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酮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早期凋亡模型的建立
- 格式:pdf
- 大小:657.51 KB
- 文档页数:5
鱼藤酮诱导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周谦;陈斌;曹鹏;沈建平【摘要】鱼藤酮是一种从豆科鱼藤属(Derris)和醉鱼豆属(Lonhocarpus)植物萃取的天然毒性物质,它是农业上广泛运用的植物源杀虫剂,研究发现其具有神经毒性.本文对其诱导神经毒性的潜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寻找鱼藤酮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鱼藤酮;神经毒性;研究进展【作者】周谦;陈斌;曹鹏;沈建平【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8;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8;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1鱼藤酮是鱼藤酮类植物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从豆科鱼藤属(Derris)和醉鱼豆属(Lonhocarpus)植物萃取的天然毒性物质[1]。
鱼藤酮光下易分解。
一般情况,其有毒成分5~6天分解,而阳光充足的夏天,仅需2~3天。
鱼藤酮在泥土和水中也易降解。
半衰期仅1~3天[2]。
由于鱼藤酮半衰期短,易分解,不污染环境,因此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应用于农作物虫害治理和鱼塘清理,被视为是一种天然低毒且高效的杀虫剂[3]。
1 鱼藤酮危害人体的方式鱼藤酮作为农药而大规模使用,因此进入人体的最可能途径是呼吸摄入[1]。
但是,资料显示鱼藤酮在胃肠道吸收缓慢且不完全,而肝脏又能有效解毒,鱼藤酮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十分困难。
因此,鱼藤酮由于呼吸摄入而诱发Parkinson’s disease (PD)存在质疑。
有一个证据与这个假说相一致,小鼠通过雾化方式染毒鱼藤酮24个月,并未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相关疾病发生[4]。
瘦素减轻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韩铭;张金英;宋翠红;梁辰;冯杰;颜光涛【摘要】目的探讨瘦素对鱼藤酮(rotenone)所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 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用瘦素进行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锥虫蓝检测细胞死亡率,细胞形态学观察,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p-GSK-3 β (Ser9)和GSK-3β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α-synuclein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鱼藤酮诱导的SH-SY5Y 细胞损伤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瘦素干预后,细胞状态改善,细胞存活率提高约14%(P<0.05),细胞死亡率降低约17%(P<0.05),α-synuclein的浓度下降,Bcl-2和p-GSK-3 β的表达显著提高.结论瘦素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上调Bcl-2/Bax的比率和降低α-synuclein的表达而得以实现.【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4页(P170-173)【关键词】鱼藤酮;SH-SY5Y细胞;瘦素【作者】韩铭;张金英;宋翠红;梁辰;冯杰;颜光涛【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生化室,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生化室,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生化室,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生化室,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生化室,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生化室,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SH-SY5Y细胞系是一种分化程度较低的肿瘤细胞,其细胞形态、生理和生化功能与正常神经细胞相似,并具有许多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点,可以合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能力和表达多巴胺转运蛋白。
因此,SH-SY5Y细胞近年来被用来作为帕金森病研究的神经元模型[1]。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00分,每题5分)1. 动物体内合成糖原时需要ADPG提供葡萄糖基,植物体内合成淀粉时需要UDPG提供葡萄糖基。
()答案:错误解析:2. 解偶联剂使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脱节,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形成ATP。
()[四川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解析:解偶联剂使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脱节,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以热量形式散发,不能形成ATP。
3. 据测定,多莉羊(sheep Dolly)的端粒长度比正常生殖的同龄羊的端粒长度短。
()解析:据测定多莉羊的端粒长度只有正常生殖的同龄羊的端粒长度的80。
4. 在胞液中,脂肪酸合成酶合成的脂肪酸碳链的长度一般在18个碳原子以内,更长的碳链是在肝细胞内质网或线粒体内合成。
()答案:错误解析:肝内质网具有使脂肪酸碳链延长的体系,脂肪酸合成酶催化合成软脂酸后进入肝内质网或线粒体内延长碳链,一般延长至24碳,但以18碳原子最多。
5.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正确解析:6. DNA聚合酶催化的DNA合成必须有RNA引物。
()答案:错误解析:DNA聚合酶催化的DNA合成必须要有引物,但是引物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在体内DNA复制时一般使用RNA引物,在体外PCR扩增时使用DNA为引物。
7. 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细胞特有的。
()解析:8. NADH和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
()答案:错误解析:9. 暗反应只能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错误解析:暗反应不需要光,因此可以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但也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10. 2,4二硝基苯酚(DNP)可解除寡霉素对电子传递的抑制。
()答案:正确解析:2,4二硝基苯酚(DNP)是一种解偶联剂,它可使呼吸链上的电子流动与氧化磷酸化失去偶联关系。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00分,每题5分)1. 凡能转变为丙酮酸的物质都是糖异生的前体。
