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人后徙潍之北海原文及译文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33 KB
- 文档页数:5
【原文】王舆,字子车,北海人也。
少而孤,家贫,不废学业。
弱冠之岁,举孝廉,补郎中。
累迁侍御史,有直节,不阿权贵。
时值武后当朝,权势滔天,舆虽为下僚,独不事权幸,常以直言进谏,每得君上垂听。
舆居官清正,不营私产,唯以养亲为重。
母老病,舆亲尝汤药,不离左右。
母卒,舆哀毁骨立,三年不御酒肉。
虽居丧,未尝一日废公事。
朝野皆称其孝。
景龙年间,迁左拾遗。
时政事多弊,舆屡上疏,言辞激切,无所顾忌。
帝虽怒,然知其忠直,不欲加罪,遂贬为括苍令。
括苍地偏僻,民风淳朴,舆至,教化施于百姓,政事简明。
一日,有盗入民家,盗者窃得财物,匿于山林。
舆察得盗踪,密令吏捕之。
盗者惧,欲自首。
舆曰:“自首者免罪,非首者诛。
”盗者感其恩,皆愿自首。
舆一一审问,悉免其罪,令归农。
又有一豪族,素为乡里所恶,因私怨而杀人。
舆闻之,立命拘捕,严加审讯。
豪族知罪,愿以家财赎罪。
舆曰:“杀人偿命,岂可赎?当依法治之。
”遂判其死刑。
豪族大恨,欲谋反。
舆察其迹,先发制人,诛灭其党,豪族遂不敢反。
舆在括苍,政声远播,百姓怀德。
后迁右拾遗,再迁太子中允。
在职期间,屡献良策,深得太子器重。
太和年间,舆病卒。
太子痛悼,曰:“吾失良辅矣!”帝亦哀之,赠太子少保,谥曰文忠。
【译文】王舆,字子车,北海人。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并未放弃学业。
成年后,举孝廉,补为郎中。
经过多次升迁,成为侍御史,他为人正直,不阿谀权贵。
当时正值武则天掌权,权势极大,王舆虽为低级官员,却独不巴结权贵,常以直言进谏,每次都能得到皇帝的垂听。
王舆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只以奉养父母为重。
母亲年老病重,王舆亲自为母亲尝药,不离左右。
母亲去世后,王舆悲痛欲绝,三年不饮酒食肉。
即使在守丧期间,也未有一天耽误公事。
朝野上下都称赞他的孝道。
景龙年间,王舆升迁为左拾遗。
当时政事多有弊端,王舆多次上疏,言辞激烈,无所顾忌。
皇帝虽然愤怒,但知道他忠诚正直,不想加罪于他,于是将他贬为括苍令。
括苍地处偏僻,民风淳朴,王舆到任后,教化百姓,政事简明。
现代高密人的先祖迁自何处“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自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就一直在我国各地民间尤其是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广为流传,在我们高密民间也一直流传的许多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
可传说毕竟不是历史,我们现代高密人的先祖到底迁自何处呢?在探讨现代高密人源流前,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纵览一下中国的移民史。
先秦时期的移民活动还有待史学家们继续考证。
概括秦代以来中国移民,主要有政治型、民族型、军事型、经济型等不同类型,这些类型又往往互相融合。
政治型、民族型的移民,以两晋、两宋交替之际为典型。
西晋、北宋灭亡后,作为原政权中坚的官僚世家纷纷举族南迁,在南方拥立新的汉族政权,大批中原汉民也随之南下。
此类大规模忠君避难、尾随原政权世家大族迁徙或被驱使、被裹挟迁徙的移民潮,在两晋交替、安史之乱、两宋更迭、明末清初等改朝换代、重大历史变革的过程中均有发生。
历史上有不少高密先民也卷入了此类规模宏大的迁徙中,如晋怀帝五年,中原大乱,高密人郑膺率族人避居豫章西山梅井坪,其后人今居赣、闽、粤、港、台等地,发展为江南客家大族。
南宋初年,官至翰林学士的高密人綦崇礼携子侄寓居浙江临海,今浙江、湖南多其后裔。
北宋名臣、官至中书侍郎的高密人侯蒙后裔则迁居桂林。
侯蒙的族人侯寘则寓居长沙。
历史上,名臣显宦以及后人的政治避难,也可算是政治型移民。
如西汉末年,为避王莽迫害,当时的显宦侍其武迁居北海,其裔孙迁居高密,后迁居江南等地。
历史上的大型政治型移民往往与民族型移民相融合。
与中原汉族的南迁相对应的有少数民族的内迁。
五胡十六国时,鲜卑等各族纷纷建立政权,并定居中原,成为籍贯中原的移民。
辽金元时期的契丹、女真、蒙古等部族在其政权确立后也大量迁入中原。
满族入关后也举族移民内地。
政治型移民也往往与军事型移民相交融,历代统治者处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的,或在某地移民屯田戍边、或迁徙强宗大族于异地,或将政治军事上失败的对手迁徙固定地区,造成了大量政治性、军事性移民。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北海集》宋-綦崇禮集部別集類北海集四十六卷宋綦崇禮撰提要《北海集》四十六卷、《附錄》三卷。
宋綦崇禮撰。
崇禮字叔厚,高密人,後徙氵維之北海。
登重和元年上舍第。
高宗南渡,為起居郎。
召試政事堂,拜中書舍人。
曆官寶文閣學士,知紹興府。
退居臺州,卒,贈左朝議大夫。
事蹟具《宋史》本傳。
《藝文志》、《書錄解題》俱載崇禮《北海集》六十卷。
世久失傳。
厲鶚《宋詩紀事》僅從《天臺勝記》中得所作《石樑瀑布》詩一首,而其他概未之見。
今檢《永樂大典》,載崇禮詩文頗多。
中惟制誥最富,表啟之類次之,散體古文較少,而詩什尤寥寥無幾。
蓋其平生以駢體擅長故也。
集中間有原註,稱崇禮為先祖。
則當時所據,猶其家刻之舊本矣。
