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免疫预防工作考核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7
计划免疫的工作制度1、认真学习领会《传染病防治法》的精神,搞好计划免疫工作,预防儿童传染病发生。
2、定期派员开展定点计划免疫门诊接种服务。
3、做好社区内适龄儿童的造册建卡登记工作,每月了解新出生儿童的基本情况,社区内儿童出生一个月内建立免疫接种卡、证及儿童的计划免疫保偿工作,并通知家长带儿来卫生服务站计免接种点进行预防接种。
4、定区深入社区,了解本辖区内外来流动儿童情况,并将外来流动儿童纳入计免管理范围。
5、认真做好冷链管理工作,保证冷链的正常运转及疫苗的质量。
6、做好疫苗的领取、发放、登记和保管工作,保证疫苗的流通渠道合法,保证疫苗的质量。
7、做好常规计划免疫的建档,整理和保存工作。
8、及时处理好接种反应者,并做好登记。
9、做好社区内托幼机构及小学生的预防接种工作。
10、按时完成上级布置大应急接种任务。
11、掌握有关统计数据,按时上报有关报表。
计划免疫护士岗位职责1、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关于印发广东省预防接种相关免疫程序的通知》(粤卫[2001]191号)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实施。
2、实施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上岗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能正确掌握接种对象、免疫性质、接种部位、剂量、方法、禁忌症,接种反应的判断、处理,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开展接种工作时,接种人员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如患感冒、手部皮肤病、或其它传染病不准参加接种工作。
4、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计免工作人员需为其建立预防接种册、证。
预防接种册由接种单位分管地段工作人员保管,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家长或监护人保管。
儿童居住地变更时,计免工作人员要及时为其办理入册或注销手续。
运用电脑进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信息管理。
5、计免工作人员在运作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抄(印)发接种通知,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的准备,接种完毕要及时登记卡、证,接种日结束后,要做好门诊登记及运转记录。
计划免疫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一、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由本院具体组织实施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考核。
二、计划免疫工作考核评价分为综合考核评价和专项考核评价两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三、综合考核评价以随机进行抽样调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观察现场等方法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规划制订与实施;2、专业人员的培训;4、冷链管理与疫苗供应;5、疫苗接种与常规接种率报告;6、疫情监测及控制;7、免疫监测;四、专项考核评价1、疫苗接种和资料管理:(1)儿童建证(卡)率:已建立免疫接种证(卡)人数与应建证(卡)人数的百分比。
[已建证、卡人数/应建证、卡人数)×100] (2)证(卡)填写符合率:证(卡)填写符合要求的数目与抽查证(卡)数目的百分比。
[证、卡填写符合要求的数目/抽查证、卡的数目)×100](3)疫苗接种率;某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符合免疫起始月龄和针次间隔,在12月龄内完成的实际接种与应接种人数的百分比。
应接种人数包括禁忌证人数和外地寄居3个月及3个月以上的人数,不包括外出3个月及3个月以上的人数。
[(某疫苗实际合格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4)“四苗”覆盖率(“四苗”全程接种率):BCG、OPV、DPT、MV四种疫苗均按规定免疫程序,符合起始月龄和针次间隔,在12月龄内完成与应完成基础免疫人数的百分比。
[(“四苗”均完成基础免疫数/应完成人数)×100](5)接种报表完成情况,包括:报表报告率:某报表按要求已报告与应报告次数的百分比。
[(某报表按要求已报告次数/某报表应报告的次数)×100]报表及时报告率:某报表按时报告的次数与应报告次数的百分比。
[(某报表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报告的次数/某报表应报告的次数)×100](6)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与使用情况。
2、冷链管理管理制度、设备使用与保养情况、设备损坏及维修情况及设备更新情况。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以下是一个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模板,其中包含了具体的例子:1. 工作绩效- 接种数量: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作人员姓名]完成了[X]次预防接种工作,为社区内的儿童和成人提供了及时的免疫保护。
- 接种质量:根据抽查结果,[工作人员姓名]的接种操作符合规范,疫苗接种合格率达到了[X]%。
- 异常反应处理:[工作人员姓名]成功处理了[X]起预防接种后的异常反应,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专业知识- 培训参与:[工作人员姓名]参加了[X]次专业培训课程,包括疫苗知识、接种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 知识考核:在最近的一次专业知识考核中,[工作人员姓名]获得了[具体成绩]的优秀成绩,显示出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扎实掌握。
3. 服务态度- 患者满意度: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工作人员姓名]的服务得到了[X]%的满意度评价,患者对其耐心和热情的态度表示赞赏。
- 沟通能力:[工作人员姓名]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能够清晰地解释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焦虑和疑问。
