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生态设计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26.40 KB
- 文档页数:4
西藏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一、西藏的旅游资源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是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的聚宝盆。
这里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珠峰等人文景观,有雅鲁藏布江、纳木错、羊湖等自然景观。
同时,西藏还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藏传佛教文化区域之一,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节庆活动,比如藏历新年、萨噶节等。
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秘。
二、西藏旅游的现状尽管西藏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其旅游业的规模和水平仍有待提高。
根据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2019年西藏旅游接待人数为406.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8.53亿元。
虽然这个数字在全国范围内不算低,但是相对于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国际旅游市场上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规模方面,西藏旅游的服务水平也需要提高。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员技能低、标准不统一等原因,西藏旅游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旅游产品单一、价格不透明、环境卫生差等。
三、西藏旅游的发展战略为了提高西藏旅游的发展水平,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战略。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推进。
1、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业是吃青山、喝清水的产业,要想让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
西藏的旅游资源在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限制珠峰攀登、严禁旅游区内垃圾污染等。
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比如实行限流制度、加强旅游区域动态监管等。
2、丰富旅游产品西藏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主要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吸引点。
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主题,比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冰雪旅游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旅游产品的研发能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广新的旅游模式。
3、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除了丰富旅游产品,还需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旅游服务水平不只是指景区内的服务,还包括旅游信息、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可以加强旅游运营管理能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探索新型旅游服务模式等。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一、前言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意义1.保护环境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方面要保护景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周边环境的保护。
2.提高旅游体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提供丰富多样的游览项目和旅游服务,使游客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魅力。
3.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三、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依托自然环境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依托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貌、气候、动植物等资源,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景区形态、功能和特色。
3.充分考虑游客需求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游客在景区内得到舒适、安全、便利的服务和探险体验。
四、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具体步骤1.地理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地理环境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合于该地区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案。
2.景区的定位和分析定位和分析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核心,它要结合自然生态、文化特色、游客需求、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确定景区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
3.景区规划和设计在完成前两步的工作之后,景区规划和设计便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中之重。
景区规划要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设计方案要具有现代化、艺术化和人性化特征。
关于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探讨魏小未新疆宜格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全球人口的集聚增长,使得景源的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小。
原生态景区资源极为匮乏,加上人类对不断增加的资源需求,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利用等,使得整个旅游景区规划工作变得日益复杂。
世界各地的人们,已从简单的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其中包含对自然文化实行景区规划。
该种情况下,深入研究生态景区规划,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
笔者围绕上述,对生态旅游景区规划问题展开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62-0170-021 引言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即以生态旅游景区为中心,对其未来方向进行规划。
人们对生态旅游的热衷,促进了生态旅游景区的形成、发展。
基于此,研究生态旅游,可作为规划生态旅游景区的理论根基。
2 生态旅游景区概述有关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刘家明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曾给出过如下界定:“生态旅游景区,即以生态旅游活动为中心的所有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和,它需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或者文化氛围。
我国地大物博,诸多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均将生态旅游作为重点规划项目。
因此,该类地区也被称为生态旅游景区。
”在我国,生态旅游景区泛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与地质公园等。
总体而言,生态旅游景区表现出下列五个特征:原生性与共生性、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再生性、普遍性与地域性、综合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精神性与文化性。
3 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包含的基本要素3.1 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重点在于旅游。
而开展旅游活动,就需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现代人的绿色环保理念在不断增强,作为国内旅游业的朝阳产业,生态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伴随人类消费方式、价值取向的不断转变,旅游资源也呈现出多佯化发展态势。