史稱崇禮妙齡秀髮,聰明絕人。
覃心辭章,極潤色論思之選。
再入翰林,凡五年。
所撰詔命數百篇,文簡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體。
今觀是集所載內外諸制,大約明白曉暢,切中事情,頗與《浮溪集》體格相近。
如《呂頤浩開督府制詞》,則樓鑰賞其宏偉;《王仲嶷落職制詞》,則王應麟取其精切;《鄒浩追復待制制詞》,則《宋史》採入本傳,以為能推朝廷所以褒恤遺直之意;其《草秦檜罷政制》,則直著其惡,致檜再相後奏索其稿,幾蹈危禍。
史所云,蓋非溢美矣。
陸游《老學庵筆記》稱:「崇禮《謝宮祠表》云:『雜宮錦於漁蓑,敢忘君賜。
話玉堂於茅舍,更覺身榮。
』時歎其工。
又有一表云:『欲掛衣冠,尚低回於末路。
未先犬馬,儻邂逅於初心。
』尤佳」云云。
今集中乃無此二聯。
知其傑制鴻篇,尚多遺脫。
然據今所得睹者,已足見詞藻之精麗,不必全璧也。
謹分體排訂,釐為三十六卷。
又《兵籌類要》一書,乃其在翰苑時所撰進,皆援據兵法,參以史事,各加論斷。
雖紙上空談,未必遽切實用,而採摭尚為博洽。
今亦編為十卷,次之於後。
其曆官除授告詞及呂頤浩書啟、李邴祭文、秦檜乞追取御筆詞頭劄子,原本皆載入集中。
今並仍其舊。
而益以《宋史》本傳、《氏族言行錄》諸條,別為附錄三卷,繫諸集末,以備考核焉。
宋纪·宋纪一百七十九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纪·宋纪一百七十九毕沅起著雍执徐十月,尽玄黓涒滩七月,凡四年有奇。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冬,十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皇子宪生。
参知政事常挺罢,寻卒。
蒙古以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
离鸣上言曰:“官得人,自无滞政。
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
”己卯,诏:“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民御史台同奏。
”蒙古立河南等路行中书省,以参知政事阿哩行中书省事。
庚辰,以御史中丞阿哩为参知政事。
庚寅,蒙古命从臣录《毛诗》、《论语》、《孟子》。
乙未,蒙古享于太庙。
蒙古中书省言前朝必有《起居注》,故善政嘉谟,不致遣失;诏即以和尔果斯、通呼喇充翰林待制兼起居注。
戊戌,蒙古宫城成。
刘秉忠辞领中书省事,许之,为太保如故。
己亥,诏:“四川州县盐酒课再免征三年。
”十一月,癸丑,枢密院言:“南平镇抚使韩宣,筑城于渝、嘉、开、达、常、武诸州县,峡州至江陵,水陆有备。
宣尽瘁以死,宜视殁于王事加恩。
”诏任其子承节郎。
戊午,皇子锽生。
庚申,襄阳军攻沿山诸寨,为阿珠所败,被杀甚众。
丙寅,福建安抚使汤汉再辞免,乞祠禄,诏别授职。
辛未,以文武官在选,困于部吏,隆寒旅琐可闵,命吏部长、贰、郎官日趣铨注,小有未备,特与放行,违者有刑。
自是隆寒盛暑,申严戒饬。
壬申,行义役法。
癸酉,蒙古御史台言:“立台数月,发摘甚多,追理侵欺粮粟近二万石,钱物称是。
”诏褒谕之。
蒙古朝仪未立,凡遇称贺,臣庶杂至帐殿前。
执法者患其喧扰,不能禁。
太常少卿王磐上疏曰:“按旧制,天子宫门不应入而入者,谓入阑入;阑入之罪,由第一门至第三门轻重有差。
宜令宣徽院籍两省而下百官姓名,各依班序,听通事舍人传呼赞引,然后进。
其越次者,殿中司纠察定罚。
不应入而入者,准阑入罪。
庶朝廷之礼渐可整肃。
”于是议定朝仪。
十二月,戊寅,蒙古以中都、南京、北京州郡大水,免田科。
丙戌,签书枢密院事包恢罢。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1、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晚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裏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宋)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2、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九)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九) 宋史【原】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
2023年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年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北山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
体格健壮的士子。
从早到晚要办事。
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
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
体质强健气血刚,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
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
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