4. 团队合作- 协作精神:[工作人员姓名]积极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了[具体项目或工作任务],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 团队活动参与:[工作人员姓名]主动参与团队组织的活动,如培训分享会、公益宣传等,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氛围做出了贡献。
5. 工作纪律- 考勤情况:[工作人员姓名]在过去一年中保持了良好的考勤记录,准时到岗,无迟到早退现象。
- 遵守规定:[工作人员姓名]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的各项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工作的安全和规范。
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考核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记录、数据统计和相关证明材料,以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2013年绩效评估工作方案2012年12月,卫生部在总结前期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进行了修订,印发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012版》,并于2013年2月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部署。
省卫生厅于2013年4月举行培训班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012版》进行了专题培训。
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关文件和会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工作,现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
开展疾病控制绩效评估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疾控机构服务能力和效率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举措。
2009年以来,我省根据卫生部要求,开展了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区域和机构绩效评估。
为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工作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各地的积极性,从今年起,国家将评估结果由过去的确定等次改为排名通报,我省也拟参照卫生部作法,对疾病预防控制区域和机构绩效评估结果实行全省综合排名和分专业考核。
同时结合绩效考核指标,开展疾病控制重点专业学科示范创建与评比活动,带动专业建设及岗位工作规范化。
机构绩效评估结果尤其是各疾病控制重点专业学科的评分将成为下一步个重点专业评比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绩效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绩效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目标责任。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涉及到中心各个科所的工作。
各科所要进一步理清职能和责任,根据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指标责任分解表的内容和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位。
明确科所项目负责人和联络员,做到目标责任清晰,任务时限明确,按时完成绩效评估工作。
要加强绩效评估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评估数据和材料真实可靠、有依有据。
各科所在做好本级评估的同时,负责做好下级评估工作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核工作,确保省、市、县三级绩效评估数据上下一致、互相印证。
三、掌握时间进度。
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考评指标(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备注:“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部分共9项指标,总分为100分,以市为单位分别计算各市总得分;对在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失误的,扣3~5分;出现重大问题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取消评奖资格。
总得分居全省前5位的,可获得“2012年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考评优秀奖”;对比2011年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的,可获得“2012年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考评进步奖”。
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考评指标(免疫预防工作)备注:“免疫预防工作”部分共10项指标,总分为100分,以市为单位分别计算各市总得分;对通过政风热线、群众来信来访等途径投诉免疫预防工作相关问题的,每查实1起扣1~3分;对在免疫预防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失误的,扣3~5分;出现重大问题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取消评奖资格。
总得分居全省前5位的,可获得“2012年免疫预防工作质量考评优秀奖”;对比2011年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的,可获得“2012年免疫预防工作质量考评进步奖”。
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考评指标(结核病防治工作)备注:1、加分项目:以市为单位2012年地方财政(包括市、县两级)实际到位的结防经费总额达到人均(按常住人口数计算)0.3元以上的,加2分。
