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推荐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鲁科版): 课时分层训练26 弱电解质的电离 鲁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11
【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配套训练汇编目录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 钠及其化合物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 氯及其化合物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4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5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6 电解质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7 氧化剂和还原剂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8 铁及其化合物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9 碳的多样性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0 氮的循环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1 硫的转化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2海水中的元素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3 硅无机非金属材料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4 铝及其化合物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5 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6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7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8 化学键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19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0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2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3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4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5 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6 弱电解质的电离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7 盐类的水解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8 沉淀溶解平衡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29 认识有机化合物重要的烃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0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1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2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4 有机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5 烃和卤代烃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6 烃的含氧衍生物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7 基本营养物质有机合成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8 原子结构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39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课时分层训练40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专题突破训练(一)气体的制法及其性质探究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专题突破训练(二)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突破方略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专题突破训练(三)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突破方略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专题突破训练(四)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突破方略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专题突破训练(五)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突破方略鲁科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含答案:专题突破训练(六)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突破方略鲁科版专题突破训练(一) 气体的制法及其性质探究1.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 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 3、分离NaHCO 3、干燥NaHCO 3四个步骤。
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对应学生用书第156页)[考纲知识整合]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概念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①开始时,v (电离)最大,而v (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 (电离)>v (结合)。
③当v (电离)=v (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因素。
(2)外因①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②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逆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④加入能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3)实例填空CH3++CH3COO-ΔH>0②减小增大增强减小③增大减小增强减小④增大减小增强减小⑤减小增大增强增大⑥减小增大增强增大⑦增大增强增大[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Cl投入水中,当[Na+]不变时,说明NaCl在水中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 )(2)某弱电解质改变条件电离平衡右移时电离程度一定增大。
( )(3)稀释某一弱电解质溶液时,所有离子的浓度都会减小。
( )(4)向氨水中通入HCl气体,平衡NH3·H2+4+OH-向右移动。
( )(5)降低温度和加水稀释都会使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相同。