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注释(1)言:语助词。
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
(2)偕偕:健壮貌。
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
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
(3)靡盬(gǔ):无休止。
(4)溥(pǔ):古本作“普”。
(5)率土之滨:四海之内。
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
《尔雅》:“率,自也。
”(6)贤:多、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贤之本义为多……事多者必劳,故贤为多,即为劳。
”(7)牡:公马。
周时用四马驾车。
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
(8)傍傍:急急忙忙。
(9)鲜(xiǎn):称赞。
郑笺:“嘉、鲜,皆善也。
”方将:正壮。
(10)旅力:体力。
旅通“膂”。
(11)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12)燕燕:安闲自得貌。
居息:家中休息。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别集:北海集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北海集》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北海集字数:5510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 北海集 别集类三【宋】 提要 【臣】等谨案北海集四十六巻宋綦崇礼撰崇礼字叔厚髙宻人后徙潍之北海登重和元年上舍第髙宗南渡为起居郎召试政事堂拜中书舎人厯官寳文阁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卒赠左朝议大夫事迹具宋史本传艺文志书录解题俱载崇礼北海集六十巻世久失传厉鹗宋诗纪事仅从天台胜记中得所作石梁瀑布诗一首而其他概未之见今检永乐大典载崇礼诗文颇多中惟制诰最富表启之类次之散体古文较少而诗什尤寥寥无防葢其平生以骈体擅长故也集中间有原注称崇礼为先祖则当时所据犹其家刻之旧本矣史称崇礼妙龄秀发聪明絶人覃心辞章极润色论思之选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今观是集所载内外诸制大约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浮谿体格相近如吕颐浩开督府制词则楼钥赏其宏伟王仲嶷落职制词则王应麟取其精切邹浩追复待制制词则宋史采入本传以为能推朝廷所以褒恤遗直之意其草秦桧罢政制则直着其恶致桧再相后秦索其藁防蹈危祸史所云云葢非溢美矣陆游老学庵笔记称崇礼谢宫祠表云杂宫锦于渔簔敢忘君赐话玉堂于茅舎更觉身荣时叹其工又有一表云欲挂衣冠尚低囘于末路未先犬马傥邂逅于初心尤佳云云今集中乃无此二联知其杰制鸿篇尚多遗脱然据今所得覩者已足见词藻之精丽不必全璧也谨分体排订厘为三十六巻又兵筹类要一书乃其在翰苑时所撰进皆援据兵法参以史事各加论断虽纸上空谈未必遽切实用而采摭尚为博洽今亦编为十巻次之于后其厯官除授告词及吕颐浩书启李邴祭文秦桧乞追取御笔词头劄子原本皆载入集中今并仍其旧而益以宋史本传氏族言行录诸条别为附录三巻系诸集末以备考核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北海集巻一 宋 綦崇礼 撰古体诗 次韵徳升尚书永庆阁后观梅之作 托根层石下閟艶重檐隂爱日少囘照淑气潜相寻入牖暗香上俯栏重蘤深孤絶逈多态繁秾徒满林怪君独吟赏却酒不为斟应曽共花约遂拟合朋簮雪意殊未巳寒英虞见侵闻花正芬馥相向一披襟 次韵国佐侍郎即事 雪霁春未和寒云惨多隂同乡有期约学海慵沿寻吾衰今得友晩交契则深嵗寒见松栢茂悦依同林倚市人所贱在山泉可斟蟠桃着实迟劝我简蒿簮吟窻拥翠娥分定那得侵愧笑领君意取酒问胸襟 次韵国佐二诗 覊旅念乡县衰迟惊嵗隂交朋慰幽独诗酒相追寻求盟敌难弭助顺天意深边书息障候喜气到山林聫裾得良防举白毋缓斟话旧諠笑语醉欹冠簮梁尘歌响堕玉颊酒红侵殷勤捧杯意不惜汚罗襟 官闲一何幸安坐阅光隂世事来无端循环那可寻名髙毁易至官逹忧常深岂敢慕华屋且愿依中林主人真好客置酒每共斟里仁知有托计决拟投簮乐饮不泰至归夜从深侵梅英苦留恋着人香满襟 再赋一首趂韵信笔初无定意也 妍词少劲气直表无曲隂劝百岂救一枉尺焉取寻世路务争险人情难测深渔樵各有侣英俊自成林药苦病所利酒多狂莫斟珠投防按劔玉折戒磨簮愿持松栢操甘受雪霰侵途穷但囘步何用涕沾襟 再次前韵 笙簧乐富贵等是老墙隂汲汲不知止悠悠何处寻所嗟天赋薄未报国恩深一梦游帝阙九年辞禁林官廪尚可饱村醪时自斟不嫌泥土足懒拂尘埃簮穷巷春雪霁寒檐朝日侵意行何所适还欲访同襟 徳升尚书出示嵗除用韦苏州韵前后二篇及两郎属和粲然盈轴赏叹之余有感于中亦輙次韵书山居一时事 寒宵送徂嵗青灯照华髪天时自代谢人事更治忽圣朝今中兴正朔防书月未作故乡归又见新花发稚女巧娯予剪防妆风物一釂婪尾觞頺然百忧歇 儿童喜时节老大悲齿髪流光难把玩百年如倐忽夜灯犹故嵗晨燎已端月囘首名宦途常虞骇机发今来对青山安坐见春物得失孰多少且使寸心歇 奉纪 八座近黄扉三公宜黑发用舍岂自谋机缄何翕忽一麾遽出守双溪厌风月江海今就闲议论犹英发大厦终须材虚舟聊应物胜览莫辞频君驺寜久歇 自述 箕裘绍弓冶不絶仅如髪遇主当艰虞持身敢怠忽谬随供奉班更直淹嵗月出领东诸侯羽书忧调发丘壑从素心朝廷怜旧物桑榆不自收我驾将焉歇 和东园黄香梅之作因复劝游 