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扎渡主厂房运输洞塌方段处理补充施工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383.84 KB
- 文档页数:5
塌方处理方案样本塌方是指土壤、岩石在自然或人工影响下发生坍塌、滑坡或落石等现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和塌方处理方案。
本文为大家提供一份塌方处理方案的样本,以供参考。
一、应急响应1.事故评估:接到塌方报警后,应立即进行事故评估。
了解影响面积、受影响人员和财产损失等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和优先处理顺序,做到统筹安排、科学施救。
2.疏散避险:对于受到威胁的人员,应立即疏散避险。
根据威胁等级和影响范围,确定疏散区域和安置地点,组织人员有序撤离。
3.人员救护:对于被困人员,应及时进行救援和救护。
根据受伤程度和救援难度,采取逐级救援措施,营救被困人员。
4.场地保护:对于塌方现场,应立即进行场地保护。
进行警戒、封锁,确保现场安全,保障人员和物品不受二次威胁。
1.开展现场清理:对于压在塌方物下的人员和车辆等物品,应先进行现场清理。
对于已被压死的人员,应遵循安全规程进行尸体搜寻、挖掘、确定身份等程序。
2.进行地质勘测:对于塌方现场,应立即进行地质勘测。
了解地质条件和塌方原因,制定塌方治理措施和预防措施,避免二次塌方发生。
3.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对于塌方现场,应采取安全隔离措施,设置警戒线、安全带、禁区等。
保持现场安全,防止不法分子抢劫掠夺,维护公共利益。
4.进行堆积物移除:对于塌方下的堆积物,应及时进行清理和移除。
根据堆积物的数量和堆积高度,采取相应的清理方式和工具,确保现场彻底清理干净。
5.进行防护工程:对于险情泛滥的地方,应进行防护工程,修筑护堤、疏浚河道、加固河岸等。
保障险情不上升、不向下游蔓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6.相关部门协作:对于重大塌方事故,应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协作。
如:地质、交通、水利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应对能力。
三、后续处理1.事故评估:对于塌方事故,应及时进行事故评估。
了解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
一、方案概述为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塌方现象,特制定本塌方专项支护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塌方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措施、现场支护措施以及日常预防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施工现场中可能发生塌方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人工开挖的狭窄基槽,开挖深度较大;2. 边坡稳定性差,存在边坡塌方危险;3. 隧道、地下工程等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塌方;4. 其他可能发生塌方的施工区域。
三、塌方应急处理措施1. 当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2. 发生塌方后,应急救援小组应立即上岗,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并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3. 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抢救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建筑物整体倒塌时,由应急救援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关人员协调。
四、现场支护措施1. 钢板桩支护: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大、边坡稳定性差的基槽。
采用钢板桩围护,形成封闭的支护结构,提高边坡稳定性。
2. 木桩支护: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小、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基槽。
采用木桩进行围护,形成封闭的支护结构,提高边坡稳定性。
3. 钢筋混凝土支护: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基槽。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支护,提高边坡稳定性。
4. 超前管棚支护:适用于隧洞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塌方。
通过在隧道前方安装管棚,对前方地层进行加固,提高地层稳定性。