( )【提示】(1)×(2)×(3)×(4)√(5)×[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4+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 )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A.①②③⑤B.④⑥C.③ D.③⑤C[若在氨水中加入NH4Cl固体,[NH+4]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OH-]减小,①不合题意;硫酸中的H+与OH-反应,使[O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不合题意;当在氨水中加入NaOH 固体后,[OH -]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符合题意;若在氨水中加入水,稀释溶液,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OH -]减小,④不合题意;电离属吸热过程,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OH -]增大,⑤不合题意;加入少量MgSO 4固体发生反应Mg 2++2OH -===Mg(OH)2↓,溶液中[OH -]减小,⑥不合题意。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九)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建议用时:45分钟)A级基础达标1.(1)(2015·山东高考,节选)OF2分子构型为________,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2)(2015·海南高考,节选)①V2O5常用作SO2转化为SO3的催化剂。
SO2分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________对,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SO3气态为单分子,该分子中S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该结构中S—O键长有两类,一类键长约140 pm,另一类键长约160 pm,较短的键为________ (填图1中字母),该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σ键。
图1图2②V2O5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钒酸钠(Na3VO4),该盐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也可以得到偏钒酸钠,其阴离子呈如图2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则偏钒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2015·全国Ⅰ卷,节选)①碳在形成化合物时,其键型以共价键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S2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___,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写出两个与CS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_________________。
(4)(2015·江苏高考,节选)①配合物[Cr(H2O)6]3+中,与Cr3+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资料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建议用时:40分钟)1.一元弱酸HA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A H++A-.将1。
0 mol HA分子加入1。
0 L水中,如图,表示溶液中HA、H+、A-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 )A BC DC[将1.0 mol HA分子加入1。
0 L水中,先形成的是浓度接近为1。
0 mol·L-1的HA 溶液,H+和A-的浓度此时为0;然后酸分子开始电离,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而电离出的各个离子浓度逐渐增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各个离子浓度最大,但是一定小于1。
0 mol·L -1,而且H+、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显然只有C中图像符合.]2.H 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HS-和HS-H++S2-。
若向H2S溶液中(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增大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减小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C[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但[H+]减小,A项错误;SO2过量会产生较多的H2SO3,而H2SO3的酸性比H2S强,溶液pH减小,B项错误;滴加新制氯水,Cl2+H2S===S↓+2HCl,使H2S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HCl的浓度增大,使溶液pH减小,C项正确;加入少量CuSO4固体,CuSO4+H2S===CuS↓+H2SO4,使H2S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H2SO4的生成,使溶液中[H+]增大,D项错误。
]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化学式HClO H2CO3电离常数/K=3×10-8K1=4×10-7K2=6×10-11(mol·L-1)A2322-2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HCO错误!+Cl2===Cl-+ClO-+2CO2↑+H2O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NaClO+H2O===NaHCO3+HClOD.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2NaClO+H2O===Na2CO3+2HClO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酸性:H2CO3>HClO〉HCO错误!。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建议用时:45分钟)A级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碱工业中,X、Y均为石墨,X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B.铜的精炼中,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C.电镀工业中,X是待镀金属,Y是镀层金属D.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Y是待保护金属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区得到H2和NaOH。
铜的电解精炼时,应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电镀时,应以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
] 2.(2018·广东五校联考)如图甲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H2NCONH2)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生成环境友好物质的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的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95160158】甲乙A.乙装置中溶液颜色会变浅B.铁电极应与Y相连接C.M电极反应式:H2NCONH2+H2O-6e-===CO2↑+N2↑+6H+D.当N电极消耗0.25 mol气体时,铜电极质量减少16 gC[乙装置为电镀装置,电镀液的浓度不变,因此溶液颜色不变,A项错误;电镀时,待镀金属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而N电极上O2转化为H2O,发生还原反应,N电极为正极,B项错误;根据N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铜电极反应式:Cu-2e-===Cu2+,由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相等,可得关系式:O2~2Cu,则N电极消耗0.25 mol O2时,铜电极质量减少0.25 mol×2×64 g·mol-1=32 g,D项错误。
]3.如图所示为用固体二氧化钛(TiO2)生产海绵钛的装置示意图,其原理是TiO2中的氧解离进入熔融盐中而得到钝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95160159】A.a极是正极,石墨极是阴极B.反应后,石墨电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C.电解过程中,O2-、Cl-均向a极移动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TiO2+4e-===Ti+2O2-D[TiO2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纯钛,故加入高纯TiO2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a极是电源的负极,石墨极是阳极,A项错误;O2-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2,高温下,石墨与O2反应生成CO、CO2,导致石墨质量减小,B项错误;电解过程中,阴离子向阳极(石墨极)移动,C 项错误;TiO2中的氧解离进入熔融盐而得到纯钛,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Ti和O2-,D项正确。
