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办事处清河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
3《运动的快慢》教案动?【结论】物理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用符号表示为:【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3.6km/h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练习:18km/h=______m/s 15 m/s=_ _____ km/h出示小资料:[一些物体的速度]找同学说出下列物体速度的物理意义五、检查效果、教师点评(10min)【公式的应用】结合教材例题编写一例题老师巡视其他同学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强调计算题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
批阅。
学生到黑板进行计算,抽学生批阅。
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课堂小结六、归纳总结、启发提升(5min)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当堂练习七、当堂练习、双基堂清(10min)完成课后练习1、2、3题及优佳学案相关习题.板书设计1。
3运动的快慢1。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整体设计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走路的平均速度。
学会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
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
判断依据是什么?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你同意“裁判员”的观点吗?情景导入图甲是2008年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起跑6秒后的情景,谁运动得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图乙是决赛成绩表,谁运动得快?依据又是什么?推进新课一、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对龟兔赛跑时的情形作分析交流: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第3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学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
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自主探究活动一:探究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1.2。
活动二:探究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9~20,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2.物理学中采用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因为“1 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3。
速度的定义:。
4.公式:.其中,路程用“”表示,时间用“"表示,速度用“”表示.5.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是,速度的单位就写成,其中“/”表示“除以"的意思,读作“",所以米/秒(m/s)就读作“”.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米/秒72 km/h=72×m/s=20 m/s,30 m/s=30× km/h=108 km/h。
6。
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米/秒,表示。
活动三: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21,并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课本P21“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甲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乙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结论:甲图中汽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所以甲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的时间也相同,但相邻的距离,所以乙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我们把类似于甲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
定义:叫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s和t无关.(可用v=求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即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的速度都相同.也就是说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反映运动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例:火车以60 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速度都是60 km/h.活动四:探究:变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22,并回答下列问题)1。
初二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12【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明白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知识点一 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9-20,完成以下问题:1.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刻之比叫做速度. 2.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 =s t.(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刻)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差不多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 m·s -1. 【合作探究】探究一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观看下面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初始位置/ m 通过时刻/s 末了位置/ m答:通过路程相同,时刻越短,运动越快 . 2.如何比较B 和D 的运动快慢?答:时刻相同,通过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3.如何比较B 和C 的运动快慢?答:比较相同时刻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大小. 探究二 速 度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 1.什么缘故不用单位路程的时刻来表示速度呢?答:因为单位时刻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刻越长则速度越小,故尽管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专门不方便,因此我们用单位时刻的路程来表示速度.2.速度的公式及其单位.答:速度的公式:v =st.路程的单位是米( m),时刻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确实是米/秒,即 m/s 或 m·s -1.常用单位是 km/h 或 km·h -1.单位换算:1 m/s =3.6 km/h ;1 km/h =错误!m/s.【教师点拨】速度的运算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速度单位的读法. 【跟进训练】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B ) A .离弦之箭 B .一日千里 C .姗姗来迟D .风驰电掣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0-22,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能够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合作探究】探究三 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刻内通过的路程.1.观看比较下面甲、乙两图中的小汽车在相同的时刻内所通过的路程有什么特点? 答:甲图中小汽车在任何相等的时刻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乙图中小汽车在相等的时刻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能否由此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答: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能否由此总结出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答: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如何描述?答: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假如只做粗略研究,也能够用v =s 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如此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教师点拨】1.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运动的路线是直线;②在相同时刻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2.运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某段路程除以对应的时刻进行运算.例 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承诺,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 min.假如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常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 m ,用时10 s ,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 min ,他通过的总路程. 解(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v =s 1t 1=30 m 10 s=3 m/s. (2)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 min ,他通过的总路程:s =vt =3 m/s×30×60 s=5 400 m.【跟进训练】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刻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刻,并依照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依照图象可知,2-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 m/s.1.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刻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通过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刻短. 2.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取单位时刻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刻. 3.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 =s t.(3)单位:即 m/s 或 m·s -1;常用单位是 km/h 或 km·h -1.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2)变速直线运动运算公式.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3 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和变形形式的运用。
难点:速度的测量,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预习内容(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2速度的定义:3速度的单位:4计算公式:(二)匀速直线运动1、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2、叫匀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问题思考:(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2、小组归纳: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距离,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3、小试牛刀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小组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总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得情况下,___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自学指导二: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1、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自然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1.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判断乌龟胜利的依据是什么?2.百米短跑中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冠军的?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4、公式ts=υ5、单位:6、例 1 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 110m 跨栏金牌,成绩是12.91s。
这项奥运会纪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
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例2 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的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以 9秒69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 9秒72的世界纪录。
这个项目新纪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三、匀速直线运动正确全面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2)特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3)计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s/t求出,但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理解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反映作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3)平均速度可用公式ts=υ求出.(4)计算平均速度时,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因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同,故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四、小结(内容见幻灯片)五、课堂练习(练习题见幻灯片)六、布置作业:P22 2、3题教学反思:物理量国际制单位常用单位关系速度(υ) 米每秒(m/s) 千米每时(Km/h) 1m/s=3.6Km/h路程(s) 米(m) 千米(Km) 1Km=103m时间(t) 秒(s) 小时(h) 1h=3600s注意:平均速度并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谢谢你.....................................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为大家节约时间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
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错误!