五、日常预防措施1. 加强施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2.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3.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安全。
5. 加强施工现场的排水、降水措施,防止因积水导致塌方。
六、结语本塌方专项支护方案旨在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降低塌方事故发生的风险。
具体的塌方段处理方法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四方现场会讨论确定方法为主,这只是隧洞塌方处理的常规方法。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再进行添加或删除修改。
一、塌方段处理措施1.1、先对塌方段前面上一循环已经支护好的部位采用钢支撑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塌方段向洞口方向扩展。
钢支撑支护形式跟2#排水洞Ⅴ类围岩支护形式相同,钢支撑间采用工字钢焊接,间距1~2m一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钢支撑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加固后,采用喷混凝土将整个面喷平,顶拱空腔部位喷满,以确保加固稳定,保证施工安全。
1.2、前面二至三榀钢支撑加固喷平后,选择一个断面设置围岩收敛变形观测点,每天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围岩变形情况,并及时上报,根据变形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根据监测分析成果,以确定指导塌方段处理施工。
1.3、前面加固完成后,根据变形观测分析成果,等塌方段基本趋于稳定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时,对塌方段采取先初喷10cm厚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闭,防止顶拱岩石再塌方。
钢纤维按照设计要求及合同要求,采用普通碳素钢,其抗拉强度不低于380Mpa,钢纤维直径在0.3㎜~0.7㎜,长度在25㎜~40mm,掺量在混合料重量的3%~6%,结合2#排水洞塌方段实际,塌方段喷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掺量按照60kg/m3控制。
1.4、钢纤维混凝土封闭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塌方段采取加密钢支撑的原则进行施工,从洞口方向向内,钢支撑按照40cm一榀向内安装,顶部连接采用Ⅰ16工字钢相互支撑,间距1m,不少于5道,拱架与岩面空腔部位处理:用φ50钢管一端焊接20cm*20cm*1cm钢板支撑顶在岩面上,一端与钢拱架焊接,间排距为50cm*100cm,在钢管支撑中部1.5m~2.0m范围内设置一层水平钢管φ50连接加固,要求四周顶住围岩,中间部位与支撑架用扣件相连。
在钢拱架上部0.5m~0.8m的部位沿原开挖面设置φ25mm长度为4.5m,间距为0.8m的锚杆,并在此高程设置单层钢筋网片,锚杆与钢筋网片相连接,钢筋网片采用φ22mm钢筋,间、排距为20cm*20cm。
糯扎渡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2第五章勘界河人工砂石骨料加工系统5.1 概述勘界河砂石加工系统主要工作内容主要为砂石加工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包括:系统勘测设计、系统建设(系统设备供应、系统土建与安装、系统的调试及试运行)、系统生产运行管理(各种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系统的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按本合同工程施工要求生产合格的砂石料)、系统拆除及清场等。
本合同工程建设所需混凝土骨料约330万t,其中人工碎石224万t,人工砂6万t。
系统设计规模按满足混凝土高峰月强度5.5万m3所需骨料的生产要求。
5.2 勘界河砂石加工系统的设计5.2.1 设计原则及依据5.2.1.1 设计原则(1)砂石料供应须满足混凝土持续、高强度的施工需要。
为使该系统能高强度生产出高品质、多品种的砂石骨料,在设计上确保各工艺环节的可靠、总体工艺先进合理、各项技术指标优良。
(2)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来确保成品砂石骨料的质量。
设计中充分考虑控制质量的措施,特别是产品的粒形、石粉含量、含水量、含泥量等技术指标必须得到充分保证。
成品砂石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砂石生产能力满足工程需要。
(3)为适应料场特点,毛料回采采用汽车运输方案。
(4)为灵活调整砂石生产级配,降低工艺流程循环负荷量,砂石加工采用分段闭路工艺流程。
(5)砂石系统关键设备采用技术领先、使用成熟的国外设备,工艺上吸收国内外成熟的经验。
为保证砂石加工系统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关键设备采用技术领先、质量可靠、单机生产能力大的设备。