寒梅残防枝挿花无防髪僧房不得地飘零人所忽谿风晩来急寻香堆碎月不料东城春娇黄方秀发新诗寓佳赏留情寜一物芳卉满春山篮舆来莫歇 和李元叔秋懐 移居寄城郭閴如在郊坰百卉暮凋翠两山常对青儿童渐呉语气俗易薰蒸喜闻淮师防神武畅威棱叛冦不足灭四夷其来庭十年乱离厄永夜鄊闗情庻见丘墓邦敢贪簮绂荣故人致尺素笑烹双鲤赪清切哦十咏飘零乖一觥嵗晩良可防济世须时英 杜门身块坐息念心灰死香火逺祠庭文书净几治剧力岂任投闲计良是深惭未报恩尚费官仓米吾侪晩闻道错以名为市那知标榜着便有谤尤起如君取已多蚤合登贵仕况彼青箱业家声在人耳草草脱廌冠重升未应止但愿毋近名嘉言终合指 送潍州詹倅五首 矫矫摩天姿青云久埀翅别乘屈王祥海隅頼康济峻节囘郡政深仁赈民匮胡不三年留斯民且安慰天子有使指借问何官曹转粟泝洛津帆樯连万艘大臣进所知得此千人豪扶揺一借便看上青云髙东风催去斾南浦伤离情攀辕何纷纷晓日来倾城中有韦布士雪涕挥纵横欲识何为者为言门下生先达收人材轻重在题目我出一何幸青眼深囘瞩声名士所贵推挽亦已足母老怜我贫家事犹省録人生乐知己见遇况国士吾身不激昻孰为报恩子荐达有往来登门愿谁始寄谢魏王孙丹心亦如此成大亨分送紫苏且以前书有戯谑语埀示解嘲輙次元韵 先生昔为吏敏政便剧繁利刅无错节大邑如烹鲜民曹与廷尉众纷常裕然胡为弃九卿嵗晩来灌园分隂在所惜寸地不忍闲草木茍有用岂惮逺移根从来忧世心中懐百虑煎栽梅期鼎实无取寒花妍植竹待威鳯肯羡防鸿骞此志未云遂亦足留风烟山泉酿贤圣艶曲聼婵娟引酌梅竹下醉卧云峯前何以解其酲玉笋捧瓯圆香泛紫苏饮醒心清可怜洗涤麴糵昏还观神明全先生得此物手种当春天耘培供采掇内热常得痊云何失滋茂无乃人力愆因疑课督功多稼移大田循例犹见分乞隣问东阡不耐作戏语解嘲来巨篇珠玉隠光彩入城惊市防风霜已落木洞户宜埀氊何当拥炉夜一樽同笑言 次韵成季尚书喜雪 衰年忧患百侵凌胷次聊慿诗澡雪寄情山水时自娯不求赏音弦莫絶身显岂忘庄舄吟量能盍止周师任闲中之趣难具陈赤城慵卧七囘春终南防径犹可疑海濵老矣谁见称积雪加寒固应尔且为北人汤饼喜用晦显谟近出长篇徳升尚书遂已赓和輙牵鄙思以继二公之后兼简行之待制 赤城自昔佳山水游宦何曽论道里朅来五载着闲身天假衰年幸如此偶逢人靣即成亲信美那知非我里相从晩得世家贤风流未泯典刑全豫章杞梓杂兰玉向来人物常推先一门卿相有三四功名并列青瑶镌憔悴祗今余此老北阙荐书谁复草忘懐骤喜肝胆倾学道故宜容鬓好江湖厯走到海濵可怕鲸波风浩浩平时所寳非琼瑰生涯都付缾与罍客至輙留尽欢适玉山不觉欹崔嵬醒来黙坐防佛祖余酲宿障随驱排衡门我亦栖迟久却视华途惭俊茂山中麋鹿防同羣客里妻奴得相守感君向我意甚真杯酒招邀惟恐后往还况此足亲知清谈雅集每忘疲尚书旧信心如水京兆犹传政不私共寻泉石岂无伴却上云霄知有基顾我终焉奚所欲一丘一壑志愿足胜游非逺闲日多秋节正凉新酒熟东州西县君何求请解行包停去躅 今体诗 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学古方从仕投闲遂屏居声华芸省旧风采栢台余黄壤归何速青云志莫舒推财均室尽遗子有家书有才曽少试无命可深尤宪府初峩豸沧溟遽狎鸥盛年嗟未老多病忽先秋勤学平生事萱堂孰解忧 和人见寄 江海同为客山林不并居经时占喜鹊今日剖双鱼拥鼻还成咏撑肠未废书孤吟聊自遣谁复借吹嘘 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遇主方英妙当朝独老成小车何耄耋前席起公卿感防真千载哀荣止半生伤心埋玉处愁雾鎻佳城帷幄言犹在山林迹已迁登庸疑早贵福艾欠长年浑厚风神粹恢宏徳度全直应天夺速何物恨鸢肩忆昔金銮直天顔喜色新草麻惭大手命相得良臣内赐充懐袖廷敭耸搢绅秪今余典册那复见斯人 故丞相吕成公挽歌诗辞五首 翊戴兴炎祚权宜仿晋都闗中萧相国江左管夷吾感防逢英主拘挛鄙腐儒人间留不得去与列星俱忆昨初南渡人情正自危起平王室乱笑指楚囚悲投棰来方鋭乘桴计不疑还师期克敌遗恨失斯时仗钺除君侧披荆立本朝规模收庙胜威畧动天骄贤业留黄阁闲情在午桥伤心桃李径霜霰日萧条名与功髙大身为世重轻初传都督令已慑敌人情门谢三千客胷包十万兵圣王分陜意叹息失长城龊龊诚何算堂堂亦已休嗟闻闭东阁忍复过西州防送宜千乘归藏但一丘往来埋玉恨清泪涨溪流 扈从书事 扈从官班近囏难报效防又同陪法驾复共着征衣举目江山好伤心井社非何当戎马定却作故乡归负郭田园美迎霜雉兎肥风尘嗟澒洞梦寐怅依稀圣主兴皇祚羣公翊政机时平当自劾还采故山薇 入雁荡山 杰峯秀岭竞崔巍缓引篮舁不用催一径灵虚飞鸟上四围春色画屏开鹿门未有携家便雁荡何妨筑室来已上封章乞闲勿令俗驾却轻廻 徳升劝酒为已懋尚书夀予即席赋长句以代俳谐 禁掖东西曽并直銮坡先后亦聫名那知白髪归田舍却见朱轓莅海城往事囘头真是梦流年屈指只堪惊一杯相属公应悉冷暖难移故旧情 国佐侍郎并示佳萹谨复次韵 漂流嵗晩怜羇迹慷慨平时仰令名问俗卜隣依里社登瀛得友自都城諌书昔覩言常用伟论今传众尚惊未足朝眠何所事良辰诗酒最闗情 见徳升国佐酬赠叹爱不已用复次韵 常伯二卿俱擅美宪台諌省各知名英词宜和南薰曲雅意难追北斗城元礼风声谁得御孟公姓字坐皆惊聫肩接袂予何幸一笑从容每尽情 赋东城梅花示哲上人 一枝冷落为谁开欲遣寒香入酒杯铁石心肠犹解赋芝兰风味合相陪腊前颇讶踈踈见春尽何妨得得来十里东城不嫌逺待防山月照徘徊 题子正观察溪风亭二首 巧据东西靣势雄兹亭壮观一园中淙淙鸣窦过流水拂拂虚檐来逺风好解尘缨濯清泚聊披醉衽望穹窿泠然便欲乘风去汗漫相期孰与同 溪上防波起谷纹凉飔不断快余醺飘飘弄袖疑轻举馥馥吹花得细闻但羡园林今地主焉知弓劔旧将军功名兴尽从吾好白首安闲少似君 徳升尚书赋溪风亭二首以题为韵顾风字某已先作别赋溪字一首 泉通暗甃防清溪倒影风亭翼瓦齐借问披襟聆漱玉何如擐甲聼征鞞相过底厌时挥麈独坐应须日杖藜信美那知非我里倚栏归路已都迷 题天台山石桥庵院 林麓隂森径屈盘渐惊危步入重峦地分寳刹临空翠天设飞梁跨激湍雾暗云蒸山气肃雪翻雷辊水声寒我来不作多求想试出神光变现防【案天台胜纪载此诗作题石梁瀑布径屈盘作曲盘雾暗作霜暗变现作徧现俱误】 宿独觉院 早发招提宿雨晴征衫犹帯夜香清山藏鸟道疑无路石触溪流自有声适足此时逃世网收身何日濯尘缨迂踈愧乏论思效尚得君王记姓名 故福国夫人挽歌词 