2019届鲁教版高中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所述事实与化学(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A.能说明盐酸是强酸:2HCl+CaCO3====CaCl2+CO2↑+H2OB.能说明氧化性H2O2>Fe3+:2Fe2++H2O2+2H+====2Fe3++2H2OC.能说明NH3结合H+能力比H2O强:NH3+H3O+====NH4++H2OD.能说明CH 3COOH是弱电解质:CH3COO-+H2O CH3COOH+OH-2.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所示装置用于Cu和浓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SO2气体B.图2所示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C.图3所示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D.图4所示装置用于分离出溴苯3.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3Cl2+6FeI2===2FeCl3+4FeI3B. Cl2+FeI2===FeCl2+I2C. Co2O3+6HCl===2CoCl2+Cl2↑+3H2OD. 2Fe3++2I-===2Fe2++I24.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5.某烷烃相对分子质量为86,如果分子中含有3个-CH2、2个-CH2-和一个-CH-,符合条件的该烃的结构式有(不考虑立体结构)()A. 1种B. 2种C. 3种D. 4种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金刚石)→C(石墨)+119kJ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285.8kJ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53.7kJ,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7.下列关于某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有Ca2+B.通入少量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C.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或SO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O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 25℃与60℃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 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H相等9.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纤维素B.蔗糖C.油脂D.麦芽糖10.下列对σ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ss 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相同B.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的键能是碳碳单键键能的二倍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11.镁燃料电池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源和备用电源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如图为“镁一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示意图,电极为镁合金和铂合金.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E为该燃料电池的正极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溶液的pH将不断变小D.镁燃料电池负极能发生自腐蚀产生氢气,使负极利用率降低12.已知下表数据: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B.该溶液中c(SO):[c(Cu2+)+c(Fe2+)+c(Fe3+)]>5:4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到3.4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D.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13.下述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碘化钾溶液后分液B.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C.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上搅拌以加速AgCl沉淀的洗涤D.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14.制肥皂时,皂化反应后加盐的作用是()A.加大溶液密度B.催化作用C.与甘油反应D.盐析使肥皂析出15.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枪炮表面涂上一层油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二、填空题(共3小题)16.C和Si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19届鲁教版高中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综合测试卷I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存在静电吸引力B. HF、HCl、HBr和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减弱C.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对应的含氧酸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2.“塑料袋--想说爱你不容易!”自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它以来,也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这些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塑料袋,不仅破坏城市景观,对环境的危害也是极惊人的.2008年6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丙烯塑料的结构简式为B.聚氯乙烯塑料单体的电子式为C.塑料购物袋的生产原料需要消耗大量木材D.聚乙烯中含碳质量分数与其单体的含碳质量分数相同3.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成分相同B.葡萄糖、淀粉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淀粉、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石油的裂解是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与足量铜片反应时,先生成红棕色气体,后生成无色气体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将铁、铝的单质氧化C.饱和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加入NaHCO₃后漂白性减弱D.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后,盐酸有剩余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A2(g)+3B2(g)=2AB3(g)在一定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C.钙和镁的氯化物溶液蒸发结晶出来的固体都是水合物,经焙烧得相应无水盐D.用酸溶解金属铝时,溶解的速率与铝的纯度有关,纯度越高速率越大6.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枪炮表面涂上一层油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7.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 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8.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 I 2(g)+ H2(g)2HI(g)+ 9.48 kJ (ii) I2(S)+ H2(g)2HI(g) - 26.48 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B. 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9.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10.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顺利月面软着陆,月球车表面包裹F46膜,F46膜是由四氟乙烯和全氟丙烯共聚而成。