中盖项目、全球基金项目工作得到国家表彰或者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的,加2分。
2、减分项目: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弄虚作假、工作失误的,扣5~10分;出现重大问题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取消评奖资格。
3、奖项设置:“结核病防治工作”部分共10项指标,将10项指标以及上述加减分项目的得分相加,以市为单位分别计算各市总得分。
奖项设为综合奖与单项奖,两者不兼得。
综合奖:总得分居全省前5位的,可获得“2012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考评优秀奖”。
单项奖:设3个,将指标1、2、3、4的得分相加,高者可获得“2012年结核病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质量奖”;将指标5、6、7、8、9的得分相加,高者可获得“2012年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质量奖”;对比2011年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的,可获得“2012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考评进步奖”。
计划免疫考核标准Immuniz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s are essential in en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vaccination programs. 免疫考核标准对确保疫苗接种计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It is crucial to establish clear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the success of immunization efforts and for identifying areas that require improvement. 建立清晰的评估成功的免疫工作的标准以及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至关重要。
This can help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vaccine manufacturers to monitor progress,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ultimately enhance the overall impact of immunization programs. 这能帮助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疫苗制造商监测进展、做出明智的决策、最终提高免疫计划的整体影响力。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immuniz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s is the evaluation of vaccin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免疫考核标准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is involves monitoring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 analyzing vaccine efficacy in preventing targeted diseases, and assessing the duration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vaccines. 这包括监测免疫后的不良事件(AEFI)、分析疫苗在预防目标疾病方面的功效,并评估疫苗提供的保护持续时间。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012年版)第一部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主要评价区域政府加强公共服务,贯彻执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加强辖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现国家规划目标,促进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健康的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运行保障等6个类别18个指标。
适用于省、市、县级行政区域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本级政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适用于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健康城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等有关区域考核中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评价;适用于区域执行医改政策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共财政支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有关项目绩效评价。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指标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指标解释与数据收集1.1规划控制传染病控制达标率(1)计算方法①规划控制传染病控制达标率,即有综合或专病防控规划明确控制目标的甲乙类传染病如鼠疫、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疟疾、包虫病等发病分别达该病种国家防控规划目标的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规划控制传染病控制达标率=规划控制传染病病种实际达规划目标数/该病种规划明确应实现的目标数×100②得分省、市、县级=规划传染病某病种控制达标率(100%为1)×指标分值(按评价病种分摊分值)①按病种在上表以年度分别统计鼠疫、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疟疾、包虫病等传染病规划防控目标应达标与实际达标的指标情况。
