
3目镜相当于 镜,将物镜所成的像 。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为虚像。
⑵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⑶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像近,像变小。
(2)对于凹透镜只能成缩小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大。
三.例题:例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D.光屏上没有像,需要重新调整光屏位置才能有像呈现在光屏上例2.拍集体照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再。
(二)光学重难点突破专题专题03 实像与虚像的辨析技巧【考查重难点剖析】1.考点定位:1)“天地一大炉,造物虐相玩。
早衰虚实反,举动多颠眩。
”在光学中,扑朔迷离的虚像与实像,常常让考生晕头转向,无从结论。
然而,成像及其规律应用,恰恰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可以说正确“辨别虚像与实像”,直接决定着中考物理光学部分答题的成败。
2)光现象作为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为必考。
对于成像的辨析考查,考查形式很灵活,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均有。
2.考点剖析:考点整合光学成像的性质(虚像或实像)(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关键词虚实正倒大小理解1、虚像是由于人眼的视觉习惯,将所见事物视为在正前方而形成。
该位置上是不存在像的。
2、“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眼的视觉习惯毫无关联。
1、“正立”是虚像独有的性质,是人的视觉习惯使然。
2、“倒立”是实像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与视觉的有无、习惯均无关。
1、“放大”与“缩小”是基于“像”与“物体”大小比较而定义像的性质,与人眼的视觉习惯无关。
2、“放大”“缩小”与像的虚实无关,此性质取决于实际发生的光现象。
对应现象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典型事例虚像——1、皮影戏;2、镜中花;3、水中月;4、海市蜃楼。
正立——1、皮影;2、镜子中的人像;3、水中的鱼。
放大——1、投影仪成像;2、放大镜成像;3、显微镜成像。
实像——1、小孔成像;2、照相机成像;3、投影仪成像。
倒立——1、照相机成像;2、小孔成像;3、投影仪成像。
缩小——1、照相机成像;2、猫眼成像;3、望远镜成像。
【突破技巧】1、“虚像”与“实像”是光在发生不同现象时,形成的物体的像。
像的性质是从三个角度定义的,分别从“正倒”、“大小”、“虚实”,三性质各自独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实像和虚像在初中物理光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有关像的问题,即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中所成的像.这些像大体分为两类,这就是实像和虚像.那么对实像和虚像成因以及对它们的辨别是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难点.今天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从现象上看,实像能够在白纸、毛玻璃等光屏上呈现的,而虚像则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从形成原因上看,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反射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其中需要说明的是:①像并不一定是实际物体所成的像,也可以是像成像,如二次成像(望远镜、显微镜中最终眼睛看到的像);②实像和虚像并不能依据眼睛是否能看到来判断,因为人的眼睛既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如能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人眼是依靠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物体”及其位置的.只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并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我们就能看见“物体”,所以在眼睛中所成像的“物体”,既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光学器件所成的像来具体分析说明有关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在小孔成像中,我们能在小孔后面的光屏(毛玻璃或半透明的塑料薄膜)上看到一个倒立的像,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说明它是实像,从形成原因上看,它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在物体与小孔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其大小随光屏到小孔之间的距离(即像距)变化而变化.如图1中的(a)、(b)所示.2.在平面镜成像中,若在平面镜的后面放上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这就是说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另外从平面镜成像的作图中也能看出这一点,如图2所示,物点S所发出(或反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不能相交,而其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可以交于一点,这一点S′就是物点S所成的虚像.3.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其成像情况比较复杂,它实际上是光线经透镜两次折射后而形成的.从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从实验现象可知,当u>f时的前两种情况,我们能从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说明该像是实像.而当u<f时,无论怎样在光屏上都不能找到像,而透过凸透镜观察物体确能够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而此时在你所看到的像的位置放上光屏却在光屏上怎么也找不到所成的像,所以它是虚像.其成像原因可以通过凸透镜对光线作用中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来说明,如图3中的(a)、(b)、(c)所示.从图(a)、(b)中可以发现,它们的像都是由物体发光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实像;而(c)图中的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是虚像.4.在其他情况的成像中,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判断有关光学器件所成像的虚实.如在水上面的人看到水中的物体时,其成像光路图如图4所示,相信你已经根据成像光路图判断出人们看到是什么性质的像了吧,它就是虚像,而且实际物体的位置在像的下方,这就是渔民叉鱼时为什么要将鱼叉向看到的鱼的下方瞄准的原因.若向看到的鱼叉去,那只能叉到实际鱼的虚像了!除了以上介绍的光学器件所成的像以外,我们学习中还遇到其他的光学器件,如:凸面镜、凹透镜成的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面镜成像情况与凸透镜相似;望远镜、显微镜的成像情况比较复杂,这里不再介绍.现在我们就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通过几道例题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实像和虚像的理解和辨别.例 1 小明在课外按如图5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解析由题意可知“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则说明是实像,而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并没有对小孔的形状进行约束,只是对小孔的大小有所要求.从实验也可以发现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且是倒立的,所以该题的正确选项是D.例2 如图6是张敏同学拍摄的西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解析“西湖大酒店“的像能成在底片这一光屏上,所以是实像,因而D是错误的;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所以B、C是错误的;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要在光屏上得到较大的像,应减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当然同时应当增加光屏(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所以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例3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河边看到水中的白云、小鱼都是虚像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太阳光不能被分解为其他色光解析此题是关于光学规律的基本练习,水中的云是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它们所成的像都是虚像;而B选项中的入射角是60°不是30°,所以其反射角是60°,不是30°;“海市蜃楼”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光是复色光,因而可以分解为单色光.综上分析,此题正确答案是A.在解这类题目时,往往还要根据其他的相关规律来进行判断,如在凸透镜成像性质中,还可以根据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在平面镜成像中,还可以根据其成像规律直接判断.这就是说我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信息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知识.下面是几道基础题,请你用上面的方法试一试吧.1.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2.我们平时教室中的投影机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为什么?3.如图7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参考答案:1.折射虚反射虚2.教室中的投影机成的像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是实像3.B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我们有时会认为: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这句话有局限性.在上述所列举的四种情况中是这样,但对于望远镜、显微镜等多个光学器件组成的组合器件,就不一定是这样了,如显微镜最终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像就不是正立的.这进一步告诉我们,在物理的学习中,有关物理规律一定注意其适用的条件!同时,在实际问题中还有关于影是不是像的争论,影是指在不透明物体的背面光照不到的阴影区域,显然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它不是实像;它也不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也不是虚像,所以影不是像.。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2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物像与镜的位置关系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异侧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异侧能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异侧能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不能放大镜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1 / 10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u f2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2 / 103 / 10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 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四、电学难点(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电流定义式:t Q I物理量 单位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 t ——时间 s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学说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报纸B.在电影院看电影C.欣赏鱼缸中的鱼D.梳头时的镜中人3.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4.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5.小红同学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B.实像一定是倒立的C.