从夫礼法旧推称训子诗书亦蚤成乌府尽言知内助鳯池得位见亲荣【今西防防政本中书侍郎】隙驹不究期頥寿风木长悲欲飬情厚福尚余汤沭地并归贤嗣作功名蜀都旌节继辉光象服重来意独伤许国毋辞驱逺驭懐人忍复舍中堂【先太师甞治成都及防政再领蜀太夫人感念畴昔遂不居正寝】新阡岂料今同穴异县端如在故乡错顾飞云何处是西山松槚已成行 奉和徳升尚书探梅之什仍用元韵 题诗曽动何郎兴寄逺犹传陆凯名渴见寒英娯北客共寻春信向东城蜂粘晴蘂应先破雀啅芳心已尽惊便拟催开争赋咏腊中独使擅幽情 七月乙丑作记梦诗初不敢示人而私有传去者徳升尚书遽先枉和索元萹 清梦分明到玉堂紫衣催引对龙章似令裁诏移时罢尚想挥毫半夜忙千里力疲心已息十年境熟念难忘此生未有酬恩日坐撚衰髯祗自伤 再用韵奉谢徳升尚书见和且以解嘲 西风醒梦入秋堂梦境还空寄短章妄见徒嗟妨睡美闲心久谢趂朝忙流年倐忽身今老荣路斯须味已忘惭愧君诗真戏谑邯郸自警亦何伤 徳升尚书并示新诗愈富而愈工不胜叹服顾见戏之语不置而自处太谦谨和答以重致解嘲之意 庆吊从来不下堂漫劳善颂费雕章自嗤梦已空花散更防诗为寐语忙论每阔踈时所弃才称美秀上难忘我宜屏迹君当起出处相违恐两伤 重拟自赋一首呈徳升尚书 旋葺幽居卜筑堂归栖不负乞闲章饮遭田父那辞醉雨覔渔师未觉忙汲汲功名徒竞逐悠悠身世已兼忘此心真可安江海免使庄生笑重伤 示叙旧之作情眷甚厚不可虚辱輙次元韵愧非所以为报也八座方登政事堂一麾却佩郡侯章求闲宛转常虞谤治剧从容岂厌忙老去昔游君尚记梦囘陈迹我俱忘相从且共衔杯乐世路争名。
《周维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周维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维城传》原文及翻译张惠言原文: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
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
④嘿(mò):悄悄地译文: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
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
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正派人,他告诉我有关周维城的事非常全面具体,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
高二语文上册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译文解析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北山移文》的原文翻译及注释《北山移文》的原文翻译及注释《北山移文》是孔稚珪所写的骈体文。
文章一开始表彰真隐士以树立榜样,接着指出假隐士周颙的名字,并把他隐居时与出仕后截然不同的行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层层揭露其虚伪本质,描绘其丑恶面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山移文》的原文翻译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山移文孔稚珪钟山之英,草堂之灵。
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
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
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
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
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
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
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
傲百氏,薎王侯。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核玄玄于道流。
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
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
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
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纽金章,绾墨绶。
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殡,法筵久埋。
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酒赋无续。
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
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
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
青松落阴,白云谁侣?涧石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
