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发酵防污染工作
- 格式:pdf
- 大小:262.92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一染菌的检查与判断凡是在发酵液或发酵容器中侵入了非接种的微生物统称为杂菌污染,与早发现杂菌,与早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由杂菌污染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因此检查的方法要求准确、快速.目前发酵生产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下列几种:1.显微镜检查一般单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凡是从视野中发现有形态与生产菌株不同的菌体都可认为是污染了杂菌.优点:简便、快速,能与时检查出杂菌.缺点:〔1〕对固形物多的发酵液检查较困难;〔2〕对含杂菌少的样品不易得出正确结论,应多检查几个视野;〔3〕由于菌体较小,本身又处于非同步状态,应注意区别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产菌与杂菌,必要时可用进行革蓝氏染色、芽孢染色等辅助方法进行鉴别.2.平板检查若怀疑发酵液被细菌污染,可取少量待检发酵液涂布在肉汤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出现与生产菌株形态不一的菌落,就表明可能被杂菌污染;若要进一步确证,可配合显微镜形态观察,若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都与生产菌相异,则可确认污染了杂菌.优点:〔1〕适于固形物多的发酵液;〔2〕形象直观,肉眼可辩,不需仪器.缺点:〔1〕所需时间较长,至少也需8小时;〔2〕无法区分形态〔包括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与生产菌相似的杂菌,如啤酒生产中污染野生酵母时,由于啤酒酵母与野生酵母很难从形态上加以区分,只能借助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确认.〔3〕检查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3.肉汤培养检查法此法主要用于空气过滤系统和液体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具体方法是将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0.8%,葡萄糖0.5%,氯化钠0.5%,1%酚红溶液0.4%,pH7.2〕装在吸气瓶中,经灭菌后,置37 ℃培养24小时,若培养液未变浑浊,表明吸气瓶中的培养液是无菌的,就可用于空气过滤系统的杂菌检查.把过滤后的空气引入吸气瓶的培养液中,经培养后,若培养液变混,表明过滤后的空气中仍有杂菌,说明过滤系统有问题,若培养液未变混,说明空气无菌.此法还可用于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取少量培养基接入肉汤中,培养后观察肉汤的浑浊情况即可.4.根据发酵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来判断是否染菌(1)溶解氧水平异常变化显示染菌每一种生产菌都有其特定的耗氧曲线,当杂菌污染时,如果污染的是好气性杂菌,会使溶解氧在较短的时间内下降,甚至接近零,且长时间不能回升;当污染的是非好气菌,生产菌的代谢由于受污染而遭抑制时,会使耗氧量减少,发酵液中的溶解氧就会升高.如味精生产上受噬菌体污染时,使菌体利用的氧气量减少,DO上升.(2)排气中CO2的异常变化显示染菌对特定的发酵,排气中CO2的含量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在染菌后,糖的消耗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排气中CO2含量的异常变化.一般说来污染杂菌后,糖耗加快,CO2含量增加;污染噬菌体,糖耗减慢,CO2含量减少. (3)根据pH的变化与菌体酶活力的变化来判断杂菌的有无.二杂菌污染的原因分析1.发酵染菌率发酵的总染菌率是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次与总投料批次数之比.即总染菌率=发酵染菌批数/总投料批数×100%发酵染菌率是指发酵罐中的染菌率.若种子罐染菌因与早发现未投入发酵罐中就不能计算入内.2.发酵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要防治杂菌污染,首先要知道造成污染的途径,然后对症下药,堵塞污染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造成发酵污染的原因很多,现介绍如下.根据造成污染的途径看,主要有:〔1〕种子带菌在发酵前期染菌,很可能是种子带菌.种子带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 培养基与用具灭菌不彻底,特别是灭菌锅冷空气排放不完全,使温度达不到要求;b 菌种在移接过程中受污染.应严格无菌管理制度,合理设计无菌室,并重视人员培训,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c 菌种在培养过程或保藏过程中受污染.应注意培养室清洁卫生,规范试管的棉塞,摇瓶的瓶口布等.〔2〕无菌空气系统染菌.主要是由过滤介质的效能下降引起,包括a 过滤介质〔棉花、玻璃纤维等〕被油水浸湿,失去了过滤效能;b 突然停电时,由于发酵罐压力高于过滤器的压力,导致培养基倒流入过滤器的介质中,使之成为杂菌生长繁殖的场所.所以在遇停电时,要立即关闭发酵罐上的进气阀,再关闭排气阀;c 过滤介质铺放松紧不均匀,空气从疏松的部位穿过,造成过滤不完全,过滤后的空气中仍带有杂菌;d 过滤系统发生渗漏,密封性能差,造成染菌.〔3〕培养基灭菌不彻底.主要原因有a 对淀粉质原料,若搅拌时间不足,没有让淀粉与冷水充分混匀,一经加热,淀粉容易结成块状,蒸汽就不易穿入其内,致使灭菌不彻底而染菌;b 冷空气未放尽,虽到预定压力,但达不到预定温度,致使灭菌不彻底;c 对黏度高的培养基,若在灭菌过程中搅动不均匀,会造成受热不均,使一部分培养基灭菌不彻底.(4)设备管道灭菌不彻底.主要原因有a 设备管道存在死角,使蒸汽不能有效地到达,造成染菌;b 操作不当引起.在管道系统灭菌时,应把所有进气阀门都打开,让蒸汽均匀地进入管道,并维持一段时间.所有放气〔料〕阀门与进料阀门〔如接种阀或加料阀〕也应微开,以消除死角.(5)设备管道系统渗漏.可能原因有a、罐体部位腐蚀;b、罐中冷却用的蛇形管穿孔;c、管路上的阀门不配套,或阀门连接方式、管路安装方法等不当.