()答案:正确解析:2. 呼吸链中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的是细胞色素aa3。
()[中山大学2018研]答案:正确解析:3. 遗传重组中,处于异源双链区两侧的基因在形成重组DNA分子的拆分中可以发生交互,也可以不发生交互重组。
()答案:正确解析:4. 1mol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需经一次脱氢,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最终生成2molATP分子。
()答案:正确解析:5. 肽链的折叠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以后才开始。
()答案:错误解析: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可以保护30~40个氨基酸残基。
一旦多肽链从核糖体中伸出,就开始多肽链折叠和翻译后修饰。
6. 逆转录只发现在RNA病毒,DNA病毒没有。
()答案:错误解析:7. 基因密码能被不同的tRNA读出,tRNA根据mRNA的密码子运转氨基酸,进行蛋白质合成。
()答案:错误解析:8. 自由能是热能的一种形式。
()[厦门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解析:能量分为热能和自由能两种。
9. 与EFG结合的GTP水解是核糖体移位的直接动力。
()[中山大学2009研]答案:正确解析:进位过程中GTP在EFTu上水解供能,在移动过程中于EFG上进行水解供能。
10. Taq DNA聚合酶无校对的功能,因此它所催化的PCR反应,错误机会较大。
()答案:正确解析:Taq DNA聚合酶缺乏3′→5′外切酶的活性,就意味着没有校对能力,合成DNA忠实性必然低于具有3′→5′外切酶活性的DNA聚合酶。
11. 真核细胞中的RNA聚合酶仅在细胞核中有活性。
()答案:错误解析:R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也有活性。
垦处匡堂塑经痘堂塑经处登堂坌盟塑!生笙塑鲞筮墨塑鱼藤酮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与帕金森病休斯顿Baylor医学院神经系(TX77030,USA)董兆君综述乐卫东审校(complexI)即NADH脱氢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阻断细胞呼吸链的递氢功能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产生细胞毒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鱼藤酮的大鼠中脑DA神经元内出现典型的l_ewy小体,Flottro—JadeB等多种方法等均证实其DA神经元的退行变性,而胆碱能神经系统未受影响。
同时,鱼藤酮中毒大鼠还出现行动呆滞、僵住症等帕金森病样临床症状。
这些结果提示鱼藤酮对中枢DA神经系统有选择性损伤作用。
本文结合近年来对帕金森病研究的进展,从不同角度分析鱼藤酮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关键词:鱼藤酮;多巴胺神经元;帕金森病~醉鱼豆属植物毛鱼藤(derris)有很强的抗病、抗虫和生存能力,其根和叶的液汁鱼藤胶(Cu脘resin)对昆虫和鱼类有毒害作用。
毛鱼藤的枝叶晒干粉碎后用化学法提取,其提取物可使金鱼、昆虫、和哺乳动物产生急性麻痹、蜕皮以至死亡。
因为鱼藤胶有毒性较小、残留效应时间短等特点,并且是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被视为安全有效的杀虫剂,而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灭虫和鱼塘清理。
但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对人类的危害日益引起关注。
1鱼藤酮的毒理学特性从鱼藤胶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鱼藤酮(rotenone)、鱼藤素(deguelin)、去氢鱼藤酮(dehydrorotenone)、去氢鱼藤素(dehydrodeguelin)、草酰去氢鱼藤酮(oxadehydrorotenone)和草酰去氢鱼藤素(oxadehydrodeguelin)等。
NianbaiFang[“等以小鼠肝细胞(Hepa1C1C7)、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小鼠神经瘤细胞(NB41A3)为靶细胞,测定鱼藤酮类化合物的细胞毒作用。
结果证实,鱼藤酮的毒性最大,其a一吡啶同类物鱼藤素的毒性与其母体的毒性相差约1个数量级,而草酰去氢鱼藤酮和其吡啶同类物的毒性基本一致,去氢鱼藤酮和去氢鱼藤素的毒性相对较小。
低剂量鱼藤酮持续灌胃处理致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黄梦阳;江红;胡琦;康慧聪;许峰;刘晓艳;张存泰;朱遂强【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鱼藤酮持续灌胃致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50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5只,2组均给予连续灌胃12周,模型组灌注0.01 mL/g 鱼藤酮氯仿溶液,对照组灌注0.01 mL/g 氯仿溶液。
在灌胃前、灌胃6周、12周时对肠、胸段脊髓、中脑行α-突触核蛋白(α-Syn)、硫磺素 S(ThS)、酪氨酸羟化酶(TH)等免疫组化染色。
灌胃12周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2组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灌胃6周时模型组小肠内、胸段脊髓处α-Syn 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 ThS 表达比例增多,中脑处α-Syn 及 TH 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0.05);灌胃12周时,模型组中脑α-Syn 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TH 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0.011)。
灌胃12周后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小鼠黑质部可见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不规则肿胀,细胞核形态各异,部分神经元溶解坏死,数目减少,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持续鱼藤酮灌胃可能首先在小肠神经丛局部形成α-Syn 多聚体,再通过类朊蛋白途径沿着神经传导通路播散至脑内而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dopaminergic neuron damage induced by constant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low-dose rotenone. Methods: Fifty aged male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arkinson disease (PD) mode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mice in PD model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0.01 mL/g rotenone by gavage while the mice in control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0.01 mL/g chloroform. Before treatment and 6 weeks, as well