在上述原则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优化设备配置、优化工艺。
(6)采用新工艺、新设备解决污泥处理、水回收利用和环保问题。
(7)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使总体布置紧凑、合理,减少占地。
(8)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特别是在边坡支护、基础处理、公路运输安全、电气自动控制的设计上,确保其安全性。
5.2.1.2 设计依据(1)《糯扎渡水电站溢洪道、电站进水口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招标文件》(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目录一、工程概述 (2)1.1、概述 (2)1.2、编制依据 (2)二、施工布置 (2)2.1、施工道路布置 (2)2.2、施工风、水、电布置 (3)2.3、临建设施布置 (3)三、网架制作 (3)3.1、螺栓球加工 (3)3.2、杆件加工 (3)3.3、支座加工 (4)3.4、主次檩条加工 (4)四、网架安装 (4)4.1、主厂房网架安装方案 (4)4.2、主厂房网架安装工艺流程 (7)4.3、主厂房网架安装主要工艺措施 (8)4.4、主厂房网架檩条安装方案 (10)4.5、主厂房网架屋面板安装方案 (10)4.6、网架钢结构涂料涂刷施工方案 (11)五、施工进度安排 (14)六、资源配置 (14)6.1、劳动力配置 (14)6.2、施工设备配置 (15)6.3、辅助材料用量 (16)七、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6)7.1、质量保证措施 (16)7.2、安全保证措施 (17)7.3、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8)一、工程概述1.1概述糯扎渡水电站主厂房及安装间侧副厂房网架形式为:螺栓球双层平板网架,下弦多点支撑节点类型。
网架平面尺寸:主厂房网架70.6m×29.392m+306.0m ×29.394m,覆盖面积:11083.34㎡;安装间侧副厂房网架20.0m×29.394m,覆盖面积:587.88㎡。
主要设计技术参数为:上弦静荷载:1. 0 KN/㎡;下弦静荷载:0.15KN/㎡;上弦活荷载:1KN/㎡;屋面板设计时取活荷载:1KN/㎡;温度差:+20℃,–20℃;荷载必须作用在节点上,杆件不承受横向荷载;抗震烈度:7度。
主厂房及安装间侧副厂房网架施工主要工程量如下:主要工程量表表1(1)、投标文件和施工阶段设计图;(2)、《主厂房网架设计说明及其结构部件设计图》,图号:ND62-KM0342-0944-45-3-2-31~52;(3)、《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及其它相关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及技术要求;(4)、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工程所处施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5 施工方案及工艺介绍5.1工程概况糯扎渡电厂大坝交通洞及溢洪道交通洞包括大坝1#、2#、3#、4#、5#、6#、7#交通洞及溢洪道1#、2#、3#交通洞,主要功能为枢纽区帷幕灌浆廊道的交通通道。
1、大坝交通洞大坝交通洞包括大坝1#、2#、3#、4#、5#、6#、7#交通洞。
大坝1#、 2#交通洞已封堵,大坝3#交通洞长约400m,大坝4#交通洞长约540m,大坝5#交通洞长约420m,大坝6#交通洞长约350m,大坝7#交通洞长约300m。
2、溢洪道交通洞溢洪道交通洞包括溢洪道1#、2#、3#交通洞。
溢洪道1#交通洞长约690m,溢洪道2#交通洞长约300m,溢洪道3#交通洞长约450m。
5.2项目主要内容及工程量本项目主要施工内容为:1、交通洞内排水沟清理及找坡。
2、交通洞内排水沟增设。
3、交通洞洞身C20混凝土喷锚。
4、交通洞洞脸C25混凝土衬砌。
工程量表序号项目内容项目特征单位工程量备注1排水沟疏通m3450.0 排水沟淤积物凿除、清理、1:3水泥砂浆抹面、找坡。
2水泥砖砌筑 水泥砖,规格为240*115*53(mm)m3125.0 31:2.5水泥砂浆抹面m23100.0 4C20混凝土喷锚m³700.015cm厚5C25混凝土浇筑m³340.0 泵送混凝土6Ф10钢筋制安t 5.67Ф16钢筋制安t9.38Ф22钢筋制安t 3.19不锈钢防护门304不锈钢,2mm厚t 1.7 1樘5.3 主要项目实施方案5.3.1施工总体规划布置1、总工期目标控制在90天以内,根据施工部位将本项目分为大坝交通洞施工区和溢洪道交通洞施工区两部分。
2、施工前,首先对洞内情况进行仔细排查,排查过程中,重点明确需要进行混凝土喷锚或衬砌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措施方案报糯扎渡电厂相关部门审批,提前做好洞内喷混凝土施工准备。
5.3.2 交通洞内排水沟清理及找坡1、排水沟清理(1)、交通洞内排水沟清理主要靠人工配合运输机械施工,根据我公司前几年对1#、2#、3#溢交洞及几条坝交洞的清理经验,本项目大多数交通洞内可以满足农用自卸三轮车的行驶要求。