课时分层训练(七) 氧化剂和还原剂(建议用时:45分钟)A级基础达标1.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的生锈原理是Fe被还原B.含乙醇、NaClO、H2O2等的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目的C.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D.保存FeSO4溶液时常加入Fe粉的目的是防止Fe2+被还原C[A项,Fe被氧化;B项,乙醇消毒原理不是氧化;D项,防止Fe2+被氧化。
]2.(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质检)LiNi0.25Co0.75O2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高性能的二元正极活性材料,其制备原理可表示为4Ni0.25Co0.75(OH)2+4LiOH+O2===4LiNi0.25Co0.75O2+6H2O(已知Ni与Co的化合价均有+2和+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i0.25Co0.75(OH)2中Ni的化合价是+2B.LiNi0.25Co0.75O2中Co的化合价是+3C.该反应中LiOH是还原剂D.该反应中O2是氧化剂C[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Ni0.25Co0.75(OH)2中Ni和Co的化合价均是+2,LiNi0.25Co0.75O2中Ni和Co的化合价均是+3,A、B项正确;该反应中Li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项错误;O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O2是氧化剂,D项正确。
] 3.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Na2O2时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FeSO4B.若Fe2+失去4 mol电子,生成氧气的体积约为22.4 LC.4 mol Na2O2参加反应,共得到6 mol电子D.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先转化为灰绿色后转化为红褐色C[该反应中转移6e-,且只有Na2O2中的O元素得电子,故4 mol Na2O2参加反应,共得到6 mol电子,C项正确。
学校:班级:__________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将BaO 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 2(s) 2BaO(s)+O 2(g)达到平衡。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 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压强不变B .BaO 量不变C .平衡常数减小D .BaO 2量减小2.25 ℃时,将浓度均为0.1 mol·L -1,体积分别为V a 和V b 的HA 溶液与BOH 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 +V b =100 mL ,V a 、V b 与混合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 a (HA)=1×10-6B .b 点c(B +)=c(A -)=c(OH -)=c(H +)C .c 点时,c (A -)c (OH -)·c (HA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 .a →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3.(2019·南京市高三模拟)(14分)资源化利用碳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CO 是高炉炼铁的重要还原剂,炼铁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有:Ⅰ.Fe2O3(s)+3C(s)2Fe(s)+3CO(g)ΔH=+489 kJ·mol-1Ⅱ.Fe2O3(s)+3CO(g)2Fe(s)+3CO2(g)ΔH=-27 kJ·mol-1Ⅲ.C(s)+CO2(g)2CO(g) ΔH=X kJ·mol-1(1)试计算,X=________。
反应Ⅲ中,正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2)T1℃时,向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Fe2O3和C,发生反应Ⅰ,反应达到平衡后,在t1时刻改变某条件,v逆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则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保持温度、体积不变,使用催化剂b.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c.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d.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充入CO(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体积可变的恒压(p总)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2与足量的碳发生反应Ⅲ,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七) 盐类的水解(建议用时:45分钟)A 级 基础达标1.下列物质能促进水的电离且溶液为酸性的是( )A .NaHSO 4B .明矾C .NaHCO 3D .NaHSO 3 B [A 项,NaHSO 4电离出的H +抑制水的电离;B 项,明矾电离出的Al 3+水解促进水电离,呈酸性;C 项,NaHCO 3电离出的HCO -3以水解为主,促进水电离,呈碱性;D 项,NaHSO 3电离出的HSO -3以电离为主,抑制水电离。
]2.(2018·西安模拟)下列物质在常温时发生水解,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a 2CO 3:CO 2-3+2H 22CO 3+2OH - B .NH 4Cl :NH +4+H 23↑+H 2O +H + C .CuSO 4:Cu 2++2H 22+2H + D .NaF :F -+H 2O===HF +OH -C [A 项,应为CO 2-3+H 2-3+OH -;B 项,应为NH +4+H 23·H 2O +H +;D 项,应为F -+H 2+OH -。
] 3.(2018·石家庄模拟)有关下列两种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95160282】①0.1 mol/L CH 3COONa 溶液②0.1 mol/L CH 3COOH 溶液A .常温时,溶液中[CH 3COO -]:①<②B .加水稀释①,溶液中[CH 3COOH][OH -][CH 3COO -]变大 C .向②中滴加①至溶液呈中性,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D .向②中滴加①至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a +]>[CH 3COO -]C [选项A ,①中CH 3COO -微弱水解,②中微弱电离出CH 3COO -,故[CH 3COO -]:①>②,错误。
选项B ,①中CH 3COO -水解:CH 3COO -+H 23COOH +OH -,[CH 3COOH][OH -][CH 3COO -]是其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错误。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七) 基本营养物质有机合成A级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C.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D.加热、重金属盐、紫外线对蛋白质的作用为变性D[A项,单糖、双糖、油脂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项,植物油为油脂,含有C、H、O 元素;C项,(NH4)SO4不会使蛋白质变性,而是使其盐析。