②应达标目标数:规划明确至2015年应实现的目标数。
③实达标目标数:按规划要求,实际执行,实现的目标数。
④有相关病种规划控制目标实现情况的自我专题评价报告。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业务部门执行规划,落实相关控制措施的传染病防控记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资料中获取。
1附表5 2013年湖南省免疫规划工作考核评分标准说明
单位名称: 检查组: 检查时间:
评分标准
一、疫苗接种时间要求
①乙肝疫苗首针需在24小时内接种,无禁忌证未及时接种的为迟种;
②卡介苗、乙肝疫苗3剂、脊灰疫苗3剂、百白破疫苗3剂、麻疹类疫苗第1剂(2009年4月30日前出生的儿童)、
乙脑疫苗第1剂、A群流脑疫苗第1剂应在12月龄内完成;
③脊灰疫苗第4剂应在4岁(48~59月龄)完成;
④百白破疫苗第4剂、麻疹类疫苗第2剂、甲肝疫苗应在18~24月龄完成;
⑤乙脑疫苗第2剂应在2岁(24~35月龄)完成;
⑥A群流脑疫苗第2剂应在18月龄内完成,A+C群流脑结合疫苗可替代A群流脑疫苗;
⑦A+C群流脑疫苗:4岁以上儿童完成1剂次C群流脑,7岁以上儿童完成2剂次C群流脑;
⑧白破二联疫苗应在6岁(72-83月龄)完成;
⑨乙肝疫苗前2剂、脊灰疫苗前3剂、百白破疫苗前3剂各剂之间至少间隔28天;
A群流脑疫苗2剂次之间至少间隔3月。
二、部分疫苗评分的对象
①麻疹疫苗第1剂8月龄接种及时率评分从2009年5月1日后出生的儿童开始;
②A群流脑疫苗接种情况评分从2008年及以后出生儿童开始;
③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情况评分从2010年及以后出生儿童开始计算;
④乙脑第一剂减毒活疫苗接种情况的评分从2009年及以后出生儿童开始;乙脑第二剂减毒活疫苗从2007年及以后出
生儿童开始;
⑤A+C群流脑疫苗第1剂接种情况的评分从2006年及以后出生儿童开始,第二剂从2005年及以后出生且满7岁。
2。
免疫规划工作考评标准被考核单位:考评项目分值考评要点考评办法得分1、资料管理 2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存放;收集各项免疫规划相关资料,内容包括:人口资料、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和监测资料、接种资料、生物制品资料、冷链资料、宣传资料、计划与总结以及相关文件资料查阅2013年1-12月计免资料,资料分类装订、整齐存放,设专用资料柜或室,资料内容完整得满分,每缺一项扣1分。
2、预防接种门诊管理2预防接种单位接种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获得预防接种资格方能上岗。
调查预防接种单位工作人员上岗证,所有预防接种人员均有上岗资格者得满分,发现一名预防接种人员无上岗证此项不得分。
2 特殊人群管理纳入免疫规划日常工作预防接种单位设立流动儿童接种登记记录者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 在预防接种单位醒目位置应设立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禁忌症等内容的公示预防接种单位未在醒目位置设立一类疫苗的种类、二类疫苗价格公示此项不得分。
3 在实施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和记录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禁忌症等情况。
建立预检登记制度,预检登记记录完善者得满分,无预检登记记录者不得分,发现一处项目填写不完整者扣0.5分。
3常规免疫接种报告完整率查阅2013年1-12月份资料,每月均报告常规免疫报表,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不缺项得满分,加强免疫每缺一次(月)扣1分,扣完为止。
常规免疫报表未按要求分村进行统计者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3常规免疫接种报告准确性根据预防接种单位提供预防接种底册,按照常规免疫报表统计方法,统计2013年1月-2013年12月份接种数据,与其上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一苗统计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未使用接种底册此项不得分。
4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接种率从预检登记本上抽取20名1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查看预检登记、接种底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三者相符得满分,一名对不着扣一分扣完为止。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3年度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标准》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京卫疾控字[2013]74号【发布部门】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日期】2013.10.08【实施日期】2013.10.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3年度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标准》的通知(京卫疾控字【2013】74号)各区县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为指导各区县做好2013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年终总结,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市卫生局组织制定了《2013年度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按照2013年全市疾控工作计划分为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专业指标2个部分。