as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alpha-synuclein (α-Syn), Thioflavin S (ThS) and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weredetected in neurons from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oracic spinal cord and midbrain of both the control and treated animals. Simultaneously,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Six weeks after treatment, immunofluorescence demonstrated that α-Syn and ThS were increased in intestinal intramural plexus and thoracic spinal cord in the PD model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α-Syn and number of TH positive neurons in midbrain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0.05). However,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immunofluorescence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α-Syn and an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 positive neurons in the midbrain ( =0.011) in the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s. Moreover,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a lot of abnormalities in the PD model group, such as the swollenness of cell membrane, mitochondria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alterations of nuclei, and necrosis of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in a sharp contrast to the normality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Dopaminergic neuron damage was observed in mouse brain after constant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low-dose rotenone, probably mediated by the spread of synuclein aggregates formed in gastrointestinal plexues into brain by prion-like transmission.【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199-202)【关键词】帕金森病;鱼藤酮;α- 突触核蛋白;多巴胺能神经元【作者】黄梦阳;江红;胡琦;康慧聪;许峰;刘晓艳;张存泰;朱遂强【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5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经典病理改变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N)变性丢失,残留神经元出现以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为主要成分的Lewy小体[1]。
第37卷 第3期2006年6月解 剖 学 报ACT A ANAT OMIC A SI NIC AV ol 137,N o 13Jun.2006鱼藤酮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中脑脑片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商燕1 李良23 徐群渊13(11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21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北京 100069) [摘要] 目的 研究鱼藤酮(rotenone )对多巴胺(DA )能神经元的早期毒性作用,并探索一种较理想的组织模型。
方法 采用界面组织培养法建立S D 乳鼠的中脑脑片长期培养体系。
加入鱼藤酮作用一定的时间,并用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 )活力、组织中DA 含量以及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 )染色等技术观察它对整个脑片及脑片上DA 能神经元的毒性效应。
结果 不同浓度的鱼藤酮作用24h 后,组织中DA 含量随浓度增加明显下降,TH 阳性神经元突起呈串珠样改变,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低浓度鱼藤酮作用14d 后,脑片组织中的DA 水平显著降低,但未见明显的DA 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
结论 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中脑脑片培养体系;鱼藤酮对整个脑片以及脑片上DA 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功能性损伤早于形态学变化,突起的变性是形态学变化的早期特征。
[关键词] 鱼藤酮;多巴胺;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组织培养;大鼠[中图分类号] R338;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21356(2006)032245NEUROTOXICITY OF ROTENONE ON DOPAMINERGIC NEURONS INCU L TURED SLICES OF THE MIDBRAIN IN THE RATSH ANG Y an 1,LI Liang 23,X U Qun-yuan 13(11Beijing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 and Beijing Center o f Neural Regeneration and Repairing ;21Department o f Pathology ,Capital University o 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69,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early neurotoxicity of rotenone on dopaminergic neurons and explore an ideal tissue m odel.Methods A long -term midbrain slice culture system of S D pup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face tissue culture method.A fter rotenone was added for s ome time ,its toxic effects on the whole slices and the dopaminergic neuron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the