]2.(2018·陕西咸阳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B[A项,糖类化合物有的是多羟基醛,有的是多羟基酮;C项,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盐和丙三醇;D项,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含—COOH和—NH2。
]3.工程塑料PBT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PBT的说法正确的是( )A.PBT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B.PBT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酯基C.PBT的单体中有芳香烃D.PBT的单体均能与Na、NaOH、Na2CO3反应B[A项,PBT为缩聚产物;C项,PBT的单体为羧酸和醇,为烃的衍生物;D项,醇与NaOH、Na2CO3不反应。
]4.今有高聚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体型高分子化合物D[A项,由高聚物的结构可知,该高聚物应是线型结构,错误;B项,此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加聚反应形成的,其单体为CH2===CHCOOCH3,错误;C项,链节是,错误;D项正确。
]5.聚苯乙烯塑料性质稳定,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为此人们开发出一种聚乳酸塑料来替代聚苯乙烯。
聚乳酸合成过程如下:(1)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互为同分异构体B.水解最终产物相同C.纤维素是纯净物 D.均是高分子化合物(2)乳酸分子所含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课时2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阳极反应式为Cu-2e-===Cu2+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解析 电池的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不对;粗铜精炼时,纯铜应该连接电源的负极,C错;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为负极,D错。
答案 A2.(2014·中山模拟)下图是两套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装置。
对此两套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装置中的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图2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会降低C.两装置中石墨电极上所产生的气体都是H2D.两装置都可用于防止铁被腐蚀解析 图1是原电池,铁发生氧化反应,故A、D错;图2是电解池,被电解的物质是水,硫酸浓度增大,pH下降,B正确;图2中石墨电极是阳极,电极上有O2生成,C错误。
答案 B3.(2013·大连测试)用惰性电极实现如下电解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发生反应:4OH--4e-===2H2O+O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解析 电解稀硫酸实质上是电解水,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溶液体积减小,浓度增大,故溶液pH减小,A错误。
电解稀NaOH溶液,阳极消耗OH-,阴极消耗H+,实质上是电解水,NaOH溶液浓度增大,故溶液的pH增大,B错误。
电解Na2SO4溶液时,在阳极上发生反应4OH--4e-===2H2O+O2↑,在阴极上发生反应2H++2e-===H2↑,C错误。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综合模拟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2.下列物质间分子间力最大的是()A. O2B. N2C. Br2D. H2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 mL的KMnO4溶液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D.配制500 mL 0.4 mol·L-1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乙所示4.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t℃时AgCl的K 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t℃时,AgBr的K sp为4.9×10-13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D.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5.下述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碘化钾溶液后分液B.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C.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上搅拌以加速AgCl沉淀的洗涤D.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6.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可测量空气中Cl2的含量(原电池的电解质是含有自由移动Ag+的固体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电子由Ag电极经外电路流向Pt电极B.空气中c(Cl2)越大,Ag极消耗速率越快C.正极反应:Cl2+2e﹣+2Ag+═2AgClD.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减少7.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六) 弱电解质的电离A级基础达标1.(2018·济宁模拟)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K a值增大B.0.10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OH-]增大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25 ℃时,欲使醋酸溶液pH、电离常数K a和电离程度都减小,可加入少量冰醋酸D[A项,醋酸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导致电离常数增大,正确;B项,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H+]减小,[OH-]增大,正确;C项,向醋酸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正确;D项,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错误。
] 2.下列事实不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滴入酚酞,NaNO2溶液显红色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③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HNO2溶液中和碱时,HNO2中和碱的能力强④25 ℃时0.1 mol·L-1 HNO2溶液的pH=2⑤HNO2与CaCO3反应放出CO2气体⑥25℃时0.1 mol·L-1的HNO2溶液稀释至1 000倍,pH>4A.①⑤B.②⑤C.③⑥D.③④B[①中NaNO2溶液使酚酞显红色,说明NO-2水解生成弱电解质(酸)HNO2;②不能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判断强、弱电解质;③中说明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HNO2,[HNO2]>[HCl];④中说明HNO2溶液发生不完全电离;⑤中只能说明酸性:HNO2>H2CO3;⑥中说明存在HNO2++NO-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5160267】A.浓度为0.1 mol·L-1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则[CH3COO-] [CH3COOH]减小B.浓度为0.1 mol·L-1 CH3COOH溶液,升高温度,K a(CH3COOH)不变,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常温下,浓度为0.1 mol·L-1 HA溶液pH为4,则HA为弱电解质D.CH3COOH的浓度越大,CH3COOH的电离程度越大C [A 项,[CH3COO -][CH3COOH]=[CH3COO -][H +][CH3COOH][H +]=Ka [H +],加水稀释,K a 不变,[H +]减小,故[CH3COO -][CH3COOH]增大;B 项,升温,K a 增大;D 项,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课时分层训练(二) 氯及其化合物(建议用时:45分钟)A级基础达标1.某地化工厂的贮氯罐意外发生泄漏,下列关于安全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紧急组织群众沿逆风方向疏散B.消防队员向贮氯罐周围空气中喷洒稀NaOH溶液C.处在该环境中的群众,应用浸有稀氨水的毛巾捂住鼻子,趴在低洼处等待救援D.处在该环境中的群众,应用浸有一定浓度NaHCO3的毛巾捂住鼻子,向高处转移C[稀氨水挥发出的NH3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往高处转移。