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地方旅游产业,这是各地区景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藏南镇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的策略和路径研究藏南镇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小镇。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藏南镇的旅游潜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进一步发展藏南镇的旅游业,需要加强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提升其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对藏南镇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的策略和路径进行研究。
一、策略研究1. 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藏南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寺庙、建筑、民俗等。
在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中,应当加大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工作,严禁破坏和恶意挪用。
还要积极开展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工作,推动将其融入旅游活动中,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
2.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在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中,要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民俗体验、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
这些产品可以帮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感受藏南镇的文化,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3. 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对于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来说,宣传推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互联网、媒体、展会等,向外界展示藏南镇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还要注重培育粉丝经济,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IP,提升藏南镇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路径研究1. 坚持可持续发展藏南镇的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要在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2.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在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中应当加强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推动相关企业和机构参与这一工作。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旅游文化建设开发的资金投入,为其提供必要的扶持和支持。
3. 发挥专业机构作用专业机构在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可以为藏南镇的旅游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浅谈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摘要在经济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地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以西藏为例,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两方面分析当前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同时一合理规划与布局、优化管理与运营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旨在能够充分发挥西藏地区自然保护区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并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地理环境人文环境0前言就西藏藏族自治区而言,其自身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喜马拉雅山景区、布达拉宫景区等,同时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还包含很多自然保护区,如羌塘、申扎、类鸟齐长毛岭、芒康盐井、林芝东久、林周澎波等,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需要通过恰当方式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1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1.1地理环境问题由于西藏自然保护区的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m 左右,高寒缺氧,不适合旅居生活。
长期以来,只有少数牧民生活在西藏自然保护区,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到西藏自然保护区旅游对身体和心理都有较大考验,只适合开发探险、高原体验等少数旅游项目。
由于地势高亢,西藏自然保护区降水稀缺,草场稀疏,草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而且近年来,高原植被被破坏较为严重,存在草场退化和啥话问题,被破坏的草场环境难以恢复。
另一方面,由于西藏自然保护区中有许多区域高原鼠兔大量繁殖,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链失调,也对天然草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加剧了草场沙漠化问题。
从区位条件来看,西藏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十分不发达,前往西藏自然保护区旅游不仅不方便,而且时间成本较高。
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落后,餐饮和住宿条件较差。
种种因素导致每年前往西藏自然保护区旅游的人数十分稀少,而且游客消费力不足,旅游业发展对地区贡献度较低,生态旅游发展缺乏动力。
环青藏高原旅游圈构建设想环青藏高原旅游圈是指围绕青藏高原地区的一条旅游路线,旨在探索和开发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
下面是环青藏高原旅游圈的构建设想:1. 路线规划:将环青藏高原的主要景点和风景区联结起来,形成一条环形的旅游路线。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线路,使得游客可以方便地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减少旅行时间和交通成本。
2. 重点景点:在路线规划中,选择一些特色鲜明、吸引人的景点作为重点开发和推广对象。
例如,珠穆朗玛峰、纳木错、色达等著名景点可以作为重点打造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3. 增加旅游设施:在重点景点和沿途的城镇中,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
包括酒店、招待所、旅游中心、交通枢纽等,以满足游客的住宿、用餐、娱乐、交通等需求。
4. 引入旅游专列:在青藏高原上开辟旅游专列,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这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体验,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5. 推广特色旅游活动:开展一系列特色的旅游活动,如观赏藏传佛教的活佛转经、参与蒙古族的民族文化活动等,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和风俗。
6. 加强保护与环境教育:在环青藏高原旅游圈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让游客了解到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从而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资源。
7. 旅游推广与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广青藏高原旅游圈。
通过联合宣传、旅游产品互通和市场开发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总之,构建环青藏高原旅游圈旨在充分挖掘和开发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质和体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同时,也需要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设计藏乡文化旅游区三个旅游主题
1. 藏传佛教文化主题:藏传佛教文化是藏族重要的文化遗产,获得世界认可。
在旅游区内可以安排游客参观藏传佛教的各种寺庙,聆听僧人的经文咏唱和佛教故事讲解;游客还可以学习藏传佛教的手工艺品制作,感受洋溢着文化气息的红黄招魂、祈福经幡、骨刺画、挂毯等藏传佛教文化传承宝藏。