measurement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released into the medium from the slices and dopamine (DA )content from the cultured tissue ,as well as the observation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R esults In those cultures exposed to rotenone for 24h ,the level of DA in tissue dramatically decreas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rising.The processes of TH -positive neurons in slices dem onstrated s ome m orph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appearance of string of beads ,reduce of numbers and even disappearance.The content of dopamine in tissue was dominantly decreased with 5nm ol ΠL rotenone for 14days ,although its cellular m orphology was not seen to change.Conclusion Long -time stable midbrain slice culture system has been set up success fully.The neurotoxicity of rotenone on the whole slices and dopaminergic neurons shows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functional damages on the neurons may be earlier than their m orphological changes ,of which the injury in the processes of neurons seems to be an early characteristic.[K ey w ords ] R otenone ;D opamine ;Parkins on disease ;D opaminergic neurons ;T issue culture ;Rat[收稿日期] 2005211216 [修回日期] 200620320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43028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200410025011)资助[作者简介] 商燕(1979—),女(汉族),江苏省丹阳市人,硕士研究生。
·论著·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后”计划资助项目(01QMH1410);上海市教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03B K2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脑功能合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G 1999054008)作者单位: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通信作者:刘振国,Email :zhenguoliu2004@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戚辰 刘振国 范国华 陈生弟 陆国强 【摘要】 目的 探讨鱼藤酮(rotenone )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
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N GF )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 )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2V )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α2synuclein 、硫磺素T (thioflavin T )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
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24h 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
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在浓度为10nmol/L 鱼藤酮作用24h 时即出现明显下降,吸光度A 570值为01415±01013(P <0105);可见Annexin 2V 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凋亡率在5nmol/L 为7135%±0152%(P <0105),在10nmol/L 为13130%±1180%(P <0101);细胞内出现α2synuclein 和硫磺素T 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
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2synuclein 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农药鱼藤酮对表达α2突触核蛋白细胞的作用3珠帕尔・木拉提2 杨 慧133 蔡 青1 赵春礼1 梁 源1 赵焕英1 胡 宇2(1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542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 乌鲁木齐 830054)摘要 本研究利用农药鱼藤酮作用于神经细胞,观察鱼藤酮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与α2synuclein 积聚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实验选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 2SY 5Y,实验组为α2synuclein 2G FP 基因转染的细胞,鱼藤酮处理的转基因细胞和非转基因细胞,对照组为未处理的SH 2SY 5Y 细胞。
通过RT 2PCR 检测α2synuclein 基因转染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α2synuclein 2G FP 表达产物绿色荧光蛋白。
MTT 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
DCF 检测细胞氧应激。
HE 染色、免疫组化检测α2synuclein 在细胞中的状态。
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RT 2PCR 显示转基因细胞α2synuclein 基因的表达。
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浆内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分布不均匀,可见蛋白积聚。
MTT 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处理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小(P <0101)。
鱼藤酮的浓度为75nm ol ΠL 、100nm ol ΠL 时,未转基因与转基因的细胞活性相比较,前者的细胞活性低于后者(P <0105)。
HE 染色,鱼藤酮处理的转基因细胞胞浆减少、转基因细胞胞浆内也可见自噬体。
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样结构。