综上所述,发酵染菌的原因很多,我们应根据发酵的现象,合理地分析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挽救措施,表2-3-1~表2-3-3是前人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表2-3-1 根据发酵时期来分析原因染菌的现象污染的原因分析挽救措施发酵早期染菌〔接种后12~24小时〕1、种子带菌2、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1、染菌的种子灭菌后弃之2、加强灭菌,加强设备的检修3、轻者加大接种量,重者补料后灭菌,再重新接种发酵后期染菌1、操作过程中,特别是中间补料时带入2、设备渗漏或空气过滤系统污染4、轻者照常发酵5、重者提前放罐表2-3-2 根据染菌的类型来分析原因染菌的现象污染的原因分析挽救措施芽孢杆菌、霉菌1、培养基灭菌不彻底2、管道设备灭菌不彻底1、加强培养基的灭菌与管道死角的灭菌工作2、加强设备检修3、轻者加大接种量,重者补料后灭菌,再重新接种不耐热的细菌1、种子带菌2、设备渗漏一些G—菌〔在葡萄糖酚红培养基中菌落呈绿色〕由水带入,一般由设备渗漏或冷却器穿孔引起表2-3-3 根据染菌的范围来分析原因染菌的现象污染的原因分析挽救措施大批发酵罐染同一种菌空气过滤器除菌不净1、保持过滤介质干燥2、介质铺放均匀部分发酵罐染菌菌种带菌或补料时染菌或其它操作不当带入杂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个别发酵罐染菌一般是设备损坏,如阀门的渗漏、罐体的破损等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修根据对多个厂家的综合分析,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以设备问题为主,如设备的渗漏、管道不严密、设备中存在死角、空气过滤系统失效等;其次是种子〔主要是二级种子〕染菌,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染菌极少发生.第二节噬菌体的污染和防治在许多发酵生产中,如氨基酸发酵、丙酮-丁醇发酵和抗生素发酵中常常遇到噬菌体〔bacteriaphage〕污染,引起溶菌,并随之出现发酵迟缓或停止发酵等异常现象.本节主要介绍噬菌体污染的特征,检查方法与防治措施.一噬菌体污染的特征1 发酵液光密度上升缓慢,甚至下降,肉眼可见发酵液逐渐变清;2 耗糖速度缓慢或停止,产物生成量少或不增加,发酵液中残糖高;3产生大量泡末,发酵液呈粘稠状;4 菌体不规则,甚至出现畸形.二噬菌体的检查方法1.双层琼脂平板法(1)双层琼脂平板的制备:先用7~8mL 2%的琼脂培养基作底层,凝固后,加入3~4mL 冷至45℃的1%琼脂上层培养基〔其中含0.2mL发酵菌种悬液和0.1mL待检发酵液〕,让其平整凝固;(2)在发酵菌的适宜温度下培养,若是细菌,一般培养16~20小时.(3)检查有无透明的噬菌斑.2.液体培养检查法将培养基、发酵菌种与待检发酵液三者混合,培养后观察培养液是否变清.3.斑点试验法先制备好涂布有发酵菌种的平板,再用接种环或无菌吸管取少许发酵液在平板上点种,培养后,观察是否有噬菌斑.4.玻片快速法将发酵菌种、发酵液和少量琼脂培养基〔含0.5~0.8%的琼脂〕混匀后涂布于无菌载玻片上,经短期培养后,在低倍镜下观察是否有噬菌斑.三噬菌体的防治发酵液中污染噬菌体,不外乎有两种原因.1 菌种本身带噬菌体,特别是溶源性噬菌体,对这种菌种,一经发现,应立即弃去.2 生产的环境中有噬菌体.因此,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 决不使用可疑菌种;2 清除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噬菌体.能灭菌的灭菌,能消毒的消毒,搞好清洁卫生工作;3 选育抗噬菌体菌株4 轮换使用菌株.因为一个菌株用的时间一长,就有可能出现该菌种的噬菌体.5 注意通气质量.取风口应设在30~40米的高空,空气过滤器要保证质量;四发酵液污染噬菌体后的抢救措施如果一旦发现噬菌体污染,应与时采取补救措施1.若在发酵前期污染了噬菌体,因为此时耗糖还不多,常用以下措施(1)补加抗性种子,并根据发酵液中的营养多少,适当补加营养物质;(2)补加约50%的已培养至对数期的正常的发酵液,再进行发酵;(3)若噬菌体轻度污染,菌体仍能较正常地生长,并积累代谢产物,则可照常进行发酵,若污染严重,则用加热法〔70~80℃〕灭活噬菌体,放罐后重消毒.2.若在发酵中后期污染了噬菌体,且比较严重,则应提前放罐,尽快提取产物.发酵罐、管道、洗涤水与用具均应彻底灭菌,防止噬菌体扩散而造成新的污染.并与时改用抗该噬菌体的生产菌株.3.对某些产品可用药物防治.选择能特异性地抑制噬菌体而对生产菌株与其发酵产物的积累和提取均无影响,又符合卫生要求、对人无毒的药物.尽可能选活性高〔用药量少〕、价格低的药物.如在谷氨酸发酵中常选用的药物有:(1)螯合剂.如植酸盐〔0.05~1%〕,柠檬酸盐〔0.2~0.5%〕,草酸盐〔0.2~0.5%〕,三聚磷酸盐〔0.5~1%〕等可抑制噬菌体的吸附或阻止DNA的注入;(2)表面活性剂.0.01~0.2%的聚乙二醇单酯、聚氧乙烯烷基醚、土温20、土温60等.主要作用于寄主细胞表面,抑制噬菌体在细菌上的吸附.(3)抗菌素.如1ug/mL的金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抑制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4)N-脂酰氨基酸.是一类具有16~18个碳原子的衍生物.如20ug/mL的N-棕榈酰-L-谷氨酸,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噬菌体核酸的复制或子代噬菌体的成熟.。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与防护发酵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技术,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酸、醇、酮等物质,实现食品的品质改良和保护。
但是,一些有害微生物可能会污染发酵过程中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科学控制和防护发酵工艺中的有害微生物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卫生控制是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关键。
在发酵工艺中,所有设备、器具、工作人员的清洁卫生都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
工作区域应该保持清洁,避免污染源的存在。
器具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扩散。
工作人员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措施。