在主题酒店、餐厅内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藏餐,并体验一天僧尼生活,领略藏族文化精髓。
2. 传统文化体验主题:在旅游区内,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藏族民俗风情的节庆音乐、舞蹈、织工、制陶、雕刻等艺术形式,并学习传统藏族服饰的穿着方式;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草原垂钓、摘果子、采药、烧烤、骑马等特色体验活动,感受藏族民俗的独特魅力。
3. 自然景观探秘主题:藏乡旅游区的美丽自然景色是无法错过的一道风景线。
在这里,游客可以进行徒步、登山、野营、漂流等多种户外探险活动,欣赏大自然的奇妙风光,品味川西岷山、翠云山脉等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象;此外,还可深入各条溪流,探寻雪山下的神秘冰川、瀑布、温泉、湖泊等自然之美。
西藏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卜文来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10期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愿望越来强烈,所以在工作之余,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进行一些休闲旅游活动来陶冶情操、开阔眼界。
然而传统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的追求,在此基础之上,生态旅游迎合时代发展应运而生。
而生态旅游的前提就是保护环境,时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致力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所以该旅游方式主要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前提上的。
一、西藏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所谓的生态旅游又与“走进自然”的传统性质的自然观光旅游不同,该旅游方式在走进自然的基础之上,对于自然的保护更加看重。
现阶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可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种环境适宜性的资源利用方式,生态旅游有效解决了自然环境保护和利用之间的问题。
而就西藏的生态环境的特点而言,总体来讲较为脆弱,所以导致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所以要采用生态旅游的方式,在创建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再者,还可以对当下的旅游产品进行更新,从而使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活力和优势更加突出。
西藏的旅游产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逐步培育了一大批独特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宗教文化与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等重要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这也是西藏旅游当中的重点资源。
然而,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同时再加上西藏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以西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的神秘感和其特有的魅力也逐渐消失。
因此,西藏旅游产业要想不断扩大在旅游市场当中的份额,就必须要加强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这是现阶段西藏旅游业当中亟待处理的主要问题。
二、西藏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一)以政策为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应当髙度重视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之上,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将西藏旅游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系中。
西藏措美县哲古湖旅游风景区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围绕湖泊景观打造旅游风景区是我国景观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主要为了挖掘出当地环境特质,提升城市的美观性,如杭州的千岛湖风景区、西藏的羊卓雍措风景区等。
但是,在进行旅游風景区规划的时候,不仅需要注重景观的设计,还应当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内容,其主旨就是打造生态型旅游区,提升景观设计的品质,实现良好的环境质量。
标签:哲古湖旅游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湖泊景观设计依托湖泊资源打造滨水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一种结合体,在设计时不仅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景观特质,还要注重原生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这样才能达到与自然环境呈现和谐共处的状态,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本文以西藏措美县哲古湖旅游风景区为例,在不破坏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为最终实现良性景观设计,塑造优质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对于当地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1、实例分析——哲古湖旅游风景区哲古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境内的哲古镇,哲古藏语意为”弯月”,因湖的形状像一把弯刀而命名。
哲古湖风景优美,具有西藏地区典型的草地、湿地和高原湖泊相结合的多特质景观风貌。
湖边地形较为平坦,远处高山环抱,从山下到湖畔,则是苍茫无际的哲古大草原,总面积为323万亩。
作为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草原上经常可见各类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如藏野驴、野牦牛等。
除了湖泊景观外,哲古湖旅游风景区亦含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动物、草原、温泉、古镇等,通过加强对该方面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推动城市的发展。
在明确哲古湖旅游风景区各项景观资源后,可以进一步展开生态环境规划,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提升哲古湖旅游区景观内部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2、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哲古湖旅游区景观的综合情况,在进行旅游风景区规划的时候,主要可以从综合服务中心区、生态观赏互动区、古镇休闲区等方面着手打造。
下面就这几项设计内容展开分析探讨:2.1综合服务中心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设在哲古湖北岸,这里有多条重要公路交汇,因而是作为景区入口的首选。
藏南镇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的策略和路径研究一、引言深度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充分体验和融入当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旅游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旅行体验要求的提高,深度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藏南镇地处中国西藏自治区,自然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开展深度旅游的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藏南镇深度旅游文化建设开发的策略和路径。
二、市场调研1.调查旅游者需求针对深度旅游的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深度旅游的需求和偏好。
调查结果可为深度旅游开发提供重要数据和方向。
2.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周边地区的深度旅游发展情况和亮点,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吸引游客的策略。
为藏南镇制定差异化的旅游开发策略提供参考。
三、文化资源挖掘1.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深度旅游的核心是体验当地的文化,因此保护和传承藏南镇的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加大对建筑、手工艺品、民间传统活动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管理。
2.挖掘文化资源通过收集和整理当地的文化资源,包括民间故事、传统乐器、民俗表演等,将其打造成具有深度旅游体验的项目。
开展体验式旅游,让游客切身感受和参与当地文化。
四、旅游产品开发1.定制化旅游产品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偏好,设计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供民俗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体验、野外探险等主题旅游产品。