免疫组化可见鱼藤酮处理高表达α2synuclein 细胞明显变成梭形并有很长的突起。
电镜显示鱼藤酮处理的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胞浆内形成自噬体。
DCF 检测转基因细胞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并随鱼藤酮处理加重。
结论:农药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转基因细胞显示对较高浓度的鱼藤酮损伤有一定的耐受作用。
类叶升麻苷对鱼藤酮致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杨芳艳;蒲小平【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06(022)002【摘要】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对鱼藤酮致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染色分析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峰,以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 (DCFH-DA)为标记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果①0.5μmol·L-1的鱼藤酮处理SH-SY5Y细胞48 h能引起细胞存活率的显著下降;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达47.39%;大部分细胞胞体皱缩,突起缩短消失或断裂;染色质皱缩、浓缩、断裂及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上升.②预先用盐生肉苁蓉提取物类叶升麻苷(10,20或40 mg·L-1)处理细胞6 h,可提高细胞存活率;明显改善鱼藤酮引起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25.87%, 23.97%, 10.45%;以DCFH-DA为标记探针检测到20 mg·L-1类叶升麻苷可明显抑制鱼藤酮引起的细胞内活性氧产生. 结论类叶升麻苷能抑制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细胞凋亡,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有关.【总页数】6页(P159-164)【作者】杨芳艳;蒲小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药学院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北京,100083;北京大学药学院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R284.1;R329.25;R745.705.3【相关文献】1.类叶升麻苷对缺糖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高莉;彭晓明;霍仕霞;何燕;闫明2.类叶升麻苷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赵军;刘涛;马龙;苏德奇3.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损伤 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J], 彭晓明;霍仕霞;高莉;何燕;闫明4.类叶升麻苷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J], 赵磊;蒲小平5.类叶升麻苷抗鱼藤酮致SH-SY5Y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J], 高燕;蒲小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95分,每题5分)1. 与EFG结合的GTP水解是核糖体移位的直接动力。
()[中山大学2009研]答案:正确解析:进位过程中GTP在EFTu上水解供能,在移动过程中于EFG上进行水解供能。
2. 鞘磷脂的代谢过程主要与细胞质膜的流动有关,与细胞生物活性分子的生成调节无关。
()答案:错误解析:3. 脱氧核糖核苷酸都是由相应的核糖核苷酸直接通过还原产生的。
()[中山大学2018研]答案:错误解析:4. 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答案:正确解析:5. 转座现象主要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的转座现象比较少。
()答案:错误解析:对几种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人、小鼠、水稻的基因组中约40的序列由转座子衍生而来。
但在低等真核生物和细菌的基因组中只有1~5的序列来自转座作用。
6.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中的rRNA组分而不是蛋白质组分起主要作用。
()答案:正确解析:7. 酪氨酸可以代谢形成多巴、多巴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激素),这四种统称儿茶酚胺类。
后三种称为儿茶酚胺,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儿茶酚胺为神经递质激素。
()答案:正确解析:8. 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HMG还原酶。
()[中山大学2018研]答案:错误解析: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
9. 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和乳糖均丰富的培养基中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是因为此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而阻碍乳糖操纵子的开放。
()答案:错误解析:10. 密码子从5′至3′读码,而反密码子则从3′至5′读码。
()答案:错误解析:11. 遗传密码的变偶性(可变性)是指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比其他两个碱基在识别反密码子时具有较小的专一性,这样反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则可有最大的阅读能力。
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大鼠的抗多巴胺神经元凋亡作用张国华;徐杰;吴达荣;陶恩祥【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rifampicin against rotenone-induced apoptosis in rats. Methods Chronic subcutaneous exposure to rotenone at 1.5 mg/(kg-d) caused highly selective apoptosis in the 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rats. Rifampicin was administered at 30 mg/(kg-d)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and its effects of inhibiting rotenone-induced apoptosis were assessed by TUNEL and Immunoactivity detection of Bax, Bcl-2 and Caspase3. Results Chronic subcutaneous exposure to rotenone could cause highly selective apoptosis in the 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rats (P < 0.01) whereas rifampicin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d rotenone-induced apoptosis (P < 0.01).