其次,控制发酵工艺中的温度和湿度对于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有害微生物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过高的温度会促使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而过低的温度则会抑制有益微生物的活性。
湿度过高也容易造成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因此,在发酵工艺中,需要根据具体食品的特性和微生物的需求,合理控制温湿度参数,以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另外,酸度和pH值是影响有害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酸度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但对酵母菌和乳酸菌影响较小。
普通的酸度对大多数酵母的生长都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乳酸菌对酸度有较强的适应性。
因此,在发酵工艺中,可以通过添加酸性物质,调节食品的酸碱度,以达到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目的。
不仅如此,控制酸碱度也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除了上述措施外,选择合适的发酵剂也是防护有害微生物的重要策略之一。
发酵剂可以选择具有良好抑菌性能的菌种,利用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代谢物,起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比如,酒曲和豆瓣菜都含有丰富的发酵剂,能有效防护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
此外,添加一些抗菌剂也有助于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和扩散。
但是需要注意,抗菌剂的使用要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染菌分析及预防策略1. 引言1.1 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重要性毕赤酵母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在食品发酵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利用糖类等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从而发挥酵母发酵的作用。
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不仅可以用于生产啤酒、面包、酸奶等食品,还可以用于生产化妆品、药品等工业产品。
其发酵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毕赤酵母发酵可以促进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和清除,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其产生的乙醇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毕赤酵母发酵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使食品更加美味可口。
发酵产物中的氨基酸、酶类等对人体具有益处,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毕赤酵母发酵过程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酵工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毕赤酵母作为其中的关键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加强对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研究和控制,不仅有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有利于推动发酵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1.2 染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染菌是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而染菌会对发酵过程造成严重影响。
染菌会影响毕赤酵母的生长和繁殖,导致发酵速度变慢甚至停滞,影响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染菌会引起发酵罐内环境的污染,可能产生异味、变色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外观。
染菌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发酵产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对于发酵过程来说,一旦染菌出现,往往需要加大处理的力度和时间,甚至可能需要废弃整批产品,造成浪费和经济损失。
预防染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对发酵过程中的染菌问题的监测和预防,才能确保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时,需要考虑到发酵环境的清洁、员工个人卫生习惯以及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清洁等方面,从多个角度综合预防染菌问题的发生,保障生产的稳定和安全进行。
一、总则为了保障发酵实验室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实验室安全责任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整体安全管理,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自觉维护实验室的安全。
三、实验室安全要求1.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灭火器、防护眼镜、手套等。
4.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5. 实验室禁止吸烟、饮食、留宿。