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垄腾笑。
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
秋桂遗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单元综合测评(一)(分值:120分,时间:100分钟)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A.凌万顷之茫然.B.苏子愀然.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D.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解析】A、B两项均为“……样子”。
C项,“连词,表转折”,与例句相同。
D项,形容词,是的,正确的。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使用正确。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用在“著名豫剧演员”身上,不合语境。
③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
④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本句中采用了它的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
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使用正确。
《綦叔厚》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綦叔厚尚书登第后,僦马出谒,道过一坊曲,适与卖药翁相值。
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陈熟药其中,盖新洁饰而出者。
马惊触之,翁仆地,缶碎者几半,綦下马愧谢。
翁,市井人也,轻而倨。
不问所从来,捽其裾,数而责之曰:“君在此尝见太师出入乎?从者唱呼以百数,街卒持杖前诃,两岸坐者皆起立,行人望尘敛避。
亦尝见大尹出乎?武士狱卒,传呼相衔,吾曹见其节,奔走不暇。
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凡侮诮数百言。
恶少观者如堵。
綦素有谐辨,不为动色,徐徐对之曰:“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
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
然人生富贵自有时,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翁不见井子刘家药肆乎?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吾虽不善骑,必不至单马撞入,误触器物也。
”恶少皆大笑称善,翁亦羞沮,以俚语谓綦曰:“也得,也得。
”遂释之。
井子者,刘氏所居,京师大药肆也,故綦用以为答。
【译文】綦叔厚当上尚书后,骑马游行,途经一集市。
碰到一卖药老者。
药架很华丽,上面摆着数十个白色陶罐。
里面装着药。
因为是初次出游,马受惊而碰翻药架,老者跌地,半数药罐打破。
綦叔厚赶紧下马赔罪。
老者是市井小民,轻视而傲慢。
哪管对方是什么人,扯住綦叔厚的衣角数落责骂道:“你在这曾经看到太师出入没有?他的随从大声开道有几百个,街上的兵卒拿着棍子在前面呼喝,街两边坐着的都要起立,路上的人看见烟尘就都闪开了,也曾经看过大尹的出行,武士狱卒,呼叫声音也是连成一片,我们看到他们的仪仗,跑都来不及。
现在你独自骑着一匹劣马,孤孤单单地过来,让我因何避让你呢?”然后就不停的骂。
旁边的一些年轻的无赖围着观看,人像一堵墙一样多。
綦叔厚平常很是能言善辩,不动声色的慢慢说道:“老大爷责骂我很应该,我的过错很多。
我被马拖累,却没有办法。
但是人生的富贵是有定数的,我难道不愿意当宰相,不愿意当大尹?但是我才刚刚得到一个官位,不敢奢望更多的。
老爷子没有看到井子刘家的药店?高门大户,正面的大屋就有七间。
刘崇龟镇南海之岁原文及译文赏析刘崇龟刘崇龟镇南海之岁,有富商子少年而白皙,稍殊于稗贩之伍。
泊船于江。
岸上有门楼,中见一姬年二十余,艳态妖容,非常所睹。
亦不避人,得以纵其目逆。
乘便复言,某黄昏当诣宅矣。
无难色,颔之微哂而已。
既昏暝,果启扉伺之。
此子未及赴约,有盗者径入行窃。
见一房无烛,即突入之。
姬即欣然而就之。
盗乃谓其见擒,以庖刀刺之,遗刀而逸。
其家亦未之觉。
商客之子旋至,方入其户,即践其血,汰而仆地。
初谓其水,以手扪之,闻鲜血之气未已。
又扪着有人卧,遂走出。
径登船,一夜解维。
比明,已行百余里。
其家迹其血至江岸,遂陈状之。
主讼者穷诘岸上居人,云:某日夜,有某客船一夜径发。
即差人追及,械于圉室,拷掠备至,具实吐之。
唯不招杀人。
其家以庖刀纳于府主矣。
府主乃下令曰:“某日大设宴,合境庖丁,宜集于球场。
以候宰杀。
”屠者既集,乃传令曰:“今日既已,可翌日而至。
”乃各留刀于厨而去。
府主乃命取诸人刀,以杀人之刀,换下一口。
来早,各令诣衙请刀,诸人皆认本刀而去。
唯一屠最在后,不肯持刀去。
府主乃诘之,对曰:“此非某刀。
”又诘以何人刀,即曰:“此合是某乙者。
”乃问其住止之处,即命擒之,则已窜矣。
于是乃以他囚之合处死者,以代商人之子。
侵夜毙之于市。
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
商人之子,夜入人家,以奸罪杖背而已。
彭城公①之察狱,可谓明矣。