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rifampicin can protect dopaminergic neurons against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caspase pathway and triggering Bcl-2 gene , suggesting the therapeutic prospect of rifampicin to Parkinson's disease.%目的探讨利福平抗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给SD 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1.5 mg / (kg·d) 3 周使其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发生凋亡,同时经灌胃给予利福平30 mg /(kg·d)干预,并通过对大鼠中脑切片进行TUNEL 及Bax、Bcl-2 和Caspase-3 的免疫活性检测以明确利福平抗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作用.结果长期低剂量接触鱼藤酮可诱导SD 大鼠中脑黑质部位出现凋亡细胞增加以及Bax、Bcl-2、Caspase-3 的免疫活性的改变(P 均< 0.01),而应用利福平后可明显减轻这些变化(P 均< 0.01).结论利福平具有抗鱼藤酮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且此作用是通过上调Bcl-2 和Bax的比值、抑制caspase 通路而实现的.【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38)001【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利福平;鱼藤酮;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凋亡【作者】张国华;徐杰;吴达荣;陶恩祥【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广州51012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研究表明,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1-2],其中环境因素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鱼藤酮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鱼藤酮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鱼藤(Atractylodes lance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民间传统药材中的植物。
其主要成分为鱼藤酮,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藤酮可能会引起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运动系统疾病。
因此,探究鱼藤酮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对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鱼藤酮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研究内容:1. 利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模型(如人类胚胎肾细胞株HEK293T或成鼠中脑神经元)诱导鱼藤酮损伤实验,并测定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程度。
2. 利用Western blot /PCR等实验方法,检测鱼藤酮作用下与神经元生存相关的关键蛋白(如Bcl-2、Bax、Caspase-3、Caspase-9等蛋白)的表达水平。
3. 将不同浓度鱼藤酮处理下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增殖和凋亡分析。
4. 通过药理学实验,评估鱼藤酮引起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途径。
研究方法:1. 细胞培养与鱼藤酮损伤模型的建立2. Western blot / PCR技术3. 维持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4. 细胞处理与损伤测试研究预期成果:1. 探究鱼藤酮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2. 探讨药理学实验中鱼藤酮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途径3. 为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4. 推动鱼藤酮的临床实践与应用参考文献:1. 张晨曦. 鱼藤酮对细胞凋亡及代谢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2018(11): 179-182.2. Vasconcelos L.H.C., et al. The effect of spontaneous brews of ayahuasca o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catecholamine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7 Sep 14; 208:73-78.3. Henderson D., et al. A review of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7 Nov 4; 208:42-60.。
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区α-synuclein蛋白
表达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
鱼藤酮对慢性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区α-synuclein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背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黑质区
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严重损伤和凋亡。
α-synuclein(α-Syn)蛋白是PD
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在PD患者的黑质区中明显增加。
鱼藤酮是一种来源于中药鱼藤的化合物,已被证明有抗PD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鱼藤酮对PD小鼠模型中α-Syn蛋白表达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鱼藤酮对慢性PD小鼠黑质区α-Syn蛋白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明鱼藤酮作为PD治疗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1. 建立慢性PD小鼠模型:采用连续给予MPTP(1-methyl-4-
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28天的方法,建立慢性PD小鼠模型。
2. 鱼藤酮处理:将慢性PD小鼠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
小鼠口服鱼藤酮,对照组口服等量蒸馏水。
3. 行为学测试:分别对处理组和对照组小鼠进行灵敏度、转向反应、步态测试等行为学评估。