糯扎渡水电站主厂房运输洞及尾闸运输洞土建工程合同编号:NZD/C5-1关于糯扎渡水电站主厂房运输洞及尾闸运输洞土建工程控制网和水准点复测的报告批准:审核:呈报单位:中铁十二局糯扎渡项目部二00六年一月十七日云南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主厂房运输洞及尾闸运输洞土建工程合同编号:NZD/C5-01关于糯扎渡水电站主厂房运输洞及尾闸运输洞土建工程导线控制网和水准基点复测的报告第【001】号长江设计院糯扎渡水电站监理部:由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糯扎渡项目部承建的糯扎渡水电站主厂房运输洞及尾闸运输洞,主厂房运输洞起迄里程为K0+000~K1+550,线路纵坡:2.0894%。
尾闸运输洞起迄里程为K0+000~K1+487,线路纵坡:-0.4982%。
根据本合同段的情况:导线控制网的复测选用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相合,按四等导线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水准基点控制网选用附合水准线路,按四等水准测量进行复测。
我部于2006年01月03日至2006年01月13日进行复测,其方案如下:1、导线复测:以控制网Ⅲ42~Ⅱ14为起始边,墩标点Ⅱ14为坐标起算点,沿新增点2#、Z-1、Z-3,最后以Ⅲ12~Ⅲ30为终止边,墩标点Ⅲ12为坐标终止点,形成一个附合导线。
以2#~Z-1为起始边,Z-1为坐标起算点,沿Z-2、Z-3,最后闭合至Z-1控制点。
复测时:角度测按四等导线网的要求,进行6测回观测,各测回值在《测规》允许范围内取其平均值作为复测的角值;控制点间的距离测采用双向多次观测,在《测规》允许范围内取其平均值作为复测的边长值。
其复测精度符合《测规》,故采用复测结果用以指导施工。
其复测成果附后。
2、水准复测:由于本合同段内设计水准控制点已毁,故以右岸开工时复测的新增点BM12-02为起算点,沿本合同段的水准点BMZ-01、BMZ-02、最后闭合至左岸联测时的水准基点BM12-06,形成一个附合水准线路。
(右岸水准复测、联测成果附后)复测时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利用红黑面水准尺进行观测,其复测精度符合《测规》,故采用复测的水准点高程为本合同段各水准点的设计高程。
塌方处理方案
(一)成型段临时支护
1、对离塌方段15m范围(成型段)进行临时支护,用I22b工字钢支撑,拱架间φ25钢筋纵向连接,环向间距0.5m布置。
(二)塌方段结构支护
1.先对塌方体施作Φ50小导管,双液注浆,导管间距2m,梅花形布置,每根6m;在塌方体坡面挂Φ8钢筋网,网格20cm×20cm,喷射C25砼15cm。
2.超前支护采用超前小导管。
ZK47+166~ZK47+ 178段,全环施作双层Φ50小导管(Φ50无缝钢管,壁厚4mm), 双液注浆,导管单根长3m,环向间距50cm,外插角7~10°,用。
2.初期支护
支护参数:先施作I22b钢架,间距1榀/50cm,Φ8钢筋网,网格20cm×20cm,喷砼28cm,预留变形量50cm。
再施作I22b钢架套拱,钢架间距1榀/50cm,和第一层错开布置,Φ8钢筋网,网格20cm×20cm,喷砼28cm,预留变形量20cm。
施工中确保钢架位于竖向平面内,钢架脚基础稳定,钢架节点完好。
4、塌腔注浆
在塌方段初期支护拱顶预埋φ125钢管,纵向间距3m/个,再泵送C20砼填实塌腔。
塌方处理施工方案在现代的工程建设中,塌方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和周边环境安全都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塌方处理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塌方处理的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施工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 前期准备在制定塌方处理方案前,首先需要对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与评估。
通过地质勘测、现场测量等方法,确定塌方的原因、范围和危害程度,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塌方处理方案2.1 地质分类根据塌方的具体情况,可将其分为表层塌方、边坡塌方、库岸塌方等多种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塌方,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 处理原则在处理塌方时,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保障工人和施工环境的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需要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3 施工工艺针对不同类型的塌方,可采取采挖法、爆破法、加固法等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艺,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3. 施工流程3.1 准备工作根据现场要求,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同时准备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3.2 实施措施根据前期的勘测数据和塌方处理方案,有序开展施工作业。