6.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不得随意堆放物品,通道畅通。
四、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2.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仪器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实验室主任。
3.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
4. 使用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 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6. 实验室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关闭水、电、气等设施。
五、实验室事故处理1. 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实验室主任。
2. 实验室主任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实验室发生事故后,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六、实验室安全培训1. 实验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新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八、奖励与处罚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积极维护实验室安全的工作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工作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发酵工业杂菌污染的控制技术摘要:在大多数发酵工业中,都要保持纯种的培养。
然而,许多工业发酵过程中的染菌不仅可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扰乱生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
因此,在发酵工业中杂菌污染的灭菌技术及控制技术应当得到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字:发酵;杂菌;控制技术工业发酵的染菌问题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部分企业甚至无法找到染菌的原因,造成连续染菌,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对于人员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也造成了很多的影响。
我们要控制杂菌污染,首先要找到易染杂菌的环节以及染菌的原因,然后针对其进行分析,进行灭菌技术的改进以及预防杂菌感染的措施。
1.发酵工业中杂菌污染的原因分析发酵染菌的原因,总结防止发酵染菌的经验教训,把发酵染菌消灭在发生以前,防患于未然,是积极制服发酵工业生产过程中杂菌的最重要的措施。
1.1染菌的菌型分类和杂菌生存的条件许多杂菌与我们的工业菌种有着相似的生长条件,因此能够在工业发酵中很好的生长。
我们要控制杂菌的污染,必须对杂菌的生长条件、代谢途径十分了解。
发酵过程中较易感染的杂菌主要有真菌的酵母菌、霉菌等,细菌中的长短杆菌、球菌等以及病毒噬菌体。
最适生长温度是指在此温度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达到最大的速率,一般微生物的生长最适温度在25~35℃。
了解各菌种的最适成长温度,对分析染菌的原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微生物在超过其最高生长温度的环境中生长就会死亡,微生物在高温下死亡的机理是酶遇热后失去活性引发新陈代谢故障而引起的。
我们采用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为标准。
掌握各种微生物的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有利于灭菌操作。
一般情况下,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和酵母菌在60℃左右10min即可死亡,而枯草芽孢杆菌则要100℃时17min死亡,嗜热芽孢杆菌则需要120℃时12min才能杀死。
微生物生长环境中的pH与微生物的活动有密切关系,pH的变化可能引起某种代谢产物的积累,而pH若发生突变有可能是因为感染了某种杂菌。
发酵过程中控制杂菌的方法
1.设备与环境消毒:
-在发酵前,应对所有接触发酵物料的设备,如发酵罐、管道、过滤器、阀门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可使用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剂浸泡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
2.培养基灭菌:
-制备的发酵培养基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操作,通过高压蒸汽灭菌或其它适用方式彻底灭菌,确保无任何杂菌存在。
3.无菌操作技术:
-接种、转接、取样等操作应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操作人员需要穿戴无菌防护装备,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引入杂菌。
4.种子纯化:
-使用纯净、活性良好的种子进行接种,必要时对种子进行多次传代净化,剔除可能携带的杂菌。
5.温度与pH控制:
-发酵过程中适当调整和控制温度、pH值等参数,创造有利于目标菌株生长而不利于杂菌滋生的条件。
6.监控与检测:
-定期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并对发酵液进行微生物检测,一旦发现杂菌污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7.添加抑菌剂:
-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抑菌剂或抗生素来抑制杂菌生长,但这需要考虑对目标菌株的影响。
8.应急措施:
-若发现早期染菌,可通过降低培养温度、调整补料策略、补充杀菌剂或抗生素等手段尝试挽救;若中后期染菌且不影响产品质量,则可考虑提前终止发酵。
9.优化工艺流程:
