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8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是指按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生产设备进行的连续生产作业,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
(1)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危害。
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
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体质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庋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如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等。
(4)不良工作体位。
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如可以坐姿工作但安排站立,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如微机操作台与座椅的高低比例不合适,低煤层挖煤工人的匍匐式作业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一、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职业眼病(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耳鼻喉口腔(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肿瘤危害因素(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其他害因素(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四)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曩炎二、职业病人的待遇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基本概念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导致的一类特定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职业有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职业病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一定职业或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长期的、频繁的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后,由此引起的一类特定疾病。
职业病危害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温度、湿度、辐射等;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粉尘、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紧张等。
这些职业有害因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健康危害:各种职业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产生危害,引起多种疾病。
例如,长期接触有毒物质会导致中毒;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会引起听力损害;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等。
2.生殖健康危害:某些职业有害因素会对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产生危害。
例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胎儿畸形等。
3.心理健康危害:职业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过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
4.社会危害:职业病不仅对患者本人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患有职业病的工人无法正常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职业病防治法规制度的建立:国家应制定和完善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相应的法制机构。
2.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科学确定职业病危害程度和范围,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估结果,合理布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
4.职业病健康档案的建立:建立健全职业病健康档案,做好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工作。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作者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条件。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职业危害的类型及其对工作者的危害、主要职业病以及预防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职业危害的类型及其对工作者的危害1.物理危害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因素。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职业性听力损害。
振动可以引起手部关节炎、脊柱疾病等,影响工作者的生活质量。
辐射如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高温可以引起中暑、热衰竭等症状,低温则可能引发冻疮、低体温等。
2.化学危害化学危害主要指作业场所存在的毒性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有害气体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中毒、癌症等疾病。
比如,长期接触铅会导致铅中毒,长期接触苯会引起白血病等。
3.生物危害生物危害主要包括各类病原体和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工作者在从事相关工作时可能接触到这些病原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医务人员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能导致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4.心理危害心理危害主要指由于工作环境长期紧张、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会引发工作倦怠、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职业危害对工作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危害既包括直接的身体损害,也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二、主要职业病1.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一组职业病。
主要包括矽肺、石棉肺和煤肺等。
患者会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病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化学中毒化学中毒是由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职业病。
例如,工作者长期接触重金属汞,可能导致汞中毒;长期接触苯类物质,可能导致白血病。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基本概念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岗位而导致的一类与工作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是由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职业病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残疾和死亡。
职业病的危害既是对个体工作者的,也是对整个社会的。
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是指职业病引起的健康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一系列有害因素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这些危害包括器官受损、功能障碍、慢性疾病和精神障碍等。
职业病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直接损害身体健康,例如通过吸入有害气体引起呼吸系统病变;二是诱发其他疾病,例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导致肺癌;三是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接触有害物质导致男性不育或女性流产;四是对精神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焦虑和抑郁。
职业病的基本概念是指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岗位而患上的一类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与特定职业或岗位有关,例如煤矿工人常见的矽肺病;二是由特定的有害因素引起,例如接触重金属引发的中毒;三是长期暴露或频繁接触有害因素才能导致疾病发生,例如电焊工患上的职业性电焊眼;四是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即从接触有害因素到出现疾病症状经过一定的时间;五是难以治愈,一旦患上职业病对健康造成的损害通常是不可逆转的。
职业病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首先,职业病严重威胁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例如,矽肺病、尘肺病等常见的职业病可以导致呼吸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其次,职业病给工作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职业病导致工作者身体健康受损,往往无法正常工作,无法维持家庭正常收入,造成经济困境。
再次,职业病危害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职业病不仅会导致工作者的生产力下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还可能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就业问题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需要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生产性粉尘采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等;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此外,
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
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十三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
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氢中毒,接触硫化氢机会有: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
?????(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诊断的职业中毒性肝病;。