(选自《太平广记》卷172)注:①彭城公:刘崇龟的封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以纵其目逆逆:迎接B.径登船,一夜解维维:系船的缆绳C.即差人追及,械于圉室械:上刑具关押D.各令诣衙请刀请:请求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B.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C.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D.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
雪竹赋原文及译文岁将暮,时既昏。
寒风积,愁云繁。
梁王不悦,游于免园。
乃置旨酒,命宾友。
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未至,居客之右。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日: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中歌于《黄竹》。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于阴德。
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焦溪涸,汤谷凝。
火井灭,温泉冰。
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北户墐扉,裸壤垂缯。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连氛累霭,日韬霞。
淅沥而先集,雪纷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蔼蔼浮浮,瀍漉弈弈。
联翩飞酒,徘徊委积。
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
初便娟于墀庑,未萦盈于帷席。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壁。
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壁,逵似连璐。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神惭冶,玉颜掩唠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
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
至夫缤纷繁警之貌,皓暾洁之仪。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
风触楹而转响,月承而通晖。
酌湘吴之醇耐,御狐貉之兼衣。
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
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
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有怀妍唱,敬接末曲。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日: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歌卒。
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
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不固其节。
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苏武牧羊北海上》选自《汉书·苏武传》,下面是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注释:1、卫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
2、胁:胁迫(他投降)3、白:禀报。
又,《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又,《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4、降之:让苏武投降。
降,作使动用。
5、幽:囚,禁闭6、窖:地穴7、绝不饮食(sì):不给吃的`喝的。
绝:断绝。
8、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9、啮(niè):吃,嚼10、北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
11、羝(dī):公羊12、羝乳:公羊生小羊13、廪食不至:官方供给的粮食没有到14、弆(jǔ):收藏。
15、草实:野生的果实16、仗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
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人后徙潍之北海原文及译文解析
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人,后徙潍之北海。
祖及父皆中明经进士科。
崇礼幼颖迈,十岁能作邑人墓铭,父见大惊曰:“吾家积善之报,其在兹乎!”