-改进工艺流程,如采用一次性使用系统、密闭连续流发酵技术等,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污染风险。
发酵工艺染菌综合分析及防止措施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发酵工艺:染菌(bacteria infection)综合分析及防止措施原创2016-07-01 arrowone1.造成发酵染菌的可能途径有哪些?菌种培养过程操作不当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发酵设备(如发酵罐、管道)密封不严空气除菌不净2.既然染菌不可避免,哪我们应该怎样做?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把握好各个易染菌的环节,尽可能防止发酵染菌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染菌,要能尽快找出其污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把发酵染菌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不同发酵过程相对危害最大的杂菌种类?青爲素的发酵细短产气杆菌链霧素的发酵细短杆菌、假单泡杆菌四环素的发酵双球菌、芽他杆菌、荚膜杆菌谷氨酸的发酵噬菌体柠檬酸的发酵青霉菌4.不同生产阶段染菌对发酵的影响:种子培养期染菌:对整个发酵过程的危害极大发酵前期染菌: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发酵中期染菌: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发酵后期染菌:影响相对较小5.不同染菌原因对发酵的影响:种子带菌: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生产蒙受重大损失。
空气带菌:使发酵大面积染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发酵罐发酵失败设备渗漏:染菌儿率较大&发酵异常现象及染菌原因分析:(1)溶解氧的异常变化当杂菌是好气性微生物时,溶解氧的变化是在较短时间内下降,直至接近于零,且在长时间内不能回升;当杂菌是非好气性微生物,而生产菌由于受污染而抑制生长,使耗氧量减少,溶解氧升高。
(2)排气的C02异常变化如杂菌污染时,糖耗加快,C02含量含量增加,噬菌体污染后,糖耗减慢,C02 含量减少。
因此,可根据C02含量的异常变化判断染菌。
(3)其它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不良、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增多、发酵液的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异常下跌、发酵周期的异常拖长、发酵液的粘度异常增加等判断染菌。
发酵车间日常杀菌措施发酵车间是进行微生物发酵的场所,因此,保持车间内的清洁卫生,防止杂菌污染,是保证发酵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确保发酵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酵车间日常杀菌措施:1.定期清洁和消毒发酵车间的清洁和消毒是防止杂菌污染的重要措施。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对发酵设备、管道、墙壁、地面等各个部位的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菌,保证发酵环境的卫生。
2.使用抑菌剂在发酵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抑菌剂来抑制杂菌的生长。
例如,可以使用双氧水、酒精等消毒剂对发酵原料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此外,一些天然的抑菌剂,如柠檬酸、醋酸等,也可以在发酵过程中使用,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3.空气净化发酵车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对发酵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发酵车间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空气净化器、过滤器等设备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尘埃。
4.定期检查和监测为了确保发酵车间的卫生状况符合要求,需要对发酵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
例如,可以定期对发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同时,还可以对发酵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人员管理发酵车间的工作人员是进入车间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因此,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以确保他们不带有任何疾病或细菌;同时,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服装、鞋帽等进行消毒和处理,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6.环境控制发酵车间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需要对发酵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符合要求。
例如,可以控制发酵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发酵效果。
7.防止鼠类和昆虫的污染鼠类和昆虫是发酵车间的另一种污染源。
为了防止鼠类和昆虫的污染,可以在车间内部安装捕鼠器和灭虫器等设备;同时,还需要保持车间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废弃物等。
发酵过程中控制杂菌的方法发酵是生物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这一过程,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能量代谢和生长。
在工业生产中,发酵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物生产、饲料制造等领域。