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3 完工验收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和监测工作,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对处理后的地表和周边环境进行修复和整治,使其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
4. 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定期开展施工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5. 结束语塌方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塌方带来的挑战,确保工程安全稳定地进行。
塌方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阮家窑隧道是位于“京包线大同至包头段电气化改造工程”的一座新建双线铁路隧道,地理位于内蒙古丰镇市境内,既有京包线及饮马河左侧。
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425+500、DK426+485、全长935m。
隧道进口至DK425+572.62位于缓和曲线上,洞身大部位于R=1200m的圆曲线上,出口位于直线上。
隧道为双线隧道,进口线间距4.18m,出口线间距5.70m。
隧道内纵坡为3.6‰的上坡。
隧道围岩为Ⅴ~Ⅵ级,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
支护结构采用初期支护、中设防水板、二次衬砌,形式为曲墙带仰拱。
二、塌方段现状及方案确定隧道斜井向进口方向里程约DK426+803~+799部位于2009年6月27日发生二次塌方,整个山体已经松动,洞顶地表塌穴直径变大,塌方部位上方为松散塌体,如下图所示。
按常规方法无法施工,为安全通过塌方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其他隧道施工经验,认为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大管棚并注浆超前支护,因塌方段为松散塌方体,采用常规的钻进方法容易造成塌孔,最后决定采用大管棚同步跟管钻进施工方法。
三、施工设计1、注浆机理由于整个山体及塌方体结构松散破碎,本工程采用渗透注浆及压密注浆。
2、施工参数选择2.1、大管棚设计参数:①导管规格:采用外径Φ108mm的热轧无缝钢管,壁厚8mm,内设钢筋笼;②导向管: 直径Φ150mm,壁厚5mm,长2m;③环向间距:3根/m;④倾角:外插角为3°;⑤设置范围:拱部120°;⑥长度:30m;⑦节长4m、2m。
⑧同一环管棚中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不小于1m ,管棚节长度为2m+4m+4m+4m+4m+4m+4m+4m 或4m+4m+4m+4m+4m+4m+4m+2m。
大管棚立面图及剖面图如下所示:2.2、注浆参数设计⑴注浆材料及配合比: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⑵注浆压力:0.8~1.2MPa;⑶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⑷单根钢管注浆量:Q=π×r2×L+π×R2×L×η×α×β式中:r为钢管半径,L为钢管总长度,考虑与钻机连接,取28.5m;R为浆液扩散半径,取0.5m;η为地层孔隙率,堆积体经测试η为12%;α为浆液有效充填率,取0.9;β为浆液损耗系数,取1.15。
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 枢纽工程概况糯扎渡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思茅市翠云区和澜沧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下游干流上,属大(1)型一等工程,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为一级建筑物。
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
主要建筑物有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左右岸导流及泄洪隧洞、左岸地下式引水发电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电站装机容量585万kW。
工程导流规划为:初期(2008年6月~2009年5月)采用河床一次断流、土石围堰挡水、1#~4#导流隧洞泄流、主体工程全年施工的导流方式,导流标准为50年一遇的全年洪水,相应流量17400m3/s;中期(2009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坝体临时断面挡水,1#~5#导流隧洞泄洪,导流标准为200年一遇的全年洪水,相应流量22000m3/s;后期(2012年6月~2012年10月)导流为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利用右岸泄洪隧洞和溢洪道临时断面泄流,导流标准为500年一遇的全年洪水,相应流量25100m3/s,校核标准为1000年一遇的全年洪水,相应流量27500m3/s。