]2.(2018·宁德模拟)某同学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Cl2具有漂白性B.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快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B[HClO具有漂白性,Cl2无漂白性,A项错误;HClO的漂白持久、稳定,实验后的pH 试纸加热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C项错误;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无漂白性,D项错误。
]3.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杀菌消毒、蒸馏等。
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白粉等。
游泳场馆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B.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也可以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C.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等体积的两者混合会提高漂白的效率D.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D[A项,臭氧具有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者的漂白原理不同,错误;B项,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HClO、H+、Cl-等多种粒子,如配制硝酸银溶液时会导致药品变质,错误;C项,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漂白效率降低,错误;D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正确。
]4.(2013·海南高考)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f-g-hB.a-e-d-c-b-h-i-gC.a-d-e-c-b-h-i-gD.a-c-b-d-e-h-i-fB[装置顺序为:制氯气、除杂(HCl、水蒸气)、反应制备、尾气处理,注意洗气瓶中导管为“长进短出”。
课时分层训练(六) 电解质(建议用时:45分钟)A级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B.BaSO4不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BaSO4电离方程式为4BaSO 4Ba2++SO2-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3从而使溶液导电,而不是D[A中是因CO 2+H2O H2CO3,H2CO3电离出H+和HCO-CO2自身,因此H2CO3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A错;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大小以及所带的电荷多少有关,所以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D对;电解质强弱的划分是根据其电离的程度,而不是根据其溶解度的大小,BaSO4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BaSO 4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不能用“”,B 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液溴是单质,C错。
]2.某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各抒己见,下列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某单质固体能导电,则该单质一定是金属单质B.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则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C.某化合物固态不导电,熔融态导电,则该化合物很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某纯净物常温下为气态,固态不导电,则构成该纯净物的微粒中一定有共价键C[能导电的固体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单质,如石墨,故A错误;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电解质,如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是亚硫酸而不是二氧化硫,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某化合物固态不导电,熔融态导电,该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硫酸钡,硫酸钡晶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固体硫酸钡不导电,在熔融状态下,硫酸钡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故C正确;某纯净物常温下为气态,固态不导电,则构成该纯净物的微粒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故D错误。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六) 弱电解质的电离A级基础达标1.(2018·济宁模拟)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K a值增大B.0.10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OH-]增大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25 ℃时,欲使醋酸溶液pH、电离常数K a和电离程度都减小,可加入少量冰醋酸D[A项,醋酸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导致电离常数增大,正确;B项,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H+]减小,[OH-]增大,正确;C项,向醋酸溶液中加入CH3COONa 固体,[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正确;D项,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错误。
] 2.下列事实不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滴入酚酞,NaNO2溶液显红色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③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HNO2溶液中和碱时,HNO2中和碱的能力强④25 ℃时0.1 mol·L-1 HNO2溶液的pH=2⑤HNO2与CaCO3反应放出CO2气体⑥25 ℃时0.1 mol·L-1的HNO2溶液稀释至1 000倍,pH>4A.①⑤B.②⑤C.③⑥D.③④B[①中NaNO2溶液使酚酞显红色,说明NO-2水解生成弱电解质(酸)HNO2;②不能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判断强、弱电解质;③中说明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HNO2,[HNO2]>[HCl];④中说明HNO2溶液发生不完全电离;⑤中只能说明酸性:HNO2>H2CO3;⑥中说明存在HNO2++NO-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95160267】A.浓度为0.1 mol·L-1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则[CH3COO-] [CH3COOH]减小B.