然而,在发酵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因此控制杂菌的生长是非常关键的。
发酵过程中控制杂菌的方法种类繁多,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控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来抑制杂菌的繁殖。
在下文中,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控制杂菌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采用物理方法对发酵过程中的杂菌进行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物理方法包括热处理、紫外线消毒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杀灭杂菌,降低其数量。
例如,高温短时间的热处理可以有效杀死绝大部分杂菌,但需要注意对发酵物料的热敏感性进行评估,以避免破坏有用微生物。
此外,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杂菌的方法,通过照射发酵物料,杀死细菌和真菌,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杀菌效果受到距离和照射时间的影响。
其次,化学方法也是控制发酵过程中杂菌的一种重要手段。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化学消毒剂、添加抗生素等。
化学消毒剂可以快速杀死细菌、真菌等杂菌,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对有用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
另外,添加抗生素也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杂菌的方法,在发酵过程中向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抗生素抗性菌株的产生。
除了物理和化学方法外,生物方法也是控制杂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竞争作用,抑制杂菌的繁殖。
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添加益生菌、接种益生菌等。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有用微生物的比例,从而减少对杂菌的生存空间。
接种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也可以起到相似的作用,通过增加有用微生物的数量,抑制杂菌的生长。
通过对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杂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酿酒厂运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案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酿酒业在生产和运行环节中,也要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措施
1. 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利用多级洗涤塔、催化氧化等工艺进行
处理,减少废气中污染物排放。
2. 建设废物回收系统,尽可能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
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3. 压减用水量,实行循环经济,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水的消耗,提高用水效率。
4. 配备噪声控制设备,减少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
5. 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加强预处理工作,建立科学的污水管控
体系。
环境保护方案
1.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员工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落实企业环境保护责任。
2. 参加行业环保协会,积极开展环境监管和督查工作,及时对生产和运行环节中的环保隐患进行检查和整改。
3. 定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4. 加强科研力度,促进技术创新,打造绿色酿酒工艺,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酿酒厂运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案,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豆子发酵房的安全要求在豆子发酵房操作中,保障预防意外事情的出现和员工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生产工作中,员工和雇主要牢记豆子发酵房的安全要求。
在这份文档中,我们将介绍豆子发酵房的安全要求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面对食品安全,从自身开始1.员工应该经过培训,了解工作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以及定期参加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培训,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工作人员发现任何有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刻上报领导,以便迅速解决问题,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工厂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以避免任何不合适的化学物质污染发酵的豆子或发酵房。
如:食品工人应保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