工程计划于2007年11月截流,2008年8月开始坝体填筑,2012年7月底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15年6月工程竣工。
1.1.2 本合同工程概况本合同工程主要包括溢洪道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电站进水口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电站引水道土建工程、地面开关站开挖支护工程、溢洪道冲沟治理工程等。
1.1.2.1 溢洪道土建工程(1)溢洪道进水渠段溢洪道进水渠段为溢0-010.000以前部分,长172.5~250m,宽151.5m,顶高程约846.0m,底板高程775.0m。
左侧边坡设高程836.5m、821.5m、805.0m、790.0m 四级马道,开挖坡比1:1.4;右侧边坡设高程795.0m、780.0m二层马道,开挖坡比1:0.9~1:0.7,高程780.0m以下为直立边坡。
边坡采用喷锚支护临时加固,马道采用C15混凝土封闭,内侧设排水沟。
工程施工塌方清理方案模板一、前言塌方是指因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等导致地表或地下土壤松动、滑动或坍塌造成的地质灾害,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塌方进行清理和加固处理。
本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塌方进行有效清理和加固,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二、塌方现状分析1. 塌方发生地点:详细描述塌方发生的位置和范围。
2. 塌方原因分析:分析塌方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等。
3. 塌方对施工的影响:分析塌方对施工的影响,包括安全隐患、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三、塌方清理方案1. 清理范围:确定塌方清理的范围,并详细描述清理区域的地形、地物和地貌等情况。
2. 清理目标:明确清理塌方的目标,包括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恢复施工现场秩序和加固地质灾害点等。
3. 清理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清理塌方的具体方法,包括人工清理和机械清理等。
4. 清理程序:(1) 按照清理范围和目标,制定清理程序,并明确各个清理阶段的内容和要求。
(2) 确定各个清理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工作量,制定详细的计划。
四、塌方加固方案1. 加固目标:明确加固处理的目标,包括加固地基、固结岩体和加强防护等。
2. 加固原则:确定加固处理的原则,包括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环保节能等。
3. 加固措施:根据塌方情况,确定加固处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土石方与植被修复、地下水排泄和土地整治等。
4. 加固效果评估:对加固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加固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安全措施1. 施工安全措施: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包括设立警戒线、设置标识牌和加强监管等。
2. 人员防护措施:明确施工人员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穿戴安全鞋和着装规范等。
3. 紧急救援预案:制定塌方应急救援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能够及时处理。
六、环境保护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施工现场周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糯扎渡6#施工支洞塌方处理及开挖方案6#施工支洞在0+716桩号与F1断层影响带相交,按V类围岩开挖支护方法进行施工。
2007年10月14日开挖至0+735.00桩号时,已支护钢支撑的上部出现塌方,塌方位置渗水明显,经喷砼封闭,掌子面较为稳定,左上顶拱呈现楔形塌落,塌落高度约在7~8m左右。
经现场察勘,塌落体主要为强风化花岗岩,岩体破碎,完整性差,遇水易崩解。
为及时控制塌穴的的发展,减小围岩失稳风险,现场立即采取了回填砼封堵措施,但在砼浇筑过程中,由于泵管被塌落后的石碴堵塞,砼打入量很少。
因此,拟对塌穴进行砂浆回填封堵,并用小导管注浆对塌方散粒体进行固结。
施工时,埋设4根1.5′钢管作为灌浆管,对塌穴上部进行砂浆回填,回填砂浆配比为0.8:1:1.2,灌浆压力≤0.2Mpa,结束标准为:排气孔返浆后封闭10min 结束。
由于已安装的钢支撑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喷砼已出现开裂和局部脱落,对0+716~塌方处的边顶拱进行小导管径向注浆,掌子面5m范围已支护的钢支撑设临时立柱加强支撑。