浓度为0.1 mol·L-1 CH3COOH溶液,升高温度,K a(CH3COOH)不变,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常温下,浓度为0.1 mol·L-1 HA溶液pH为4,则HA为弱电解质D.CH3COOH的浓度越大,CH3COOH的电离程度越大C [A 项,[CH 3COO -][CH 3COOH]=[CH 3COO -][H +][CH 3COOH][H +]=K a [H +],加水稀释,K a 不变,[H +]减小,故[CH 3COO -][CH 3COOH]增大;B 项,升温,K a 增大;D 项,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4.(2018·银川模拟)室温下向10 mL pH =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所有粒子的浓度都减小B .溶液中[CH 3COO -][H +][CH 3COOH]不变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 +]亦增大D .加入10 mL 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pH =7B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H +]减小,但[OH -]增大,A 错误;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H 3COO -][H +][CH 3COOH],温度不变,K a 不变,[CH 3COO -][H +][CH 3COOH]不变,B 正确;醋酸溶液加水稀释,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因溶液的体积增大的倍数大于n (H +)增加的倍数,则[H +]减小,C 错误;等体积10 mL pH =3的醋酸与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时,醋酸的浓度大于0.001 mol·L -1,醋酸过量,混合液的pH<7,D 错误。
]5.已知25 ℃下,醋酸溶液中各粒子存在下述关系:K =[CH 3COO -][H +][CH 3COOH]=1.75×10-5mol·L -1,下列有关说法可能成立的是( )【导学号:95160268】A .25 ℃下,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时,K =8×10-5mol·L -1B .25 ℃下,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时,K =8×10-4mol·L -1C .标准状况下,醋酸溶液中K =1.75×10-5mol·L -1D .升高到一定温度,K =7.2×10-5mol·L -1D [K 为醋酸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故A 、B 两项均错误;由于醋酸电离过程吸热,则升高温度,K 增大,降低温度,K 减小,所以标准状况下(0 ℃),K 应小于1.75×10-5,C 项错误;升高温度,K 应大于1.75×10-5,D 项正确。
]6.25 ℃时,向盛有50 mL pH =2的HA 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pH =13的NaOH 溶液,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V )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95160269】A .HA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1B .b→c 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发生了吸热反应C .a→b 的过程中,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A -]=[Na +] D .25 ℃时,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约为1.43×10-2mol/LC [恰好中和时混合溶液温度最高,即b 点,此时消耗氢氧化钠0.004 mol ,得出HA 的浓度为0.08 mol·L -1,故A 错误;b→c 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反应已完全,继续滴加温度较低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混合液温度降低,故B 错误;NaA 呈碱性,HA 呈酸性,a→b 的过程中,混合溶液中可能呈中性,存在:[A -]=[Na +],故C 正确;电离平衡常数K =[H +][A -][HA]=0.01×0.010.08-0.01mol/L≈1.43×10-3 mol/L ,故D 错误。
]7.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mol/L 、4.6×10-4mol/L 、4.9×10-10mol/L 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NaCN +HNO 2===HCN +NaNO 2;NaCN +HF===HCN +NaF ;NaNO 2+HF===HNO 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 (HF)=7.2×10-4mol/L B .K (HNO 2)=4.9×10-10 mol/LC .根据其中两个反应即可得出结论D .K (HCN)<K (HNO 2)<K (HF)B [相同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是比较弱电解质相对强弱的条件之一;根据第一、第三两个反应可知三种一元弱酸的强弱顺序为HF>HNO 2>HCN 。
由此可判断K (HF)>K (HNO 2)>K (HCN),故其电离常数依次为K (HF)=7.2×10-4 mol/L ,K (HNO 2)=4.6×10-4mol/L ,K (HCN)=4.9×10-10mol/L 。
]8.(2018·日照模拟)常温下,向10 mL b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01 mol·L -1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H 3COO -]=[N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95160270】A .b >0.01B .混合后溶液呈中性C .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a =10-9b -0.01mol/LD .向CH 3COOH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D [反应后溶液中[CH 3COO -]=[Na +],根据电荷守恒[Na +]+[H +]=[CH 3COO -]+[OH -]得:[H +]=[OH -],溶液呈中性,说明醋酸过量,b >0.01,A 、B 正确;pH =7,[H +]=10-7mol·L -1,K a =[CH 3COO -][H +][CH 3COOH]=0.012×10-7b 2-0.012mol/L =10-9b -0.01mol/L ,C 正确;在向CH 3COOH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变大后逐渐减小,因为酸、碱抑制水的电离,D 错误。
]9.常压下,取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氨水测定,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提示:电离度=起始时的弱电解质物质的量×100%(1)温度升高,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能支持该结论的表中数据是________(填字母)。
a .电离常数b .电离度c .[OH -]d .[NH 3·H 2O](2)表中[OH -]基本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在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溶液的pH 增大B .氨水的电离度减小C .[OH -]减小D .[NH +4]减小(4)将氨水与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下列做法能使[NH +4]与[Cl -]比值变大的是________。
A .加入固体氯化铵B .通入少量氯化氢C .降低溶液温度D .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解析】 (1)根据表中电离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判断,NH 3·H 2O 的电离吸收热量,升高温度,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3)对于平衡NH 3·H 2+4+OH -,加入NH 4Cl固体,平衡左移,pH 减小,电离度减小,[OH -]减小,[NH +4]增大,A 、D 错误。
(4)氨水与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恰好生成NH 4Cl 溶液,NH +4+H 23·H 2O +H +,加入固体NH 4Cl ,NH +4水解程度减小,[NH +4][Cl -]增大,A 正确;降温,NH +4水解程度减小,[NH +4][Cl -]增大,C 项正确;B 项,通入HCl ,[Cl -]增大的较[NH +4]多,[NH +4][Cl -]减小;D 项,加入NaOH 固体,[NH +4]减小,[NH +4][Cl -]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