初入太学,诸生溺于王氏新说,少能词艺者。
徽宗幸太学,崇礼出二表,祭.酒.与同列大称其工。
登重和元年上舍第,调淄县主簿,为太学正,迁博.士.,改宣教郎、秘书省正字,除工部员外郎,寻为起居郎、摄给事中。
召试政事堂.为制诰三篇,不淹晷而就,辞翰奇伟。
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进用之速,近世所未有,高宗犹以为得之晚。
移兵部侍郎,仍进直学士院。
御笔处分召至都堂,令条具进讨固守利害。
崇礼奏:“谍传金人并兵趣川、陕,盖以向来江左用兵非敌之便,故二三岁来悉力窥蜀。
其意以谓蜀若不守,江、浙自摇,故必图之,非特报前日吴玠一败而已。
今日利害,在蜀兵之胜负。
”又奏:“君之有臣,所以济治。
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忠于国者,不计一己之毁誉,惟天下之治乱是忧;洁其身者,不顾天下之治乱,惟一己之毁誉是恤。
然效力于国,其实甚难,世未必贵;窃名于己,其为则易。
且以得誉。
二者有关于风俗甚大,是不可不察也。
”
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
刘豫导金人入侵,扬、楚震扰,高宗躬御戎衣次吴会。
崇礼以近臣承宁方面,谓:“浙东一道为行都肘腋
之地,备御不可不谨。
”密疏于朝,得便宜从事。
于是缮城郭,厉甲兵,输钱帛以犒王师。
简舟舰以扼海道。
疚心夙夜,殆废食寝。
及春,帝还,七州晏然不知羽檄之遽。
期年,上印绶,退居台州。
卒年六十,赠左朝议大夫。
(选自《宋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B.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C.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D.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5.下列对文中的相关文化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墓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属于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
B.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祭酒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用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D.博士是古代的官职名称,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传授经
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綦崇礼幼年非常聪明,颇有才华,他父亲认为这是自家多年积善之报。
他刚人太学时便得到众人的赞赏。
B.綦崇礼进士及第之后步入仕途,被快速提拔重用,由县主簿到中书舍人三品之位,其升迁速度是近世所没有的。
C.綦崇礼在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任绍兴知府时,刘豫引领金兵入侵,綦崇礼便趁机秘密向皇帝进言,从而得到好处。
D.綦崇礼认为浙东是要害之地,在皇帝亲征吴会时,悉心治理浙东,早晚操心,几乎废寝忘食,卓有成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召试政事堂,为制诰三篇,不淹晷而就,辞翰奇伟。
(2)于是缮城郭,厉甲兵,输钱帛以犒王师。
简舟舰以扼海道。
参考答案
4.B【解题思路】作答此类题目,要对所给语句进行诏法分析。
所给语句中,有两个“则”,根据前后的词语可推断出,两个“则”在此处均是虚词,前面应作停顿。
“实用”和“虚名”在语句中都出现了两次,结合语句意思,推断其不能断开,这两个词又分别是修饰“利”和“美”的,因此“实用之利”和“虚名之美”之间不能断开。
分析了这些句子成分,再结合句子大意,便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
5.C 解题思路】祭酒是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员,主要任务为掌太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该类题目涉及的内容一般为古代的习俗、礼
仪、官职、纪年方法、作家、作品等,考生应注意对这方面常识的了解和积累,同时注意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的变化。
6.C 解题思路】C项中“得到好处”的说法有误,文中的“得便宜从事”意思是为了便于处理事务,从皇帝那里得到先斩后奏的权力。
7.(1)(綦崇礼)被召入政事堂考试,拟三篇皇帝的诏令,没有用太多时间就完成了,文笔奇伟。
(译出大意给1 分,“试”“为”“淹晷”“就”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 分)
(2)(綦崇礼)于是修缮城墙,整治武器,运送物资来犒劳军队,检查船只,以便控制海道。
(译出大意给 1 分,“缮”“厉”“以”“简”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 分)
【参考译文】
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人,后来迁往潍河的北海区。
(他)祖父及父亲都考中明经进士科。
綦崇礼小时候就聪颖异常,十岁就能为同乡的人写墓铭,他父亲见了非常吃惊,说:“我们家祖辈积德行善的回报,可能就在这个孩子身上吧。
”
(綦崇礼)初入太学时,众儒生沉溺于王氏新说,很少有能写文章的人。
徽宗亲临太学,綦崇礼出示二表,祭酒与同事都称赞他文章工巧。
重和元年上舍生及第,调任淄县主簿,做太学学正,晋升博士,后又被授予宣教郎、秘书省正字、工部员外郎等官职,很快又任起居郎、摄给事中。
(綦崇礼)被召入政事堂考试,拟三篇皇帝的诏令,没有用太多时间就完成了,文笔奇伟。
被授中书舍赐三品朝服.其职位晋升之快,是近世所没有的,高宗还认为得到他这个人才晚了。
调任兵部侍郎,并进为直学士院。
皇上御笔吩咐把綦崇礼召到都堂,让他分条陈述进兵征讨及固守的利害。
綦崇礼上奏二:“间谍传报金合兵向川、陕进军,大概是因为向来江左用兵对敌人不便。
所以两三年来全力窥视蜀地。
他们以为蜀地如果守不住,江浙自然动摇,所以一定要攻下蜀地,不只是报复前段时间被吴玠打败一事。
今天的利弊,取决于蜀兵的胜负。
”又上奏:“国君拥有臣子,是用来治理国事的。
臣子效力能用,那么国君就能享有功绩;臣子窃取虚名,那么国君就要深受其害。
能用的好处在国家,虚名的好处在自身。
忠于国家的人,不计较自己的毁损与赞誉,而忧虑天下是否太平;洁身自好的人,不顾天下太平与否,仅关心自己的毁损与赞誉。
然而效力于国家,这做起来很难,世人未必看重;为自己求取虚名,这做起来容易,而且能得到名誉。
这两个方面对风俗影响很大不能不明察。
”
綦崇礼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绍兴知府。
刘豫引领金兵入侵。
扬、楚一带受到震动干扰,高宗亲自穿上戎装,驻守吴会。
綦崇礼因是近臣而有安定一方的职责,说:“浙东一带是距离行都很近的地方,防备不能不谨慎。
”秘密上疏给朝廷,得到先斩后奏之权。
(綦崇礼)于是修缮城墙,整治武器,运送物资来犒劳军队,检查船只,以便控制海道,早晚操心,几乎废寝忘食。
等到春天,皇帝回来时,七州安然不知曾经有过战事。
一年后,交回印绶,退居台州。
去世时六十岁,被追封为左朝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