2.多元化旅游产品为了吸引更多游客,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使游客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和项目。
提供徒步旅行、骑行旅行、登山探险等多样化的旅游项目。
五、宣传推广1.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藏南镇的旅游资讯和推广信息,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宣传品牌,提升藏南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吸引旅游博主和摄影师邀请旅游博主和摄影师到藏南镇进行深度旅游,以他们的文章和照片为宣传素材,进一步扩大藏南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藏区景区策划书3篇篇一《藏区景区策划书》一、策划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藏区景区逐渐成为旅游热点。
然而,目前藏区景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规划不合理、旅游产品单一、宣传推广不足等。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策划书,以推动藏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景区分析1. 地理位置:藏区景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旅游资源:藏区景区拥有雪山、草原、湖泊、寺庙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3. 客源市场:藏区景区的客源市场主要包括国内游客和国外游客。
国内游客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国外游客主要来自欧美和东南亚地区。
4. 旅游设施:藏区景区的旅游设施相对落后,主要包括酒店、餐厅、交通等方面。
三、策划目标1. 提升藏区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优化藏区景区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加强藏区景区的宣传推广,拓展客源市场,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
4. 促进藏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四、策划内容1. 景区规划优化景区的空间布局,合理划分景区功能区域。
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
打造景区的特色景观,提升景区的吸引力。
2. 旅游产品策划开发藏区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手工艺品、纪念品等。
推出藏区特色的旅游项目,如藏族歌舞表演、藏式婚礼体验等。
举办藏区特色的旅游活动,如藏族文化节、雪山音乐节等。
3. 宣传推广策划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景区的宣传推广。
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推出藏区景区的旅游线路。
举办旅游促销活动,如打折优惠、赠送礼品等。
4. 旅游服务策划加强景区的旅游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培训景区的导游人员,提高导游水平。
设立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
五、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完成景区的规划和策划工作。
2. 第二阶段:进行景区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3. 第三阶段:开展景区的宣传推广和营销工作。
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布达拉宫作为中国西藏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壮观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然而,如何在保护布达拉宫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其旅游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建立协调机制,以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
首先,布达拉宫旅游资源开发应该基于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也是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布达拉宫旅游资源开发计划时,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评估,合理划定旅游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的范围,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布达拉宫旅游资源开发需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保护布达拉宫的生态环境是协调发展的前提。
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定期对布达拉宫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减少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
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生态保护的日常工作,在保护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规划,确保布达拉宫的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第三,布达拉宫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强化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建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制定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
同时,加强对旅行社和导游的管理,确保旅游服务的质量,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意识。
第四,布达拉宫旅游资源开发要注重宣传推广工作。
宣传推广是吸引游客和提升布达拉宫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宣传布达拉宫的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和历史遗产,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游客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藏东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建议3张敏,马守春,林丽花(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摘要:在调查藏东南地区2144个生态旅游资源单体的基础上,将林芝地区划分为5个一级区和11个亚区,将昌都地区划分为6个一级区和14个亚区。
根据定量评价结果,提出了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点和开发的次序,提出了昌都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重点,提出了创建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实现藏东南生态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等保护与开发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709(2010)03-215-05Adv i ce on D evelop m en t and Appra is a l of Eco 2Tour is m Resources i nSouthea st Area s of T i betZ HAN G M in,M A Sho u 2chun,L I N L i 2hua(Agriculture and Ani m al Husbandry College,Tibet University L inzhi 860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 ractical about 2144mono mers of t ouris m res ource in s outheast areas of Ti 2bet,L inzhi is partiti oned t o five first 2regi ons and eleven sub regi ons,and Changdu is partiti oned t o six first 2regi ons and f ourteen sub regi ons .According t o the result of fix quantify evaluati on,the author puts for ward the p r otective keyst ones and the order of devel opment on eco 2t ouris m res ources in L inzhi,and the devel op ing keyst ones in Changdu .Finally,this paper puts f or ward f ounding excellent t ouris m fa mous scenic s pots and s o me advices of p r otecti on and devel opment t 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 op 2ment of eco 2t ouris m economy in s ortheast areas of Tibet .Key words:t ouris m res ources;evaluati on;devel opment21世纪是生态旅游世纪。