根据尾闸运输洞及6#施工支洞F1断层及其影响带的揭露情况,推断F1断层及影响带长约50m左右,在6#施工支洞的桩号范围为0+716~0+765,因此6#施工支洞下一步的开挖在该范围应采取先管棚超前支护,后钻爆开挖的方式进行,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施工原则。
掌子面开挖前,对0+735~0+727范围在原系统支护上进行全断面加强支护,加强支护主要为边墙部位采用3Φ25,L=9m锚筋桩,受断面空间限制,其角度为顺洞轴线偏30~45度,间排距按2×2进行布置。
边顶拱径向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规格为φ42,L=4.5m,间排距3×1m交错布置。
掌子面的开挖,先进行小管棚超前支护后,按V类围岩支护参数进行系统支护,施工中对渗水点及时打排水孔安插排水管引排。
施工中在0+732和0+727设围岩收敛监测断面,及时观测围岩变形情况。
主厂房运输洞塌方段处理补充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述
糯扎渡水电站主厂房运输洞全长1526.449m,塌方段约30m (K1+365~K1+395)。
目前塌方段上层开挖支护至K1+369,剩余4m (K1+365~K1+369)即可贯通。
本方案主要针对此段塌方处理进行编制。
二、塌方处理程序
塌方处理施工程序框图
三、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洞内风、水、电就绪,施工人员、机具准备就位。
2、施工通道的扩挖及支撑加固
将塌方段右侧已贯通的处,人工扩挖成2m×2m的小导洞,做为施工通道,采用钢支撑、喷砼对小导洞进行加固处理。
3、掌子面及塌方渣堆面喷砼封闭
施工通道形成后,对掌子面及塌方渣堆面进行喷砼封闭。
4、塌方体上游面浇筑砼固定护坡
为保证施工期间塌方体不坍塌,并便于塌方段加固钢支撑行架的架立,在塌方体上游坡面浇筑贴坡砼(C20)。
浇筑贴坡砼前坡脚采用人工作进行整修(先在表面喷一层砼),完成后方能进行贴坡砼浇筑,贴坡砼浇筑宜为台阶状,台阶宽度宜于行架脚相匹配。
贴坡砼浇筑采用竹条板立模,两侧与洞室边墙接触面采用彩条布进行隔离(便于贴坡砼拆除)。
贴坡砼同时作为行架支撑基础和塌穴砼浇注立模和支撑依托。
5、塌方段上游影响带(K1+365~K1+359)钢支撑施工
设立柱对原有钢支撑进行支承,保证顶拱灌浆时原有支撑体系的稳定。
立柱采用I18型工字钢加工,其径向及轴向采用[10型槽钢进行加固(详见附图)。
立柱间排距2.0m×1.5m。
6、塌穴回填砼
塌穴处立一模板,对塌穴进行砼(C20)回填(目的将塌穴封闭)。
回填砼浇注从施工通道(小导洞)外接泵管进行浇注,并在回填砼内预埋灌浆管路。
7、K1+369~K1+365顶拱回填灌浆
塌穴回填砼浇注完成后,由预埋灌浆管路向K1+369~K1+365顶拱进行回填灌浆。
8、上游影响带K1+355~K1+365段固结灌浆,系统锚杆支护
塌穴回填灌浆完成后,对1+355~1+365由上游至下游进行固结灌浆,参数:2.0m×1.5m,L=6.0m。
灌浆结束后,补打系统锚杆(短锚杆)支护,支护参数:Φ25, L=4.5m,外露0.15m,间排距1.5m ×1.5m,梅花型布置。
9、K1+365~K1+374顶拱固结灌浆
对K1+365~K1+374右下游至上游固结灌浆,参数:2.0m×1.2m,L=6.0m。
并从掌子面打斜孔灌浆。
10、K1+369~K1+365段Ι层开挖支护
除砼回填部分采用水平爆破开挖外,原则上不允许爆破,主要采用风镐进行开挖,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围岩初喷砼进行封闭,以防止工作面围岩塌落。
开挖过程中小导管支护、钢支撑及系统锚杆支护必须及时跟进开挖面,确保施工安全。
11、二、三层开挖支护
塌方段一层贯通后,从下游往上游进行二、三层的开挖支护,并分段即时进行砼衬砌。
参照《主厂房运输洞开挖施工措施》。
钢支撑接腿进行加固锚杆支护,每榀两根Φ25,L=3.0m锚杆。
工作面形成后即时进行锚筋桩支护。
锚筋桩支护范围K1+404.5~K1+355,支护参数见附图。
四、安全保证措施
1、成立塌方处理施工领导小组,由开挖队、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组成。
2、塌方段及影响带处理时必须派专职安全员进行警戒。
3、需在洞内布置足够的干粮及饮用水。
4、安装6寸钢管,经小导洞连接进洞室,以防发生意外时作为通风、食物输送通道。
5、在洞口布置一台压风机(12m 3/min )
,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
6、即时进行变形观测。
五、主要增加工程量汇总表
主要工程量表 工程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锚筋桩
3Φ28,L=9.0m t 39.3 工字钢
I18 t 5.421 立柱 槽钢
[10 t 2.115 行架 砼
C20 m 3 300 暂定 钢筋
Φ25,L=4.5m ,L=9.0m t 16.40 系统锚杆 固结灌浆 2.0m ×1.5m ,L=6.0m
m 693 1+374~1+365固结灌浆 2.0m ×1.2m ,L=6.0m m 7921+355~1+365
六、工期要求
汛期将至,为了在汛前完成塌方段顶拱的支护,确保围岩稳定,要求在2007年5月31日前完成塌方段上层的开挖贯通。
此方案结合《主厂房运输洞施工补充措施》有关塌方处理措施使用。
附图:主厂房运输洞塌方段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