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
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学会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经常使用方式;2、认识匀速直线运动;3、明白平均速度【重点难点】重点: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难点: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和判定【学法指导】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进一归纳并通过相关训练提高对知识的明白得2、结合生活实例冲破“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这一难点,利用数学知识和物理计算题的大体解题思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导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的内容P19-P21的内容,重点知识做上标记,圈点归纳。
同时试探以下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式?2.什么叫速度?它表示的是什么?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变形公式是什么?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3.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4.什么是平均速度?课堂检测(一)1.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5米/秒表示的物理意义是:2.右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它说明: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三、合作探讨达到目标探讨点1:速度公式的运用骑自行车的速度有多大?照那个速度来讲,咱们骑车一分钟,一小时别离能走多远的距离?你以为解速度计算题的关键是什么?在计算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若是骑车1分钟,换成是步行,需要多长的时刻?(步行速度可能1m/s)探讨点2:平均速度的计算1.这两辆汽车的运动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计算这两辆汽车在12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大?那个速度是汽车的什么速度?2.现在你能简单地表述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吗??【堂测堂练】1.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动身,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自豪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觉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
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2.如图是照相机拍照到到的小球在运动进程中的照片,其中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下面表格为网上咱们荆州→ 北京的列车时刻表:车次发站/到站发时/到时时间/里程荆州站10:02G556北京西站17:32 1560公里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G556次列车从荆州到北京西站所用的时刻是____h,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以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飞行员顺手抓住从身后飞来的子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穿插学生的回答,调动气氛)导学一、机械运动1、自学课本第16- 17页前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机械运动是什么,并列举常见的几种?(3种就可以)3、由自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导学二、参照物(自学课本17页-18页)1、提出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让学生在小组内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3、实验探究: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有关。
1.3 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和变形形式的运用。
难点:速度的测量,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预习内容(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2速度的定义:3速度的单位:4计算公式:(二)匀速直线运动1、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2、叫匀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问题思考:(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2、小组归纳: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距离,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3、小试牛刀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小组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总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得情况下,___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自学指导二: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1、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自然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 =_________。
(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 =__________=__________km/h 10km/h =__________=___________m/s(4)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2、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本第21页例题1、例题2,讨论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分析,物理计算题与数学计算题的解法有何不同?(2)完成下列计算: ①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 .蜗牛:1.5mm /sB .炮弹:1000m /sC .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 /sD .火车:360km /h②一列火车200m 长,以15m/s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6km 的铁路桥,求火车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自学指导三:频闪摄影 1、自学讨论: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
各小组观察课本图1.3-3,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2、小组归纳:如图2所示甲乙是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根据照片记录的网球位置,________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_________球运动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__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自学指导四:匀速直线运动 1、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页“匀速直线运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什么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做变速运动?②物体的运动主要分为哪两种?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2、自我检测:(1)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__________,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_________,所以不能将v =s t理解为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2)变速运动可以用v =s t来计算,s 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 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 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__________速度。
3、生活应用(1)计算你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估算你家到新华书店的距离,如果你以前面的速度去新华书店,要用多长时间?(写出计算过程)(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
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二、精讲点拨老师强调:①在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②平均速度是一个物理量,不是一个数值,它有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不能把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图2 甲 乙值混为一谈③平均速度只是在某一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路程或时间发生变化后,其平均速度也发生变化。
三、当堂检测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m/s,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A、80m/sB、10 m/sC、5 m/sD、无法判断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①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②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③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7、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四、反思总结【课后拓展学案】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计算你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估算你家到超市的距离,如果你以前面的速度去超市,要用多长时间?(写出计算过程)3、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
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 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m/s。
[中考链接]1.(2012铜仁)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km/h,合m/s.2.(2012菏泽)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6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3.(2012苏州)2012年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一号线起点位于苏州吴中区木渎站,终点为工业园区钟南街站,共二十四站,横跨苏州六个区,全程约26km ,列车全程行驶总时间约为45分钟.列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___km/h ,坐在行驶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____________(静止/运动)的.4.(2012荆州)一位同学对变速运动产生了兴趣,他查阅资料后知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开始时刻的速度和结束时刻的速度的平均。
已知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刻的速度为2m/s ,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为s=2t+t 2,则物体在4秒内运动的路程为 m ,在地4秒末的速度为 m/s 。
5.(2012玉林)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6.(2011烟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8甲、乙),其中 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7.(2011衡阳)“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 )8.(2011连云港)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折合5.4×l04km),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 km/h 。
已知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5km 。
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孙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________个筋斗即可到达月球;若建一条“地月高铁”,以300 km/h 的速度从地球运行到月球约需_________h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