西藏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摘要:西藏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但是这也给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西藏的生态旅游?这是目前西藏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藏生态资源存在的比较优势以及在西藏的生态旅游中出现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为西藏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西藏;自然资源;生态旅游;SWOT分析法一、生态旅游与SWOT分析法(一)生态旅游国外的生态旅游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生态旅游(Ecotourism)”概念最初的表达是在1965年,Hetzer认识到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呼吁各界对文化、教育、旅游的内涵重新思考认识,并提倡一种“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tourism)”。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应该具有对环境影响最小化,对当地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游客满意最大化的内涵。
1983年墨西哥生态学家Ceballos·Lascurain使用西班牙文Ecotourism首次提出生态旅游这一词语,他指出:“生态旅游是游客位于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欣赏、享受动、植物及当地文化的旅游。
”国际生态学会在1991年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为:“旨在保护环境和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的负责人的旅游。
”Blamey认为生态旅游的三个核心标准应该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因素,学习性、教育性以及要求可持续性。
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生态旅游这种新的旅游方式才被人们研究和推广。
本文认为西藏的生态旅游是以保护西藏自治区内优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领略藏族文化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做贡献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旅游形式。
(二)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的、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藏东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生态设计初探杨文凤 孙自保 赵梁军 张永青(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农学系,西藏 林芝 860000)摘 要:我国古人早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规划思想。
生态旅游景区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直接对象,不仅是生态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生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而且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进步、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景区的开发必须做到规划先行。
藏东南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景区类型多样,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使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得到保护,并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在藏东南生态旅游区功能的分区基础上,着重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将参与式设计引入景区规划设计中,探讨民族地区合理开发生态旅游景区的思路。
关键词:藏东南 生态旅游 景区规划 生态设计中图分类号:F592111 区位背景概况,包括林芝地区和昌都地区。
林芝地区古称“工布”,地处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它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
全区平均海拔3100米,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地势南低北高,海拔高低悬殊。
顺雅江而上的印度暖流与北方寒流在岗底斯山脉东段汇合驻留,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
昌都地区古时称“康”、“恰木多”、“察木多”,意为江水汇合之处。
它位于西藏东部,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
昌都位于横断山脉北端,是多山地区,山高坡陡谷深,地形颇为复杂。
全地区平均海拔在3500m 以上,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分布,区域小气候特点明显。
2 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藏东南地形地貌独特,地理生态景观变化显著,奔腾的江河,陡峭的高山峡谷,还有茂密的森林、雪山和草地等自然生态景观。
独特而浓郁的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又为神奇秀丽的山川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蕴藏着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藏东南主要保护类生态旅游资源见表1。
表1藏东南保护类生态旅游景区类型地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林芝地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兹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布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波密岗乡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林芝东久赤斑羚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林芝巴结巨柏保护区、工布江达白唇鹿自然保护区、野生猿猴自然保护区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巴松错国家级森林公园、错木及日森林公园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朗县列山古墓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林芝县玉荣增摩崖石刻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墨脱藤网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A 级景区巴松错昌都地区芒康县洪拉山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莽措湖珍禽动物保护区、朱角山唐代柏树林自然保护区、昌都拉多雪豹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尼果自然保护区八宿县然乌湖国家森林公园卡若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恩达遗址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学岩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仁达摩崖造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A 级景区然乌湖213 藏东南生态旅游景区划分的原则生态旅游景区是指由一系列生态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具有生态美学特征的、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和功能的一个旅游地域系统。
311 主体吸引物原则我们把具有生态美学、生态文化科学内涵和一定数量的生态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旅游景区的主体吸引物来划分生态旅游景区,形成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生态旅游景区。
312 特色与多元化原则生态旅游景区是一个相对明确划定的游地域系统,该区域的每一个旅游景点都具有不同的特色。
景区的规划设计在这一划定的区域进行,因此景点的特色应当满足多样化生态旅游项目的设计需求并突出特色。
313 区位定位原则从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区划上的分布与有机结合构成具有共同旅游经济特征的区域,这样便于进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分析,使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314 效益成本原则在景区空间定位时要考虑生态旅游线路的设计、游客在景区逗留的时间和旅游的内容,目标是使生态旅游者花最少的钱享受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过程。