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D.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没有光线进入到人的眼睛6.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①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①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①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7.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①①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8.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手机拍鲜花B.水中的折笔C.镜中的小红D.放大的邮票9.学习了透镜的应用后,小永同学想尝试利用爷爷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所学透镜成像知识,他肯定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B.人眼可以看到实像,不能看到虚像C.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实际存在的D.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1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12.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能表的铝盘转的越快,表明越费电B.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油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C.不需要光屏,人眼也可以看到实像D.光和声音从空气传入水里,光速变慢,声速变快14.我们学习了很多光学成像的实例,如: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小孔成像);①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①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①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2019最新】物理(人教版)中考复习指导学案作图专题 光学作图 光学作图主要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及应用、透镜对光的作用。
一、光的反射定律 【典题1】(2014雅安)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 有一束激光沿a 、b 方向入射到平面镜S1 上。
试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S1、S2 反射后的光路, 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AB 所成的像.【典题3】(2014广州)如上中图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镜所称的像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四、透镜对光的作用作图要点1.先做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相应的反射(入射)光线,标明入射角和反射角;2.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3.法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镜后..部分..) 一定要用虚线; 4.箭头一定要沿光的传播方向。
【典题5】在图中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力学作图力学作图主要有: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杠杆所受的力及力臂;滑轮组的绕线。
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F,支点在O点,请在图中画出其对应的动力臂L。
【典题3】如图,王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个铁桶推上台阶,请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三、滑轮组绕线度的2倍,请在图上画出绕线的方法。
电磁学作图电磁学作图主要有:画电路图、连实物图;家庭电路连接;安培定则应用。
N极静止时的指向,标出电源的正极,并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能力测试】1.画出图中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示意图。
2.如上图,杠杆OB可绕O点转动,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的力臂L。
3.如上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4.如上图所示,电视遥控器对着天棚也能遥控电视机。
图中从A点发出的光经天棚MN反射后到达电视机的接收窗口B,试画出其光路图。
5.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 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O,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
初中实像或虚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
3. 能够区分和判断实像和虚像。
教学重点:1. 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和特点。
2. 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
教学难点:1.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和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像和虚像的示例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解释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二、实像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实像的定义:“实像是指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能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2. 教师讲解实像的特点,如放大、缩小、倒立等。
3. 教师展示实像的示例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加深理解。
三、虚像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虚像的定义:“虚像是指光束是发散的,发散光束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虚像。
”2. 教师讲解虚像的特点,如正立、放大、无法在屏幕上呈现等。
3. 教师展示虚像的示例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加深理解。
四、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像的形成原理,如凸透镜、凹面镜等光学系统反射或折射光线汇聚而成。
2. 教师讲解虚像的形成原理,如平面镜、透镜等光学系统反射或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交汇而成。
五、实像和虚像的区分和判断(10分钟)1. 教师给出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方法: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而虚像则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的汇聚,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延长线交汇。
2. 教师进行实像和虚像的判断示范,让学生跟随判断。
3. 学生分组讨论并练习判断实像和虚像。
六、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像和虚像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原理。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举例说明实像和虚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加以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入实像和虚像的概念,通过展示实像和虚像的示例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初二物理《实像和虚像》知识点实像和虚像实像:实像是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使底片感光,所以叫实像。
2对凸透镜而言,光源在主焦点以外时才能产生实像。
实像能用光屏呈接(呈现),是真实光线形成的像。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虚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反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
2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如果把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前面点上一根蜡烛;此时,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蜡烛。
这是因为光源处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了视觉,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另一处发出的。
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把s'叫做虚像。
而实像则指既能被人看见又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3物体的实像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
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
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2)承接方式不同: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
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3)成像位置不同:实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同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异侧;虚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异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同侧。
初中物理实像和虚像知识点(二)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
图标图像专题专题综述图像能直观形象的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许多物理知识又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就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另一条捷径。
正因为图象直观,所以看起来简单,但它联系的知识多,所以图像题能考查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因为图像题有这些特点,图像题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备受青睐,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此类考题的解题方法。
典例分析类型一力学图像例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__状态。
(2)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3)一段时间后,木块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木块的内能增加。
(4)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力F对木块做的功为_________J,力F的功率是_______W。
点拨:首先明确各图像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横(纵)坐标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又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类型二光学图像例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一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_ 。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_______;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调整后,蜡烛在图上位置固定不动,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
(3)此时,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