4. 组织取样:用西方印迹法检测黑质区中α-Syn蛋白表达的变化。
预期结果:
1. 通过行为学评估,鱼藤酮能够显著改善慢性PD小鼠的运动功能
损伤表现。
2. 鱼藤酮能够显著降低慢性PD小鼠黑质区中α-Syn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论:
本研究有望为鱼藤酮作为一种PD治疗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为P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沈凡艺陈子方吴海妹郭沛鑫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0年第11期【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由各种致病原因相互作用于机体而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PD的发病缘由和致病机理复杂,针对疾病各方面的研究较多,但详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诠释清楚。
文章对近年来P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1-0060-05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SHEN Fanyi CHEN Zifang WU Haime GUO Peixin*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Abstract:Parkinson’s disease is a neurological disease caused by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interacting with the body.It mainly occurs in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D are complicated.There are more studies on various aspects of disease,but the detailed pathogenesis has not yet been clearly explained.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PD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ew drugs developmene and clinical use.Keywords:Parkinson’s Disease; Pathogenesis; 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多发生在中老年患病人群里,是一种神经退行性慢性疾病。
Calpain 的激活与鱼藤酮导致的细胞凋亡胡 林1,3,胡 刚2,徐汉虹3(1.华东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13;2.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3.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室,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在缺氧或呼吸链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细胞的呼吸链受到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受到直接干扰,细胞色素C 通过线粒体的外膜特异性通道进入细胞浆内,启动了procaspase -3等一系列凋亡因子,细胞发生与线粒体相关的凋亡。
另一方面,因线粒体的功能被抑制,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calpain 被激活并裂解细胞膜蛋白及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分子,促进了细胞凋亡的发生。
鱼藤酮作为线粒体呼吸链complexI 的抑制剂可导致细胞凋亡,其凋亡途径不仅与caspase 介导的机制有关,还有可能与calpain 有关。
关键词:线粒体;呼吸链抑制剂;calpain ;细胞凋亡;鱼藤酮中图分类号:Q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62(2004)05-0069-06细胞凋亡[1](apoptosis ),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细胞接受其内在指令而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凋亡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机体生理生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特殊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包括细胞皱缩,染色体浓缩,DNA 裂解成小的片断[2-4]。
这种细胞死亡形式可存在于胚胎神经细胞发育的一些特殊阶段,也可存在于交感神经细胞、视神经细胞、脊髓神经细胞、海马神经细胞和大脑皮质细胞的发育过程的某一阶段。
鱼藤酮(rotenone )作为一种重要的线粒体(mitochondria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com plex I 抑制剂(inhibitor ),可以有效地诱导细胞凋亡。
该凋亡模型已运用于多种研究中,但目前对其凋亡的确切机制并未完全明了。
Calpain 的激活与线粒体呼吸链抑制所导致的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增加对鱼藤酮的细胞毒理的认识,对于与线粒体相关的细胞生理、毒理及病理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00分,每题5分)1. DNA滚环复制不需要RNA作为引物。
()答案:错误解析:2.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时,第一个磷酸二酯键形成以后,α因子与全酶解离,转录从起始状态转入延伸状态。
()答案:错误解析:实际上在合成大约十聚核苷酸以后,σ因子才与RNA pol全酶解离,RNA pol开始移位,转录进入延伸阶段。
3. 在肝中,果糖2,6二磷酸是从果糖6磷酸经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产生的。
()答案:正确解析:4. 很多转氨酶以α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而对氨基的供体并无严格的专一性。
()答案:正确解析:5. 翻译的起始、延伸、终止都需要G蛋白的参与。
()答案:正确解析:翻译的起始因子IF2、延伸因子EFTu、EFG、终止与释放因子RF3都是G蛋白。
6. 辅酶Ⅰ(NAD+)、辅酶Ⅱ(NADP+)、辅酶A(CoA),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嘌呤二核苷酸(FAD)中都含有腺嘌呤(AMP)残基。
()答案:错误解析:7. 在胞液中,脂肪酸合成酶合成的脂肪酸碳链的长度一般在18个碳原子以内,更长的碳链是在肝细胞内质网或线粒体内合成。
()解析:肝内质网具有使脂肪酸碳链延长的体系,脂肪酸合成酶催化合成软脂酸后进入肝内质网或线粒体内延长碳链,一般延长至24碳,但以18碳原子最多。
8. DNA的复制过程同时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参与。
()[浙江大学2010研]答案:正确解析:DNA复制时需要RNA引物,RNA引物由RNA聚合酶合成。
9. Na+K+离子泵中,每完成一个循环,消耗1分子ATP,转运3个Na+和3个K+。
()答案:错误解析:10. 用烟草花叶病毒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外源基因可直接插入其基因组中,然后感染植物细胞,并在植物细胞中高水平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