315 行政区划原则为了避免盲目开发,便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景区整体的系统管理。
景区的划分以县域为行政区域划分比较合理,区域内跨界的景区,应当成立专门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
4 生态旅游景区的评价411 生态旅游区景观资源开发价值评价41111 科学考察价值。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藏东南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植物群落和各种珍禽异兽,是世界呈现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堪称生物基因库,是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该地区拥有被称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天然菌种库”、“生物基因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面积9168平方公里,构成高山寒带植物、热带植物垂直并存的自然奇观。
现已查明有维管植物3768种、苔藓植物512种、大型真菌686种、锈菌209种、两栖动物19种、昆虫2000余种,被世人誉为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生物资源的基因宝库,是研究不同气候带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它作为世界级品牌,已吸引了大量科考人员前来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
41112 历史文化价值。
千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藏东南独特的康巴文化和贡布文化底蕴。
古老而神秘的茶马古道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古墓如烈山古幕、古战场如秀巴千年古堡、古遗址如太昭古城、嘎朗王朝遗址、小恩达遗址、卡若遗址等等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等,均赋予藏东南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极高的价值。
41113 景观美学价值。
藏东南具有世界著名的地理奇观———三山夹三江的景观。
在《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选美特辑”中,藏东南的11处景点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名列最美十大峡谷之首,怒江峡谷名列第四;南加巴瓦峰名列最美十大名山榜首;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名列最美十大森林第五名,景观美学价值极高。
41114 环境生态价值。
藏东南生态环境未受到工矿业及大规模森林采伐的影响,生态系统完整。
412 生态旅游景区景观等级评价生态旅游景区的评价方法采用局国家旅游1999年制定的旅游区(点)的景观质量等级评价表。
根据生态旅游景区分区原则,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对藏东南生态旅游419个资源单体进行了分区,分为14个生态旅游区,77个生态旅游亚区。
按:一级景观100~81分;二级72~53分;三级54~34分;四级25~0分。
对这77个生态旅游亚区进行了评价,其中一级景观质量29个亚区,二级景观质量48个亚区,见下图。
藏东南生态旅游景区评价藏东南生态旅游景区类型丰富,主要有山岳生态景区,以南加巴瓦峰、勃勃朗雪山、梅里雪山、达美拥雪山等为代表;湖泊生态景区以然乌湖、错高湖等为代表;森林生态景区以鲁朗林海、唐代柏树林等为代表;草原生态景区以帮达草原、帮杰塘草原等为代表;冰雪31生态旅游景区,以来古冰川、易贡卡钦冰川、米堆冰川、梅里雪山等为代表;漂流生态景区,以扎曲、昂曲等为代表;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生态旅游区等为代表。
生态旅游资源丰度大、品位高、组合好,是进行生态观光旅游、民俗宗教旅游、科考旅游的理想场所。
5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生态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首先体现在“因地制宜”,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应用生态设计模式体现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伦理,是生态旅游能够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管理、生态设计、风险评估、生态评价、景观规划、生态经济产业教育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均可列入生态第四产业的范畴。
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又称绿色设计、为环境而设计、生命周期设计。
它的基本思想在于产品的生态设计,是LCA思想原则的具体实践, LCA的方法也为产品的生态设计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511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生态设计原则51111 生态经济系统原则。
一个生态旅游景区就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当遵循生态经济要素的配置规律。
生态旅游景区与一般的旅游景区比较,最大的特色就是“绿色”,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上。
首先,要树立绿色形象,作好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其次,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教育,在景区中设计一些能启迪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设施和生态旅游项目。
最后,规范景区的开发管理机制,遵循相应的保护法规,依法开发,防止过度开发,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旅游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51112 主题原则。
旅游景区主题是旅游景区规划的中心思想,要求必须与旅游景区的性质协调一致,这样即有利于突出旅游资源特色,又可避免近距离景区的雷同。
旅游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为提炼一个景区的主题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而不同功能类型的旅游景区其主题类型是不同的。
因此,确定旅游景区的主题类型具有一定的选择范围。
51113 生态美原则。
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境界的旅游,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
生态美是建立在生态人文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具生态哲学意义的美学概念,是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的一种共同美学追求。
比较专家对生态旅游特点的分析和归纳,发现其共同点是强调保护、强调自然、强调社区参与,在景区规划与参与式设计中融入生态美学的理论正是体现了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自然性和参与性特点。
51114 参与式原则。
参与式原则就是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在社区参与管理前提下,当地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项目,以提供生态旅游产品为核心,生态旅游者成为旅游活动的参与者,最终的目的是生态旅游者享受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当地经济得到发展,当地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态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51115 藏文化与旅游文化和谐的原则。
“回归大自然”是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它所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因此,在开发藏东南生态旅游景区时要坚持文化和谐性原则,以本教为基础和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髓,藏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内涵相得益彰。
512 规划与生态设计思路51211 规划的目标。
藏东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在景区管理者、游客、当地群众参与的条件下,以生态旅游景区类型和景区景观质量等级为依据,以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总规划设计目标。
在具体设计中,一是对景区生态旅游系统的主体即生态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使旅游者的行为对景区影响最小;二是对景区生态旅游系统的客体即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合理开发,使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对景区生态旅游系统的载体即生态旅游环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四是对景区生态旅游系统的媒体即生态旅游业实行规范,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