面对工厂设施,从基础设施开始1.发酵房及配套设施等,应在接纳业务前进行检查和验收。
2.建筑和所有配套设备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并记下相关的维修历史和记录,以确保其安全和功能的正常。
3.执行完整的豆子发酵工艺生产流程,如对于凉爽的进风,豆子的清洗,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控制,等级评估等。
常规操作要点1.进料操作前,必须进行预清洗,确保无异物、杂质。
将并经过除尘器处理的大豆或黑豆倒入清洁的料斗中,才能进行发酵。
2.维持操作场所干燥透气的状态,数据与豆腐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一致性都应做到维持良好状态。
3.维持豆腐的高度的一致性,包括温度,时间,水分控制等,尽量不要出现突发问题。
4.员工的服装应保证干燥,周围环境为干燥状态́,使用干净和卫生的操作平台,以免交叉污染和産生交叉污染。
关于严格的控制措施1.在生产线上设置一个标准操作管制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内容,操作员,审核员和审批人等。
2.建立豆子和菜肴的品质追踪系统和质量管理记录,可对问题进行快速的排查和回答。
3.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稳定,将所有的发酵设施、设备以及仪器设备都进行标准化,防止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引起问题。
以上是豆子发酵房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的文档。
对于这些安全要求,员工和雇主应该严格遵守,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有效控制及预防邢攀科摘要:针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染菌现象,分析了导致发酵染菌的几种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方法,以预防为主,及时观察分析,杜绝发酵染菌的隐患。
关键词:发酵染菌微生物发酵前言:杂菌感染,简称染菌,普遍存在于微生物发酵工业生产中。
特别是夏季,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在丙酮、醇粮食发酵法工业生产中尤其突出[5]。
发酵过程是利用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获得某种产品。
现代发酵工业要求纯种培养,不仅斜面、种子和培养基以及发酵罐、管道等须经严格灭菌除去各种杂菌,而且在需氧发酵中通入的空气也需经过除菌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不受杂菌污染,从而保证生产菌的旺盛生长。
染菌的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导致倒罐,甚至停产。
工业发酵中污染杂菌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除菌。
1 发酵过程对设备的要求1.1发酵罐发酵罐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认真检查,以消除染菌隐患,如搅拌系统转动有无异常;机械密封是否严密:罐内的螺丝是否松动;罐内的管道有无堵塞;夹层或罐内盘管是否泄漏;罐体连接阀门严密度等等。
机械密封目前在发酵罐上得到广泛应用,取代了以前搅拌轴采用的填料密封形式,但是由于安装精度不高或选用的机械密封不合适,仍然会由于轴封泄露造成染菌,因此在安装搅拌轴时要注意对中,为了便于观察罐内发酵情况,在人型发酵罐内一般设置有冲洗视镜的蒸汽管道,但是蒸汽一旦冷凝在管道中,冷凝水并不能完全保证无菌,因此冲洗视镜的蒸汽管道要去除,杜绝染菌隐患。
如果罐内雾气大看小清楚,可以采用更高亮度的视镜灯[6]。
1.2发酵罐附属设备发酵罐附属设备有空气净化系统,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系统及相应的管道阀门。
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发酵失败[3]。
1.2.1空气净化系统传统的空气净化使用活性炭、棉花、超细玻璃纤维纸做过滤器Ul,过滤效果差,操作复杂。
目前国内的膜过滤技术比较成熟,用偏二氟乙烯((PVDF)制成的折叠微孔滤膜滤芯,过滤精度高,流量大。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发酵工厂易发事故及预防措施(通用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发酵工厂易发事故及预防措施(通用版)发酵生产具有化工生产的一般特点。
容易发生中毒、腐蚀、触电、燃烧、爆炸等工伤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下面从发酵工厂容易发生的二氧化碳中毒窒息、漏电与触电、压力容器的超压爆炸与负压吸瘪等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二氧化碳中毒窒息1.二氧化碳中毒窒息机理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臭气体。
工业上,二氧化碳常以液态形式储存在钢瓶中。
CO2,从钢瓶放出时可凝结成为雪状固体,俗称干冰。
CO2,是窒息性气体.本身毒性很小,但在空气中出现会排挤氧气,使空气中含氧量降低。
人吸入CO2,含最高的空气时,会由于缺氧而中毒窒息。
职业性接触二氧化碳的生产过程有: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及水道等;利用植物发酵制糖、酿酒、用玉米制造丙酮等生产过程;在不通风的地窖和密闭的仓库中储藏水果、谷物等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灌转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亚弧焊作业等。
二氧化碳中毒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鲜有慢性中毒病例报告。
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还可出现休克及呼吸停止等。
经抢救,较轻的病员在几小时内逐渐苏醒,但仍可能有头痛、无力、头昏等感觉,需两三天才能恢复;较重的病员大多是没有及时抢救出现场而昏迷者,可昏迷很长时间,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糖尿、肌肉痉挛强直或惊厥等甚至即刻呼吸停止而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