卫生行政部门指标包括常规管理工作等3项;业务部门专业指标包括15个专业,每个专业100分,个别专业设置了加分项。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卫生局2013年10月8日2013年度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标准(北京市卫生局)目录一、2013年度卫生行政部门疾控工作指标(200分,加分22分)(一)绩效考核区域重点工作(50分)(二)2013年卫生行政部门常规工作(150分)(三)2013年加分项目(22分)二、2013年度区县疾控工作各专业指标(1400分,加分85分)(一)信息统计(100分)(二)传染病地方病控制(100分)(三)免疫预防(100分)(四)性病艾滋病防治(100分,加分6分)(五)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0分,加分14分)(六)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100分)(七)职业卫生(100分)(八)放射卫生防护(100分,加分3分)(九)营养与食品卫生(100分,加分18分)(十)环境卫生(100分)(十一)学校卫生(100分,加分2分)(十二)实验室管理(100分)67(十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00分,加分2分)(十四)结核病防治工作考核标准(100分)(十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加分40分)2013年度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标准※一、2013年度卫生行政部门疾控工作指标(200分,加分22分)。
预防保健科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预防保健科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项目考评内容要求与说明评分标准备注否定指标1、发生重大疫情未及时上报。
2、、发生重大疫情未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3、发生生物制品的不良安全事件。
1、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或新闻媒体曝光。
2、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或新闻媒体曝光。
3、被上级相关部门界定及认定。
凡出现4项中任意一项,该科室当月质控考评为0分。
日常工作指标15 分1、每天主要工作记录(会议、外出、主要工作事件等)。
2、每周部门会议记录。
3、每月两次业务记录。
4、职工在岗情况。
5、水、电、能源节约情况。
6、每月专项满意调查。
满意度达95%以上。
7、年度目标管理。
***1、查看每天工作记录。
2、查看会议记录本。
3、查看业务学习记录本。
4、办公室负责抽查。
5、总务科负责抽查。
6、针对服务对象专项满意度调查,由质控办负责调查。
7、半年考察进度,年终考察结果。
1、每缺1天扣0.5分。
2、每缺1次扣0.5分。
3、每缺1次扣0.5分。
4、发现迟到早退1人次扣1分,脱岗1人次扣3分。
1、每单项1次扣1分。
6、每降低1%扣0.2分。
7、未达标扣1~5分。
制度与学习15分1、建立健全部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下列制度必须具备:①部门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②部门工作制度。
③部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
④医院传染病管理办法。
⑤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预案。
1、学习与提高。
***①建立完善的职工业务学习制度与规划。
②每年接受教育培训部组织的学习与考试。
③撰写学术论文并在国家、省、市级专业杂志发表。
1、所列出各项必需制度要求在3个月之内建立健全。
2、①按照医院职工政治学习安排或部门自定学习计划,重点是相关预防医学知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②参加考试人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
③每年撰写学术论文并在国家、省、市级专业杂志、报刊发表或相关会议上交流至少1篇。
1、每缺一项扣3分。
2、每降低1%扣0.2分。
无人参加考试,无人撰写论文扣2分。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考核内容评价指标一、工作计划与执行情况考核1.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包括疫苗的采购、配送、接种和监测等方面的安排是否科学。
2.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否按照计划完成疫苗接种的任务和相关的监测工作。
二、疫苗接种覆盖率考核1.接种人群的覆盖率,对于各个疫苗接种对象如儿童、老年人、孕妇、高危人群等,要分别计算覆盖率。
2.接种时间的及时性,是否按照免疫程序和时间要求进行疫苗接种。
三、疫苗接种质量考核1.疫苗的储存和配送情况,包括疫苗储存环境的合理性、储存条件的符合标准,以及疫苗的准确配送情况等。
2.疫苗接种现场的运作情况,包括疫苗注射的操作技术和接种人员的专业水平等。
3.疫苗接种反应和不良事件的监测与处理情况,包括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疫苗安全性的评估等。
四、免疫监测工作考核1.免疫相关疾病的监测情况,包括接种后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流行病学监测等。
2.免疫相关疾病的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包括对免疫相关疾病的预警、调查和应对工作的能力等。
五、免疫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考核1.免疫宣传的覆盖率和效果,包括对免疫相关信息的宣传渠道、方法、内容等的评估。
2.免疫相关知识的普及情况,包括对公众群体的免疫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工作等。
六、疫苗接种良好示范点评价指标1.疫苗接种单位的编号、管理、机构设置、设施设备和服务人员等情况的评估。
2.疫苗接种工作的规范性和规模,包括疫苗接种活动的规范化,是否按照免疫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
3.接种人口的覆盖和接种服务的质量,包括接种人口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以及接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
以上是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考核内容和评价指标的一些介绍。
这些内容和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该中心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执行情况、接种覆盖率、疫苗接种质量、免疫监测能力和免疫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水平,以便对工作进行总结、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